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高麗郡

遼寧郡浿水。浿水在後世有個響亮的名字,鴨綠江。這條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大河在明以前都是華夏的內河,自明開始,才成爲華夏這個中原帝國同半島朝鮮小國高麗的界河。

從五十二年十月到達浿水,徐闖同十萬青龍軍以及近七萬人的大秦百姓已經在遼寧郡足足生活了近半年之久。到如今,遼寧郡治長春已經是初具規模。

冬天,鴨綠江上游盡皆結了厚厚的一層冰。一直到初春纔有融化的跡象。而青龍軍大部則是在正月冰層最厚的時候就已經順着由厚厚冰層形成的天然橋樑跨過了鴨綠江到了箕子朝鮮境內。

在已經初具規模的長春城,徐闖留下了一萬兵卒駐守。這一萬兵卒中包括青龍軍唯一的那五千重甲騎兵,除這五千重甲騎兵外,還有五千青龍軍步卒。

剩餘九萬大軍兩萬五千人的輕甲騎兵和六萬五千人的步卒全部在正月就陸續跨過了鴨綠江在東岸紮營。同時還有兩萬帶着大批糧草和輜重的百姓一道渡過鴨綠江。

胡亥對青龍軍的要求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爲了遼寧一郡,將李信和徐闖對調也是考慮到朝鮮半島的地形更加適合青龍軍的步卒行動,而不太適宜李信那十萬平夷軍騎兵運動。當然,黑龍江郡那塊地形同樣也不太適合李信的平夷軍騎兵運動。

但是相對於混亂的、沒有統一政權的挹婁人和夫餘人,在鴨綠江東岸已經有了統一政權箕子朝鮮則顯然要有威脅的多。

畢竟,這個時候沒人知道箕子朝鮮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到底有多少軍隊。從東周開始,箕子朝鮮同中原的聯繫基本上就已經斷絕。

始皇帝統一六國時候,齊燕趙都有流民爲了躲避戰亂而一路東行,進入箕子朝鮮。也等於是變相的增加了箕子朝鮮的實力。

最爲主要的是箕子朝鮮是由先進的中原文化建立的,那麼自然不可能同東北一地扔出處在奴隸社會且過着茹毛飲血生活的夫餘人和挹婁人相比。

過了三月,天氣抓暖之後徐闖就領着青龍軍開始朝朝鮮半島東部進發。

隨着大軍漸漸靠近箕子朝鮮的國都儉城,徐闖能夠看到有人煙活動的簡陋定居點也就愈多。這些留下人類活動痕跡的地方,只能被稱作定居點而不能如大秦一般叫做村莊。

因爲往往最多都是幾個茅草棚搭建起來的簡陋房屋。

只是這些房屋中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人影存在,顯然是居住在這裡的人發現秦軍到來提前跑了。徐闖對這些並不在意。

早在大軍未動之前,青龍軍斥候已經開始偷偷深入箕子朝鮮境內摸清了箕子朝鮮如今的國都儉城所在。如今這朝鮮半島上居住的人同秦人其實並沒有任何的分別。如果硬要說有分別的話,那就應該是青龍軍斥候的精神呢面貌、體格同箕子朝鮮內的百姓顯然有着明顯的差別。

在距離儉城還有不到八十里的時候,箕子朝鮮這一任的哀王——修已經領着箕子朝鮮內的羣臣迎了出來。

逃到儉城去的百姓已經將有鋪天蓋地的大軍前來的消息帶到了儉城。彈丸大小的箕子朝鮮,比彈丸更小的箕子朝鮮儉城,有什麼消息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可以傳遍全城。

這個時候哀王——修並不知道來的到底是何方的軍隊,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來的是哪一方的軍隊,都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箕子朝鮮王朝能夠抗拒的。

更何況,在一千餘年前,建立箕子朝鮮的人就是華夏先民箕子。對雄踞在西方那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上的中原帝國,修並不是一點不知情。

當然,其實這個時候,修的心中猜想的還是周王的軍隊。因爲箕子朝鮮已經有十幾代沒有向周王朝貢了。在他看來,肯定是周王派兵前來懲罰箕子朝鮮了。

懲罰無外乎繳納點貢品而已。所以修並沒有太放在心上。趕緊備上了貢品領着箕子朝鮮的羣臣迎出了八十里外。實在是修不想讓周朝來人進入儉城。

最好是收了貢品,知道箕子朝鮮依然臣服於周王、聽從周王號令就立馬拿上東西閃人就可以了。畢竟,在修看來,箕子朝鮮相對於人煙稠密、富饒的中原而言,簡直是化外蠻荒之地,周王除非腦殼被門夾了,不然一定不會看上這箕子朝鮮彈丸荒蕪之地的。

不能不說他想的實在是太簡單了。從中原遣軍千里迢迢趕來這箕子朝鮮,僅僅爲了他箕子朝鮮那勞什子貢品?箕子朝鮮有是中原會沒有?再說箕子朝鮮又能有什麼?

