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章:河北!

隨着陳憲的命令,大量的物資從遼東和山東運送到遼河中,一座座棱堡,已讓人吃驚的速度出現在了遼河下游兩岸。

有着遼河這個天然的航道,物資和人口的運送對於有着大量船舶的陳憲來說,就變得比較輕鬆。

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之後,陳軍就有着棱堡防守,和火炮這兩項極大的優勢,陳憲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遼東戰場了。

將遼東戰場留給遼東第一步兵師師長張柏之後,陳憲就乘船離開了遼東

離開遼東之後,陳憲並沒有返回山東,而是直接前往位於盧溝入海口的棱堡區。

位於盧溝入海口的這片棱堡區,是陳憲的海岸線計劃的最北端。

盧溝就是後世的永定河,順着這條河。

收到木華黎大敗,棄中都而走的消息之後,陳憲很快就下定決心,改變計劃,不再在河北追求城堡推進,穩紮穩打,而是趕在成吉思汗有可能的回援之前,迅速拿下河北!

陳憲抵達盧溝入海口的棱堡區之後不久,他的手令就被送到了山東各地。

短短半個月之內,大量的船舶川流不息的抵達位於盧溝口的港口,運來了大量的物資和士兵。

盧溝口的這片棱堡區,本就是在陳憲的重點關注下佔領和修建的,這裡的港口在陳憲的要求下,修建的十分寬闊,一次能夠停泊數十搜大船,在陳憲原本的的計劃中,這裡就是未來和木華黎決戰的一個總要的節點,沒想到這個節點還沒有用上,木華黎就已經敗了。

不過要想快速佔領華北,這處港口仍然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盧溝口的港口能夠成爲陳憲大軍源源不斷的補給線。

順着盧溝逆流而上,進攻中都,不但能獲得很長一段的航運便利,還能獲得充足的水源。

陳憲從山東南線和西線各調來了兩個團的步兵。

從高麗搬到調來一個新建步兵旅。

從北線李石手下調來一個旅。

從楊妙真手下調來一個馬步兵旅,一個突騎兵旅,兩個獵騎兵團。

除了這些正規軍團,陳憲還從山東調來了上千人的預備官員,數萬人的民兵部隊。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一個巨大的軍營就出現在了棱堡區的西北部。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後,陳憲從盧溝口出兵,順着盧溝河道向着中都推進,一路上他分兵拿下了沿途的縣城。

拿下縣城後,跟隨在大軍後面的預備官員團隊就會帶領着民兵駐守縣城。

除了陸地上的進攻,陳憲還派遣海軍在盧龍縣登陸,在湯河口,即大約今天的秦皇島附近登陸,建立陣地。

陳憲要求王盛一方面派遣水兵在港口建立簡單陣地,一方面招募商船向該地運送人員,物資,海軍的水兵需要保護工程人員在該地建立盧龍港和港口棱堡。

港口和棱堡建立之後,海軍還需要保護工程人員建設一條分佈於湯河兩岸的棱堡帶,一直抵達西北邊的山腳下,這條棱堡帶將會將遼西走廊徹底封鎖。

在陳憲從盧溝口向中都推進的同時,李石和楊妙真也將從河間府向西推進。

兩人也和陳憲一樣,帶領着大量從山東各地調來的預備官員大量名並,他們一路向西推進,一路佔領縣城,佔領的縣城,都交給預備官員帶着民兵接管。

兩人一路推進到鎮定府。

抵達鎮定後,兩人兵分兩路,李石帶兵南下,楊妙真坐鎮真定府。

在分兵前,李石將手中的一個步兵旅調給了楊妙真帶領,楊妙真則將手中一半的騎兵交給了李石統領。

李石離開後,坐鎮真定的楊妙真派出偏師,沿着太行山東麓向北攻擊,兵派兵佔據沿途通往山西的太行山孔道和關隘,在每個關隘都留下軍隊,官員,民兵,銅錢,糧食,讓他們徵調當地百姓,在孔道關隘上選址修建棱堡,堵住蒙古人東進的道路。

南下的李石也在作同樣的事情,他率軍沿着太行山東麓南下,目標是大名府,但在這之前,他需要沿途佔領太行山西麓的縣城,關隘,孔道,並同樣組織力量修建棱堡,堵塞太行山中的連通山西河北的孔道。

抵達大名府後,李石會坐鎮大名府,並分兵繼續南下,最終佔領懷州。

李石和楊妙真兩人的任務就是,帶領十萬大軍和超過十萬的民兵控制太行山東麓地區,修建棱堡堵塞住蒙古人越過太行山進入河北的途徑。

而陳憲在佔領中都後也會做同樣的事情。

佔領了中都的陳憲稍作休整,就派兵佔領了宣化州,遵化,檀州等通往草原的關隘,並調集官員,工程人員,民兵,兵招募當地百姓,在這些孔道中修建簡易的棱堡體系。

因爲缺乏物資,這些簡易棱堡都是用草袋裝沙土堆積而成,以大炮,少量正規軍,配合民兵守衛。

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陳憲坐鎮中都城,他首先下令修建了一條從盧溝口到中都的道路,然後各種物資人口從盧溝口登陸源源不斷的送往中都。

