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

封建社會遵循的是精英統治,政治規矩是由公卿士大夫階層來遵守的,待到底層人物一躍而上成爲統治階層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按照以前的規矩來行事了。

跟這些人打仗(尤其是朱溫),那將是一件很磨人的事。

提到貴族戰爭我們首先要想到宋襄公。

這位老兄是春秋五霸之一,然而這並不是他名留青史的主要原因。他的出名,是因爲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就是宋、楚之間的泓水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宋襄公放棄對楚軍半渡而擊的機會,非要等到對方列陣完畢了再堂堂正正地開打,然後被對方殺得大敗,從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來。

宋襄公因爲這一次精彩表演,一直成爲後世戰爭教學中的反面教材,後人笑他迂腐,笑他死板,更笑他不懂兵。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對於歷史人物,一定要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背景下來進行評價。

春秋時期的歷史環境是什麼樣子的呢。

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貴族戰爭。

貴族戰爭有個特點:“不爲阻隘”,“不鼓不成列”。

意思是說不在地形險要的地方阻擊敵人,不在敵軍沒有列成陣勢之前發動攻擊。

這樣說來,宋襄公在戰場上的做法就有章可循了。他是按照當時的戰爭規矩來打仗的,這樣打仗,即便是輸了,那也服氣,臉上也有光。

整個春秋時期,大家都是這樣打仗的,也都是守規矩的,所以你不能說他錯。

那當時有不守規矩的人嗎,也有,但很少,簡直是鳳毛麟角。

《左傳》中記載的戰爭有幾百場,其中只有四場是沒有按規矩來打的,比例估計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時候大家就要想了,戰爭是兇器,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不是應該兵不厭詐,奉行詭道嗎,那時候怎麼可以存在這麼不可理喻的臭規矩。

不得不說,當時類似的臭規矩還有很多。

比如說貴族要正衣冠,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儀表。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受人圍攻的時候帽帶斷了,帽子開始往下掉,爲了把帽子固定好,他放棄抵抗,一心一意地去系帽帶,最後就被敵人給殺死了,大有一種頭可斷,血可流,帽子不能丟的氣節。

春秋時期戰爭還是貴族的專利,當時的軍隊主要是車兵,打起仗來也是車兵對衝,而車兵全部由貴族子弟組成。

那時候由平民和奴隸組成的步卒是不參與戰爭的,他們的主要作用是負責後勤,用來運輸輜重和餵養戰馬。

所以當時經常以擁有戰車的多少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像是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就是這麼來的,意思是說這個國家可以投入千輛戰車或者萬輛戰車作戰。

而車戰的規矩尤其多。

首先你打仗可以,不能誤了農時,即便是到了不得不打的時候,也要等到莊稼收完了再打。

其次,打仗之前要去祭拜祖先,跟他們說一聲我要去打仗了,問祖先同不同意。

祖先的意見是通過占卜來反映的,占卜的結果是吉,那說明祖先同意,就去打;結果是兇,那就是祖先不同意,這仗就打不成。

第三,你打仗就打仗,不能燒殺搶掠,不能毀壞莊稼,不能破壞對方的廟堂聖地,也不能搶劫牲畜和糧食、器械。而且打仗要大搖大擺地去,不能搞偷襲,要選擇空曠的野外作戰,不能傷害無辜百姓。

第四,開戰之前要先單挑,規範說法叫做“致師”。單挑的時候不能殺人,往往只能活捉,爲的就是打擊對方士氣。

第五,車戰的時候不能拿戰車正面衝撞,因爲這樣殺傷力太大了。雙方要把戰車交錯開,錯身而過的時候車上的戰士相互攻殺。

這個攻殺也有規定,每個戰士要守在車上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越位,每個位置手持的武器也是有規定的,有的是長兵器,有的是短兵器,這也不能錯。

所以一個對衝下來,你往往只能使出一招,想亂砍亂殺,沒門!

最搞笑的是你如果在戰場上遇到了對方國君,還不能直接去打,必須從戰車上跳下來脫帽(頭盔)致禮,行完了禮再上車打仗。

戰場上碰到了老弱病殘,你還不能殺他,如果戰爭結束了,你俘虜了對方受傷的士兵,也不能殺,還要帶回去好好給他治病,治好了把人家放回去。

第六,戰爭的輸贏也有特殊規定。

有的在單挑結束後就認輸了,這樣戰爭就結束了,短平快。

有的是戰車衝鋒之後,一方的陣型亂了,那不好意思,你輸了,這仗也不能再打下去了。

而且打仗的時候追擊對方逃跑的士兵也有規定,如果對方跑出了一百步的距離,你就不能追了,因爲人家已經脫離戰場了。所以說“五十步笑百步”是有科學道理的,人家跑了五十步的士兵還在戰場上,而跑了一百步的那個已經逃出戰場去了,五十步當然可以笑百步。

