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愁眉不展

劉協小心翼翼地將鍾繇枕下圓木抽了出來,換上一方舒服的棉枕。可想不到,縱然他的動作已然十分輕柔,卻還是驚動了鍾繇,讓他猛然睜開了佈滿血絲的雙眼。

“陛下,您這是?……”看清眼前之人後,鍾繇慌忙想要起身行禮,卻被劉協強硬地按了下去:“不必說什麼,好生歇息。”

看着鍾繇原本溫潤的臉已經快熬成了骷髏,劉協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關中大旱,賑濟災民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這位天子能臣的身上。面對這等攸關社稷的大事,鍾繇更是全力以赴,每天默默工作十個時辰,只在實在撐不住時,纔會眯瞪一會兒。

而他頭下的這截圓木,就是鍾繇爲了讓自己不至於睡得太死才特意換的,這樣只要一翻身,他就會驚醒。

“侍御史侯汶之事,朕已處理了。”看着鍾繇掙扎着還是要起來,劉協又開口了說了這一句。誰知鍾繇一聽劉協此話,當即面色更驚,猛然起身問道:“陛下,殺不得啊!”

劉協又一次忍不住鼻頭一酸,卻還是故作輕鬆道:“誰說朕殺了那侯汶?”

侯汶這事在歷史上,的確就發生這一年大旱上。並且,幾乎就是那位漢獻帝唯一的一次政績了。

這一年曆史上三輔大旱、田野不收,加之李傕、郭汜倒行逆施,人相食啖白骨委積,穀子一斛賣到五十萬,豆麥一斛也值二十萬錢。漢獻帝下令盡出太倉之糧,命侍御史侯汶督率兵丁爲饑饉之民熬製糜粥。可幾日下來餓死之人不見減少,漢獻帝懷疑賦恤有虛,命人在御座前量試作糜,結果發現水多糧少不能果腹,證實侯汶作弊。

原本,劉協以爲這事兒已不會發生,畢竟李傕、郭汜已死,而關中的大旱遠沒有到那麼悲慘的地步。但想不到,就因爲自己又御駕親征河內,這位侯汶還是負責了督率兵丁賑濟之事,且果然做出了與歷史上一模一樣的事,被尚書檯參奏。

“不知陛下如何處置了侯汶?”睏倦不已的鐘繇心憂朝堂,再也不肯闔眼,仍念念不忘向劉協問道。

劉協無奈露出了一絲苦笑,因爲鍾繇猜得不錯,當他得知此事時,第一反應就是要將侯汶推出去砍了。畢竟,關中百姓餓得吃不飽肚子,侯汶卻還喪心病狂在打災民的主意,實在殺一百次都不夠。

更何況,此番劉協決心改革吏治,正需要殺一兩個倒黴蛋來立威。這兩個原因加一塊兒,侯汶真跟趕着送死差不多。

可最終,劉協還是選擇了漢獻帝的辦法:杖責侯汶五十。

這件事的轉折,發生在李嚴的彙報上。按照劉協當時做出的決定,是斬殺侯汶且抄沒家產用來賑災的。可當李嚴率領五官郎前去抄侯汶的家時,卻發現侯汶家徒四壁,就連妻子也在紡織布帛分給災民。李嚴當即意識到事情不對,火速快馬縱闖未央宮,將此事告知了劉協。

劉協當即下令將侯汶從菜市口儈子手的屠刀下救了回來,責問他爲何不盡心賑濟,可想不到侯汶的回答卻是:“陛下,三輔之民自陛下登基後,日漸驕任,若在盛世自乃喜事,可災荒之年,百姓若不勞便可得食,自會尋釁滋事……而微臣每次少取太倉之糧,更是擔憂旱災未過、太倉之谷便已盡散,萬沒有貪墨朝廷一粒糧食啊。”

劉協當時羞愧地無言以對,雖然,讓人吃不飽是爲了避免發生更惡性的動亂事件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劉協卻不得不承認,世上有個道理,叫做‘升米恩。鬥米仇’。

一個人過不過去了,他的鄰居給他照顧,給他一升米,他可以活下去,視這是一種恩德。可是他給一斗米,那鄰居日子過得好一點了,反而卻想,他明明可以給我十鬥米,卻只給我一斗米來市恩,可見是一個小人,反而生心怨恨。

恩不可輕施,否則百姓便不知道感恩,尤其如侯汶所說的三輔百姓。這些年劉協帶給他們的驚喜太多,讓關中的百姓們也開始變得驕縱起來。若是每日不需勞作便可飽食,他們會做出什麼事來,當真說不好。

“陛下此舉甚爲妥當,出太倉之糧可見其心懷百姓,不加侯汶重罪可見陛下體恤大臣,杖責五十又可令天下人知陛下賞罰分明。此事這般一舉三得,當真殊爲難得。”聽聞這位性情乖張的陛下此番竟沒有釀成大錯,鍾繇不由大爲欣慰。

