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鄧芝

雨下的不大不小,它們匯聚在一起,從屋頂上面緩緩流了下來。

“滴答,滴答!”

閬中城縣衙之內,文昭站在門口,靜靜凝望着外面的細雨。

許久之後,他忽然閉上了眼睛,細心聆聽雨水落在地上的聲音,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靜謐。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文昭睜開眼睛,發現一雙大腳踐踏在地面上,帶起了一片泥濘。

“見過主公!”

雄渾的聲音響起,文昭看着向他走來的甘寧,臉上緩緩綻放出了笑容。

“興霸,進來吧。”

想甘寧招了招手,文昭就往屋內走去。

甘寧聞言不敢怠慢,可是他生怕弄髒縣衙,就先在門口用雨水洗了一下腳上的泥巴,才往屋內走去。

兩人坐定以後,文昭讓人端了一罈酒,放在了甘寧身旁的案上。

他面含微笑看着甘寧,說道:“秋季下雨,一天比一天冷,興霸方纔從外面回來,不妨喝點酒暖暖身子吧。”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天下不了幾場雨,人們就要穿上厚厚的棉衣,面對悄然而至的寒冬了。

甘寧身爲一個武將,不可能不喜歡喝酒,可他吞嚥了一下口水,終究還是搖了搖頭。

如今乃是戰爭期間,甘寧身爲統兵將領,擅自飲酒可是大忌。

似笑非笑看了甘寧一眼,陳旭說道:“興霸但請放心便是,如今陰雨連綿,雖然是大軍出征之時,卻也不會再有戰事。”

“現在縱然喝點酒水,也並無大礙。”

甘寧聽到文昭之言,想起自己很長時間沒有喝酒了,聞着撲鼻而來的酒香,再也忍受不住。

他也不用酒杯,直接抱起酒罈,就將裡面的酒水一口氣喝了個精光,卻仍舊臉不紅氣不喘。

文昭見狀撫掌大笑道:“好酒量啊!”

兩人就這樣在縣衙之中閒聊了一陣,文昭忽然話鋒一轉,說道:“興霸此次深入廣漢郡內,立下如此大功卻被我輕易抹除,心中可有怨言?”

甘寧聞言當即感覺背後冷汗淋漓,急忙跪在地上惶恐的說道:“主公賞罰分明,寧絕不敢心有不滿。”

文昭上前拉起甘寧,輕撫其背說道:“關中境內並無其他可用水軍將才,我對興霸寄予厚望,日後不管是攻打荊州還是東吳,都要多多仰仗興霸。”

“然而天下之間豪傑輩出,興霸切不可小覷他人。”

“兩軍對壘若是佔據優勢,當以勢壓人,戰以堂堂正正之師;鋌而走險有時雖然可能獲得奇效,稍有不慎卻會萬劫不復。”

“此次吾對你們懲罰如此之重,就是不想讓你們以後再如此冒險了。”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此次興霸與元皓冒險進入廣漢郡,若真有個好歹,豈非斷吾一臂!”

“興霸可知吾意?”

甘寧聞言當即感激涕零,答道:“承蒙主公器重、關心,寧又豈會再不知好歹!寧願爲主公訓練出一支精銳水軍,橫推荊州,平定東吳!”

文昭挽起了甘寧手臂,大聲笑道:“興霸有此雄心壯志,吾心甚慰!”

……

這一場大雨十分奇怪,就連巴郡境內也有很多地方,仍舊是晴空萬里。

基本上來講,潛水以西陰雨不斷,潛水以東卻是陽光燦爛。

漢昌位於潛水上游中斷位置,這裡沒有下雨,陽光也不燦爛,天空一直都是陰沉沉的樣子。

漢昌以東二十里地,這裡有一片十分茂密的竹林,林中有一個非常簡陋的庭院。

庭院之內,一個二十五歲左右的青年,遙望着南方,臉上卻是露出了糾結的神色。

“南和曾經跟我說過,我七十歲的時候會位至大將軍,並且封侯。可是今歲已經二十有五,卻仍舊一事無成啊。”

這個青年不是別人,正是襄陽新野人氏鄧芝,乃是東漢名將鄧禹之後。

歷史上,劉秀巡行河北的時候得到了鄧禹的追隨。

鄧禹當時就跟劉秀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針。

劉秀被鄧禹的才學所折服,‘恃之以爲蕭何’,後來鄧禹更是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一生之中功勞卓著。

說起鄧禹,可能知道的人並不算多,可假如說起雲臺二十八將,很多人都會有所耳聞。

所謂雲臺二十八將,是指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並且重興漢室,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將領。

