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野望(4K)

NewPay在華國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專注於跨境電商的電子確權。

也就是之前在互聯網大會上,周新和傑克馬提到的商業模式,客戶使用NewPay賬號把貨款存在NewPay的虛擬賬戶中,在進行過貨物結算後貨款會進行結算。

這種方式幫助阿里巴巴在華國的B2B電子商務市場一騎絕塵,沒有對手。因爲目前華國的最大外貿對象就是阿美利肯,NewPay在阿美利肯和華國都具備極強的可信度,華國人是出於對周新的信任,阿美利肯人是出於對NewPay的信任。

NewPay能夠運營到今天,信譽上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對於阿美利肯的外貿企業來說,他們甚至巴不得NewPay違規操作凍結資金,這樣的話他們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從NewPay身上狠狠索賠上一筆。這種索賠至少都是以千萬美元爲單位。

NewPay實質上是一家背後有阿美利肯資本的華國企業,實際控制權被牢牢掌握在周新手裡,阿美利肯司法機構在判決的時候並不會偏向NewPay。

後世谷歌、蘋果、FB這些巨頭們背後同樣有歐洲資本控股,但是依然年年被歐洲的反壟斷起訴處於鉅額罰款一個道理。

和網易、搜狐相比,阿里實際上是享受到了周新背後資源帶來的紅利的,在起步階段,全國大量做B2B跨境電商的企業裡,只有阿里巴巴能夠獲得NewPay的電子確權支持。

和騰訊相比,卻有些乏善可陳了,即便沒有阿里巴巴,NewPay也會做這件事,只不過是換一個合作伙伴。

而且NewPay的電子確權目前只支持阿美利肯的跨境業務,受到各國電子支付落地程度不同,對全球其他地區的業務支持程度極其有限。

但是NewPay在其他國家無法鋪開,不僅僅是因爲法律法規的問題,從高麗來說,高麗在2001年制定了電子貿易協議,裡面明確寫明瞭支持電子金融交易。

NewPay想以此爲契機,進入高麗市場,只是無論怎麼樣的遊說,高麗政府都不肯開放許可給NewPay。

高麗的本土企業保護政策並不會弱於華國,其他大部分國家的主流電子支付軟件都是PayPal,而高麗則是kakao Pay。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以及傑克馬希望從周新手裡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

“我認爲線上沃爾瑪完全可以交給阿里巴巴來做,騰訊負責企業qq業務,而阿里負責線上超市業務。

華國和阿美利肯在很多基礎設施上的環境截然不同,在阿美利肯搞線上超市能夠做成,換做在國內是肯定做不成的。

國內的超市行業別說巨頭,連一個省範圍集中到幾家超市品牌都做不到,每個城市都有本土超市、省內超市,一二線城市則還有全國的超市品牌和外資超市。

這導致在國內運營成本巨大,因爲你要和不同品牌的超市單獨去聊,另外國內不支持電子支付也是很大的問題,用戶連網購的習慣都還沒有養成,就想讓他們把超市購物習慣從線下變成線上,這不現實。”

傑克馬在這方面無疑有非常敏銳的嗅覺,他在後世B2B做到壟斷地位能夠大規模轉向去做C2C業務,在淘寶如日中天的時候能夠堅持把阿里雲做下來,眼光和嗅覺絕對頂尖。

支付寶就不說了,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前景的賽道,淘寶這種C2C業務和阿里雲,那時候國內外都沒有很成功的案例。國外的ebay也是C2C模式,但是從商業價值上明顯不如B2C的亞馬遜。

“阿美利肯則截然不同,大中小型超市都有連鎖品牌,因爲連鎖品牌才能大規模採購,能夠在供應鏈中獲得砍價的主動權,這也導致線上超市在推廣的過程中,只需要和總部談即可,談下來一家超市品牌,能夠輻射到很大一片區域。

我仔細研究過周新對所有互聯網產品的頂層設計,他的考量從來不會是產品本身,而是希望藉助產品達到很多目的。

如果讓我去阿美利肯做線上超市,即便我只是服務商,幫沃爾瑪、家樂福搭系統,阿里巴巴只是做這種外包的系統開發工作,我也能找到我們能實現的價值。

那就是數據,我們能夠拿到阿美利肯每個區域產品銷售的數據,然後在國內找對標商品,幫助國內的製造業企業和阿美利肯的超市對接,幫助國內的商品賣到阿美利肯。

做系統看上去沒有價值,但是背後獲得的數據是很有價值的,而且國內產品缺乏的是曝光,缺乏的是讓國外看到的機會,我們作爲中間方給他們這個機會,國內的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有着天然的優勢。

喬伊,你和我去長三角地區的很多外貿企業走訪過,兩年前你在獅城的時候,能夠想到商品在長三角的原廠價格能夠這麼低嗎?

