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

周新想起自己幾乎每一次見到麥道夫都是在驢黨的募捐活動中,要麼是募捐晚宴,要麼是某位華盛頓的大人物來做演講。

因爲加州是驢黨的傳統影響範圍,所以驢黨在加州舉辦的活動無論從次數、參與人數、被邀請人質量上都遙遙領先於象黨。

前面幾次麥道夫並沒有和周新打招呼,一直到周新把Quora賣給時代華納後的一次募捐活動上,當時的主持人查克·舒默在中間引薦他們認識。

和周新不同,麥道夫表面上是驢黨的死忠支持者,從1991年開始每年都要向驢黨捐贈政治獻金,他的捐款囊括了聯邦候選人、政黨、委員會等所有可以捐款的領域。驢黨的參議院候選人委員會,麥道夫也是捐贈金額最大的支持者之一。

而周新則是純純騎牆派,驢黨的活動大咖來我參加,象黨的活動我也去參加,給兩邊捐款的金額都一模一樣,主打的就是平衡。

在查克·舒默說出這位是伯納德·麥道夫以前,周新完全意識不到眼前這位西裝革履的白人老頭是驚世巨騙,他以爲對方是一位法官,因爲他的髮型和英格蘭法官戴的假髮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麥道夫的名字出現在周新耳中之後,周新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對方眼神中確實有這個意思,他從眼前這個猶太人的眼中讀出了狡猾和貪婪,他有種自己被對方盯上了的錯覺。

麥道夫的名氣太大,他的龐氏騙局幾乎和雷曼兄弟銀行破產是08年金融危機時標誌性事件了,因此周新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了對方是誰。

後面麥道夫幾乎每次驢黨搞的募捐活動上都要找周新來攀談,甚至在他所謂朋友面前都經常表示:“Newman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兩個很聊得來。”

包括周新之前試圖收購Cymer,就是那家光刻機光源製造的高新企業,麥道夫不知道從哪裡聽說收購沒有獲得批准,他表示:“我和很多驢黨的參議員很熟,像查克·舒默、克里斯·多德等,需不需要我幫你找遊說機構在華盛頓遊說一下。”

有上帝視角在,周新天然就很警惕麥道夫,兩人可以說只是表面朋友。

在周新計劃裡,給麥道夫的定位就是,如果給對方更多的資金來源,他能搞出更大的窟窿來,在金融危機中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現在機會來了,在張江的周新聽到麥道夫的來意後,內心一陣喜悅。

“伯納德,我已經不管NewPay的具體運營,麥道夫的產品聽上去很不錯,但是具體的合作情況你得去找彼得·蒂爾聊,他是NewPay的CEO,我現在大部分時候都在華國。”周新說。

周新其實是想答應下來,幫麥道夫賣他的金融產品,意味着有更多的阿美利肯中產會中招,等到泡沫破裂的時候,大家的資產都會瞬間蒸發。

尤其麥道夫扛的越久,中招的人也就越多。原時空裡,因爲麥道夫的100萬美元起買加上熟人引薦的雙重機制,有錢人才有資格中招。

這就和信託暴雷,中產以上纔有資格上這個當是一樣的道理。俗話說:窮人踩大A的坑,中產踩信託的坑,富人踩私募的坑。

坑它也是有級別的,你級別不夠想踩都踩不了。通過線上渠道,把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這是後世螞蟻都不敢玩的套路,螞蟻都不敢在支付寶上發售私募產品,讓用戶1萬元起買,100萬元以上發車。

也就在現在這個混沌時代,沒有監管的時代能這樣玩。

周新有預感,一旦NewPay和麥道夫合作,只要把風控端做好,把合同擬好,也就是說用戶虧損和渠道無關,是麥道夫投資公司的責任。這樣的話,NewPay會獲得鉅額收益,麥道夫有更多資金可以進行輾轉騰挪,雷會積累到更大的程度再爆。

當然NewPay和麥道夫合作並不是只有好處,同樣有壞處,那就是消耗信譽,NewPay的信譽會被大幅度消耗。

只是周新並不是那麼在乎,因爲到了某個程度之後,他是保不住NewPay的,阿美利肯能允許他享受NewPay帶來的收益,但是不會允許他一直手握NewPay的控制權。

自從餘額寶發售之後,不管是華盛頓還是華爾街,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傳到周新耳朵裡,幾乎每次的董事會都有董事表示,現在A/B股這樣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不合適。