僅僅是大軍千里迢迢從中原跑到這箕子朝鮮怕是路途上的糧草消耗就能夠買下他整個箕子朝鮮了。

看着從西方席捲而來的那滾滾黑色洪流,修有些傻眼。

周,五行之德中屬火。火對應爲紅色。那麼眼前這僅僅看了就讓人心頭沉重的鋪天蓋地的黑色顯然不可能會是周王的軍隊。

十幾代沒有同中原帝國來往,不得不說,箕子朝鮮整個王朝的消息已經是閉塞之極。

驀然,修想到了從中原逃難而來的百姓帶回來的消息。

諸侯中的秦王,已經滅了周,意欲再滅六國統天下。

難道是秦王的軍隊?

看着視線中越來越多的黑色,沉默而來除了整齊的鏘然鎧甲聲響以及沉沉的腳步聲外再無一絲雜音的黑色洪流,修原本篤定的神經越來越不安。

大秦歷三月十三,箕子朝鮮末代國君哀王修在儉城自廢王號,向大秦稱臣!

……胡亥對着已經全部插上黑色小旗的南西伯利亞平原以及朝鮮半島沉默了半響,指着巨幅沙盤上的幾地朗聲道:“幾位愛卿同六部議上一議,朕準備自關中和山東、河內、臨淄等地遷三十萬百姓進入黑龍江、遼寧、以及朝鮮……不,高麗郡,這三郡!其後兩年再遷三十萬進入這三郡之地。如何遷移,如何補償,內閣一月內上奏給朕吧!”

高麗郡?

尉繚等人先是一愣,隨即順着胡亥手指的地方看去,赫然正是箕子朝鮮那片荒蕪之地。

看來大秦又要新多一郡之地了!

嬴騰等人對視了一眼,齊齊躬身應道:“臣等遵旨!”

第296章 是誰?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199章 隕玉珠第68章 南柯一夢第60章 虎賁(三)第210章 鶡冠子第136章 水患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21章 郎中劉邦第125章 準備第215章 皇室之殤第65章 蒙毅北上第90章 子嬰失蹤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1章 帳中第104章 利器第153章 大軍進城第67章 科舉第117章 黃縣第225章 匯合第26章 浜拓死第115章 國殤日第183章 君臣之誼第124章 李斯心思第125章 準備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22章 妖精第3章 流言第100章 廝殺起第34章 南來的張良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56章 處置第166章 用意外篇四大結局第九十五章第17章 陳縣第258章 風雪歸途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118章 另類破釜沉舟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42章 鞭責之爭第240章 隴西軍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77章 壞人第170章 再見麗妃第204章 鬼谷座下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83章 項羽求親第134章 造勢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256章 北來騎兵第44章 武綺彤死第161章 祭天第37章 又見妖精第253章 血旗出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89章 赫赫威名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267章 鶡仙兒第53章 天下郡守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所第101章 前軍亡第32章 除夕夜第80章 開了地圖炮的頓弱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16章 危局五十二章 項羽破營二第39章 曆法成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227章 大秦必勝第159章 到咸陽第73章 英烈入塔第17章 審之,用之?第125章 準備第167章 登陸第24章 論策第1章 我是秦二世第80章 開了地圖炮的頓弱第72章 事出有因第96章 菏澤故道第44章 武綺彤死第212章 大朝會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8章 二世新政第130章 號角長鳴
第296章 是誰?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199章 隕玉珠第68章 南柯一夢第60章 虎賁(三)第210章 鶡冠子第136章 水患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21章 郎中劉邦第125章 準備第215章 皇室之殤第65章 蒙毅北上第90章 子嬰失蹤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1章 帳中第104章 利器第153章 大軍進城第67章 科舉第117章 黃縣第225章 匯合第26章 浜拓死第115章 國殤日第183章 君臣之誼第124章 李斯心思第125章 準備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22章 妖精第3章 流言第100章 廝殺起第34章 南來的張良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56章 處置第166章 用意外篇四大結局第九十五章第17章 陳縣第258章 風雪歸途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118章 另類破釜沉舟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42章 鞭責之爭第240章 隴西軍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77章 壞人第170章 再見麗妃第204章 鬼谷座下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83章 項羽求親第134章 造勢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256章 北來騎兵第44章 武綺彤死第161章 祭天第37章 又見妖精第253章 血旗出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89章 赫赫威名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267章 鶡仙兒第53章 天下郡守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所第101章 前軍亡第32章 除夕夜第80章 開了地圖炮的頓弱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16章 危局五十二章 項羽破營二第39章 曆法成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227章 大秦必勝第159章 到咸陽第73章 英烈入塔第17章 審之,用之?第125章 準備第167章 登陸第24章 論策第1章 我是秦二世第80章 開了地圖炮的頓弱第72章 事出有因第96章 菏澤故道第44章 武綺彤死第212章 大朝會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8章 二世新政第130章 號角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