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內亂

陳旭地盤的急劇擴充,讓他感覺手中的人才缺乏無比。

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定襄郡、以及上郡歸降陳旭以後,除了上郡太守,其餘各郡的太守都是各領原職。

由於上郡是幷州的西南門戶,與涼州、司隸、以及塞外接壤。

可以說,現在的諸侯之中,只有陳旭的幷州軍,與董卓接壤最多。

若是董卓圖謀幷州,一定會先取上郡。

所以,陳旭必定要在上郡,換一個有能力的太守,並且派遣精兵猛將,用來抵禦董卓。

至於原來的上郡太守,卻被陳旭召了回來,封爲晉陽令。

陳旭除去程昱原有的官職,封他爲上郡太守,並且徵調一萬精兵進入上黨境內。

而後,陳旭遷高順爲屬國中郎將,派遣他麾下的陷陣營,進駐上黨郡。

高順帶着陷陣營,一方面用以震懾當地胡人,另一方面受程昱節制。

若是上黨郡被襲,高順就負責抵禦董卓軍。

由於張揚曾經爲幷州官吏,並且在胡人之中頗有威望,所以被封爲揚武中郎將,管理北方胡人事務。

於夫羅回到美稷,成爲單于之後,他不敢違背陳旭將令,就讓自己的弟弟呼廚泉帶領一萬匈奴騎兵,來到陳旭帳下用命。

陳旭果真沒有食言,待這些匈奴士卒如同漢人一般,餉銀也是每月足額照發。

陳旭如此行事,使得於夫羅和徹裡吉,全都放下心來。

而那些應招的匈奴士卒,更是大喜過望,對於陳旭感激不已。

就這樣,王延爲上黨太守,領兵一萬鎮守上黨郡。

程昱爲上郡太守,領兵一萬,與高順的陷陣營一同鎮守上郡。

陳虎爲雁門太守,領兵一萬與張遼鎮守雁門郡。

張揚爲揚武中郎將,陳靜爲使匈奴中郎將,呼廚泉爲度遼中郎將。

三人領着一萬匈奴騎兵,協同當地官吏,駐紮在五原郡境內,威懾北方胡人。

西河郡南部,雖然與司隸接壤,但是那裡山高路險,易守難攻。

饒是如此,陳旭仍舊派遣陳青,率領三千兵馬,駐紮在通天山附近,防止董卓軍北上。

如此分派下去,晉陽只剩下田豐、典韋、趙雲、夏侯蘭、湯陳、趙煌、江武幾人。

幷州乃陳旭之根基,所以幾個重要的地方,陳旭都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前去鎮守。

王延、程昱、高順的忠誠不用擔心,陳青、陳虎爲陳旭族弟,更是不可能背叛他。

張揚、呼廚泉初降,對於他們帳下的一萬匈奴騎兵,陳旭多少有點不放心。這纔派遣詭計多端的陳靜,與他們一同鎮守北方。

取完幷州以後,待各路軍隊全部到位,陳旭這才鬆了一口氣。

直到現在,整個幷州纔是完全姓陳。

而後,陳旭就在田豐的勸諫下,開始着手整頓幷州境內的官吏、內務、以及郡國兵。

大漢之所以走到今日這種地步,與各地官吏的腐敗,脫不了關係。

而那些郡國兵的戰鬥力,不但低下無比,空耗錢糧,而且還有很多郡國官吏,在那裡吃空餉。

以前的事情陳旭管不着,但是他現在得到了幷州,就要整頓內務,發展生產。

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帶領幷州軍,在這個亂世中幹出一番大事業。

幷州頑疾深重,其中最重要的,卻是豪強把持田地,使得百姓無地可種;並且各處貪官污吏橫行,搜刮民脂民膏。

田豐知道,幷州局勢複雜,不能單獨仰仗武力,就向陳旭獻策:“對於那些惡貫滿盈,曾經肆意欺壓百姓的官吏,主公但殺無妨。”

“其他沒有真才實學,或是爲惡不深之人,主公可以暗示他們,讓他們掛印而走。”

“剩下的才能之輩,主公卻是要大加拉攏,提拔重用。而後再從民間,徵辟有名的寒士,用以充實郡縣官吏。”

“幷州境內的豪強勢力,主公當謹慎處理。主公這次對幷州豪強的態度,關乎到我軍日後,能否夠得到天下豪強的支持。”

陳旭如何不知道這點?

他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生存的困難,以前他沒有能力幫助天下百姓,倒也無妨。

但是現在,他既然身爲幷州牧,自當爲治下的百姓做一些事情。

他對田豐說道:“元皓,我意效仿王莽,就如同在太行山中一樣,將境內土地收歸國有,不準衆人私下買賣。”

“元皓以爲,此事可行否?”

田豐聞言,大驚失色,急忙說道:“主公若是果真如此行事,乃是取死之道也!”

“太行山中,全是無主土地,主公想要如何行事,全都可以。”

“但是幷州境內,豪族衆多,若是頒佈這等命令,豈不是與天下士族、豪強爲敵?”

“那個時候,不需其餘諸侯出手,士族與豪強的聯合,就能將整個幷州軍摧毀。”

“王莽的前車之鑑,難道還不能引以爲戒嗎?還請主公三思啊!”

陳旭聞言,久久不語。這個道理,他又何嘗不知道?

他總想改變些什麼,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嘆了一口氣,陳旭向田豐問道:“那麼以軍師之見,對於集中了絕大多數土地的豪強,該如何處置?”

田豐搖了搖頭,說道:“只能依照原樣,豪強們的土地,碰不得!”

