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六章:退敵,撫卹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陳憲自然也是知道的,他還知道有句話,叫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爲政者整天將目光盯在農民身上,是榨不出多少油水的,要想增加稅收,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工商業。

要發展商業,商品的流通是基礎。

這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常識。

陳憲並不是什麼經濟學家,他也不知道促進商業的發展的那些高端辦法,所以,只能從這些最基本的方面去做一些事情。

陳憲很早就開始打算,要在自己的控制境內,修建一條幹道網,將自己統治區域的東西南北連接起來。

這樣的道路網絡,既能促進商品的流通,又有着極大的軍事價值,可以加快他麾下士兵內線機動的速度。

主幹道網建成後,陳憲還打算修建道路將自己麾下幾處優良港口和內陸地區連接起來。

在這個時代,海運無疑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將內陸城市和沿海城市連接起來之後,內陸城市也就能享受到一部分海運的便宜和便利。

經過兩年努力,最重要的南北幹道已經建成,東西幹道也已經工程過半了。

有了南北幹道,楊妙真的內線機動就變得非常迅速。

很快,楊妙真帶着一萬馬步軍,三四千騎兵,追上了木華黎率領的蒙古騎兵,她也不和對方接觸,只是遠遠的吊着,如果對方來攻,她就讓馬步軍下馬布方陣對抗,騎兵含而不發。

無論木華黎出什麼花招,她都絕不去追擊對方,只是遠遠的吊着對方。

就這樣,木華黎在陳憲領地內遊蕩了大半個月,竟然連糧草都找不到一顆,只能退去。

從陳憲境內退去之後,木華黎返回北線大營,護着漢軍步卒,緩緩撤離。

退兵之後,木華黎竟將大帳移駐到原本的金國中都,也就是後世的北京城裡。

經過蒙古人的劫掠和焚燬,這座原本繁華的都市,此時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木華黎命令手下的漢軍統領徵調來民夫,重新修繕了北京城,然後他將這座城市變成了自己的大本營。

之所以要將大本營安扎在這個地方,是因爲木華黎已經想明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消滅不了陳憲。

大汗西征帶走了大多數軍隊,留給木華黎的只有不到三萬騎兵,僅僅依靠着三萬騎兵,不但消滅不了陳憲,甚至都無法做到壓制他的擴張。

要想對抗陳憲,他只能借勢。

而此時能夠給木華黎借勢的,也就只有這些投奔他的漢人地主豪強。

這些漢人豪強,分開來看,每一個都不強,但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那就是一股非常龐大的力量。

但現在,這力量雖然龐大,但卻不夠強大。

經過和手下一番討論,木華黎和他他和手下的蒙古將軍們一致認爲,要打敗或者說遏制陳憲,必須從三個方面去加強漢人豪強的力量。

首先,必須加強漢人豪強手中的騎兵力量,經過觀察,木華黎發現,只有騎兵才能對陳憲手中的大炮造成威脅,雖然漢軍部隊的騎兵最終衝擊炮陣失敗,一是因爲他們的騎兵太少,二是因爲他們的攻擊方向有誤,他們不應該從正面衝擊,而應該從側面衝擊,哪怕側面有騎兵守護,也比直接從正面衝擊炮陣強。

只要騎兵能夠衝破對方的炮陣,那麼漢軍龐大的人數優勢才能顯現出來。

其次,要讓漢軍步兵能有對抗陳憲的能力,就必須讓他們學習陳憲的軍隊,給他們大量配備火槍。

但如此加強漢軍,最後必將尾大不掉,所以木華黎爲了壓制漢軍,又決定不給漢軍配備大炮,不但不配備,現在有的也必須沒收,還要將漢軍中所有的鑄炮工匠抽調出來,不能讓漢軍掌握鑄炮能力。

