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

“教授,之所以我們給燕雀定如此低的價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要在130nm芯片上實現全國產化。

至少要有一到兩條全國產的生產線能夠跑起來。”周新說。

到燕雀和鴻鵠髮布的時候已經是2005年了,離2008年沒有多少時間了。

而且從各方面消息周新能夠意識到,枷鎖正在收緊。

最近半年,新芯招博士特別好招,之前他們想招國外留學的華人半導體相關博士是非常難招的。

這幫博士即便來新芯,也是想着先在國外芯片大廠積累經驗之後再到新芯來,幾乎沒有誰一畢業就想着回來。

但是最近半年,新芯從歐洲還有阿美利肯的高校招了非常多相關領域的博士,根本原因就在於外部半導體相關的企業正在逐漸收緊給留學生的offer數量。

尤其在光刻機領域,新芯最近招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集成電路方向的一名博士,他在面試過荷蘭一家光刻機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之後,自認爲表現很好。

結果卻仍然是拒絕,他後來不服氣通過導師關係找面試官私下聊才知道,這家企業背後股東是臺積電,臺積電明確讓他們不能招華人留學生。

這個信息也是新芯在搞新員工培訓的時候,該員工和關建英透露的,然後傳到周新耳朵裡。

類似的事件不在少數。

雖然隨着移動互聯網的逐漸興起,以及藍牙芯片在全球範圍內的熱賣,新芯成爲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

但是新芯的影響力和優勢是在移動芯片設計領域,對於光刻機,新芯並沒有優勢。

以那位博士的背景,無論是留在歐洲還是去硅谷都要比來新芯更好,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來了新芯。

過去半年,有類似背景來新芯的博士不在少數。

像荷蘭那家公司拒絕華人留學生,說是背後股東臺積電的意思,周新並不知道是臺積電背後阿美利肯資本的意思,還是張忠謀的意思。

新芯的快速崛起,整合華國芯片製造資源,在獅城大肆投產,讓臺積電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

新芯和其他競爭對手不同,他更加類似三星,一個三星已經讓臺積電感受到了壓力,現在眼睜睜看着又來了一個三星。

甚至是在消費電子領域潛力更大的三星。

如果是張忠謀個人的想法,想在芯片領域採取這種方式遏制新芯的發展,那周新覺得還好。

說白了他覺得華人留學生在海外工作,遲早都會回國,回國大概率是爲新芯效力,所以想從源頭上減少新芯的人才水平。

如果是阿美利肯資本授意的話,周新認爲這是前置信號了,未來阿美利肯在芯片領域採取措施的時間點可能會提前。

所以燕雀這款芯片哪怕不賺錢,也要把量跑起來,要給國產生產線時間。

後世華爲的mate60是國產沒問題,但是裡面的設備依然是用的ASML,包括上下游原材料,國產無法做到取代的有很多。

2005年又不一樣,130nm技術要求沒有那麼高,很多原材料國內是能提供,無非精度差點,製造出來的良品率低,這些都是在初期需要承擔的成本。

如果沒有企業來承擔這塊成本,那華國半導體上下游的企業永遠都不會有真正介入到生產流程中的機會。

周新的消息來源和胡正明是幾乎同步的,甚至因爲在阿美利肯有大量關係網絡,胡正明的消息比周新還要更靈通。

周新另外的消息來源主要是華盛頓和華爾街,因爲他有錢有資源,這些地方需要和他達成一致,所以會提供各類資源給他。

另外說一句,2004年大選依然是Bush勝出。

周新在離開阿美利肯前和比爾蓋茨有一次長談,在這次長談中就有提到微博、大選和微軟的立場:

“比爾,你應該知道我爲什麼會選擇出售微軟。”

比爾蓋茨笑道:“當然,無論是克里還是Bush,都會對你施壓。

微軟收購微博之後,他們也向微軟施壓了。”

周新問:“所以微軟打算偏向克里嗎?”

