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改革(二)

“陛下,此人目無陛下,實在可惡,還請陛下殺之!”禮部尚書張紹德按捺不住。

“沒看出來麼?他是在試探朕。朕需要個好軍師,同樣,他也希望要個明主。軍師改革期間,不得妄議軍師之行爲,不得懈怠,不得抗拒,違者斬!”應仲良說道。

“皇上,一換一,其實也划算。那神無子說了,凡龍什麼都涉獵,什麼都只是淺嘗輒止,不如精通一二之人。我們可以用他換那地虎,主攻戰策的地虎!”應仲明說道。

“我看,他比那天鳳、地虎強。此事就此作罷,都散了吧!”應仲良說道。

第二天,萬弘就將需要改革的幾個地方,全部寫在紙上,帶上了大殿。

‘一:改土地國有爲私有,佃農免費分的一畝地,超出一畝地,以市價購買。稅率由以前的七一稅改成十一稅。’

土地購買需要錢,富農,地主想要土地只能買賣,這樣無形之中增加了國庫收入。

七一稅,是指當年收成的七分之一要交給國家,而十一稅,是指將當年收成的十分之一上交國家,稅率大幅度下降。

‘二:提升商人地位,允許經商,做生意到子時。稅率同樣降低,並且部分貨物不需要繳納稅務,但是要優先賣給國家,例如:糧食,鐵,鹽等。’

這一條主要是爲了繁榮經濟,而且免稅的都是一些戰略物品,入關沒了稅,意味着可以賣更多的錢,但是要優先賣給國家,就相當於變相的低價進購戰略物資。

‘三:新建從帝丘到津南的運河,並且打通津南到海邊的海州的水路,建立海州海務司,總管海州來往船隻,以及海州的商業。’

這一條是爲了建立到邊境的水運線路,可以提升部隊效率,減少其他運輸耗費。

‘四:改變徵兵方式,由以前的無償徵兵,國家提供武器,變爲國家發給部隊俸祿,提供武器。但是服役年限由以前的兩年增加到四年。’

‘五:廢除左右丞相,建立由丞相直接領導六部的新體系。同時,部隊出征不再由大將軍負責,而是由兵部負責。兵部報丞相後,由丞相和皇帝商議領兵人選。’

‘六:武將每一年換一個地方駐守,士兵也每隔兩年換地方駐守,邊境部隊和江都部隊互換。減少將領對士兵的影響力。’

‘七:……’

萬弘一共公佈了十一條新政策,並宣佈即日施行。

但是這裡面有好幾條新法觸及了各家族的利益,所以各家族所屬的官吏都反對施行。

“陛下,江都部隊現在是誰在帶?”萬弘不理會這些反對意見。

“是文援文將軍。”應仲良說道。

“文援,立即率軍包圍各位大人的家,抓捕年齡在十八到二十六之間的家丁充軍!敢有阻攔,就地格殺!”萬弘下令。

“這……”文援先看着應仲良,又看看鄭會棋。

“不執行麼?”萬弘看着文援。

“文援,執行!”應仲良說話了。

“是,陛下!”文援帶着人就開始包圍江都各大臣的家,抓捕家丁。

“萬弘,你這麼做,究竟有什麼目的?”鄭會棋問道。

“希望我大燧強盛!鄭大人不會不希望大燧強盛吧?”萬弘看着鄭會棋。

“沒有,但是你這裡有好幾條會激起民怨的,怕是不利於大燧。”鄭會棋說道。

“反對就殺了!特殊時候用特殊方法。亂世用重典,方能平天下!”萬弘說道。

“你這是陷陛下於不義之地!”張紹德反駁道。

“只要結果對老百姓好,過程不重要。”萬弘說道。

“你……只不過剛來江都一月,便要毀了祖宗之法,怕是神靈怪罪,你如何擔當?”劉俾拿出了祖宗來壓萬弘。

“守着那堆沒用的老東西,不知道創新,再強的國家也只能走向滅亡!順應時代變化,跟隨時代腳步,甚至超越時代去變革,纔是強國之道!”萬弘盯着劉俾。

劉俾被萬弘盯着頭皮發麻,沒有再說話。

“你這樣,怕是還沒完成改革,人就已經死了!”有人威脅道。

“自古改革哪有不流血的?要來,就來吧!”萬弘冷笑。

“沒有其他意見,就將這些製成法令推行下去。朕不想再看到胡季舒之事!”應仲良說道。

應仲良用胡季舒的事來警告官員,不要再玩偷工減料,偷天換日這種事。

“是,陛下!”衆官員趕緊說道。

很快,新法由於應仲良的大力支持,在東燧推行起來。

雖然新法實惠了普通老百姓,但是許多地主不滿意了。因爲原本的土地全部回收,再均發,讓地主損失了很多土地和錢財。他們紛紛跑到當地衙門要求給他們說法。縣衙直接拿出新法,讓他們去江都告狀,不要到這裡鬧事。妨礙新法推行,全部有罪。

但是在修建水道的過程中,工部和戶部發生了分歧,他們互相推卸,認爲是對方部門的事,不肯出這筆費用。

這事鬧到萬弘那裡,萬弘直接成立了一個運河司,讓工部和戶部各掏一半的錢來修,卻沒權利管運河的事。

所以兩部都不滿,想要到應仲良那裡告狀。可是現在六部直接歸丞相管,應仲良答應了不會妨礙萬弘,所以應仲良直接坐視不理。

有官員就想着發動罷工,不辦公事,想要對抗萬弘的新法。

萬弘直接調集大軍,將這些人抓起來示衆,然後調了一批新人過去。

而從各個官員家裡抓來的家丁多達三千餘人,全部被萬弘編成了一隻部隊,歸萬弘管轄,美其名曰:京丁衛!

