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章:明州港

陳憲這次派遣的商隊首船船長,也就是商隊首領,名叫王盛。

王盛今年只有二十五歲,跟隨陳憲已經有六年了,在成爲陳憲的學生之前,他曾經是臨朐青龍山的一個嘍囉。

王盛就出生在板橋鎮,他的父親是板橋鎮一個在商船上討生活的夥計,所以王盛十二歲就跟父親上船跑生活,直到他十七歲那年。

那一年,王盛父子跟隨的商船在暴風中傾覆,王盛抱着父親推過來的木板在海上飄了三天才上了岸。

上岸之後,王盛一路要飯,花了幾個月時間,才返回了板橋鎮,但回家一看,他的母親已經憂病而死,他幼小的弟弟也不見了蹤影,家裡的破房子也被別人佔去。

麻木絕望的王盛於是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四處流浪要飯生涯,在跟隨幾個叫花子一起討飯去府城益都的路上,他們被青龍山的賊人裹挾上山,成了青龍山炮灰中的一員……

去年,陳憲在軍中挑選船員,凡是接觸過船的人,都被挑了出來,在所有被挑選出來的官兵當中,王盛官階最高,現役的營長。

在被陳憲親自接見,並長談了幾個小時之後,他就被任命爲了商船隊首艦的船長。

王盛看着甬江口熟悉的情境,不由再次想起了那個暴風雨的夜晚,想起了那個沉默寡言的父親,想起了那隻將筋疲力盡的他從海里拉起來的大手,想起了父親發現那塊小木板承不起他們兩個人後,對他說的那句最後的話,“太小了,你抓緊,我再去找一塊。”

說完這句話,那個只有三十多歲,卻佝僂的如同老人般的沉默男人就毫不猶豫的鬆開了木板,向着正在下沉的船遊了過去,從此消失在了王盛的視線中……

王盛做了四年的商船水手,來過九次明州,畢竟這裡是世界上繁榮的商業港口之一。

那艘載着他和他父親的商船,就是他第九次來明州後,返航的時候傾覆的。

宋朝的明州港位於甬江上游的三江口。

所謂的三江口,就是餘姚江和奉化奉化江的交匯之處,兩江交匯之後,就成了甬江,所以這裡就被稱作三江口。

三江口的碼頭主要集中於三江口下游的甬江兩岸,這裡水量水量充沛,水深浪靜,是非常優良的港口。

陳憲新造的啓明星級帆船,長二十二米,重百噸出頭,滿載排水量不過兩百噸出頭,按照這個時代的算法,屬於將近兩千料(載重量兩千石,約合一百二十噸)的中型海船。這樣的大船,在甬江航道中,竟然並不算太起眼。

王盛向着寬闊的江面看去,別說兩千料的帆船,比啓明星級商船大一倍的四五千料的大船也並不罕見。

就算在王盛的船隊中,啓明星級帆船也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一艘典型的密州紅頭船,這艘船屬於密州大海商徐文,是一艘四千料(載重量兩百四十噸左右)的帆船。

隨着船隊進入甬江口,王盛下令,讓船上的士兵脫下盔甲,換上水手衣服,一部分水兵留在甲板下面的軍火庫值班室值班,以防意外發生。

很快,船隊沿着甬江緩緩抵達了三江口附近。

抵達目的地後,徐家商船上放出一條小船,載着徐家掌櫃和幾個夥計先登上甬江東岸的碼頭。

小半個時辰後,徐家掌櫃從碼頭返回坐船,掛出旗幟,示意大家隨他靠岸。

作爲密州數一數二的大海商,徐家在明州港有着廣闊的人脈。

十餘艘帆船靠岸後,幾個穿着宋國公服的官吏在徐家掌櫃的陪同下,一一登船點檢。

在每人收了徐掌櫃或多或少的金餅之後,這些官吏草草的驗看登記了貨物之後,便下船去了。

對於王盛的六搜船上的貨物,只登記了鐵器,藏在底倉的玻璃,轉輪火槍,肥皂等貨物都沒有登記。

接下來,王盛組織人手,按照是市舶場官員登記的貨物貨物的數額,從船上卸下數額十分之一的鐵器,裝上了市舶場運送抽分的馬車(所謂抽分就是抽成,相當於市舶稅),拿到了市舶司的公憑。

有了這張公憑,王盛就能在明州港發賣船上的貨物了。

接下來幾天,王盛在徐家掌櫃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些明州坐商,開始銷售船上的貨物。

事實證明,陳憲的眼光還算不錯,他給商船準備的貨物,明州商人都非常感興趣。

無論是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品,還是不會生鏽的鐵器,又或者是大塊的肥皂,都讓本地商人十分看重。

幾天功夫,船上的貨物就銷售了大半,王盛又按照陳憲的要求,在明州市場上採購了一些優質的絲綢,精美的瓷器。

這天,王盛正在包租的客棧院子裡算賬,一個昨天購買了不少貨物的明州坐商求見。

這位名叫王瑜的明州商人用晦澀難懂的明州話和王盛寒暄了幾句,幸好王盛少年時跟隨父親跑海,學了不少方言,這明州話也能簡單應付幾句。

寒暄過後,王瑜對王盛說道:“王總管,我的一位大主顧,看了你家的貨物,十分感興趣,想要包下你剩餘的貨物,但他想見你一見,不知道王總管可有興趣?”

