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問策

萬弘將陳文廣三人厚葬,然後迎接應仲良歸帝丘。

應仲良回到帝丘之後,先是舉行盛大的儀式,將趙定國的靈柩從江都運回帝丘,然後安葬在了皇家陵園。之後又冊封趙定國之子趙符爲安國將軍,假節,封六安侯。

應仲良還追封陳文廣爲王,修建陵園,收買人心。

應叔笙被應仲良改封鍾吾王,鍾吾,集州首府,所以不可能將鍾吾封給應叔笙做封地,因而應叔笙只有封號,沒有封地,但是每月可以向集州刺史要銀子一千兩作爲日常花費。

應天其他兒子,被分封在燧國四邊,不許他們互相往來。

萬弘奪取帝丘有功,又助應仲良統一大燧,但是萬弘本就位高權重,實在沒有可封的,於是萬弘被加封爲楚王,加九錫,封地爲整個袁州。

袁州,北接集州,南靠江都,是一塊富庶的地方。

鄭灝護駕有功,被擢升爲帝丘指揮使,負責整個帝丘的安全。並且原來的南衛和北衛禁軍全部合併交給了他管理。

應仲明,本是一字並肩王,節制全國兵馬,這次反攻江都功勞最大,於是將江都和襄陵三年的賦稅賞賜給了他。

唐單,因協助萬弘有功,被封輔國公,代理丞相職位,御賜帝丘大宅一座。

胡劽,鞠皚因慘敗給陳文廣,取消了他們節制集州、明州兵權的權力,改封鎮守方圓和津南。

文援因爲延誤軍機,導致趙定國殉國,革職,去胡巖戍邊。

鄧子隆,輔守帝丘有功,恢復左將軍職位。

吳躍樓則直接被封爲大將軍,歸萬弘統轄;甘疾,甘雲則是因棄暗投明,被封爲上將軍和右將軍。

其餘人等便被各自分封,不再細表。

然後應仲良將江都施行的政策,推廣到整個燧國,順便填補了一大批官員到各地。

在解決人事和政務問題之後,就面臨軍事上的問題了。

所以,應仲良找萬弘單獨談論這個問題。

“軍師,現在大燧已經一統,國民安樂,全是軍師的功勞啊!”應仲良吹捧萬弘。

“說實在的。”萬弘懶得聽這些。

“咳咳~朕記得丞相說過三年滅樑,五年亡周,一統天下,不知,是怎麼實行啊?”應仲良有點不好意思。

“陛下,我好像說過有個前提對吧?”萬弘看着應仲良。

“可是陳文廣已死,難道就沒有辦法了麼?”應仲良當然記得這個前提。

“有啊!”萬弘說道。

“有?那軍師倒是快說啊!”應仲良有點激動。

“咳咳~陛下,形象啊!”萬弘笑道。

“哦~啊哈哈!朕一時激動,無狀矣。還請軍師細說。”應仲良平靜了一下心情。

“若要一統,有上中下三策,不知陛下聽哪一策?”萬弘看着應仲良。

“自然是上策!”應仲良理所應當的說道。

“這上策嘛,休養生息,層層推進,步步爲營,假以時日便可一舉拿下!”萬弘說道。

“此策,需要多長時間纔可行之?”應仲良問道。

“少則十五年,多則二十年。”萬弘說道。

“長了,長了!”應仲良搖搖頭。

“中策時間倒是短些,可是有點危害。”萬弘說道。

“說說看。”應仲良說道。

“假道滅代,兩面夾擊,即可滅樑亡周!”萬弘說道。

“此,何害?”應仲良問道。

“樑、周不會假道,即使假道也會乘機攻擊,所以只能從海上出發。可是,海上無海圖,怕是走着走着,人就不見了。而且,就算是假道成功,海圖已備,也無法承受這麼長的補給線。”萬弘說道。

