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

現在的錢鏐跟董昌兩個在杭州城吃香的喝辣的,日子過的蠻舒坦,但天有不測風雲,這時候找茬的人出現了。

這個人是越州觀察使劉漢宏,劉漢宏的官職要高過董昌和錢鏐,但他的轄區在浙東,董昌錢鏐兩人在浙西,浙東浙西合稱爲兩浙,地理區域相當於現在的浙江省。

劉漢宏想擴充地盤,要吞併杭州,董昌和錢鏐當然不樂意,沒了杭州他們住哪裡呢,所以雙方就要開打。

先出手的是劉漢宏,他派弟弟劉漢宥和手下大將辛約帶兵出擊,屯紮在西陵,錢鏐帶着新組建的八都兵迎戰。

錢鏐很有些小聰明,他派人竊取了對方的軍旗軍號,扮成敵軍的樣子發動攻擊,一口氣跑到了對方大營門口,劈開營壘放火燒營,敵兵遁走,錢鏐首勝。

劉漢宏不甘心,又派出黃珪、何肅兩員大將出戰。錢鏐這次不玩花樣,與對方正面硬拼一陣,錢鏐二勝。

劉漢宏心裡犯嘀咕了,錢鏐這麼能打,以前我怎麼不知道呢,這次我親自出馬,好好會會他!劉漢宏親自帶兵出戰,心想錢鏐你小子給我個面子,好歹讓我贏一場啊。

錢鏐表示打仗不是請客吃飯,誰的面子也不給,見到劉漢宏後打得更兇,陣斬對方大將何肅、辛約,把對方殺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劉漢宏見大勢已去,換上伙伕的衣服,手拿着一把殺豬刀逃命,但最後還是被錢鏐的軍兵追上了,劉漢宏大喊:“我是伙伕,你們抓我沒用的,主將在前面,你們快去追!”把手裡的殺豬刀給對方看,追兵信以爲真,留了他一條性命。

做主將做到劉漢宏這個份兒上真是顏面掃地,但劉漢宏是個打不死的小強,他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抗爭到底,對待這樣的人只有把他往死裡打了。

當時僖宗皇帝還在位,見雙方在浙江鬧得動靜有點大,派人過來調停。錢鏐剛打了大勝仗,鳥都不鳥朝廷的使者;劉漢宏被打得很狼狽,他表示無論如何也要把場子找回來,所以也不聽使者的勸。

使者表示我好歹也代表着大唐朝廷,你們這樣對我合適嗎?雙方都不答話,開始磨刀霍霍。使者嚇得臉色煞白,道一聲您二位繼續,轉身撒腿就跑。

錢鏐和劉漢宏的刀都磨好了,開始第二輪較量。

劉漢宏這次祭出了自己的王牌——水軍。兩浙地區毗鄰大海,陸地水網密佈,所以當時水軍還是有很大用武之地的,而錢鏐的短板就是缺乏水軍。

劉漢宏派出將領朱褒、韓公玫、施堅實等人帶領水軍屯紮在望海(今浙江鎮海),扼守住要道,一度擊退錢鏐的浙西大軍。

錢鏐眼看着進軍受阻,心想那就不打了吧,守着杭州過日子也還不錯。

這時候董昌出來說話了,他說兄弟你別停啊,要可着勁兒的打,等你打下了劉漢宏的地盤,我就到他那裡去過日子,把杭州城留給你。

錢鏐心想這個提議真心不錯,董昌是自己的老大,有他在,自己在杭州城裡永遠是老二,做老二哪有做老大舒服?

今後這仗不僅要打,而且要豁出命去打,因爲這仗是爲自己打的呀。

錢鏐開始拼命了,他率軍出平水,帶兵開闢山路五百里,奇襲曹娥埭(今紹興附近),浙東將領鮑君福以爲神兵天降,望風而降。錢鏐乘勝進軍,過豐山,連破對方數路大軍,兵圍越州。

越州是劉漢宏的老巢,相當於今天的省城。

劉漢宏很吃驚,他沒有其它辦法,只能拼死抵抗。但事實證明劉漢宏打陣地戰不行,打守城戰同樣不中用,城下錢鏐一陣猛攻,越州城破,劉漢宏灰溜溜逃到了台州(今浙江臨海)。

台州刺史見錢鏐勢大,生怕劉漢宏連累自己,他滿臉含笑迎接劉漢宏入城,隨後一根繩索把對方綁了個結實,飛馬送到錢鏐面前。

錢鏐問劉漢宏你服不服,劉漢宏說我說服能留條命嗎?錢鏐說不能,劉漢宏說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我不服。錢鏐斬劉漢宏於會稽,族其家。