在中都站穩腳跟後,陳憲首先整頓中都北邊,西邊的山麓縣區。

整頓地方對於陳憲的手下已經成了一項熟極而流的工作,先是大炮破寨,接着是清洗寨子裡的地主豪強,接着官員帶着民兵接管寨子……

這次整頓比陳憲預想的要容易的多,經過這兩年的連場大戰,陳憲的強大早已經深入了華北各地的人心,和陳憲強大一起深入人心的是他手段的殘酷。

以前,無論什麼政權,只要想統治地方,就必須依靠和收買地方豪強,哪怕是女真,蒙古這樣的外來民族也逃不過這一點。因爲在這個時代,因爲交通信息的限制,一個政權一旦控制中原這麼大的地方,想要控制鄉里就變的基本不可能,一旦要強行控制,就會產生巨大的成本。

就算控制鄉里最得力的漢朝,也爲了這個目的而不得不培養出強大的士族。

但陳憲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卻打破了這個鐵律,能做到既以較小的代價控制鄉里,又不會培養出地方豪族,權利分散和督政院的存在,十分自恰的維持了基層的政治平衡,又能有效的調動基層的力量。

一三二章:燈籠引路四十四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推不掉(爲山頂的電杆加更)八十七章:建設三二三章:梟雄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一百章:肥皂廠一三三章:察覺七十一章:謎一樣的人四十章:黨派三二六章:解除隱患,可汗歸來一二八章:弱點三一零章:徵高麗九十章:忙碌九十八章:接收三一九章:經營河北,攻略遼河一六二章:佔領,解決三二一章:遼原之戰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轍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一七二章:軍改,擴軍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九十七章:人口七十四章:戰鼓敲響一八一章:鐵騎過境七十二章:偵查十二章:鍊鋼法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八十五章:大逆不道十四章:槍法九十九章:送神一七七章:大勝,霸道十七章:開工三三九章:刮目相看九十八章:接收一七六章:遭襲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三十一章:故意泄露三二六章:解除隱患,可汗歸來九十章:忙碌一六一章:棄城一八四章:鐵騎成軍,楊妙真的煩惱第五章:殺人救人八十八章:生意四十章:黨派一五六章:情報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三十三章:暗流涌動一七九章:蒙陰,消化一五零章:說服,試槍一二零章:偵查騎兵連七十四章:戰鼓敲響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二十四章:鴛鴦陣(下)一二三章:建設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三十五章:分工合作九十六章:水庫一零七章:竣工二十五章:鬥陣七十一章:謎一樣的人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三十九章:報紙一七八章:矛盾,新泰四十二章:配甲一四四章:設伏五十一章:山民三一四章:大軍雲集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一二五章:奸細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一三三章:察覺三十八章:改進(下)一七六章:遭襲一六六章:屠殺,驅逐,動心一五五章:論騎兵,八旗軍第八章:東莊子七十八章:收俘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轍五十六章:戰場急救四十三章:外援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五十章:開工一零六章:知己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二十一章:鍛刀(下)九十六章:水庫一二七章:白世傑四十八章:威脅二零零章:敗留哥,做生意九十三章:衝突三三七章:第二戰場十二章:鍊鋼法四十二章:配甲三四二章:東海國的底蘊一九二章:擴軍二十四章:鴛鴦陣(下)二十三章:鴛鴦陣(上)四十六章:首戰
一三二章:燈籠引路四十四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推不掉(爲山頂的電杆加更)八十七章:建設三二三章:梟雄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一百章:肥皂廠一三三章:察覺七十一章:謎一樣的人四十章:黨派三二六章:解除隱患,可汗歸來一二八章:弱點三一零章:徵高麗九十章:忙碌九十八章:接收三一九章:經營河北,攻略遼河一六二章:佔領,解決三二一章:遼原之戰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轍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一七二章:軍改,擴軍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九十七章:人口七十四章:戰鼓敲響一八一章:鐵騎過境七十二章:偵查十二章:鍊鋼法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八十五章:大逆不道十四章:槍法九十九章:送神一七七章:大勝,霸道十七章:開工三三九章:刮目相看九十八章:接收一七六章:遭襲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三十一章:故意泄露三二六章:解除隱患,可汗歸來九十章:忙碌一六一章:棄城一八四章:鐵騎成軍,楊妙真的煩惱第五章:殺人救人八十八章:生意四十章:黨派一五六章:情報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三十三章:暗流涌動一七九章:蒙陰,消化一五零章:說服,試槍一二零章:偵查騎兵連七十四章:戰鼓敲響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二十四章:鴛鴦陣(下)一二三章:建設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三十五章:分工合作九十六章:水庫一零七章:竣工二十五章:鬥陣七十一章:謎一樣的人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三十九章:報紙一七八章:矛盾,新泰四十二章:配甲一四四章:設伏五十一章:山民三一四章:大軍雲集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一二五章:奸細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一三三章:察覺三十八章:改進(下)一七六章:遭襲一六六章:屠殺,驅逐,動心一五五章:論騎兵,八旗軍第八章:東莊子七十八章:收俘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轍五十六章:戰場急救四十三章:外援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五十章:開工一零六章:知己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二十一章:鍛刀(下)九十六章:水庫一二七章:白世傑四十八章:威脅二零零章:敗留哥,做生意九十三章:衝突三三七章:第二戰場十二章:鍊鋼法四十二章:配甲三四二章:東海國的底蘊一九二章:擴軍二十四章:鴛鴦陣(下)二十三章:鴛鴦陣(上)四十六章: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