周新知道他失去NewPay控制權是早晚的事情。

麥道夫聽完後在電話那頭傳出爽朗的笑聲:“Newman,你這就是在開玩笑了,如果你都不能控制NewPay,那世界上就沒有人能夠控制NewPay了。

只要你發話,彼得是不會拒絕的。”

麥道夫說完停頓了片刻:“Newman,如果你答應,通過NewPay渠道購買麥道夫投資產品的資金,我會每年給你1%作爲給你個人的答謝。

我會把這部分收益做成你購買的麥道夫產品的收益。”

也就是說周新沒有購買麥道夫的投資產品,但是卻能享受到收益。

周新心想,騙子在騙人的時候果然是絲毫不吝嗇各種承諾的,只要能騙下去,他們的許諾張口就來。

這也是爲什麼老實人比不過黃毛,因爲黃毛許諾不需要考慮兌現,老實人老是想着我說了做不到怎麼辦,有責任心和道德底線總是容易在情感上受挫。

另外周新能從麥道夫的言論中聽出另外的意思,他給周新的好處費是通過麥道夫基金的收益給,也就是說麥道夫可以拿周新作爲他公司理財產品的金字招牌。

你看,Newman都在我這裡買了理財產品,你有什麼好懷疑的?

同時還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用戶擠兌。

周新讀到這一層意思之後,內心一陣冷笑,華爾街混出頭的果然心夠黑。

“伯納德,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我確實無法干涉NewPay的具體經營。

尤其是在餘額寶推出後,華盛頓那邊暗示過我很多次,我得管好自己,別給他們找麻煩。

所以我回國之後,我的全權代表在NewPay的董事會上都是做啞巴,只聽不表態。”

從周新的本意來說,他很想和麥道夫合作,合作之後佔領華爾街運動說不定會和08年金融危機一起爆發。

周新在08金融危機的時候只是一個學生,他當時很喜歡看一些閒書,裡面包含很多雜誌,他對關於麥道夫事件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印象深刻倒不是對於這件事,而是對於那個標題:

“伯納德·麥道夫-盜走華爾街的最後一縷信任”

周新想,如果麥道夫和NewPay合作之後不是隻坑富人,而是連帶着阿美利肯的普羅大衆一起坑的話,那這個標題是不是可以改成:盜走阿美利肯最後一縷信任?

麥道夫聽完周新的解釋後心想,小狐狸還真是謹慎,絲毫不給我任何機會。周新繼續說:“但是伯納德,我會幫你和彼得說一句,具體合作需要你去和他聊。

我只是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這純粹是看在我們的‘友誼’下給你個人幫忙,答謝就不用了。”

如果不是擔心這是釣魚,周新其實是想做主答應下來的。

但是這件事是一個巨大的坑,有着巨大的風險,一旦是他促成的,後續暴雷他怕被聯邦逮住不放。

另外就是擔心這是釣魚,因爲老實說麥道夫金融產品收益率超過12%,聯邦金融監管機構有人懷疑他有問題。

像驢黨募捐晚宴,比爾蓋茨也經常參加,有一次比爾蓋茨看到周新和麥道夫相談甚歡,於是遙遙的舉起杯子和周新示意,後來第二天就提醒他:

“Newman,伯納德這傢伙很危險,你最好小心他。”

周新裝傻:“哦?比爾你這是什麼意思。”

“他被哈里盯上了,哈里·馬克波洛斯,壁壘期權投資公司的CEO,哈里雖然是投資公司的CEO,但是他最喜歡進行舉報,包括稅務部門、國*防*部、醫療機構都被他舉報過。

這些機構被他認爲有鉅額不當支出。

他從很早之前也盯上了麥道夫,一直實名向聯邦舉報麥道夫有問題,我看過他寫的那份報告,數據很詳實,邏輯推理很嚴密。

即便如此我也不敢下結論麥道夫是騙子,但是毋庸置疑他絕對是個危險人物。”

周新內心很感謝比爾蓋茨,大家在商業上存在競爭關係,私下對方確實把他當朋友了,“那被哈里舉報的那些機構有沒有鉅額不當支出?”

這是一個推理,一個人說的一件事是真的,是不是能推測出其他事情也是真的。

比爾蓋茨苦笑:“這是不能說的秘密,即便這些部門真的有鉅額不當支出,也不是哈里能揭開的。

別說哈里不行,就算是Bush,他也不能把這個蓋子揭開,不然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他舉報的內容涉及到中*東*地區的前線採購。

正是因爲哈里不知輕重,他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所以即便他舉報伯納德的報告寫的很有邏輯,聯邦依然沒有真正意義上去調查麥道夫。”

比爾蓋茨能看到哈里·馬克波洛斯的報告,哈里的報告是實名舉報的,也就意味着有很多人看到過這篇報告,從而對麥道夫產生懷疑。

要是有華盛頓的人利用這件事做局,他一旦插手,然後麥道夫暴雷,被華盛頓借題發揮把NewPay的控制權奪走怎麼辦?

