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

劉信挑選了三千精兵,由將領張宣等人帶領,趁夜去古亭摸楚軍大營。

楚將張可求萬萬沒想到吳軍敢主動出擊,毫無防備,全軍大亂,四處潰逃。

一萬人的楚軍被人家三千人的軍隊追着滿地亂跑,夾着尾巴跑回老家去了。

一戰旗開得勝,劉信開始第二場戰役,這次瞄準的是吳越軍和閩軍,帶兵將領是樑詮。

對面的兩支軍隊聽說楚兵戰敗的消息,已經暗暗心驚,此時聽說吳軍又殺過來了,大駭,心想自己本來就是來增援的,何必伸着脖子替別人挨刀呢,走吧!

本着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理念,吳越、閩國的軍兵全都退了回去。

外圍的兵馬一退,劉信可以集中精力和虔州城內的譚全播一較長短了。

劉信挾戰勝之威,揮軍猛撲虔州,晝夜急攻,斬首數千級,但未能破城。

一鼓未破,那麼接下來二鼓、三鼓也就肯定破不了了,畢竟銳氣已失了嘛。

破不了城怎麼辦,攻城戰本來就不划算,總不能拿兄弟們的命去填吧。這種事情劉信做不來,做不來怎麼辦,任務還得完成啊。

既然戰場上完成不了的任務,那就由外交手段來完成吧。

劉信拉着譚全播來到了談判桌上,他派人給對方傳話,仗不打了,你投降,服個軟,虔州還是你的,給我點出兵費用就行了,我也好回去交差。

這麼好的一樁買賣,譚全播不可能不幹,寫了張降表,給劉信帶回去,然後拿出金銀細軟來犒軍,大家握手言和,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個結局很圓滿,大家都很開心。

徐溫得到了消息,十分不開心。

不光不開心,徐溫簡直氣得打哆嗦,他杖責劉信派去送信的人,找來劉信的兒子劉英彥,交給對方三千精兵,然後說了一句話:

“你父親佔着地利,帶着十倍之衆,竟然打不下一個虔州城,這是要反上天啊!你帶着這些軍兵去找你父親,兩個人一起造反去吧!”

徐溫爲什麼這麼生氣呢,因爲丟不起這人!

想想撒,堂堂一個吳國,江南的霸主,帶着優勢兵力去打一個虔州,沒打下來,最後還是把人家給勸降的,這事兒傳出去不讓人笑掉大牙嗎,以後吳國還怎麼在江南這地兒上混呢。

所以說,虔州一定要打下來,這不是戰爭問題,而是國家榮譽問題。

徐溫派了劉英彥帶兵去增援還不放心,又找來牙內指揮使朱景瑜隨對方一起去(監軍),臨行前又囑託了一句話:

“譚全播的軍兵大多是農夫,這些人的家不在城裡。如今他們在城裡忍飢挨餓了將近一年,老婆孩子都在城外,重圍一解,這些人肯定要出城回家去。這時候我們的大軍再殺回去,虔州就成了一座空城,無人可守,必破!”

這個見解十分獨到,也十分正確。

劉信聽聞惹惱了徐溫,大懼,隨即引兵回擊虔州。吳軍先鋒一到,虔州軍馬爭相潰散,譚全播阻敵不住,逃到雩都。劉信追到雩都,把他抓了出來。

至此,虔州(鎮南藩鎮)納入吳國版圖。

劉信還是十分敬重譚全播的,好吃好喝招待,隨後把他送到了揚州。這個人到了揚州,徐溫也不敢怠慢,封他爲右威衛將軍,領百勝節度使。

按說這個待遇算是很優厚了,但譚全播氣不過,說好的投降不打的,怎麼又打過來了,還講不講理啦!

老爺子越想越氣,然後病倒了(這次是真病),一病不起,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難得啊,老壽星,活到老,打到老,不老戰神。

吳越之前經常借道虔州向大梁納貢,現在虔州歸入吳國,入貢的道路斷了,吳越便駕船出海,從海上抵達登州、萊州等地,然後再抵達開封,在進貢道路上真可謂是百折不撓。

沒辦法呀,吳國太強了,必須藉助中原王朝來制衡。

徐溫通過一場虔州之戰,把國內的矛盾消耗的差不多了,接下來他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擁護楊隆演稱帝。