現在浙東的地盤被打下來了,董昌遵守自己的諾言,搬到繁華的越州去了,他隨後坐上了越州觀察使的位置。錢鏐如願以償得到了杭州,升任杭州刺史。

這一年揚州的畢師鐸囚禁高駢,廬州的楊行密藉此北伐,取了揚州,隨後和孫儒大戰。無獨有偶,浙西的鎮海節度使周寶也被部下劉浩、薛朗驅逐,逃到了常州,而周寶的轄區就在錢鏐的北邊,雙方是鄰居。

錢鏐的戰略眼光不比楊行密差,他當然不能放過眼前的機會,因此採取和楊行密一樣的策略,打出了“保周寶,誅叛逆”的旗幟,藉此機會擴充地盤。

錢鏐保護周寶的方式比較特殊,他直接派兵打破了周寶所在的常州城,把周寶接到了杭州,到了杭州的周寶也許是因爲驚嚇過度,也許是因爲食物中毒(下毒),又也許是生了重病,總之他在杭州待了沒多久就死掉了。

這樣一來錢鏐有了充足的出兵理由,他要爲周寶報仇,誰是仇人呢,就是那些反叛周寶的叛將們。現在這些叛將們佔據着潤州(今江蘇鎮江,當時鎮海軍治所)、蘇州等地,兩眼發紅的錢鏐帶着軍兵就殺過去了。

戰果很豐厚,錢鏐成功奪取了潤州、蘇州,接手了鎮海軍的地盤。錢鏐隨後將俘虜的薛朗斬殺,用來祭奠周寶的在天之靈。

然而事情發展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反而變得更加複雜起來,因爲現在錢鏐與楊行密、孫儒的地盤交錯在一起了,三家都要擴充勢力,那就只有大打出手了。

到此爲止錢鏐打仗很少輸過,前提是他沒有遇到楊行密,自從遇到這個狠人之後,他就開始經常輸了。

三家開展了長年混戰,我們前文提到過,孫儒的實力很強,但他最終被楊行密給幹趴下了。錢鏐也沒有在楊行密手上佔到便宜,他好不容易搞到手的潤州、常州都被楊行密奪走了,手裡只剩下一個蘇州。

但錢鏐並不是什麼也沒得到,他與楊行密一道瓜分了孫儒的家產,收編了孫儒留下的蔡州軍團的殘部,錢鏐的做法和楊行密驚人的相似,他在這些殘兵中挑選出精銳,組建了一支軍隊,取名叫做“武勇都”,軍隊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

杭州北邊的戰事告一段落,我們來把目光轉向南邊兒,看看錢鏐和董昌兩個人的對手戲。

我們知道,夫妻雙方感情穩定的秘訣在於保持二人性格或者能力上的互補,雙方的水平不能相差太大,否則會失去共同語言,進而導致感情危機。

如果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解釋,那就是雙方要保持力量上的均衡,始終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這樣纔會贏得持久的愛情。

這個道理在朋友之間的相處上同樣適用,兩個人之前水平差不多,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如果一個人一直進步,另一個卻原地踏步或者倒退的話,他們的友誼就要遭受十分嚴峻的考驗。

這也是爲什麼大學裡最要好的朋友,在畢業數年後再次相見反而無話可說的原因,道理很簡單,雙方的認知水平變了,生存環境變了,共同語言沒有了,也就不可能回到從前了。

現在錢鏐和董昌的友誼就處在十分尷尬的境地。兩個人在起步的時候配合的十分默契,錢鏐的長處在謀略,董昌的優勢在勇武,兩個人就如同黃金搭檔一般一起升官發財。

但是亂世中武夫隨處可見,有頭腦的人卻是稀缺物種,錢鏐通過連年征戰勢力日益壯大,他的眼光變高了,或者說一直很高,他現在佔據着浙西和淮南的蘇州,手下聚集着杜棱、阮結、顧全武、羅隱、沈崧、皮光業等一班文臣武將,他要開創更大的事業。

反觀董昌,這個人還是一個武夫,他大字不識,雖然坐着越州節度使(同時被封爲隴西郡王)的高位,但是能力沒有絲毫長進,只知道搜刮百姓,向朝廷買取官位。

我們舉個當時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吧,百姓有到衙門來打官司的,董昌一不識字,二不懂斷案,怎麼來裁判呢?

