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舊友來

“侯兄弟,這柳慶也太過分了。他手下三千侯官,監視內外,看誰都像細作。”

楊堅打抱不平道:“戰場出生入死,豈能做得了假。我等武人,除了同袍還能相信何人?”

“而且侯兄弟你胸懷坦蕩,明白拒絕於我。若真是細作,豈不是應該答應下來,躋身我朝晉升高位,才更能發揮價值?”

侯勝北沒想到楊堅居然是這麼一套邏輯,苦笑道:“今日能僥倖不被冤枉,還虧得大哥前來搭救。”

楊堅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說些甚麼話。走,喝酒去。既給小兒慶生,也替你壓驚!”

侯勝北對李昞、竇榮定也表示感謝。

不用說,一個連襟、一個姊夫,都是被楊堅拉來以助聲勢的。

柳慶再怎麼得大冢宰信任,面對這幫北周根基所在的權貴子弟,查無實據之下,也只有退讓。

……

到了楊府,果然是賓客盈門,見楊堅等歸來,紛紛迎上前來。

獨孤伽羅也抱了楊勇出來,衆人圍着新生幼兒,恭喜道賀,善頌善禱。

侯勝北環視一圈,沒有看到一個人,問道:“咦,你不是也請了賀若弼,他怎麼沒來?”

聽到這一問,楊堅的臉色一變:“侯兄弟,此事回頭我另外和你說。”

侯勝北心知多半另有原委,也不再問,讓楊堅自去招呼客人。

正在喜氣洋洋,熱鬧慶祝之時,突然從廚房方向,傳來陣陣呼喊慘叫!

衆人面面相覷,無法裝作沒有聽到,氛圍一下子變得頗爲古怪。

獨孤伽羅叫來管家,令去看看怎麼回事。

須臾來報,聲音雖輕,侯勝北在旁聽得幾個字入耳:“是那個黑仔……世子乳母……”

獨孤伽羅氣得臉色發白,仍然強顏歡笑招待來賓。

慘叫聲漸漸平息。

只是好好的一場滿月酒,畢竟破壞了氣氛,只怕回頭在長安城的關隴子弟圈子裡,會被作爲談資笑話。

……

賓客散去。

侯勝北尚未告辭,楊堅留着他還有話說:“你不是問賀若弼嗎?他家出事了。”

侯勝北問出了何事。

楊堅長嘆一聲:“還不是招惹了大冢宰。上次就說他們父子滿腹怨言,遲早禍從口出,不想真的應驗了。這次賀若敦的怨言不知怎的傳到了大冢宰耳朵裡,被徵回長安,逼令自殺了!”(注1)

侯勝北大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雖然正是因爲自己下令臥虎臺傳謠,一位能開三石弓,箭無虛發的勇將就因爲口舌言語喪了性命,他還是多少有些唏噓。

戰陣之上捐軀捨命不提,回到朝堂還受這等遭遇。

都說紅顏薄命,誰知武人也命薄如紙。

自己這是在惺惺作態?

好像這種時候,正常應該是這麼想,所以就這麼想了。

臥底做久了,何者爲真,何者爲假,都逐漸分不清楚。

侯勝北感慨道:“賀若弼遭逢此事,看來得消沉好一段時間了。”

“可不是嘛。聽說賀若敦臨死前,還拿錐子刺兒子的舌頭出血,誡以慎口。賀若弼現在連話都說不利索,別提出來喝酒了。”(注2)

侯勝北心想嚴父訓子,果然是花樣百出,要是換了自己,多半下不了這種狠手。

楊堅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賀若敦還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看來當初敗給你們的怨念還是挺深的。賀若弼得此遺訓,怕是今後要和你們南朝槓上了。”

侯勝北無奈道:“國家大事豈能爲個人好惡左右,賀若弼要是這麼想也沒辦法。只是他要是在戰場上還是流於情緒,只怕要吃敗仗。”

楊堅拍拍他肩膀:“侯兄弟,你說這話,我信!”(^_^)

正說着話,管家來到面前,稟報道:“李監廚帶來了,就在閣外候見。”

楊堅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

侯勝北正要告辭,楊堅道:“侯兄弟你且再坐會兒,看我怎麼收拾這個奴才!”