木華黎準備將這些鑄炮師集中起來,放在北京城中鑄造大炮,他準備建立蒙古人自己的炮兵隊伍,只要手中握着大炮,又擁有強大的騎兵,漢軍就算是掌握了火繩槍,也不足慮。

第三方面,木華黎認爲,漢軍的訓練和紀律,必須要加強,他將親自督導漢軍的訓練,特別是騎兵的訓練。

不得不說,木華黎有着不僅愧於他名聲的精準戰略眼光。

就在木華黎在中都城繼續力量,磨刀霍霍的時候,陳憲也開始了他的軍事改革計劃,和擴張計劃。

帶着傷亡慘重的騎兵和馬步兵返回密州城後,陳憲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撫卹傷亡。

這次戰役,陳憲麾下的傷亡過萬人,其中最主要的傷亡就集中在騎兵和馬步兵上。

最終統計,這次戰爭,陳軍總共陣亡超過三千人,重傷致殘的大約有近兩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

按照陳憲一貫的規矩,戰死的要讓他身後無後顧之憂,殘疾的,要讓他餘生五後顧之憂。

再加上,騎兵本身就是精銳兵種,平日裡薪水都比別人高,撫卹自然也不能吝嗇。

最終,陳憲和他的參謀們覈算出了一個六十五畝田的平均撫卹金額。

在當今這個時代,發什麼,都不如發土地更能安人心。

如此一來,光是這次撫卹陳憲一次就發出了三十多萬畝土地的股權。

除了撫卹,還有獎賞。

撫卹是爲了安人心,所以不得不用耕地,獎賞他卻不敢再用耕地了。

這些年,陳憲分發出去的職田,功天,總數加起來已經有兩三百萬畝,他馬上又要擴軍,爲了吸引人們當兵,每個士兵十畝的職田也不能少,估計這次擴軍光是職田就要分出去一百多萬畝。

這次和木華黎大戰,算是打贏了,他都要發出去三十多萬畝的功田,萬一要是來個慘勝,那就更不可想象。

陳憲如今全部地盤上的耕地總數量只有一千四百萬畝,如今捏在他手裡的,只有一千多萬畝,看着很多,實際上根本不夠。

所以,這次賞功,陳憲不再發放土地股份,而是改爲工廠股份。

陳憲將一些優質的水力工廠,例如一些水泥廠,鍛造廠進行評估之後,將這些工廠的股份折成金額,分發給手下的軍官們,當作功勳獎賞。

作爲陳憲手下的軍官,對於一些簡單的經濟常識並不陌生,因爲陳憲麾下的軍官都是當作軍民兩用來培養的,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有着專門的經濟和工商業的課程。

這些軍官都知道工廠的賺錢能力是遠遠高於土地,所以,他們對於陳憲用工廠股份代替金錢發放獎勵,並不抗拒。

在將這些水泥廠和鍛造廠股權分發給麾下的軍官之前,陳憲對這些工廠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董事會,原本的廠長都變成了經理人。

在陳憲的教導下,軍官們指派心腹進入工廠,擔任懂事,監督工廠的運營。

實際上,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陳憲麾下的許多工廠都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腐化,什麼人員超編,養活大量裙帶關係,人浮於事,等等問題不斷浮現。

通過這次股份制的改革,陳憲趁機對手下的工廠進行了整頓,情況好的,繼續保留原本的廠長,擔任經理人,廠子情況差的,直接將原本的管理層集體辭退,重新任命管理層。

這辦法雖然不能治本,但也能在短時間內讓工廠情況轉好。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憲也對一些經營良好的工廠的管理層進行了股份獎勵。