而且今年對整個外貿行業最大的懸而未決的利好就是華國今年能不能順利加入WTO,根據我在外經貿部的同事透露,今年加入WTO的概率至少有七成。”

蔡崇信同樣顯得很振奮,阿里主要從事的業務是B2B的電子商務,說白了就是幫助華國的中小製造企業找到國外的客戶,幫他們把產品賣出去,蔡崇信很瞭解加入WTO對於國內的外貿行業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國內的製造業可以形成規模化效應了。

如果看得更高的話,會知道華國企業有做大機會,也就意味着他們在未來能夠有多餘的利潤投入到研發中。

蔡崇信說:“傑克,我們的業務模式非常清晰,我們只需要穩住當前在B2B領域第一的位置,然後靠着華國加入WTO的東風去納斯達克或者香江上市,Newman手裡有阿里40%的股份,這在上市的時候對我們來說特別有利。

海外的投資人看到Newman這個名字就和瘋了一樣,他們會像失去理智一樣不管我們的業務模式、業務形態怎麼樣,只要財務報表沒有明顯的漏洞,找到願意購買阿里巴巴股票的投資人輕而易舉。

我感覺你在看到騰訊出海成功後,心態發生了改變,實際上騰訊和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業務形態,Newman也沒有把線上超市購物這一塊業務交給騰訊做,騰訊在海外也只是侷限在即時通訊軟件上。

我們先把基礎夯實,未來是一定有機會出海的,現在我們全年利潤才一千萬美元,這點錢去硅谷壓根打不起任何水花的。”

蔡崇信和傑克馬也共事了有三年時間,他們之間的交情很好,一些話只有蔡崇信說,傑克馬纔會聽進去。

蔡崇信放着500萬rmb的年薪不要,到阿里巴巴拿500rmb的月薪,這對傑克馬是極大的振奮。在蔡崇信答應和他乾的那一刻起,傑克馬腦海裡迅速想起了一個典故,呂不韋的奇貨可居。

從結果上來看,阿里巴巴成長的速度沒有讓蔡崇信失望,短短一年多時間成爲華國B2B電子商務的領頭羊,和其他電子商務平臺拉開了本質上的差距。

蔡崇信認真地說道:“1999年年底的時候,我、你、彭蕾還有張瑛在會議室討論的時候,大家都找不到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只是中介,商家爲什麼要選擇阿里巴巴?

當時我們把杭城之外所有的團隊全部解散了,順利從Newman手上獲得了投資,NewPay的電子確權幫助阿里巴巴找到了核心競爭力。

我們順利在納斯達克的風暴中活了下來,而且活得不錯。Pony上的不過是南方週刊,你去年還是福布斯的封面人物呢,而且要知道是《福布斯》雜誌的全球版。

你是50年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人物的土生土長的華國企業家。

阿里巴巴並不差,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盲目擴張,不是去阿美利肯擴張業務,我們現在沒有這個實力。

我不否認去阿美利肯,出海能夠爲我們帶來超額收益,能夠帶來難以想象的利益,但是不是現在。

現在我們需要找到離開Newman,阿里巴巴也能活下去的辦法。

我是說,未來NewPay的電子確權對其他B2B電子商務平臺開放的話,那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

如果NewPay的電子確權功能對阿里巴巴關閉而對其他平臺開放的話,阿里巴巴要如何活下去。”

蔡崇信的話非常犀利,直擊重點,幾乎把傑克馬的想法都點到了。

傑克馬說:“你的擔憂同樣是我的擔憂,阿里的高管團隊在不同場合,不同時候都和我說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一旦周新移情別戀,他不再青睞阿里巴巴的話,我們要怎麼辦?

我讓彭蕾也去研究過阿美利肯的其他電子支付軟件,比如X.com、Square、亞馬遜支付和ebay支付,這些支付軟件都無法取代NewPay的地位。

首先不討論,這些阿美利肯的電子支付軟件會不會和阿里巴巴合作,搞吃力不討好的電子確權業務,即便他們願意和我們合作,他們在信譽、用戶覆蓋面、國內企業認可度上,完全無法和NewPay相提並論。