永平三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二十八將的畫像,稱爲雲臺二十八將。

鄧芝先祖鄧禹,正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中的第一人。

其實不談論鄧禹生平事蹟,單單是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人這個稱呼,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鄧芝雖然身爲鄧禹後人,可是並沒有因爲祖先的輝煌,而遭遇到什麼殊榮。

相反,這些年來他一直鬱郁不得志。

很多年前鄧芝就離開了家鄉新野,來到巴蜀之地定居,卻因爲沒有人瞭解他,鄧芝空有滿腹才華,卻並無功名在身。

及至後來,鄧芝聽聞張裕十分善於面相,就前去尋張裕爲他看一下前途。

張裕見過鄧芝以後頗爲驚奇,就對他說:“君年過七十,位至大將軍,封侯。”

鄧芝聞言大喜過望,回到家中沒多久便去投奔龐羲,可是仍舊沒有得到重用。

前段時間,龐羲因爲想要迎接關中軍入蜀,而被嚴顏所殺,鄧芝只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屋內隱居。

今日他來到庭院之外,看着四周仍舊青翠欲滴的竹子,感覺有些落寞。

“鏘!”

鄧芝猛然拔出了腰中佩劍,而後在竹林裡面開始舞劍。劍走長空,身舞風動,捲起了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葉。

一開始,鄧芝舞劍還帶着些許文士雅韻,可是隨着他心緒的不斷變換,劍招卻是猛然轉變。

“殺!”

鄧芝大喝一聲,一副慘烈的殺伐氣息從他身上傳來。

劍刃所過之處,枝葉飛舞,在空中盤旋起來,久久不落。

“喝!”

劍招再變,由疾風暴雨變成了驚濤駭浪。

鄧芝騰空而起,寶劍從天而降,將一根粗壯的竹子從中劈開。

“鏗鏘!”

收劍而立,鄧芝仍舊臉不紅氣不喘。

他擡頭仰望碧藍的天空,自嘲說道:“吾自幼勤練武藝,熟讀兵書,本以爲可以建功立業。”

“卻不想哪怕遭逢亂世,仍舊一事無成,有辱先祖之名啊!”

說到傷心之處,鄧芝眼圈有些泛紅,竹葉仍舊在空中飛舞着,不少青翠欲滴的葉子飄落下來,粘在了鄧芝的身上。

“咔嚓!”

那根被劈開的竹子,脆弱的根部終於不堪重負,斷裂摔落在地。

“啪啪啪!”

就在此時,一陣鼓掌之聲傳來,其中伴隨着誇讚之聲:“好劍法,伯苗真是好劍法啊。”

“誰?”

鄧芝驟然聽到這個聲音,心中一驚,而後拔出腰中佩劍,厲聲高呼。

“怎麼,幾年不見,伯苗就是以這種方式歡迎我麼?”

一襲青衫的中年文士走了過來,鄧芝看清來人面容以後,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來人莫非乃是南和先生?”

青衫文士撫掌大笑幾聲,說道:“數年一晃而過,不曾想伯苗還記得我啊。”

鄧芝急忙還劍入鞘,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後上前作揖行禮道:“不曾想來人居然是先生,芝方纔多有冒犯,還請閒生勿怪!”

青衫文士大笑兩聲,上前扶住鄧芝雙臂,說道:“我方纔聽見伯苗感慨,難道伯苗這段時間一直過得不順心麼?”

青衫文士不是旁人,正是張裕。

當初鄧芝前去找張裕看面相的時候,張裕就知道這個年輕人非常有才華,他日必定會有很大成就。

現在關中大軍因爲連綿不斷的秋雨,而被滯留於閬中城內,張裕就想爲文昭尋訪賢才。

在張裕看來,鄧芝文武雙全,雖然現在會看起來還有些許稚嫩,可是隻要經過磨練,定會成爲一個非同小可的存在。

而且他也知道,自家主公特別喜歡提拔有潛力的年輕人,這纔不辭辛勞冒雨前來面見鄧芝。

鄧芝聽見張裕之言以後,有些無奈地說道:“芝才微德寡,一事無成倒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感覺你有些辱沒了先祖,這纔有感而發罷了。”

張裕沒有接話,只是眉頭微微皺起,雙目緊緊盯住鄧芝臉龐,有些驚疑不定的說道:“數年前觀看伯苗之面相,尚且並非現在這般模樣。”

“今日爲何會是如此?”

鄧芝聞言心中一驚,急忙問道:“不知先生看出了什麼?”

張裕搖了搖頭,道:“混沌一片,看不清,說不白,道不明。”

鄧芝被張裕說的心中發毛,再次問道:“請恕芝愚鈍,還請先生明言!”

張裕臉色有些難看,道:“有些事情,不可說,不可說。然而對你來講,面相改變不見得是件壞事。”

鄧芝還想詳細詢問一番,卻總是被張裕岔開了話題,也只能作罷。

將張裕引進了屋內,兩人坐定以後,鄧芝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嘗聞先生已經到朝中任職,不止今日爲何會來到鄙舍?”