甚至更進一步,把周新花數年時間在阿美利肯乃至全球的金身打碎。

所以周新在其中起到任何作用,甚至連牽線都不會,牽線只是電話裡安撫麥道夫的說辭。

果然沒過幾天,彼得·蒂爾爲了這件事專程飛到申海來找周新:“Newman,你不能答應伯納德的要求。

我知道你和伯納德有很好的私交,但是你不能把個人情感摻雜到公司經營上來,10%收益的理財產品,這不正常。

他有問題,我們不能在NewPay上賣伯納德的金融產品,一旦出問題,會對NewPay的信譽造成重大影響。”

周新意識到麥道夫去找了彼得·蒂爾,還是用了他的名號,大概率說和麥道夫合作是Newman的意思。

這才讓彼得·蒂爾火急火燎的跑到申海來找他,生怕他被麥道夫蠱惑。

而且彼得蒂爾也是驢黨的支持者,他好幾次見過周新和麥道夫閒聊,所以彼得·蒂爾很擔心周新被麥道夫說動。

周新沒有揭穿,而是問:“彼得,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超過了20%,伯納德能給到12%的利率很奇怪嗎?”

彼得·蒂爾知道自家老闆是互聯網領域的天才,在其他領域很遲鈍,即便是金融領域,周新的天賦也只是體現在和互聯網相關的地方。

“這不一樣,巴菲特的收益來源清晰可見,同時20%的收益率是平均下來之後,如果攤到具體年份,依然有低於10%的收益,甚至是虧損,他在千禧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的時候就虧了0.5%,納斯達克泡沫的那幾年,他收益也只有5%。

伯納德不同,無論市場如何,他都說自己有10%以上的收益率,再怎麼金融危機、市場蕭條,也不會影響到他的收益波動。

同時麥道夫的底層資產又是黑洞,沒有人知道他到底買了什麼股票,做了什麼風險對衝的措施。

巴菲特喜歡買可口可樂、星巴克、運通,麥道夫呢?沒人知道。”彼得·蒂爾耐心解釋道:“他們完全不一樣。”

20年拉平年化利率20%更難還是無論市場如何變動每年收益10%以上,那個更難彼得不知道,但是彼得知道一個不夠透明的產品,一定是有問題的。

所以後世華國中產買信託,完全不思考信託的底層資產結構是什麼就買,聽了銷售介紹鼓吹就買,不踩雷纔怪。

周新聽完後連連點頭:“彼得,我明白了,我沒有給伯納德任何承諾。

我只是說會給他做個介紹,我在回申海前和你說過,我不會干預NewPay的日常經營。

這屬於NewPay日常經營的一部分,我不會干涉,要不要和麥道夫合作,你說了算。”

還沒完,關於麥道夫是一個大的連貫劇情,還關係到後續的金融危機。

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296章 質疑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321章 合作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17章 售價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210章 走聯發科的路,做山寨機之父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242章 翻舊賬第57章 關鍵鷹第298章 回國第297章 畢業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96章 質疑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7章 售價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298章 回國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254章 驚豔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31章 閒聊第21章 看穿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297章 畢業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156章 用戶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64章 在申海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345章 訪談第305章 合作對象第1章 天時地利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43章 NewPay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93章 新芯科技的又一員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350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35章 悲哀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52章 Mphone2
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296章 質疑第119章 關於名譽權被侵犯的結果第321章 合作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17章 售價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47章 反響強烈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210章 走聯發科的路,做山寨機之父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242章 翻舊賬第57章 關鍵鷹第298章 回國第297章 畢業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221章 你就說投不投吧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296章 質疑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4章 優化MOSFET模型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產學研協同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7章 售價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第298章 回國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254章 驚豔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31章 閒聊第21章 看穿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297章 畢業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156章 用戶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第164章 在申海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345章 訪談第305章 合作對象第1章 天時地利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43章 回國之前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43章 NewPay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93章 新芯科技的又一員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350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152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235章 悲哀第58章 最好的機會第289章 浸潤式光刻機技術路線的獨苗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52章 Mphon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