“那下策呢?”應仲良已經沒了興致。

“下策最快,三五年絕對有可能滅樑亡周。但是,那只是理論上存在。”萬弘說道。

“難道,就只能等十五年,朕才能看見天下一統?”應仲良很不高興。

“若是陛下讓大燧短時間變得富庶,可以將這個時間縮短,越富庶,越短!”萬弘說道。

“那怎樣才能讓大燧短時間變得富庶呢?”應仲良問道。

“就在於陛下肯不肯放棄些許利益了。”萬弘望着應仲良。

“些許利益?什麼利益?”應仲良問道。

“冶鐵、礦山、魚鹽、經商、田地乃至私塾!”萬弘說道。

“之前不是已經土地私有,提高商人地位了麼?還能怎麼辦?”應仲良問道。

“呵呵,農業不收稅,陛下可敢?”萬弘問道。

“這……”應仲良遲疑着。

“經商可販賣鐵,鹽等等國家急需的東西,陛下敢不敢?”萬弘再次問道。

“你這……”應仲良搖搖頭。

“國家派出夫子,去全國教授老百姓讀書,識字,甚至於花錢讓老百姓學習,陛下可敢?”萬弘笑道。

“又不得進,又要出,如何讓國家富庶起來?”應仲良搖搖頭。

“藏富於國,不如藏富於民。民富國強,然後可以橫掃四方。”萬弘說道。

“如何藏富於民?”應仲良問道。

“按我上面說的做,就有可能。”萬弘說道。

“你上次推行的新法,就已經得罪不少人,如今更進一步去搶奪他們的利益,怕是朕也沒法保住你啊!”應仲良搖搖頭。

“陛下,兵權在誰手中?”萬弘問道。

“你的手裡啊!”應仲良覺得萬弘問這個很奇怪。

“我既然有兵權,他們能耐我何?”萬弘冷笑。

“如果,朕是說如果推行你的新法,需要多長時間統一天下?”應仲良想弄明白。

“沒什麼問題的話,三年滅樑,五年亡周,不在話下。”萬弘笑道。

“三年滅樑,五年亡周……三年滅樑,五年亡周……五年亡周……那朕需要做些什麼?”應仲良明顯心動了。

“遊歷四海,體察民情,抓捕貪污,隨時改變政策即可。”萬弘說道。

“好,就按軍師你說的辦,你推行新法,我去查弊端!”應仲良拍拍大腿,下定了決心。

“陛下第二子,要出生了!”萬弘笑嘻嘻的離開了皇宮。

第57章,逃出皇宮第18章,等待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92章,國師漆雕殤第122章,追擊南蠻第256章,狩獵(一)第184章,方圓被克第200章,爭虛名第237章,處理趙符第235章,是不是傻?第43章,救應天第184章,方圓被克第71章,萬弘受封第45章,重逢第146章,建水軍第32章,代國立第235章,是不是傻?第188章,周國滅亡第179章,鄭穎立威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165章,攻城器具第120章,躲第237章,處理趙符第110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一)第15章,對抗計劃第62章,周軍的動作第216章,刺殺鄭穎第77章,改革(二)第21章,宴會(一)第115章,春宵一刻第51章,登基第5章,回帝丘第150章,請人第151章,作戰規劃(一)第133章,不來一發?第165章,攻城器具第44章,條件第238章,往南第119章,比武(二)第12章,腐儒誤事第69章,鄭穎回宮第142章,北伐準備第249章,漆雕殤的無奈第84章,睡覺安神第24章,人選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44章,條件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167章,烏雲關之戰(一)第113章,生病痊癒第158章,周皇被俘第69章,鄭穎回宮第242章,三蠻裁軍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243章,同行第209章,灞河之戰(一)第244章,府上一敘第59章,盛安丟失第32章,代國立第233章,取代趙符的人選第29章,神無子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95章,應仲良的選擇第81章,刺殺萬弘第43章,救應天第52章,生機第38章,政變第6章,越做越划算了第257章,狩獵(二)第3章,夜深第76章,改革(一)第209章,灞河之戰(一)第111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二)第87章,江都淪陷第34章,好處第16章,削藩與應對第132章,綠帽子第40章,不關我事第72章,甘疾的選擇第259章,討論封王第145章,關於視聽衛第138章,嬰齊認師第258章,和氣滿滿第235章,是不是傻?第212章,送林佩兒第71章,萬弘受封第135章,黃選第148章,應不語第19章,武興失守第185章,大周新君古騁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208章,新鄭計劃第146章,建水軍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43章,長公主
第57章,逃出皇宮第18章,等待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92章,國師漆雕殤第122章,追擊南蠻第256章,狩獵(一)第184章,方圓被克第200章,爭虛名第237章,處理趙符第235章,是不是傻?第43章,救應天第184章,方圓被克第71章,萬弘受封第45章,重逢第146章,建水軍第32章,代國立第235章,是不是傻?第188章,周國滅亡第179章,鄭穎立威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165章,攻城器具第120章,躲第237章,處理趙符第110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一)第15章,對抗計劃第62章,周軍的動作第216章,刺殺鄭穎第77章,改革(二)第21章,宴會(一)第115章,春宵一刻第51章,登基第5章,回帝丘第150章,請人第151章,作戰規劃(一)第133章,不來一發?第165章,攻城器具第44章,條件第238章,往南第119章,比武(二)第12章,腐儒誤事第69章,鄭穎回宮第142章,北伐準備第249章,漆雕殤的無奈第84章,睡覺安神第24章,人選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44章,條件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167章,烏雲關之戰(一)第113章,生病痊癒第158章,周皇被俘第69章,鄭穎回宮第242章,三蠻裁軍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243章,同行第209章,灞河之戰(一)第244章,府上一敘第59章,盛安丟失第32章,代國立第233章,取代趙符的人選第29章,神無子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95章,應仲良的選擇第81章,刺殺萬弘第43章,救應天第52章,生機第38章,政變第6章,越做越划算了第257章,狩獵(二)第3章,夜深第76章,改革(一)第209章,灞河之戰(一)第111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二)第87章,江都淪陷第34章,好處第16章,削藩與應對第132章,綠帽子第40章,不關我事第72章,甘疾的選擇第259章,討論封王第145章,關於視聽衛第138章,嬰齊認師第258章,和氣滿滿第235章,是不是傻?第212章,送林佩兒第71章,萬弘受封第135章,黃選第148章,應不語第19章,武興失守第185章,大周新君古騁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208章,新鄭計劃第146章,建水軍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43章,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