他採取了一種直接高效的方法——擲骰子!

原被告雙方誰的點數大,誰就是勝訴方。這樣的斷案方式雖然快捷高效,但是社會效果奇差,老百姓肯定不會買賬。

這還沒完,董昌不僅用賭博的方式來斷案,更用賭博的方式來選人用人,誰若是想當官,那好說,先送錢。錢送夠了送足了之後,開始擲骰子,誰的賭博技能突出,誰的官位就會高。

董昌治理地方竟然能夠採取如此突發奇想的手段,真是腦洞大開,讓人不服不行。

如此看來,董昌這幾年真是白混了,不僅個人能力沒有絲毫長進,身邊也沒有人能輔佐他,以他的能力,給個縣令當都嫌多,可他卻坐上了節度使的高位,能力和位置太不匹配了,容易出問題。

問題很快就來了,董昌用嚴刑峻法苛責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他把搜刮來的財物上貢到朝廷,買取高官顯爵(隴西郡王的爵位就是這樣得來的)。

但這裡有個問題,官爵的高度是有限制的,但董昌的野心是無限的,有限與無限之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董昌讓朝廷封自己爲越王,朝廷不答應。董昌很惱火,心想我進貢的財物那麼多,你連個國王都不封給我,那我就自己封自己吧。

這時候又有術士出現了,而且一次性出現了三個,他們是應智、王溫、巫韓媼,這三個人最懂得投其所好,他們向董昌獻祥瑞,比如說這邊的野雞變鳳凰啦,那邊泉水裡出龍脈啦之類的,反正怎麼離譜怎麼說,最後只有一個目的:勸董昌稱帝。

董昌膽子很大,他本來相當個國王的,現在有人比他還大膽,竟然勸他稱帝,他很高興,這個一步到位的做法對他來說太有誘惑力了。

蠢人身邊一般都會聚集一些小人,現在董昌身邊小人尤其多,這些小人就是之前通過擲骰子而贏得官位的手下們,他們鼓動轄區的大小官員一起向董昌勸進,並派人整出了一個民謠,這個民謠很低級,但貴在通俗易懂,內容是這樣的:欲知天子名,日從日上生。

日上加日不就是昌嗎,董昌很高興,他重賞獻(造)謠的人,並免除了對方的賦稅。

位居高位的人有什麼愛好,下邊的人就會投其所好,董昌想稱帝的信息傳開了,轄區各路妖人都來湊熱鬧,裡面有祭天降符咒的,有跳大神的,有裝瘋賣傻的,不一而足。

但衆人裡也有幾個清醒的,他們是節度副使黃碣、會稽令吳鐐、山陰令張遜等人,這些人苦口婆心的勸董昌懸崖勒馬,不要自取其禍,稱帝什麼的高危極限運動還是不要嘗試了吧。

董昌不聽,在小人和蠢人之間是沒有清醒者的生存空間的,所以三人被迅速斬殺。

反對者都被殺光了,董昌感覺全世界的人都在勸他稱帝,爲了順應民意,他於公元895年稱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很有意思的年號),董昌自稱“聖人”,還像模像樣的鑄造了印璽,封賞了文武百官。

董昌稱帝,震驚四方,換句話說是捅了馬蜂窩。

全天下的諸侯聽到消息後表情都很豐富,他們或者是一臉懵逼,或者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或者是啞然失笑,但有一點很統一,他們都以一種看傻子的表情圍觀董昌。

五代十國亂世中有很多高危運動,比如說造反啦,把皇帝趕出京城啦,屠殺皇親國戚啦,但如果說哪項運動最高危,非稱帝莫屬。

一個人想要稱帝必須具有極大的實力,還要經過多年的運作綢繆,來積累民心和取得各路軍閥的認可(當然要先把不認可的軍閥消滅掉),所有功課都做足了纔敢稱帝,但這樣做也不保險,像朱溫同學運作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稱帝了,隨後一直被山西軍閥李克用父子壓着打,後來自己的兒子還被李存勖推翻了,落了個千古罵名。

像董昌這樣的人一沒實力,二沒頭腦,三沒民心,他的稱帝行爲只有一個效果,那就是豎起一塊活靶子,衝着天下人大喊:你們來打我呀,快來打我呀!

然後打他的人真的來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八章 黑鴉軍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八章 黑鴉軍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
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八章 黑鴉軍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二十四章 王氏三龍(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八章 黑鴉軍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