比爾蓋茨連連搖頭:“看來你相信了媒體所說的,我是驢黨候選人一貫支持者的傳聞。

不過這傳聞也沒錯,我個人確實更加偏向於驢黨的政治觀點。

但是微軟可不是。

如果你當年一直留在微軟工作的話,等你成爲微軟高管,大致是副總裁那個級別之後就會知道,微軟從很多年前就有一個政治行動委員會,專門負責給候選人、政黨和地方機構捐款。

這個行動委員會是靠董事會進行決策,在1998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大選中,我們給象黨候選人捐款金額都要比驢黨更多。

在2000年那次,給象黨的捐款金額甚至是驢黨的1.5倍。

我個人偏向驢黨,但是微軟偏向於象黨。

作爲投資成功的回報,象黨在入駐白宮之後,Bush纔會幫微軟放棄反壟斷的控告,同意和微軟和解,微軟也避免了被切割的命運。”

老實說,不是業內人士,壓根不知道這一茬。

媒體老是渲染微軟支持驢黨,比爾蓋茨支持驢黨,比爾蓋茨認爲金毛是破壞者。

但是在20年前,微軟是象黨的支持者,2000年的投機成功和微軟免於被拆分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微軟這次也會支持象黨?”

“我不知道,我已經不在微軟董事會任職了,但是以我對他們的瞭解,微軟不可能在媒體流量上傾向於哪一邊,最多是在捐款上傾向於象黨。”

微軟收購微博之後確實開放了更多的廣告功能,無論是Bush還是克里都在微博上大肆打廣告。

這也讓所有傳統媒體都認識到了微博的威力。

大家都有優勢,等於大家都沒有優勢。

加上克里在微博上的發言過於四平八穩缺乏爆點,給人一種乏味的感覺,所以他通過微博吸引到的新選民遠不如主打真誠的Bush。

2004年這次Bush贏的比原時空還要更加明顯。當然Bush當選後沒多久,華盛頓就傳出要拆分微博的消息,因爲還沒有找到理由,所以只是傳聞。

回到2005年的張江,胡正明從硅谷同行處得到的消息也是,幾乎所有半導體相關企業都收緊了給華人留學生髮offer的權限。

除非該留學生非常優秀,有非他不可的理由,錄用之後在申請工作籤的時候也是個麻煩事。

“我會安排,過去三年我們通過和申海科投合資成立的基金投了不少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梳理,把生產流程中關鍵節點的國產供應商給篩選出來,然後和他們進行排期。

什麼時候介入到生產流程中去。

關於在蜀都那邊建兩條130nm的生產線,去年就已經開始動工了,預計下個月會正式投產。

那兩條生產線就是專門爲國產可替代準備的。”

即便是130nm全國產,周新也想盡可能保密,在申海太容易泄密了,他們去年選址的時候選到了蜀都。

蜀都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很快,友尼森,一家馬來西亞的芯片封裝測試廠去年纔在蜀都投資了2.1億美元建廠。

中芯國際、菲律賓的PSI、阿美利肯的芯源分別投資2.1億、1.75億和2000萬美元在蜀都建廠。

最近更是聊下來了英特爾,英特爾要在蜀都投37億rmb建廠。

所以新芯跑到蜀都建廠也不是特別突兀,而且還是建兩條130nm的生產線。

對於蜀都來說,他們也巴不得新芯能來,本身就想發展半導體產業,之前看着申海吃肉吃得多香,自己現在有分杯羹的機會還不得牢牢把握住。

新芯在蜀都投資的廠,由蜀都國有資本出資百分之七十,新芯出資百分之三十。加上其中用到的光刻機也會採取新芯光刻機,這就是多領域經營的好處。

當週新在安排130nm全國產生產線的時候,小米發佈了自己的首代智能手機,小米1,1799元起的定價瞬間引爆了整個消費者市場。

“我靠,小米確實是性價比之王,兩千元以下的智能機誰能做到?”

“本來我還想等諾基亞的N97,國內媒體一直在吹今年年中諾基亞要推出的N97會幫助諾基亞在智能手機領域王者歸來。

現在都有1799元的小米了,還要啥自行車。”

“我估計小米週年慶活動這個價格還可以降,他們到時候還會發優惠券,價格大概率能降到1500元以下。

大家是等到米粉節還是說現在就買?”