他恨恨道:“這廝是老爺子麾下軍士和家僮黑女私通所生,生父不肯認他,就給我家做奴僕。我提拔他做個監廚,平日做事也還妥當,不想今日整出這麼一檔子事。”

獨孤伽羅在一旁也說道:“阿勇的乳孃只是垂淚,連奶都不好好餵了。一點吃食而已,此人不識大體,賓客盈門之際鬧出這等事,家法何在?”

楊堅更怒:“叫那黑廝滾進來!”

不一會,一人走進閣中。

侯勝北見他身材高大,膚色黝黑,怪不得這麼稱呼。

雖然聽楊堅說,此人出身低賤,爲監廚僕役,神情卻沒有甚麼諂媚逢迎之色。

“黑廝,你好大的膽子!”

那人被楊堅呵斥,沒有畏懼退縮,看了一眼獨孤伽羅,低頭道:“主人,是世子的乳母前來請食。僕以爲賓客未供,加以拒絕,她竟擅自拿去。廚人不敢攔阻,故撾之。”(注3)

獨孤伽羅尖聲道:“家裡來客你不知道嗎!你的廚房規矩重要,還是世子的滿月酒重要?”

被稱爲黑廝的男子遲疑了一下:“僕以爲慶祝世子滿月的酒宴固然重要,然而廚房規矩也不可廢。”

楊堅聽聞更怒:“反了你,賤僕還敢大放厥詞。來人,杖家法二十。”

侯勝北沒有勸阻,這是楊府的家務,他與楊堅關係雖親密,也不宜插嘴。

只見那人聽到賤僕二字,滿是憤懣不平,咬緊嘴脣默不作聲。

行杖完畢,楊堅又問:“如今你可知錯?”

那男子昂首道:“《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僕不知嚴守規矩有何錯。”

楊堅剛消下去一些的火氣,見他不屈,又冒了上來。

“侯兄弟,你看這賤僕還敢嘴硬。”

“大哥息怒,我有一言問他。”

侯勝北此時出言,就不再是干預楊堅處置僮僕,而是爲他的情緒在考慮了。

徐陵、毛喜傳授的的溝通話術,正是人情世故的精細之處。

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時點說出,給人的感覺就會截然不同。

侯勝北向着那男子道:“既然你講到規矩,不是無知無識之人,咱們便來議論一番。這方圓之外,還有方圓,規矩之上,另有規矩,以爲然否?”

那男子知道說話此人是主人貴客,不時出入府中。

聽他沒有像楊堅一樣,賤僕賤仆地叫,神情和緩了一些,回答道:“世事自然如此。”

“那麼因爲堅持汝之規矩,破壞了之上的規矩。如同房樑雖然重要,若是撐破了屋頂,又有何用?”

此人思考片刻:“敢問貴人,當兩者衝突之時,該如何相處呢?”

侯勝北掏出一枚銅錢:“天圓地方,爲人也當如此。外圓內方,處世通達而內心中正,但求無愧於心即可。”

此人身軀一震,彷佛見到了新的一層人生境界。

“主人,僕知錯了。不該以下犯上,爲了堅持自己的小規矩,破壞了家中的大規矩。”

他終於拜倒在地。

楊堅見此人認錯,大喜:“還是侯兄弟厲害,三言兩語就折服了這廝。”

想了一想道:“之前害得侯兄弟你折了隨從,這黑廝我也不罰他,就轉送於你如何?”

僮僕姬妾如同物品,彼此轉送乃是常事。

侯勝北見此人眉宇間似有不甘之意,搖頭拒絕:“我觀此人能說出孟子之言,堅守規矩,任以監廚沒準埋沒了他。治軍須得嚴明,道理相同,大哥要是覺得他可用,不妨試上一試。”

“好,侯兄弟你既然這麼說,那我就安排個軍中差事,看看這黑廝到底有沒有這個能耐!”(注4)

此人聞言,擡頭感激地看了侯勝北一眼。

侯勝北微笑道:“何不一發賜以酒食。嗯,黑廝的稱呼不雅,大哥賜他個名字如何?”

楊堅擺擺手道:“起名字我可不擅長,阿勇這小子的名字就憋了半天,要不還是侯兄弟你給這奴才起個名字吧。”

侯勝北舉起那枚銅錢:“圓而通達,即名圓通,如何?”

那名男子再次拜倒在地:“李圓通,謝貴人賜名!”