張裕答道:“此次大將軍攻打益州,吾只是隨軍前來罷了。”

“如今大軍因爲連綿不斷的秋雨,而被困於閬中城內。吾聽聞伯苗隱居在此地,就想前來探望一番。”

鄧芝聞言心中略微感動,道:“不曾想似先生這等名士,居然還能想起我這個人無名之輩啊!”

張裕道:“伯苗無需自謙,汝之才能吾知之甚詳,他日成就定會在我之上。”

鄧芝苦澀的笑道:“一名不文,一事無成,芝又怎敢與先生相提並論?”

張裕肅然說道:“伯苗今日無名,只是因爲不曾遇見明主罷了,若有人能夠賞識伯苗才能,對伯苗委以重任,揚名天下又豈是難事?”

鄧芝起身望着外面的竹林,嘆息道:“無半點名聲,何人能夠對我委以重任。”

想起這些年來四處碰壁,不被重用,不被認可的經歷,鄧芝總是感覺心中有些發苦。

張裕道:“他們不用伯苗,並不是因爲沒有看出伯苗才華,而是事出有因啊。”

鄧芝一愣,而後上前作揖行禮,恭敬的問道:“還請先生明言。”

張裕道:“伯苗雖然才華橫溢,爲人卻也太過剛強、正直、孤傲,從來不會掩飾自己情緒,遇到氣量狹小之人,又怎會重用伯苗。”

鄧芝想起了這些年來自己的行事爲人,不由呆立當場。

張裕之言可謂是一針見血。

鄧芝性格剛強、孤傲,不是那種阿諛奉承之人,眼光也非常之高,從來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說話行事經常得罪人。

是以這些年來,他根本沒有擁有一位至交好友。

歷史上的鄧芝亦是如此,除了蜀漢名將姜維以外,根本沒有一個士人願意與他結交。

他爲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深得士卒愛戴。

可鄧芝身上的衣食卻都是從官府資取,從來不治私有財產,鄧芝妻子有段時間,甚至過還着飢寒交迫的日子。

鄧芝死了以後,家中連一絲多餘財物也沒有。

這樣一個性格的人物,除非投奔一位胸懷寬廣,極度賞識他才華的明主,纔有可能會得到重用。

看着臉色一陣青一陣紅的鄧芝,張裕嘆道:“伯苗有大志氣,才能出衆,爲何看不清何人才是明主呢?”

“吾主陳文昭坐擁三州之地,求賢若渴,體恤百姓,胸懷天下。此等明主伯苗不去投奔,卻想要委身劉璋,曲於龐羲之下,何其可笑!”

鄧芝身體一震,緊緊盯住張裕,略微有些激動地說道:“我若投奔大將軍,能得到重用麼?”

張裕大笑兩聲,道:“伯苗可不要忘了,吾主在關中頒佈的求賢詔,只要伯苗能夠展示出自己過人的才華,又豈會不得到重用?”

鄧芝臉色變換了一陣,這才下定了決心,躬身行禮道:“先生之言,使吾茅塞頓開,他日我若有所成就,定然不忘先生今日提攜之恩!”

張裕捋了捋鬍鬚,笑而不語。

第872章 野炊第274章 安心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88章 矛盾論第295章 衝突第447章 韓遂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156章 伏兵第84章 水淹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7章 奇襲丘縣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1004章 病危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244章 碰撞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437章 離間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989章 刺客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56章 鬥陣(中)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196章 靈帝崩第360章 鬥將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568章 生死鬥第487章 臨江仙第591章 張郃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58章 遊街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109章 報仇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923章 對策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86章 噩耗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9章 王延之謀第46章 再議黃巾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582章 挑選第242章 出塞第371章 函谷關第786章 噩耗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172章 放風箏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85章 鴻門宴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34章 劫營第211章 歸心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275章 出巡第696章 輓歌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29章 薦文昭
第872章 野炊第274章 安心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88章 矛盾論第295章 衝突第447章 韓遂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156章 伏兵第84章 水淹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7章 奇襲丘縣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1004章 病危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244章 碰撞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437章 離間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989章 刺客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56章 鬥陣(中)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196章 靈帝崩第360章 鬥將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568章 生死鬥第487章 臨江仙第591章 張郃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58章 遊街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109章 報仇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923章 對策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86章 噩耗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9章 王延之謀第46章 再議黃巾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952章 全軍覆沒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582章 挑選第242章 出塞第371章 函谷關第786章 噩耗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172章 放風箏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85章 鴻門宴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34章 劫營第211章 歸心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275章 出巡第696章 輓歌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29章 薦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