這支部隊通過萬弘親自訓練之後,被安排到行宮,負責行宮安全防禦工作。

同時,萬弘將胡劽,鞠皚,趙定國,鄧子隆等人的駐地進行交換,將胡劽從集州調到了權州,鄧子隆調到了集州,鞠皚被安排到了海州,趙定國被調到了襄陵;而襄陵原本是應仲明負責的,所以應仲明被調回了江都,負責整個江都防衛。原本負責江都防衛的文援,則被安排到了明州,位於集州東部的州,治所是定康,爲的是和鄧子隆一起防禦來自西燧的部隊。鄭灝則調回帝丘,作爲機動存在。

經過一番改動,軍權集中到了應仲良手中。

而所有的日常工作都變成了萬弘這個丞相在處理。爲了提高效率,萬弘給丞相,也就是他自己配置了十幾個參政隨從,官名叫做:閱政參事,負責輔佐萬弘處理日常政務。他們只有提取內容綱要,分類整理的權力,所有的審批,都是經過萬弘處理,再報告給應仲良做最後裁決。

因此,政務也因爲丞相的提前處理,使得皇帝省事不少,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於是應仲良更加的支持新法的推行,而萬弘又陸陸續續推行了一堆新法,推廣到全國。

經過幾個月的新法,東燧國庫充實不少,而應仲良手中的權力更加集中。

第81章,刺殺萬弘第38章,政變第87章,江都淪陷第212章,送林佩兒第106章,和談反應第52章,生機第259章,討論封王第42章,決斷第29章,神無子第210章,灞河之戰(二)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124章,代國入質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36章,出使代國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81章,突襲陽晉第157章,成安被奪第41章,自取其辱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3章,無事,無事第237章,處理趙符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33章,削藩畢第123章,貪便宜第87章,江都淪陷第111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二)第181章,突襲陽晉第7章,背黑鍋第98章,奪回江都第26章,武興反擊戰(二)第10章,救命之人第226章,宮變(一)第153章,人選第214章,宗驄死第42章,決斷第50章,逼宮第66章,應仲良的制衡之策第252章,林佩兒問漆雕殤第248章,林中休息第10章,救命之人第55章,江都第153章,人選第32章,代國立第220章,抓人不成反被抓第160章,古繼淵至帝丘第12章,腐儒誤事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84章,睡覺安神第239章,關於南蠻裁軍第17章,夜襲第217章,提稅議第114章,朝議伐西蠻第28章,這樣啊第248章,林中休息第137章,新暮方國第24章,人選第103章,打劫第123章,貪便宜第167章,烏雲關之戰(一)第214章,宗驄死第228章,子死,母立第211章,萬弘之死第196章,調動部隊第38章,政變第210章,灞河之戰(二)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218章,清理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245章,下藥?第94章,襄陵破第202章,出逃方案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238章,往南第177章,交換人質的人第170章,大戰過後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222章,說動李伯第113章,生病痊癒第68章,馬賓說也先第235章,是不是傻?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76章,滅周的機會第142章,北伐準備第12章,腐儒誤事第259章,討論封王第128章,鄭穎出宮第215章,換封地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150章,請人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82章,聊天第112章,杞人憂天?第173章,普光兵變第203章,調動周地部隊第169章,奪取盧星城第259章,討論封王第150章,請人第204章,出逃前刻
第81章,刺殺萬弘第38章,政變第87章,江都淪陷第212章,送林佩兒第106章,和談反應第52章,生機第259章,討論封王第42章,決斷第29章,神無子第210章,灞河之戰(二)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124章,代國入質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36章,出使代國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81章,突襲陽晉第157章,成安被奪第41章,自取其辱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3章,無事,無事第237章,處理趙符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33章,削藩畢第123章,貪便宜第87章,江都淪陷第111章,石州刺史應仲良(二)第181章,突襲陽晉第7章,背黑鍋第98章,奪回江都第26章,武興反擊戰(二)第10章,救命之人第226章,宮變(一)第153章,人選第214章,宗驄死第42章,決斷第50章,逼宮第66章,應仲良的制衡之策第252章,林佩兒問漆雕殤第248章,林中休息第10章,救命之人第55章,江都第153章,人選第32章,代國立第220章,抓人不成反被抓第160章,古繼淵至帝丘第12章,腐儒誤事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84章,睡覺安神第239章,關於南蠻裁軍第17章,夜襲第217章,提稅議第114章,朝議伐西蠻第28章,這樣啊第248章,林中休息第137章,新暮方國第24章,人選第103章,打劫第123章,貪便宜第167章,烏雲關之戰(一)第214章,宗驄死第228章,子死,母立第211章,萬弘之死第196章,調動部隊第38章,政變第210章,灞河之戰(二)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218章,清理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245章,下藥?第94章,襄陵破第202章,出逃方案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238章,往南第177章,交換人質的人第170章,大戰過後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222章,說動李伯第113章,生病痊癒第68章,馬賓說也先第235章,是不是傻?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76章,滅周的機會第142章,北伐準備第12章,腐儒誤事第259章,討論封王第128章,鄭穎出宮第215章,換封地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150章,請人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82章,聊天第112章,杞人憂天?第173章,普光兵變第203章,調動周地部隊第169章,奪取盧星城第259章,討論封王第150章,請人第204章,出逃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