吳主稱帝,他徐溫也可以高升,正所謂皆大歡喜是也。

楊隆演不同意。

不同意也很正常,稱帝這種事兒,手下人要多請幾次,上邊人要多推幾次,一般是三次,這樣才能顯示鄭重,也符合以往的規矩。

但楊隆演是真的不同意,他打心眼兒裡不想做這個皇帝。

爲什麼呢,因爲皇帝不是自己家的,做着沒意思。

他現在不管是吳主也好,吳王也罷,就算稱了帝也還是別人手中的棋子,自己沒有絲毫自主權,這個國已經不再是他們楊家的,那麼稱帝還有什麼意思呢,白白爲楊家召來罵名而已。

於是乎,這個皇帝不做也罷。

徐溫急了,楊隆演稱帝受益最多的就是他徐家,對方不急,他不能不急啊,但楊隆演就是不鬆口,他也沒辦法。

既然這樣,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請求楊隆演稱王。

楊隆演又一次推脫。

徐溫沉不住氣了,想要發飆。飈還沒發出來,徐氏集團內部出了問題,自己人之間鬥了起來。

鬥法的人是嚴可求和徐知誥。

徐知誥就不用說了。嚴可求是徐溫手下的頭號謀士,他與駱知祥兩個人合稱“嚴駱”,是徐溫的左肩右膀。

這個人爲什麼會和徐知誥發生矛盾呢,因爲他是徐溫的忠臣。

嚴可求曾經多次向徐溫提議,換掉徐知誥,改用徐家親子徐知詢來把持吳國軍政。

這個提議對徐溫是有利的,但是徐溫並沒有立即決斷。

徐溫沒有決斷,徐知誥先受驚了。

我的乖乖,這是要把我往泥裡踩啊,我招你惹你了,給我使什麼絆子啊!

既然對方出招,徐知誥不得不仔細應對,爲此,他找到了駱知祥。

兩個人一合計,既然嚴可求這麼愛多話,那就把他從權力中心踢出去吧,讓他的話沒地方說。

這是個好主意,於是乎,徐知誥到楊隆演那裡請了一道指令,任命嚴可求爲楚州刺史,即刻上任。

這一招比較狠,你不是喜歡蹦躂嗎,楚州天大地大,你到那裡去蹦吧!

嚴可求也不吭聲,收拾包袱就離開揚州。出了揚州之後他並沒有去楚州,而是轉道去了金陵。

爲什麼去金陵,因爲徐溫在那裡。

嚴可求面見徐溫,隻字不提徐知誥的事兒,反而重點提了另外一件毫不相干的事:

“我們吳國是奉行唐朝正朔的,一直以光復李唐爲己任。現在北邊李家(李存勖)和朱家(朱友貞)打得正歡,李家佔了上風,朱家日漸衰落。

如果有朝一日李存勖那小子入主中原,得了天下,我們能甘心做他的臣子嗎?不如這樣,我們先建立吳國,擁立主子稱王,以此來聚集人心。這樣一來,無論中原誰來作主,我們都能獨善其身。”

這一席話說到了徐溫心坎裡,他正爲楊隆演不肯稱帝、稱王的事情發愁呢,現在嚴可求主動來提,他高興得不得了。

徐溫一高興就不肯放嚴可求走了,讓他參總庶政,並主持吳主稱王的禮儀。

這事兒搞的,貶人沒貶成,貌似人家嚴可求權勢還更大了。這回輪到徐知誥頭疼了,這隻小狐狸自認還不是老狐狸的對手,既然不是對手,那就不要鬥了唄,服個軟,認輸吧。

徐知誥認輸了,但認輸不代表認慫,打不過不代表拉攏不來,怎麼拉攏呢,聯姻。

徐知誥死皮賴臉地要把女兒嫁給嚴可求的兒子嚴續,你不同意,我就軟磨硬泡、旁敲側擊,讓你不勝其煩。

嚴可求沒辦法了,明槍暗箭他都能躲,這親情戰術他躲不了啊,躲不了那就認了吧,於是乎和徐知誥結成了兒女親家。

成了親家這就是一家人了,嚴老爺子就不好意思再跟徐知誥下絆子了,久而久之就上了徐知誥的賊船。

看到沒,消敵於無形,化敵爲友,徐知誥還是最後的勝利者。

隨後,吳王楊隆演登王位,大賞羣臣,吳國上下一片歡騰。

這一年是大唐天佑十六年(吳國不承認後梁政權,一直沿用大唐紀年),也就是公元919年。

大家也許有個疑問,楊隆演已經是王了,怎麼還要登王位呢。因爲此王非彼王。

王爺也分好多種,有郡王、藩王、國王。楊隆演最後登的這個王位就是國王之位,說白了就是劃家爲國了,此後無論你中原政權再怎麼變更,我吳國是個國家,和你是對等的,可以向你納貢,卻不可能屈膝稱臣。

這,纔是之前嚴可求向徐溫表達的中心思想。

吳王楊隆演只是登了王位,還有一個大膽的人已經在之前稱帝了。

這個人就是南漢的劉巖。

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八章 黑鴉軍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
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八章 黑鴉軍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