“1799還要啥自行車呢?這是你該考慮的問題嗎?這個價格,你能搶到加200塊錢轉手出去隨隨便便。

哦不對,你還是等米粉節吧,別和我搶。”

“每次看到小米發新品,我就想起來我剛進大學的時候花6000元在電腦城買的聯想筆記本了,花6000元享受到了3000元產品。

後來小米發佈小米電腦的時候我去找那家店,他們還說6000元能買到價值3000元的產品已經很值了,換一家店我最多能拿到價值2000元的產品。

真心感謝小米能把這幫奸商給打下來。”

“這就是互聯網經濟儘可能消滅了消費環節的信息不對稱。”

“新總還是厚道,你不嫌我沒錢,我也不嫌你故障多,屬於是雙向奔赴了。”

“雖然小米電腦全國產配件,早期故障率確實高了點,但是小米售後還行,你有故障他們就給你換,換其他品牌,你有故障非得讓你掏幾百塊錢才修。”

小米1799元的智能手機推出後,1500元到2500元這個價位的國產手機瞬間寸草不生。

銷量完全可以用腰斬來形容。

這個價位的外國品牌可能還有零星生存空間,畢竟有的消費者就是要買國外品牌,但是國產機那是必死。

TCL和波導率先開始大型促銷活動,幾乎是第二天,波導這個價位的產品開始全系降價,直接降到1000元左右,爲的就是一個儘快出貨,把手上的功能機全部清倉處理。

像中關村在線這類的科技媒體就像嗅到了爆點,開始大肆報道起小米手機的消息。

“本來大家以爲今年手機行業的最大看點將會是諾基亞所謂新機皇N97,挑戰Mphone2在五千元以上價位的霸主地位。

根據諾基亞官方在微博發佈的渲染圖來看,諾基亞N97充滿了未來感,採取的是和諾基亞以往截然不同的設計語言,在芯片層面也是採用了德州儀器的最新技術。

但是還沒有等到諾基亞推出N97向Mphone發起挑戰,小米率先掀起了2005年手機市場的激烈戰鬥。

3.5英寸的屏幕,縱橫比爲 16:9,1600萬色,640×360的像素。

小米1和小米1 pro分別搭載了新芯科技最新的燕雀芯片和鴻鵠芯片,能支持當前幾乎所有主流應用,對當前主流的手機遊戲同樣能做到完美支撐。

更重要的在於價格,小米1價格1799元起,小米1 pro的價格2399元起,和功能機同樣的價格,你卻能享受到搭載最新3G技術、最新藍牙芯片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智能手機。

筆者作爲Mphone的深度體驗用戶,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小米1至少模擬到了Mphone2超過7成的使用體驗,同時價格不到Mphone2的三分之一。

也難怪小米手機的新任負責人會在小米手機發佈會上說小米1遙遙領先於友商。

這對想借助個人PC領域豐富經驗,在智能手機上大展拳腳的聯想來說恐怕不是一個好消息。

對於友商們來說,要好好考慮今年推出的新產品的定價問題了,一旦定價策略錯誤,將會迎來毀滅性打擊。

同時小米1和小米1 pro的出現對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好事,之前所謂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一直是在媒體上看到,看到硅谷興起的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

但是此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機寥寥無幾,只有Matrix、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幾家大廠有智能手機銷售,而且定價奇高。

現在小米手機的發佈,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理由換手機,體驗到移動互聯網的奧妙。”

小米手機發布後,聯想幾乎是馬上調整了他們的戰略規劃。

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85章 Mphone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90章 Matrix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24章 技術紅利(62k)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196章 銷量第259章 旋轉門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341章 意外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44章 NewPay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64章 公有云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30章 訪談2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17章 售價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135章 新芯科技的初始團隊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22章 ipod zero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6章 輕鬆拿下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37章 反擊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62章 Newman的NewPay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31章 採訪第341章 意外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21章 合作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21章 合作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97章 畢業第6章 輕鬆拿下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31章 閒聊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26章 riot拆分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65章 趨勢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96章 質疑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106章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367章 MIPad
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185章 Mphone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220章 新百度上市第90章 Matrix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24章 技術紅利(62k)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196章 銷量第259章 旋轉門第267章 華國互聯網企業在硅谷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341章 意外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44章 NewPay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64章 公有云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124章 拳頭遊戲IPO前的路演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30章 訪談2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17章 售價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135章 新芯科技的初始團隊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34章 蝴蝶效應第317章 東京半導體展第222章 ipod zero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6章 輕鬆拿下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37章 反擊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62章 Newman的NewPay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31章 採訪第341章 意外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321章 合作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21章 合作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297章 畢業第6章 輕鬆拿下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31章 閒聊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26章 riot拆分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65章 趨勢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96章 質疑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148章 供應鏈的鏈主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106章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367章 M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