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議修炮樓

過了元宵之後,老錢把村裡的里長以及一些鄉紳請到了家中。

自老錢說了北方的災情後,錢進心中便有一種莫名的緊迫感。他讓村裡的老人仔細回憶觀海城這十幾年來的天氣,並作了詳細的記錄。後來,他又去城裡拜會了幾位走南闖北的行商,詳細瞭解北方的天氣變化。

這十幾年來,陳國是每隔個三五年便鬧一次天災,不是冰雪就是旱災,要不就是洪澇,與小冰期的特徵極爲符合。

陳國是典型的靠天吃飯。若是風調雨順還好說,一遇到自然災害就會導致作物減產。尋常百姓家裡是沒多少餘糧的,若是斷了收成,便會變成流民,更有甚者便會揭竿而起,從而演變成農民起義。

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動盪都跟小冰期有關,如漢末的黃巢起義,三國爭霸時代,明清時代。因爲小冰期持續時間很長,待幾十上百年過去,老百姓已經十不存一了。

觀海城雖位於陳國南端,受的氣候影響較小,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錢進請父親出面召集里長和村裡的鄉紳商議修築炮臺的事。

堂屋內,里長聽了老錢的提議之後,只是一個勁的抽着旱菸。里長七十多歲,在村裡面德高望重,又管着村裡面代收錢糧稅賦之事,說句話村裡面的鄉親都認。錢進與里長都姓錢,算是同宗,平時管他叫爺爺。

此時,里長已經抽了幾桿子旱菸了。錢進見他還不表態,便起身走到他跟前說道:“爺爺,修炮臺是爲了村裡的安全着想。您如果覺得不妥,大可以說出來一起商量啊。”

里長輕笑了一下,手拿着煙鍋在凳腳上磕了磕,說道:“錢相公,你這麼做肯定有你的道理。只是,修炮樓要對付誰?連個人影都沒見,你要我怎麼去跟鄉親們說這事?”

“爺爺,前幾個月紅夷不是都打到觀海城了,誰知道他們今年會不會又來一次啊。”錢進不敢跟他們說小冰期的事,說了也白說,以他們的認知根本不會理解。

里長指了指觀海城那個方向,笑道:“那不是還有觀海衛嗎?”

旁邊老錢聽了這句話臉色有些難看。觀海衛的戰力如何,錢進心裡清楚,只是他也要顧及一下老爹的面子,便說道:“雖然有觀海衛,但是周邊村落這麼多,到時候恐怕也難以顧及。”

里長聽了不作聲,從懷裡尋摸出旱菸袋又裝了一鍋煙點上,屋子裡瀰漫着旱菸的辛辣味道。旁邊那些鄉紳也是東一句西一句的,擺在桌上的瓜果之物卻沒少吃。

錢進看着這些人長嘆了一口氣。

本來他是打算拿一部分銀子出來,這些鄉紳再出一部分錢糧和勞力,這修炮樓的事就成了。看那些鄉紳的德性,倒像是自己求着他們一樣。他真想丟下這事圖個清靜,奈何都是些鄉里鄉親的,若是哪天真被敵寇殺到家門口,他也於心不忍。

里長翹着個二郎腿,手端着煙桿猛吸了幾口旱菸,直到那煙鍋裡的菸絲燃燒殆盡。他將煙鍋裡面的菸灰磕掉,將煙桿別入腰間,似乎準備起身離開。

良久之後,他又重新翹起二郎腿,問道:“就算你修了炮臺,如果來了大股的匪寇,你以爲我們村子裡面這一百多戶人家靠這炮臺就能擋住嗎?”

錢進一聽這事還有戲,便喜道:“爺爺,村子裡面不會來大股的匪寇。”

“你就這麼篤定?”

“大股的匪寇主要以城市爲目標。旁邊有個觀海城,比我們村裡有錢人多了去了。他們到我們這村裡來圖啥?咱們只要防住小股流寇就行了。”

里長聽完,又是沉默不語。

錢進見他猶猶豫豫的便有些火大,便踱至堂中沉聲說道:“本秀才之所以提議修炮樓,一不爲名,二不爲利。村裡面這麼多鄉親,從小對我多有照顧。萬一有寇來犯,燒我們的房子,殺我們的村民,侮辱我們的姊妹,那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啊。”

里長被他這番話說得一張老臉有點掛不住。他訕笑了一下,說道:“老朽又何嘗不知道這修炮樓是爲了村裡好,只是鄉民平時都要種田,縣裡面有時還會抽調一些民力。最關鍵的是……這動土動工都需要錢銀啊。”

錢進心裡笑了一下,原來里長發愁的是銀子,便說道:“銀兩的事您不用太操心。上次打撈戰艦有一些收穫,我這邊先出400兩銀子用着,不夠到時候再商量。爺爺若同意修建炮樓,就幫忙說服鄉親們出工就行了。”

里長一聽有錢頓時放下心來,笑眯眯的說道:“人手的事好解決。村子裡面一百多戶人家,上工的時候一戶出一兩個壯勞力不就行了?”