所以說當時的貴族戰爭比較平和,根本不會死太多人。

這也情有可原,因爲死的人都是貴族,而貴族的數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貴族要有貴族的體面,要有貴族的做派。

而且當時各國諸侯都普遍認爲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大家都是老姬家的人,一家人有什麼矛盾切磋切磋差不多得了,何必搞得鼻青臉腫呢,那樣划不來,也不好看。

如果深入探究當時的戰爭模式,你就會發現這是跟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當時的我國農業社會還不發達,人口少,土體開墾不足(井田制),這時候你如果再狠狠地打仗,死很多人,土地誰來種,經濟社會怎麼發展?

所以說這是春秋時期的現狀。

歷史發展到戰國就不一樣了。

那時候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人口暴增。既然各國人口都增加了,那就要更多的土地來養活更多的人,養活了更多的人之後再去搶劫更多的土地,這是一個戰爭的暴力循環。

這時候戰爭也不是貴族的專利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也不是切磋一下做個讓步就能夠解決的,大家都想着搞兼併,擴充地盤,所以戰爭開始面目猙獰起來。

這時候的戰爭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爲目的。因爲殺得敵人越多,對方實力消耗就越大,之後兼併對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白起僅僅通過攻打韓國、趙國、魏國的一連串戰役就消滅了對方有生力量近百萬,特別是秦趙長平之戰,坑殺趙卒40萬!(當然,都是虛數)

之後的戰爭模式我們就都瞭解了,兵不厭詐、奇襲、詐降、屠城等等新花樣層出不窮,充分展示了人類作爲高等物種的無窮智慧。

但是話又說回來,貴族戰爭的基因還是或多或少地被人傳承下來了,像是戰爭之前單挑的運用、不準殺降的規定、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約定等等,這些都是有出處的。

於是,又要談到貴族。

貴族是什麼呢,有所堅持,有所操守,有所不爲,是爲貴族。

李克用是高傲的,有些事情他不屑於去做,他堅守着自己的義氣、信義、真情、忠貞。

而什麼樣的人帶什麼樣的兵。

戰爭中他的軍隊是最喜歡單挑的,義兒軍之間也是以信義相聯繫,李存勖後來每次征戰之前,都要到家廟中向李克用祭祀(以一少牢告廟),這些都是貴族戰爭基因的傳承。

同樣的貴族基因也體現在戰爭風格上。

李克用打仗講究以實力取勝,直來直去,很少旁門左道,他最喜歡的作戰方式就是帶領騎兵衝鋒。

因爲高傲,所以很少低聲下氣地去聯繫自己的盟友,他認爲自己是正義的,也能夠罩得住場子,所以像魏博、趙國(鎮州)、定州這些小弟們跟着自己混是很正常的,根本不用多說話。

這與他的主要對手朱溫形成強烈反差。朱溫打仗招式很雜,而且還都是陰招,讓人防不勝防,時溥、朱宣、朱瑾就是讓他耍花招耗死的。

李克用與朱溫對打很吃虧。這就相當於兩個選手打擂,一方直來直去,講究正面進攻,而另一方卻老想着撩陰腿、戳眼睛,你說這仗還怎麼打。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朱溫善於借勢,懂得利用政治手段,善於在朝廷中扶植自己的代言人,然後借朝廷的勢來打壓對手。

他曾在李克用實力最爲強橫的時候挑動多路諸侯去圍攻晉陽,成功阻礙了河東勢力的發展,爲汴州的發展爭取了時間。

他爲了保命,可以認自己的敵人做舅舅(王重榮)。

他爲了擴充地盤,可以立即翻臉對付自己的盟友(朱宣、朱瑾)。

他爲了籠絡魏博的力量來抵擋李克用,可以做小伏低,在羅弘信使者到達汴州的時候,當着使者的面向魏博的方向下拜,並說“六兄於予,倍年以長,固非諸鄰之比。”

意思是說羅弘信年紀比我大,是我的兄長,我們不只是鄰居,還是兄弟。這樣一來,徹底俘獲了羅弘信的心,死心塌地爲他抵擋李克用的進攻。

如此種種,李克用在最終的較量中處在下風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克用是貴族,不只是說他的出身,貴族的氣息體現在他的爲人處世和人生堅持上,這樣的堅持,甚或是迂,是國人最缺乏的。

李克用,五代時期唯一的貴族,也是最後的貴族。

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
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一百二十章 徐溫父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