“賑濟一事,朕還是太過草率了。”劉協有些臉紅,但還是硬着臉皮裝作從容道:“朕原以爲大旱之年,只要百姓有飯吃,有地方睡,就可無事的。侯御史之事,倒是給朕敲了警鐘。自今日起,漢室不再無償賑濟災民,你負責同董承、龐羲二人,安排以工代賑之事。”

“陛下,朝令夕改萬不可取。更何況賑濟已有月餘,百姓一旦不滿,更可釀至動亂……”鍾繇乃穩重細緻之人,當即看出了劉協此舉的弊端。

“放心,朕會在此同時下詔,以太倉之谷告罄之名,來減輕你的壓力。”劉協摩挲着脖頸,邊思索邊開口道:“你還可下令長安的官妓每日爲百姓義演,安慰民心……太學那一批新學員也不能閒着,每日裡令他們走訪百姓、瞭解百姓們的不滿,彙報官員們工作的缺漏,作爲一種監督。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朕已經回來了,兵權也有人可以調動了……”

鍾繇費力轉動着自己遲鈍的腦子,權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終點了點頭認同了劉協的觀點:他知道,從長遠來講,關中的百姓必須如此這般挺過陣痛。否則,長此以往,每逢災荒便要朝廷恩施賑濟,百姓也不想着求存自救,必然只會有害無利。

表面上來看,朝廷這樣做有些殘酷,百姓平時靠賦稅供養着朝廷,而災荒之年,朝廷就應該賑濟百姓。但事實上,假如朝廷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僅止於此,這樣的朝廷,必然是一個很沒有政治能力的朝廷。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僅火候要掌握好,且還要有作料、有方法,是一項含量很高的技術活兒,遠沒有直覺看起來那麼簡單。

“如此多管齊下,鍾愛卿便可安然入睡了吧?”劉協想完這些,又將鍾繇推回牀邊,示意鍾繇可以不必即刻就忙這些事:“愛卿乃朕之肱骨之臣,漢室未來更需愛卿這等敢於任事、能於任事的大臣。元常萬不可顧此失彼,累壞了身子。”

“能爲陛下驅策,爲天下蒼生做些實事,是臣的榮幸。”鍾繇臉上不由浮出一絲感恩,但疲憊的雙眼眨了眨之後,臉上露出一抹略帶調皮的笑意,又說了一句道:“陛下今日前來尋微臣,恐不只賑濟一事吧?”

劉協眉頭猛然一跳,他完全想不通自己掩飾的如此完美,怎麼還被鍾繇看了出來?

鍾繇見劉協這一反應,當即明白了過來,又一語中的說道:“陛下此番前來,想必是爲了取士一事吧?”

劉協不禁憮然,鍾繇又一次猜對了。但條件反射下,劉協還忍不住問了句:“鍾愛卿緣何知曉,朕此番前來還有他事?……”

“陛下自親政起,來尚書檯不過寥寥數次。若非此等大事……”

後面鍾繇說的什麼,劉協就沒聽太清楚了。因爲這一刻,他臉紅地已如火燒:鍾繇說的是事實,自己還真不算什麼勤政的好君王啊。

而就在這間屋子的隔壁,已有魯肅、楊修、李嚴、楊阜、姜冏、司馬朗等人靜候。劉協此番前來,原本就是想着請鍾繇一同參贊的,但眼見鍾繇這般辛勞後,他隨即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比起關中大旱,取士纔是劉協心憂不已的大事。畢竟,大旱終究會過去,只是一時之事。而取士攸關百年,更是漢室同各地諸侯競爭的軟性指標,他萬不敢疏忽大意,只能如履薄冰地做到萬無一失。

毫無疑問,朝堂當中,鍾繇和荀攸兩個人是最適合同劉協商議的。然而,同鍾繇一樣,荀攸爲兵制改革之事也忙得手腳朝天。好在,荀攸的忙,換來令劉協都讚歎不已的表章。而取士改革,仍舊讓劉協一籌莫展、焦頭爛額,恨不得將那些草包們點上一把火給燒了。

“陛下,取士一事,您當真以爲朝堂那些飽學之士,一點都不明白陛下苦心嗎?”鍾繇哀傷地嘆了一句,表情甚是糾結,以及還參雜了一絲充滿了失望的憤怒。

劉協哪裡不知道取士改革的癥結所在,卻只得同樣嘆息了一口氣。然後,他莫名其妙就想到:此事,就算是賈詡老狐狸親在,恐怕他也會愁眉不展吧?