而且在可見的未來裡,這些電子支付軟件只會被NewPay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

至於我們自己做支付軟件?這不現實,亞馬遜和ebay都沒有做出很好的效果,阿里巴巴要去阿美利肯做電子支付,這根本不現實。

所以我想去阿美利肯做線上超市,也是建立在這樣的考慮下。

如果NewPay不支持阿里巴巴,那麼我們可以藉助線上超市的數據爲華國的中小企業創造交易機會,數據、關係將會成爲阿里巴巴第二條腿。

NewPay未來一直和阿里巴巴合作,我們合作關係良好,那沒有任何問題,這也不影響我們做線上超市。

我來講講我的思路,阿美利肯的超市商品種類衆多,除去農貿品華國出口不現實以外,幾乎其他所有產品華國都能出口。

原本來自東歐、霓虹、高麗的產品出廠價是10美元,華國的產品只需要1美元,即便華國產品出廠價是1美元,華國企業依然有70%的利潤,也就是說他們的成本僅有0.3美元。

而我們促成交易之後,我們從華國企業和阿美利肯採購方之間的交易去收費,我們採取抽成制,華國企業出廠價是1美元,那麼我們從中抽成10%。

這是三贏,阿美利肯超市和消費者獲得了廉價商品,華國企業獲得了出口機會,我們也找到了新的盈利來源。”

世界上多贏的事情很少,在傑克馬的構想裡誰是輸家?阿美利肯超市原本的供應商,高麗、霓虹、東歐的企業們。

後世華國號稱發達國家粉碎機,實際上華國還沒有到發達國家粉碎機這個地步,華國最先粉碎的絕對是發展中國家,因爲他們纔是中低端製造業的主要競爭對手。

等發展中國家差不多了,就輪到霓虹、高麗兩兄弟了。

傑克馬接着說:“我們原本作爲促成交易的中間商,我們原本是被動的促成。

只是幫助企業把信息掛在網上,建立會員機制,找NewPay圍繞交易可信度賦能,這些都是被動的機制建設工作,我們把阿里這個平臺搭建好了。

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更加主動地促成國外需求方和國內製造業之間的對接。

阿里巴巴的未來絕對在於此。”

蔡崇信意識到傑克馬說的方式未必不可行。

傑克馬繼續說:“我們去海外也是做線上購物網站,現在海外還有大量類似的需求。

他們自己不可能做完所有的業務,我打算去找周新好好聊聊,希望從他手裡獲得支持,他不支持的話,我們出去自己幹。

其實成本不會很高,我們去阿美利肯只需要銷售團隊和系統部署團隊,這不需要多少人,開發依然在國內。

和硅谷相比,國內的軟件開發工程師要便宜的多。

騰訊能夠把研發放在國內,我們憑什麼不能把開發放在國內?

所以成本並不會像你想的那麼高。

而且我們找到了項目,那麼項目本身還會給我們帶來收益。

我現在越來越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企業要想發展信息化是不夠的,數據驅動纔有更長遠的未來。”

幾乎差不多的時間,騰訊在硅谷租了一層樓作爲辦公區,周新在和Pony馬聊:“企業qq未來的發展路徑一定是數字化。

企業qq需要做商業智能,從數據層面爲消費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51章 參觀谷歌第184章 發佈會第230章 訪談2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244章 結果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67章 酸了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324章 估值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64章 公有云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106章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67章 MIPad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252章 Mphone2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345章 訪談第184章 發佈會第34章 聖誕節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26章 riot拆分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269章 被坑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131章 在伯克利的閒聊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16章 蓄勢待發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4章 電子社區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70章 A/B股架構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62章 約會(6k)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265章 趨勢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17章 售價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164章 在申海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162章 約會(6k)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315章 優勢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315章 優勢第327章 優勢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230章 訪談2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123章 CAAS第127章 上市當天
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51章 參觀谷歌第184章 發佈會第230章 訪談2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244章 結果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67章 酸了第137章 新芯半導體的當務之急第324章 估值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64章 公有云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106章第197章 開發者大會第367章 MIPad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252章 Mphone2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345章 訪談第184章 發佈會第34章 聖誕節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41章 matrix鍵盤上市第26章 riot拆分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269章 被坑第134章 提前截胡臺積電(4K)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131章 在伯克利的閒聊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16章 蓄勢待發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24章 電子社區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286章 艱難的抉擇第70章 A/B股架構第195章 百度吞併谷歌第20章 蓋茨要見我?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162章 約會(6k)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265章 趨勢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132章 性價比極低的生意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17章 售價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164章 在申海第217章 NewPay開獎第162章 約會(6k)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315章 優勢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334章 海嘯的前兆第315章 優勢第327章 優勢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36章 懲罰措施第175章 此時不狠,更待何時?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77章 羣雄逐鹿第230章 訪談2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123章 CAAS第127章 上市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