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鶡冠子

“算了,去查查跟在那老人家身邊的白衣女子的身份吧。”

胡亥擺擺手,這樣一個奇人,如果想要瞞過黑冰臺也不是不可能。

“喏!”

嬴真離去,胡亥一個人坐在皇帝書房中仔細梳理着自己掌握的每一個細節。他感覺,自己似乎遺漏掉了什麼。

從三年前龐愛來的那封信之後,胡亥就開始命龍衛府在巴蜀兩郡搜尋着那位老者的蹤跡,甚至在他平定南海叛亂之後,專門趕到巴蜀兩郡,也都是希望能夠親自見上這位奇人一面,只是沒有想到,龍衛府始終沒有那位老者的任何消息,後來因爲尉繚病重,值得匆忙趕回咸陽。

時間一晃就是近四年時間過去,在苦苦找尋兩年無果後,胡亥已經漸漸放棄了希望,如果要算時間的話,那位老者怕是早就應該超過一百歲了。

一百歲的高齡,在後世科技極爲發達的年代都已經是極爲少見了,更不要說這兩千年前的大秦了。也許那位老人家早就去世了,而且聽說那個老人家始終都是孑然一身,想來即便是他仙逝也不會有人知道吧。想到這些,胡亥算是已經放棄了對他的探尋。

直道一個月前,偶然發現那個讓他極爲震驚可怕推測,胡亥才抱着最後的一點希望,希望那位老人家還能在世幫自己解解惑,所以專門讓黑冰臺集中隴西以及巴蜀三郡的所有力量,開始重新探察起那位老者的蹤跡,不管是死還是活,總要找到些許消息。

只是沒有想到自己苦苦追尋了倆三年的人,卻不聲不響的跑到了咸陽,跑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到了蒙恬府中。

從巴蜀到咸陽,以嬴真剛剛說的情形,那位老人家至少需要三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走上這麼遠的距離。也就是說,最遲在過年之後這位老人家就已經離開巴蜀趕往咸陽了,黑冰臺的細作都集中在巴蜀兩郡地面上,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也是應該的。

只是,這位老人家離開咸陽三十年,最後隱居在巴蜀某地,此際突然出現在咸陽,肯定不會沒有原因。可是年前豫州鼎沒有出現,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這位老人家怎麼就放棄隱居不顧自己的身體千里迢迢的跑來咸陽?

這中間又隱藏着什麼呢?那個白衣女子是什麼來歷?

胡亥揉了揉腦袋,想來想去卻始終不得要領。

對老者的身份,胡亥很清楚。

三十多年前,這位老人突然出現在咸陽,隨即憑藉着高超的學識被當時的莊襄王也就是胡亥的爺爺聘請爲年不過十二歲的始皇帝師傅。而那個時候,蒙武之子蒙恬一直跟在始皇帝身邊,是始皇帝的伴讀;而爲了陪伴始皇帝成長,或者說是爲了監視始皇帝,比蒙恬和始皇**要大上那麼幾歲的甘羅也遵照呂不韋的命令成爲始皇帝的伴讀。所以這位老人同樣也是蒙恬以及甘羅兩人的師傅。

十三歲,始皇帝繼承秦國國君,始皇帝能夠將“囤積國君”的呂不韋幹掉並迅速掌控秦國軍政大權,這位隱藏在背後的老人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後幾年,呂不韋自盡,甘羅因爲當初的監視舊事也最終逃離秦國身死魏國。隨後因爲種種原因,這位老人悄然離開了咸陽,沒有告訴蒙恬更沒有告訴當時已經將秦國所有大權盡皆掌控的始皇帝,就這樣不辭而別,從此之後再也未曾在咸陽出現過。

始皇帝是一個極其自負的人,雖然這位老人交會了他很多東西,但是因爲甘羅以及這位老人的不辭而別,所以沒有讓史官留下這位老人的任何記載。

在收到鉅鹿郡守龐煖的書信之後,如果不是胡亥在宗正府以及始皇帝的書信筆記中找到了一些有關這位老人的記載,怕是胡亥也不會相信有這樣一個奇人曾經出現在始皇帝身邊,並教會了始皇帝許多。

最讓胡亥驚訝的是,在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後世史書中都說李斯是提出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的。但是胡亥如今卻是知道,提出郡縣制的根本不是李斯,而是始皇帝自己。這樣一件在當時可以說推翻祖制的提議,始皇帝自然不可能親自赤膊上陣,所以也就落在了當時已經是大秦丞相的李斯身上。

而真正給始皇帝傳授這一極其先進理念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來無影去無蹤的奇人。

那位奇人在後世沒有多少資料可以查證,後世的人也只能通過各個古墓中出土的簡陋竹簡書信來確定確實是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那個人,叫鶡冠子。楚人,鉅鹿郡守龐煖的師傅,同時也是不曾爲外人所知的始皇帝、蒙恬以及甘羅的師傅。

