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

白秉文哈哈一笑,端起茶碗,又放下來,從書桌後站起來,在書房中踱了兩步,說道:“招收學徒之事,確實無關緊要,那陳二不過跳樑小醜,不足掛齒,唯足慮者,楊家也。”

“這唐刀我也見過,確實不凡,據說,東平府軍器監大匠曾品評,這種寶刀,往日裡只有大匠偶然得之,需有上等好鐵,還要天時相合,才能出世,這陳二竟然有辦法大量鍛造此種寶刀,着實可怖。”

“也正因爲如此,這寶刀中就蘊藏着巨大的利益,聽說東平府的金國貴胄爲求一把唐刀,甚至願出二十兩的真花銀(這時候白銀和銅錢的兌換比例大約爲一兩白銀兌換三貫多銅錢)!”

“這楊雍武到底是個武夫,若是這陳憲將寶刀獻到我的手裡,我必立即將此人納入我白傢俬營,也絕不會將這寶刀弄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趙去非搖頭道:“這也怪不得楊員外,一把好刀,充其量不過得利三四十貫而已,誰能想到這陳憲短短三個月時間,就能讓一羣一竅不通的學徒大量打造寶刀,真是奇哉怪哉。”

被謀士反駁,白秉文並不生氣,他若有所思的點頭道:“說的也是,這事着實透着古怪,若能拿住那陳憲,一定要問個清楚。”

趙去非搖了搖扇子,說道:“此時唐刀名聲已經傳開,楊雍武必忌憚我白家,而不敢輕易對陳憲用強,員外不如先答應陳憲在白家子弟中招收學徒,不爲麻痹那陳二,就爲麻痹那楊員外,再尋機拿下那陳二。”

白秉文點點頭,認可了謀主的意見。

趙去非又道:“即使如此,楊雍武也必定不會完全放鬆警惕,必會盯着白家軍寨和馬隊,白楊兩家在一個莊子裡同住了上百年,早就你中有我,咱們動用莊丁或者馬隊,都很難瞞過楊家,所以,捉拿陳憲,不能用咱們自己的人,才能出其不意。”

白秉文點點頭,笑道:“不錯,正是如此。”

趙去非微微一笑,搖着扇子,捋着長鬚,不在開口。

白秉文坐回書桌後,揚聲道:“來人!”

門口伺候的一個家丁走了進來,低頭拱手道:“員外吩咐。”

“去,將二管家叫來。”

“遵命。”

……

陳憲既不知道楊員外和楊管家的心路歷程,也不知道白員外和趙去非的謀劃妙算。

他只是做了自認爲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至於結果,他並不關心。

因爲陳憲非常明白一件事情,無論他做什麼,都只能拖延時間,並不能解決問題,解決他目前困境的唯一辦法,只有一個,實力!

……

讓楊小乙將覆土淬火技術送去楊家之後,陳憲再次投入到《論法的精神》這部鉅著的默寫當中。

接下來幾天,陳憲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論法的精神》還有《富國論》的默寫當中,他根據自己記的筆記,努力的還原着原著,如果實在想不起來,就打開手機迅速看一眼。

這種用簡要筆記倒推默寫原著的做法,本身就是學習和理解的過程,陳憲在這個過程中,得益匪淺。

在默寫兩本鉅著的間隙,陳憲鍛造打磨了幾個用來測量內外徑的卡規,這些卡規的測量尺寸都是以他拿回來的螺栓螺母爲模本製作打磨的。

陳憲回來後的第三天,張柏和楊小乙找到他,告訴他,他之前要求的東西,已經完全按照他畫出的圖樣加工完成。

聽了兩人的報告,陳憲頓時顯得十分高興,他跟着兩人離開了書房,來到院子後面的作坊中。

走進作坊,看着有條不紊,嘈雜但有序的忙碌着的少年們,陳憲突然有一種走進工廠車間的感覺,看着這一切,他的臉上突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楊員對於他能這麼快,帶出這麼多,這麼優秀的徒弟,並且維持如此高的產量,非常意外。

這消息,陳憲大都是從吳亮嘴裡聽來的,吳亮姐姐曾經是楊員外的母親,楊老夫人房裡的使女,她丈夫如今是楊府裡頗爲說的上話的管事,在府裡頗有些耳目。

吳使女聽了風聲,都告訴了地底,並勸弟弟不要再和陳憲來往,吳亮卻跑來把這些消息告訴了陳憲,這也是讓陳憲產生危機感的原因之一。

以前,陳憲還有些不太理解,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一個三十多人的作坊,一個月纔打三十把刀,而且還是精簡工藝後的結果,這已經夠慢的了,爲什麼還有人會覺得意外。

當他默寫了一遍《國富論》之後,他突然理解了楊員外的意外。

這其中的秘密就是九個字,“分工合作”“標準化生產”。

說句實話,在最開始安排作坊生產的時候,陳憲並沒有想到分工合作這件事情,但他在安排學習和生產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將手下的學徒分爲幾個不同的組。

比如鐵匠組就分爲四個小組。

第一組叫備料組,專門負責對材料進行摺疊鍛打,只學摺疊鍛打的技術,其他一概不理。

第二組叫成型組,專門負責用備料組生產的鐵料,以包剛法鍛造武士刀外形,這一組的員工都是學徒中最優秀的,李石和張柏和張鬆兄弟等人都是這個組的。

第三組叫整形組,專門負責在武士刀淬火前,用榔頭和銼刀對退過火的武士刀刀坯進行整形和表面修磨。

第四組叫精磨組,用磨石對淬火成功的武士刀進行精磨。

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分工合作,幾乎成了一種本能,根本不用想就會這麼做。

但沒有讀過國富論,也沒有經過現代工業洗禮的古代人可不懂分工合作的好處。

其實大多數已經習慣了現代工業的現代人,可能也不是很明白分工合作到底有多大的優勢。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用針的生產爲例,說明了分工合作的巨大優勢。

一個傳統的制針工匠,即使他非常熟練,一天最多也不過生產一二十枚針。

那麼,當針的生產被分爲十八道工序,讓十個工人分工合作之後,它的日產量是多少呢?四萬八千枚!平均每人四千八百枚!