“那就這麼定了。”

錢進從懷裡掏出兩張布帛,上面畫了兩張草圖。

第一張圖畫的是三座炮樓分佈圖。第二張圖則是每座炮樓的建築格局。每座炮樓分三層:最底下一層用於藏人;第二層是露天的,可架火炮,邊緣佈置有垛牆、射擊孔、炮孔;第三層則是一個閣樓,用於存放火器等物。

按照這樣的佈局,一旦有寇來犯,村民可以就近找到炮樓躲避,二樓的鄉勇可以發炮阻敵,三座炮樓之間還可以相互支援。

里長和衆鄉紳看得嘖嘖稱奇。老錢也很意外,心說自己兒子啥時候學了這些。

……

開春的時候,觀海城的冰雪終於全化了。城裡的柳樹開始抽出嫩綠的枝椏,似乎寒冬從未來過。

楊應和走了,爲了他心中的道去了北方。他把一屋子的書全部留給了錢進,包括《新格物學》的手稿和有一封信,還有那張《大陳混一圖》。

信中,楊應和對陳國現在的政治格局作了一番簡要分析,大意便是:皇帝剛剛登基,與朝中大臣尤其是首輔的關係處於蜜月期,陳國官場上會比較平和。後面又零零碎碎的寫了很多,多是家長裡短的事。最後,楊應和對那鍋牛肉火鍋念念不忘,信中居然有一大段都是在說火鍋如何味美。

錢進看到這裡忍不住笑了一下。楊應和是個溫情之人,在錢進面前從來不端架子。一直以來,他們兩個都是亦師亦友的關係。雖然早知道楊應和會北行,但分別真的來臨之時,他心中還是有幾分傷感。

幾天後,他尋了個機會將炮樓之事知會了李德茂一聲,也算備個案。

李德茂聽了之後也沒太反對,畢竟有尼德蘭戰艦炮擊月港炮臺的事在前,村裡面加強一下安防也情有可原,只是提醒他別讓有心人構陷罪名。

錢進聽了連忙道謝。

李德茂又提醒他秋闈在即,切莫耽誤,以免讓徐佈政和文提司失望。

…………

四月,國喪已過。

村民們剛剛種完早稻,炮樓便正式動工了。

村裡面有現成的工匠,只是上好的麻石需要去鄰縣採購,得多花些力氣。錢進將400兩銀子交給里長居中調度,相關的用工、採買以及其他用度入賬即可。

中間史華德來了臥牛村一趟,說聯繫購買火-藥的事談妥了,總共只能買三百斤火-藥。估計這也是看在史華德的面子上,畢竟火-藥是戰略物資,有錢也難買到。

錢進心想三百斤暫時夠用了。有了這些火炮,村裡面那些火槍和子母銃便不再是擺設。價錢也不貴,只要50兩銀子。將銀兩付清後,錢進又讓村裡的人運回去妥善保管。自此,他終於放下一塊心事。

離秋闈越來越近了,錢進回縣學安心備考。

第五十六章 兄妹閒聊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四十一章 重逢第六十四章 擦屁股的事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二章 韶州縣令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三章 入私塾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十六章 少年皇帝的英雄夢第十二章 把酒論英雄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第九十八章 密謀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一百零二章 驚現UFO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第五十八章 致富之道(一)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三章 天正公(一)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八十章 徐寶祿抵京第七十一章 皇帝的允諾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八十九章 堪輿全圖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第八章 閱兵典禮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第四十章 離別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二十七章 幾手散棋第二十六章 元寶的誘惑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七章 初聞海戰第六十五章 徐寶祿升官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四章 天正公(二)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十二章 把酒論英雄第七十七章 質問太后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六章 倭寇乍現第三章 入私塾第四十七章 海運之爭(二)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二十七章 幾手散棋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五章 十里亭送十里第八十五章 給太后的信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五十一章 帝王家事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四章 寶兒裹足第二十八章 兩封家書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九章 到京都第十九章 金臺明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七章 有間酒坊第七十章 趙無極登門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第八十八章 謀定而後動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淵閣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
第五十六章 兄妹閒聊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三十五章 花間坊第四十一章 重逢第六十四章 擦屁股的事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二章 韶州縣令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三章 入私塾第二十四章 書生詠歎調第十六章 少年皇帝的英雄夢第十二章 把酒論英雄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第九十八章 密謀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一百零二章 驚現UFO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第五十八章 致富之道(一)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三章 天正公(一)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八十章 徐寶祿抵京第七十一章 皇帝的允諾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八十九章 堪輿全圖第二十二章 金臺明的往事第八章 閱兵典禮第二十五章 新貴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第四十章 離別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二十七章 幾手散棋第二十六章 元寶的誘惑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七章 初聞海戰第六十五章 徐寶祿升官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四章 天正公(二)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三十章 秉燭夜談第十二章 把酒論英雄第七十七章 質問太后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六章 倭寇乍現第三章 入私塾第四十七章 海運之爭(二)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二十七章 幾手散棋第一章 故人來訪第五章 十里亭送十里第八十五章 給太后的信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嗎?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五十一章 帝王家事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三十三章 楊梅詩會(三)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二十二章 安慶公主第四章 寶兒裹足第二十八章 兩封家書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九章 到京都第十九章 金臺明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七章 有間酒坊第七十章 趙無極登門第九十一章 激辯(二)第八十八章 謀定而後動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淵閣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十四章 鬥訟(二)第二十三章 再見蘇文盛第五十三章 錢進的報恩第二十四章 送上門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