說完後,王瑜見王盛沉吟不語,他也知道,對方帶來的貨物十分槍手,並不愁賣,他又忙說道:“王總管,我這位大主顧,是臨安來的大豪商,只要你能和他拉上關係,以後你運來多少貨物,都不愁賣了。”

王盛擡眼看了王瑜一眼,露出一個瞭然的微笑,說道:“既然是王員外介紹的,那某當然要走一趟。”

王瑜聞言大喜,忙起身帶路。

王盛出門前,向自己的警衛隊長低聲吩咐了幾句。

之後,他帶着四個打扮成護衛的警衛跟着王瑜出了客棧,坐上王瑜帶來的兩頂小轎。

王盛的警衛隊長在王盛離開後,就迅速離開客棧,回到船上,很快陳憲的六艘商船上士兵紛紛穿盔帶甲,炮兵準備彈藥,十幾分鍾,六艘船就做好了戰鬥準備。

之後,武裝商船又通知了一起的海商商船,讓他們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第一章:穿不逢時一六三章:開礦,撤退四十二章:困境二零四章:敗敵,追擊三三六章:家族,和解,伐金一七八章:矛盾,新泰五十八章:吸引人口一六一章:棄城一一七章:勝利一八二章:議和三二六章:解除隱患,可汗歸來三三五章:鑄幣三二三章:梟雄三一零章:徵高麗三四三章:參謀一九一章:商品一八七章:泄密一九八章:遼東一零三章:行政體制三十六章:改進(上)二零四章:敗敵,追擊七十七章:垂死掙扎一二四章:硫酸第一章:穿不逢時二十一章:鍛刀(下)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一一一章:三眼銃的威力一五四章:騎兵五十五章:羞愧九十五章:新建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第一章:穿不逢時一一九章:安撫三一八章:河北!三四零章:錯失良機一七四章:敘功,大治,食髓三四一章:笨辦法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一四四章:設伏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三一四章:大軍雲集一三六章:勝負翻轉十四章:槍法第八章:東莊子第四章:突破束縛三十九章:報紙五十四章:搬家,襲擊七十四章:戰鼓敲響二十二章:良性發展一零六章:知己一六零章:渡河,堵門五十七章:換頂一一九章:安撫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一六零章:渡河,堵門一七九章:蒙陰,消化八十三章:解刨一一一章:三眼銃的威力八十六章:勝利果實七十三章:訓練八十九章:肥皂四十七章:衝突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七十八章:收俘一九八章:遼東一一三章:後悔第八章:東莊子一六三章:開礦,撤退三二一章:遼原之戰一一八章:戰後三一一章:消化,山東的擴張一四四章:設伏一八二章:議和二十章:鍛刀(上)二零四章:敗敵,追擊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一七八章:矛盾,新泰三四二章:東海國的底蘊六十五章:火藥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八十八章:生意八十三章:解刨四十章:新學徒一二八章:弱點一七三章:百里侯四十七章:衝突七十章:敵至三四零章:錯失良機二十九章:真正的金大腿三十九章:霍員外四十一章:背後黑手四十七章:衝突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三十一章:故意泄露第四章:突破束縛一七五章:雷耿虎翻身記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
第一章:穿不逢時一六三章:開礦,撤退四十二章:困境二零四章:敗敵,追擊三三六章:家族,和解,伐金一七八章:矛盾,新泰五十八章:吸引人口一六一章:棄城一一七章:勝利一八二章:議和三二六章:解除隱患,可汗歸來三三五章:鑄幣三二三章:梟雄三一零章:徵高麗三四三章:參謀一九一章:商品一八七章:泄密一九八章:遼東一零三章:行政體制三十六章:改進(上)二零四章:敗敵,追擊七十七章:垂死掙扎一二四章:硫酸第一章:穿不逢時二十一章:鍛刀(下)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一一一章:三眼銃的威力一五四章:騎兵五十五章:羞愧九十五章:新建三十四章:陳憲的秘密第一章:穿不逢時一一九章:安撫三一八章:河北!三四零章:錯失良機一七四章:敘功,大治,食髓三四一章:笨辦法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三十八章:選舉人制度,對抗一四四章:設伏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三一四章:大軍雲集一三六章:勝負翻轉十四章:槍法第八章:東莊子第四章:突破束縛三十九章:報紙五十四章:搬家,襲擊七十四章:戰鼓敲響二十二章:良性發展一零六章:知己一六零章:渡河,堵門五十七章:換頂一一九章:安撫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一六零章:渡河,堵門一七九章:蒙陰,消化八十三章:解刨一一一章:三眼銃的威力八十六章:勝利果實七十三章:訓練八十九章:肥皂四十七章:衝突一九三章:燧發槍,市舶司七十八章:收俘一九八章:遼東一一三章:後悔第八章:東莊子一六三章:開礦,撤退三二一章:遼原之戰一一八章:戰後三一一章:消化,山東的擴張一四四章:設伏一八二章:議和二十章:鍛刀(上)二零四章:敗敵,追擊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一七八章:矛盾,新泰三四二章:東海國的底蘊六十五章:火藥一五九章:決心,再出沂源八十八章:生意八十三章:解刨四十章:新學徒一二八章:弱點一七三章:百里侯四十七章:衝突七十章:敵至三四零章:錯失良機二十九章:真正的金大腿三十九章:霍員外四十一章:背後黑手四十七章:衝突三一六章:白熱的戰場,燧發槍的威力!三十一章:故意泄露第四章:突破束縛一七五章:雷耿虎翻身記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