胡亥能夠知道鶡冠子其人,正是因爲龐煖看到胡亥的招賢令之後上奏給胡亥的那封書信。而龐煖之所以知道鶡冠子同始皇帝的關係,是因爲鶡冠子在傳授龐煖兵法之後,離開時已經說過要前往咸陽求見秦王。

也正因爲這種種複雜的關係,在始皇帝統一六國時,龐煖沒有死;在胡亥取回所有勳貴的封地時,唯一沒有召回到咸陽養老的,也僅僅只有龐煖一人而已。當然,這其中自然也有龐煖年紀太大基本上沒有多少野心和威脅的緣故在內的。

胡亥現在在考慮的是,這鶡冠子到底是僅僅來找蒙恬敘敘舊還是有別的原因,自己是下詔讓他來見自己還是自己親自去一趟蒙府亦或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不過不管怎樣,一直在尋找的人終於算是不請自來了,既然已經到了咸陽,那麼就不怕他在消失了。如果黑冰臺連一個女人一個將死的老人都看不住,那麼都該全體自殺了。

……

胡亥還在皇帝書房中糾結自己要怎樣對待自己那名聲不顯的祖師爺,這邊進了九原公府的鶡冠子卻是要求蒙恬爲自己安排了一間書房,命蒙恬安頓好了名爲仙兒的孫女之後,鶡冠子同蒙恬兩人相對而坐。(未完待續。)

第11章 帳中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59章 百將韓信第62章 大秦版美女小護士第95章 李嫉爲後第207章 左庶長武綺蘭第103章 滑竿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277章 隔閡盡消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15章 大秦足球第164章 朝會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25章 破營第62章 雍城第216章 鄒嫣月之殤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圍殺外篇二第23章 對策第301章 混混白沙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75章 江東亂(一)第82章 武舉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4章 殺意起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72章 事出有因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85章 堵不如疏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93章 河西郡和安南郡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70章 嬴樂康第60章 虎賁(三)第295章 傳承第147章 玄鳥燒營第55章 血色淮河第25章 末路第56章 搶灘登陸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15章 大秦足球第32章 咸陽動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273章 西巡第40章 番禺城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144章 救援第39章 趙佗身死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62章 大秦版美女小護士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5章 陰謀陽謀第34章 大秦英靈塔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214章 黎明前的九原城第176章 活着第152章 故人之後第118章 另類破釜沉舟第94章 混亂的六月第42章 鞭責之爭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276章 女兒情懷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223章 五年第43章 腄縣第182章 浮出水面第161章 祭天第109章 偶遇第146章 俠客行第124章 李斯心思第91章 張子房第260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88章 曹參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178章 騰空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24章 相遇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36章 等爾破城第173章 子嗣第36章 誤會第11章 帳中第60章 困獸第172章 蒙恬致仕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200章 成軍第56章 處置第103章 滑竿第73章 元宵節第32章 敗亡第164章 法治第88章 給朕拿下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89章 赫赫威名第211章 歸葬,連山,河圖,洛書
第11章 帳中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59章 百將韓信第62章 大秦版美女小護士第95章 李嫉爲後第207章 左庶長武綺蘭第103章 滑竿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277章 隔閡盡消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15章 大秦足球第164章 朝會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25章 破營第62章 雍城第216章 鄒嫣月之殤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圍殺外篇二第23章 對策第301章 混混白沙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75章 江東亂(一)第82章 武舉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4章 殺意起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72章 事出有因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85章 堵不如疏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93章 河西郡和安南郡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70章 嬴樂康第60章 虎賁(三)第295章 傳承第147章 玄鳥燒營第55章 血色淮河第25章 末路第56章 搶灘登陸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15章 大秦足球第32章 咸陽動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273章 西巡第40章 番禺城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144章 救援第39章 趙佗身死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62章 大秦版美女小護士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5章 陰謀陽謀第34章 大秦英靈塔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214章 黎明前的九原城第176章 活着第152章 故人之後第118章 另類破釜沉舟第94章 混亂的六月第42章 鞭責之爭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276章 女兒情懷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223章 五年第43章 腄縣第182章 浮出水面第161章 祭天第109章 偶遇第146章 俠客行第124章 李斯心思第91章 張子房第260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88章 曹參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178章 騰空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24章 相遇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36章 等爾破城第173章 子嗣第36章 誤會第11章 帳中第60章 困獸第172章 蒙恬致仕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200章 成軍第56章 處置第103章 滑竿第73章 元宵節第32章 敗亡第164章 法治第88章 給朕拿下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89章 赫赫威名第211章 歸葬,連山,河圖,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