當然,這個產量中有着機器的作用,但十八世紀的機器,在現代人眼裡,也不過是一些稍微複雜點的手工工具罷了,而且,也正是細緻的分工,才使機器的產生有了需要和可能。

這個效率的提升,足以說明分工合作的巨大優勢。

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十章:麻煩上門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七十二章:偵查一八四章:鐵騎成軍,楊妙真的煩惱一一五章:抄後路三一四章:大軍雲集二十八章:再回起點八十章:取子彈三三七章:第二戰場一五七章:刺刀,板甲,鬥騎兵一七三章:百里侯一七七章:大勝,霸道一三一章:萬事俱備一五四章:騎兵四十章:新學徒一七四章:敘功,大治,食髓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三十七章:改進(中)二十章:鍛刀(上)一九二章:擴軍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四十三章:外援一六四章:鍊鐵技術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二六章:噩夢一八六章:破陣如破竹一四六章:死亡之路二十三章:鴛鴦陣(上)九十八章:接收一八七章:泄密八十二章:練手二十五章:鬥陣一一零章:驅虎五十六章:戰場急救三一二章:技術擴散,棱堡九十三章:衝突五十七章:換頂一零三章:行政體制十四章:槍法三十二章:差點真泄露三十九章:霍員外一九五章:見官五十五章:羞愧一二零章:偵查騎兵連一零一章:鎖子甲八十章:取子彈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三十五章:分工合作三十章:麻煩上門八十九章:肥皂第三章:槍棒高手一六七章:換馬,擴張,消化一七六章:遭襲八十六章:勝利果實五十九章:馬拉重犁八十四章:手術三二零章:棱堡,野戰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十一章:超標的鐵匠鋪一五四章:騎兵六十七章:楊安國一三三章:察覺一零九章:造炮一七一章:強迫“選舉”,換裝九十七章:人口九十二章:劉二祖二十七章: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八章:東莊子一一一章:三眼銃的威力一零八章:大炮五十章:開工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一七零章:建設萊蕪二零四章:敗敵,追擊一二八章:弱點一五零章:說服,試槍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七十章:敵至第八章:東莊子五十八章:吸引人口一三五章:疑問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七十七章:垂死掙扎八十二章:練手三十五章:分工合作十二章:鍊鋼法一四零章:農業公司七十九章:傷員三三五章:鑄幣四十二章:配甲一九零章:船隊一三三章:察覺二十一章:鍛刀(下)一零八章:大炮一九九章:登陸遼東,平濤奇謀一五七章:刺刀,板甲,鬥騎兵五十章:開工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
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十章:麻煩上門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七十二章:偵查一八四章:鐵騎成軍,楊妙真的煩惱一一五章:抄後路三一四章:大軍雲集二十八章:再回起點八十章:取子彈三三七章:第二戰場一五七章:刺刀,板甲,鬥騎兵一七三章:百里侯一七七章:大勝,霸道一三一章:萬事俱備一五四章:騎兵四十章:新學徒一七四章:敘功,大治,食髓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三十七章:改進(中)二十章:鍛刀(上)一九二章:擴軍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四十三章:外援一六四章:鍊鐵技術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二六章:噩夢一八六章:破陣如破竹一四六章:死亡之路二十三章:鴛鴦陣(上)九十八章:接收一八七章:泄密八十二章:練手二十五章:鬥陣一一零章:驅虎五十六章:戰場急救三一二章:技術擴散,棱堡九十三章:衝突五十七章:換頂一零三章:行政體制十四章:槍法三十二章:差點真泄露三十九章:霍員外一九五章:見官五十五章:羞愧一二零章:偵查騎兵連一零一章:鎖子甲八十章:取子彈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三十五章:分工合作三十章:麻煩上門八十九章:肥皂第三章:槍棒高手一六七章:換馬,擴張,消化一七六章:遭襲八十六章:勝利果實五十九章:馬拉重犁八十四章:手術三二零章:棱堡,野戰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十一章:超標的鐵匠鋪一五四章:騎兵六十七章:楊安國一三三章:察覺一零九章:造炮一七一章:強迫“選舉”,換裝九十七章:人口九十二章:劉二祖二十七章: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八章:東莊子一一一章:三眼銃的威力一零八章:大炮五十章:開工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一七零章:建設萊蕪二零四章:敗敵,追擊一二八章:弱點一五零章:說服,試槍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七十章:敵至第八章:東莊子五十八章:吸引人口一三五章:疑問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七十七章:垂死掙扎八十二章:練手三十五章:分工合作十二章:鍊鋼法一四零章:農業公司七十九章:傷員三三五章:鑄幣四十二章:配甲一九零章:船隊一三三章:察覺二十一章:鍛刀(下)一零八章:大炮一九九章:登陸遼東,平濤奇謀一五七章:刺刀,板甲,鬥騎兵五十章:開工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