一七七章:大勝,霸道十七章:開工九十七章:人口二十七章:書到用時方恨少七十五章:衝陣一七七章:大勝,霸道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七十五章:衝陣一四四章:設伏二十一章:鍛刀(下)一三八章:擴軍一八三章:擴張,行政改革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一八一章:鐵騎過境四十六章:首戰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一六零章:渡河,堵門三四一章:笨辦法一五四章:騎兵五十二章:重弩一六八章:球磨機,水泥窯,說招安二零三章:偵騎交鋒,大戰開幕(元旦加更一章)二十章:鍛刀(上)八十九章:肥皂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一八七章:泄密二零一章:滲透高麗,沿海城堡羣三四一章:笨辦法一五七章:刺刀,板甲,鬥騎兵一五八章:誘敵,伏擊一九零章:船隊四十八章:威脅十七章:開工五十二章:重弩一二零章:偵查騎兵連四十二章:困境十二章:鍊鋼法一二五章:奸細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十七章:開工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二十五章:鬥陣一九八章:遼東三三七章:第二戰場七十一章:謎一樣的人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六九章:據萊蕪三一一章:消化,山東的擴張一零一章:鎖子甲九十七章:人口一九九章:登陸遼東,平濤奇謀一四零章:農業公司七十九章:傷員九十七章:人口十四章:槍法三三九章:刮目相看一零九章:造炮一五一章:仿製一六五章:鍊鐵,煉焦,四輪馬車十八章:飯票一一九章:安撫一六九章:據萊蕪九十七章:人口五十一章:山民七十三章:訓練一三九章:清理三三六章:家族,和解,伐金五十四章:搬家,襲擊三三七章:第二戰場三零九章:擴張計劃,引進人口三三九章:刮目相看一零二章:波特蘭水泥一三二章:燈籠引路十六章:紮根第九章:獻甲六十一章:步兵方陣一零八章:大炮第四章:突破束縛二十六章:翻天覆地七十八章:收俘一九零章:船隊五十三章:準備三一零章:徵高麗一五一章:仿製一零一章:鎖子甲三十一章:故意泄露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一二一章:恢復商路一八九章:大義滅親一五五章:論騎兵,八旗軍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四十四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推不掉(爲山頂的電杆加更)一三九章:清理十三:吳三郎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六十五章:火藥一八二章:議和一七一章:強迫“選舉”,換裝
一七七章:大勝,霸道十七章:開工九十七章:人口二十七章:書到用時方恨少七十五章:衝陣一七七章:大勝,霸道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七十五章:衝陣一四四章:設伏二十一章:鍛刀(下)一三八章:擴軍一八三章:擴張,行政改革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一八一章:鐵騎過境四十六章:首戰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一六零章:渡河,堵門三四一章:笨辦法一五四章:騎兵五十二章:重弩一六八章:球磨機,水泥窯,說招安二零三章:偵騎交鋒,大戰開幕(元旦加更一章)二十章:鍛刀(上)八十九章:肥皂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一八七章:泄密二零一章:滲透高麗,沿海城堡羣三四一章:笨辦法一五七章:刺刀,板甲,鬥騎兵一五八章:誘敵,伏擊一九零章:船隊四十八章:威脅十七章:開工五十二章:重弩一二零章:偵查騎兵連四十二章:困境十二章:鍊鋼法一二五章:奸細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十七章:開工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二十五章:鬥陣一九八章:遼東三三七章:第二戰場七十一章:謎一樣的人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六九章:據萊蕪三一一章:消化,山東的擴張一零一章:鎖子甲九十七章:人口一九九章:登陸遼東,平濤奇謀一四零章:農業公司七十九章:傷員九十七章:人口十四章:槍法三三九章:刮目相看一零九章:造炮一五一章:仿製一六五章:鍊鐵,煉焦,四輪馬車十八章:飯票一一九章:安撫一六九章:據萊蕪九十七章:人口五十一章:山民七十三章:訓練一三九章:清理三三六章:家族,和解,伐金五十四章:搬家,襲擊三三七章:第二戰場三零九章:擴張計劃,引進人口三三九章:刮目相看一零二章:波特蘭水泥一三二章:燈籠引路十六章:紮根第九章:獻甲六十一章:步兵方陣一零八章:大炮第四章:突破束縛二十六章:翻天覆地七十八章:收俘一九零章:船隊五十三章:準備三一零章:徵高麗一五一章:仿製一零一章:鎖子甲三十一章:故意泄露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一二一章:恢復商路一八九章:大義滅親一五五章:論騎兵,八旗軍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四十四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推不掉(爲山頂的電杆加更)一三九章:清理十三:吳三郎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六十五章:火藥一八二章:議和一七一章:強迫“選舉”,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