他請求侯勝北,把那枚銅錢賜給了自己。

-----------------

何盼兒被捕後,臥虎臺的活動停頓了一段時間。

侯勝北雖然還是正常交際,收集信息,卻沒了送出情報和南朝聯繫的渠道。

他自己行事更爲謹慎,誰知道柳慶是否會派人監視這邊的一舉一動。

侯勝北也不知道毛喜後續會派誰過來,重新接上這條線。

不過就算現在有人跑到跟前和他說,自己是毛喜派來接任的,他也不敢輕易相信。

其中是否有詐?

柳慶的手段,已經給他心裡留下了陰影。

雖然那次的審訊,何盼兒沒有露出任何破綻,然而長期受刑之後,是否會產生變化,也是不得而知。

侯勝北心中的石頭還是懸着。

不過這個狀態並沒持續多久。

十一月,新的一批南朝使節來聘。(注5)

這次派來的人,不用證明什麼,也是侯勝北可以寄以信任的:“法尚,你怎麼來了?”

荀法尚也變得成熟了,蓄起了鬍鬚,神情間有些鬱鬱寡歡,不過還是笑着道:“沒想到是我吧。還記得當初的辯論否?我須親自來北周看看,免得成了紙上談兵的趙括。”

看到侯勝北欲言又止的模樣,荀法尚敲了兩下桌子,拿起茶杯倒扣,再把茶壺嘴指向他:“毛參軍都和我說明過了,你可以放心回去啦。另外,這套舊方法都已經換掉了。”

侯勝北聽他說出毛喜,又是一套操作下來,心中再無疑慮:“這些日子我過得提心吊膽,如今你來了我才能放心。”

荀法尚嘆息道:“數月之前,毛參軍發現勳州的條線出了異常。韋孝寬那邊本就是重點注意的對象,做了雙重部署,火速傳回了消息。兩個月前,何盼兒這邊的消息也斷了,毛參軍趕緊做出調整,讓我來通知於你。”

侯勝北詫異道:“法尚,你是何時又加入了臥虎臺?荀朗伯父可好?”

“說來話長。”

荀法尚長嘆一聲:“你我多年未見,今夜聯牀夜話如何?”

-----------------

兩人乃是相知故交,交換了這些年以來的信息。

荀法尚說周迪已經伏誅,他和十餘人潛藏在山裡,時間久了,人心難免困頓。

一次屬下去市集買魚,被臨川太守駱牙擒獲,威逼此人引誘周迪走出隱身的山洞打獵。駱牙則埋伏勇士在旁,趁周迪出洞的機會襲擊斬殺,傳首建康。

一時國內再沒有什麼反抗不服的勢力了。

說到安成王陳頊剛升任司空,轉頭御史中丞徐陵就率着南臺御史百人上朝,彈劾他的下屬。

安成王仰視至尊,汗流失色。

徐陵還當着朝堂諸公之面,派御史引他下殿,讓安成王丟盡了面子。

至尊於是免去安成王的侍中、中書監之職。

“倒是至尊慣用的手法,一提一壓。以爲別人都看不出來是他的安排呢。”

侯勝北冷笑。

“看得出來又如何,文武百官還不是心照不宣,然而噤若寒蟬?如今國內太平無事,他已經大權在握,誰都不懼了啊。”

荀法尚終於說出了自家事:“不想家父居然有幸和先祖一樣,收到了空的食盒。”

侯勝北知道這是指荀彧荀文若,收到曹孟德送的空食盒,意味他已無用,自盡一事。

“那荀伯父他……”

“幾百年都過了,家父可不會像當初先祖那樣,拿到個空盒子就自殺。”

侯勝北聽荀朗無事,稍微放心一些。

“不過自從那之後,家父的身體就不太好。”(注6)

荀法尚表情落寞:“父親患病,我這兒子不能盡孝牀前。家父讓我去找安成王,所以纔到了這裡。”

荀伯父,你也作出了和阿父當初一樣的選擇嗎……

侯勝北瞭然於胸,想要安慰好友幾句,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想當年,二人的父輩在梁山相會,率萬餘雄師奔赴建康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兩年前阿父四十四歲,而今荀朗伯父四十八歲,正是爲朝廷出力的年紀。

陳蒨,你這何嘗又不是在自毀長城呢?