第547章 鬥將第244章 傻缺第537章 淡茶論軍事第3章  肉食者鄙第260章 匡亭大勝第502章 是非功過第226章 無膽之君!第470章 非騙即偷第104章 封官授爵第25章 臥虎藏龍的長安城第318章 死亡之谷第182章 英才鮑信第794章 可惜我的三分天下啊第129章 興兵攻闕!第267章 你的計就是我的計第225章 馬將軍當心!第221章 一石二鳥第266章 罵得好啊第635章 真的有奇蹟第533章 第十三次了第392章 好奇心折磨人第609章 主客逆轉第76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54章 假戲終究成真第711章 燒了吧第202章 希望!第30章 兩處密謀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708章 閻柔第6章 匈奴皇親第283章 軍亂第653章 言鋒殺人第786章 黑鍋有人背了第99章 無鹽女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36章 自作聰明的郭汜第486章 看出來了……第508章 勝後的突變第755章 沒事兒放把火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684章 風緊,扯乎第453章 你是不是有病?第743章 時機尚未成熟第169章 難得的空娛第733章 爲何要用他?第404章 還是套路第296章 大婚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622章 百命換一語第506章 濮陽決戰第654章 歷史選擇了這三家第289章 幕後的幕後第675章 看不懂的笑第606章 序曲落幕第115章 賈狐狸的名頭第308章 忠魂埋黃沙第522章 一條狼?第402章 無敵是多麼空虛第777章 一年後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34章 荀攸的指點第651章 要結束了……第52章 呂布獻信第605章 “一代明君”袁術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8章 對未來的憂慮第215章 我不懂,也不想懂啊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356章 怎麼會是你?第664章 河北甄宓第72章 止欲將第610章 究竟什麼原因?第6章 匈奴皇親第237章 小將李嚴第451章 散夥不幹了?第759章 兩團火焰第707章 你就說個夠吧第485章 初戰告捷第771章 上句是啥?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384章 大漢的第一夫人第629章 封禪到底是什麼第212章 舊都雒陽第272章 皇后背叛自己?第521章 到底談不談了?第709章 果然還是出事情了第280章 大典第516章 怎麼能說‘不’!第367章 那一槍第43章 袁紹立新帝第494章 朝廷算什麼東西?第393章 後堂的兩人第279章 捨生忘死的愛情第195章 向士大夫開炮第304章 連環騎突第107章 聖人有言?第399章 推恩令?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38章 陛下,你心真大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
第547章 鬥將第244章 傻缺第537章 淡茶論軍事第3章  肉食者鄙第260章 匡亭大勝第502章 是非功過第226章 無膽之君!第470章 非騙即偷第104章 封官授爵第25章 臥虎藏龍的長安城第318章 死亡之谷第182章 英才鮑信第794章 可惜我的三分天下啊第129章 興兵攻闕!第267章 你的計就是我的計第225章 馬將軍當心!第221章 一石二鳥第266章 罵得好啊第635章 真的有奇蹟第533章 第十三次了第392章 好奇心折磨人第609章 主客逆轉第76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54章 假戲終究成真第711章 燒了吧第202章 希望!第30章 兩處密謀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708章 閻柔第6章 匈奴皇親第283章 軍亂第653章 言鋒殺人第786章 黑鍋有人背了第99章 無鹽女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36章 自作聰明的郭汜第486章 看出來了……第508章 勝後的突變第755章 沒事兒放把火第798章 人生處處有驚喜第684章 風緊,扯乎第453章 你是不是有病?第743章 時機尚未成熟第169章 難得的空娛第733章 爲何要用他?第404章 還是套路第296章 大婚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622章 百命換一語第506章 濮陽決戰第654章 歷史選擇了這三家第289章 幕後的幕後第675章 看不懂的笑第606章 序曲落幕第115章 賈狐狸的名頭第308章 忠魂埋黃沙第522章 一條狼?第402章 無敵是多麼空虛第777章 一年後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34章 荀攸的指點第651章 要結束了……第52章 呂布獻信第605章 “一代明君”袁術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8章 對未來的憂慮第215章 我不懂,也不想懂啊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356章 怎麼會是你?第664章 河北甄宓第72章 止欲將第610章 究竟什麼原因?第6章 匈奴皇親第237章 小將李嚴第451章 散夥不幹了?第759章 兩團火焰第707章 你就說個夠吧第485章 初戰告捷第771章 上句是啥?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384章 大漢的第一夫人第629章 封禪到底是什麼第212章 舊都雒陽第272章 皇后背叛自己?第521章 到底談不談了?第709章 果然還是出事情了第280章 大典第516章 怎麼能說‘不’!第367章 那一槍第43章 袁紹立新帝第494章 朝廷算什麼東西?第393章 後堂的兩人第279章 捨生忘死的愛情第195章 向士大夫開炮第304章 連環騎突第107章 聖人有言?第399章 推恩令?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38章 陛下,你心真大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