“如今幷州地廣人稀,還有很多土地可以開墾。主公若是開墾土地,養活幷州百姓,並不困難。”

陳旭聞言,臉色有些陰沉。

縱然現在開墾土地,日後仍舊少不了土地兼併。一些年後,百姓們的土地仍舊難以保住。

“算了,來日方長,先走一步是一步吧。”

將土地收歸國有,完全是與天下豪門爲敵。憑藉陳旭現在的實力,仍舊無法做到這一點。

所以,他只能妥協。

“但是,我也不會讓他們好過。”

眼中閃過一道光芒,陳旭對田豐說道:“我欲清點幷州田地,對於那擁有大量土地的大戶,徵收重稅,不知元皓以爲如何?”

田豐道:“他們身爲主公治下臣民,繳納賦稅本就理所當然。主公準備如何徵收賦稅?”

想了一下,陳旭就將後世,繳納電費的方法說了出來。

幷州境內,每個成年人平均下來,擁有二十畝以內的田地,稅收十稅一;十畝到一百畝,超過部分十稅二;超過一百畝的部分,十稅三。

爲了避免那些大族娶小妾湊人數,妻妾不算家中之人。

田豐聽到陳旭的方案,撫掌大笑道:“主公此計,果真大秒!”

“如此一來,既能夠保證百姓的稅收較低,又能夠提高,擁有大量土地豪門的稅收。”

“並且主公所定下的稅收,並不算重,這些豪族也能夠接受。”

“這樣一來,他們雖然心中不滿,卻也只能忍受。”

陳旭的這條政策,可以說是團結大多數,孤立個別人。

畢竟,普通百姓家中,平均有二十畝田地的人,已經非常少見。

陳旭對於他們所徵收的賦稅,也並不太重。

至於第二個階段,陳旭徵收十稅二,也並不算很重。畢竟,就連漢室,有時候徵收的賦稅也不比這個低。

處於第二階段的人,他們大多都是中小型的地主。面對這種,勉強能夠接受的稅收,他們也不會說些什麼。

至於第三階段,十稅三,就有些多了。

拋開成本之後,再繳納三層賦稅,他們也落不到多少糧食。

但是這些,能夠擁有人均百畝以上土地的家族。這些人雖然在本地的影響力都不小,畢竟都是極少數。

他們即使心中怨恨,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更何況,陳旭實行的是階段徵稅,他們人均百畝以內的稅收,也還是比較低。

正是因爲這個緣故,田豐才說這是條妙計。

陳旭繼續說道:“不僅耕種土地要納稅,買賣土地也要納稅。”

“凡是買田地者,必須繳納所買田地價值一半的賦稅,才能夠購買土地。”

“如此一來,雖然不能完全杜絕,那些有錢人,將土地慢慢集中在他們的手裡,卻也能夠起到一些緩衝的作用。”

想到了後世的商業稅收,陳旭張口就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田豐聞言一愣,他從沒有想過,買賣田地還要收稅。

想了一下,他遲疑地說道:“買地納稅之事,亙古未有,還親主公三思。況且徵收土地價值一半的稅收。是否太重了一些?”

陳旭冷笑幾聲,說道:“若是他們嫌稅收過重,沒人強迫他們買地。”

感受到了陳旭的決心,田豐也不再勸說。只要自家主公,不把土地收歸公家所有就行了。

至於以上的幾個政策,雖然可能會引起豪族們的不滿。但是隻要控制得當,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一石激起千重浪。

當陳旭頒佈的政令,下達到各個郡縣的時候,整個幷州都震動不已。

很多官吏聯合當地豪強,開始反叛。

但他們似乎忘了,陳旭出身黃巾,以前就是專殺貪官污吏,土豪惡霸。

他們的反叛,在趙雲與典韋的鎮壓住下,如同曇花一現般,悽美而短暫。

現在的陳旭,早已不是以往那個悲天憫人,心慈手軟的毛頭小子。

面對那些反叛之人,陳旭毫不留情,將他們抄家滅族。

一時間,陳旭居然以外扥收回了,大片大片的膏腴之地。

當幷州出現了人頭滾滾,屍橫遍野的情形以後。

那些人才猛然想起,他們面對的,不是一隻軟弱的羔羊,而是一頭擇人而噬的雄獅。

第732章 第三天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254章 詐死第535章 仲達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771章 捉鄧賢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302章 戲志才第376章 奇蹟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46章 考覈第804章 爭鋒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194章 陷陣營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13章 婚事(上)第636章 無奈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491章 心憂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13章 鄧芝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873章 勝者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5章 買糧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362章 陷陣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630章 縱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85章 張角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79章 再次掌兵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251章 祭奠第18章 神勇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906章 再設計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364章 赦令第50章 東阿對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62章 孤膽英雄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91章 入敵營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756章 碾壓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823章 下馬威第38章 虛張聲勢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24章 橋蕤第221章 試探第22章 不允盜請第376章 奇蹟第558章 張鬆第269章 止戈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893章 英雄相見
第732章 第三天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254章 詐死第535章 仲達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771章 捉鄧賢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302章 戲志才第376章 奇蹟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46章 考覈第804章 爭鋒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194章 陷陣營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813章 婚事(上)第636章 無奈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491章 心憂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13章 鄧芝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873章 勝者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5章 買糧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362章 陷陣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630章 縱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85章 張角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79章 再次掌兵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251章 祭奠第18章 神勇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906章 再設計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364章 赦令第50章 東阿對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62章 孤膽英雄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791章 入敵營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756章 碾壓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823章 下馬威第38章 虛張聲勢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24章 橋蕤第221章 試探第22章 不允盜請第376章 奇蹟第558章 張鬆第269章 止戈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893章 英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