此時,他聽見荀法尚小聲道:“至尊這兩年身體一直不好,今年更是惡化,政務都交給尚書右僕射到仲舉和五兵尚書孔奐處理。”

陳蒨是快不行了,所以才行事更爲偏狹麼。

看來接下來朝堂有得一番激盪了,侯勝北暗忖。

荀法尚傳達了毛喜的意見,既然何盼兒這條線已經暴露,你在這裡可能會有危險,還是回去的好。

“安成王也希望你回去,他可以信任差使的人不多。”

本來做好了在北朝待數年甚至更久的打算,沒想到風雲突變,才過兩年就要返回了。

侯勝北一時沒能接受,下意識地重複了一遍:“安成王希望我回去?”

“是啊,不過安成王也說了,你不必急於回建康。可以先回鄉與家人相聚,好好考慮一下再決定。”

這就是陳頊善體人意的地方了,侯勝北默默感謝了他的好意.

不過讓自己考慮一下再決定,又是什麼意思?

“安成王說了,爭龍一事兇險萬分,一旦失敗就是滿門覆滅的下場。”

荀法尚重複陳頊的原話:“眼下局勢對我並不有利,應該說非常不利纔對,你還是想想清楚,再決定到底要不要參與。這兩年你在北朝已是冒了性命風險,彼此兩清,並不欠我什麼。就算最後選擇不來建康,本王也不會怪你的。”

侯勝北恍然,陳頊是向他說明事情的風險,讓自己選擇。

事關家族興亡,確實要慎重考慮纔是。

只是他耳邊不知爲何,響起了少年時,陳霸先說的那番話。

“吾與侯賢弟見面相談時,據實以告。當此險惡局面,侯賢弟並無絲毫猶豫退卻之意,慨然率衆應之。事若不諧,數代的積蓄毀於一旦不說,且恐有家族覆滅之險。如此傾家共赴國難的豪義,霸先怎不敢託之以心腹,事成之後,富貴共享之?”

阿父是怎麼回答的來着?

如今情況不同,雖然沒有了國難,自己卻揹負了家仇啊!

阿爺和阿父都不在了,當下侯家的家主是我侯勝北!

他重重地點頭:“我會好好考慮的。”

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41章 天子坦蕩第60章 且聽戰報第23章 下決意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68章 別伏陀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60章 且聽戰報第61章 陳頊其人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66章 孤獨行第8章 冼姨第40章 少年不再第40章 少年不再相關設定第53章 迎世子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57章 討南蠻第105章 解心結第14章 蕭妙淽第89章 塞上風光第89章 塞上風光第20章 入洪流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4章 寶錄初成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8章 冼姨第41章 天子坦蕩第23章 下決意第94章 楊白華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56章 戰爲何第71章 姓楊名堅第25章 初上陣第2章 十問十答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93章 返家鄉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90章 柳慶問案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第25章 初上陣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71章 姓楊名堅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47章 故人去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8章 英雄逝第88章 長安軼事第93章 返家鄉第71章 姓楊名堅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55章 加冠禮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48章 英雄逝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69章 那羅延第48章 英雄逝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相關設定第7章 討賊難第56章 戰爲何第49章 立新帝第25章 初上陣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04章 沈婺華第15章 死氣沉第38章 預兆第48章 英雄逝第92章 舊友來第104章 沈婺華第74章 北周軍容
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41章 天子坦蕩第60章 且聽戰報第23章 下決意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68章 別伏陀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60章 且聽戰報第61章 陳頊其人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66章 孤獨行第8章 冼姨第40章 少年不再第40章 少年不再相關設定第53章 迎世子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57章 討南蠻第105章 解心結第14章 蕭妙淽第89章 塞上風光第89章 塞上風光第20章 入洪流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4章 寶錄初成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8章 冼姨第41章 天子坦蕩第23章 下決意第94章 楊白華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56章 戰爲何第71章 姓楊名堅第25章 初上陣第2章 十問十答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93章 返家鄉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90章 柳慶問案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第25章 初上陣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71章 姓楊名堅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47章 故人去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8章 英雄逝第88章 長安軼事第93章 返家鄉第71章 姓楊名堅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55章 加冠禮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48章 英雄逝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69章 那羅延第48章 英雄逝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相關設定第7章 討賊難第56章 戰爲何第49章 立新帝第25章 初上陣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04章 沈婺華第15章 死氣沉第38章 預兆第48章 英雄逝第92章 舊友來第104章 沈婺華第74章 北周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