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削藩與應對

周國都城陽晉

自從劉俾回來稟報議和的過程之後,周皇古繼淵就在和衆臣商量削藩的事。

周國國內諸侯衆多,其中實力強悍的有代國、中山國、齊國、楊國、離山鎮、歸武鎮、陽山鎮七個。

其中代國等四國都是他的叔叔們,三個藩鎮則是開國將領的後代。他們世受皇恩,無法無天,歷代周皇都以放任的態度不曾處理,導致如今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威脅到了皇權。

而如今之所以能保證平衡,是因爲七鎮實力大致相當,外加外國還有樑,燧兩國,故而一直未曾出現大問題。

然而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歷代周皇想要調兵極其困難,一般都是他們自己處理邊疆戰事,互相求救,很少會合周皇要兵。

周國國內藩鎮勢力強大,燧國當時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纔去打統一完整但是弱小的樑國,而沒有去打分裂而強大的周國。

“陛下,如今削藩,正是時機。”太常卿萬佛西說道。

“陛下,宜早做決斷啊!畢竟與樑國盟,燧國和的時機並不多。各藩國一直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如今正是果斷出擊的絕佳機會啊!”執政姜蕃說道。

執政,周國相當於丞相的職位。

“衆位愛卿,我亦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但是,先削哪個好呢?”古繼淵說道。

“楊國近我陽晉,其主古幼呈,荒淫無度,肆意打罵下屬,其下多有怨言,可以立削之。”太史令袁褒建議道。

“陛下,兵法有云:遠交近攻,善矣。楊國亂,上下離心,其若反,滅之易。代國位於北鎮,實力強悍,其主古幼霽,野心勃勃,最應該先削之。”大將軍古騁說道。

古騁,周皇古繼淵親叔叔,周先帝駕崩,指定古騁繼位,然而古騁不受,皇位被他讓給了古繼淵。

“皇叔此言有理。然而不管削哪一個藩王,勢必造成其他藩王的反撲。所以,在削藩之前,還請皇叔隨時準備好軍隊。”古繼淵恭敬的說道。

“皇上放心,此事我早已讓各地防備着。”古騁欣慰的點頭。

古騁之所以不想當皇帝,一來,他只想打仗;二來,他也看出來自己這個侄子比他當皇帝更合適。

“就以皇叔的意思,削代國,然後離山鎮。估計削了他們之後,他們就該反了,到時候就可以將他們一個個都廢了!”古繼淵說道。

“報!軍事急報!”大殿外傳來士兵的喊聲。

“說,怎麼了?”古繼淵陰着臉。

他們這邊剛確定削誰,就來了軍事急報。而他們跟燧國簽訂了和約,又與樑國同盟,會有什麼事呢?

“探子回報:燧國大軍已經攻克樑國翔城,並且在不斷的往樑國首都新鄭推進!”士兵說道。

“什麼?燧國進攻樑國?還打到了翔城?”古騁吃驚的問士兵。

“是的,據前方探子報告:燧國爲了保密,派出大量斥候,將沿路的路人抓走,並對攻下的城池進行封鎖,所以樑國直到攻下鳳羽,由於鳳羽太守張士和逃走,才把消息泄露出來。”士兵說道。

“嗯,下去吧!”古繼淵聽完報告,就打發士兵下去。

“皇叔,這翔城,在哪?”古繼淵對於樑國地理並不是很熟。

“翔城之後便是隆興,隆興之後便是隆武關,隆武關是樑國新鄭前的最後一道防禦。根據距離,以及探子回收信息,此時樑國怕是已經攻克隆興,包圍隆武關了。隆武關一旦失守,樑國將直面燧國大軍,危在旦夕。”古騁說道。

“皇叔,燧國動作怎麼這麼快?”古繼淵聽完後也感到很吃驚。

“怕是燧國在與我們和談之時,就已經準備好要和樑國開戰了。”古騁說道。

“陛下,我以爲,燧國應該是想和我大周開戰,卻不知什麼原因,變成了與樑國開戰。”孤陽侯,孤陽城將軍程夔提出了一個意見。

“程將軍,爲何這麼說?”古繼淵問道。

“我想,燧國一開始與我們和談之時,並不是直接答應,而是勒索一番才突然以極低的價格同意,這是一個漏洞。雖說談判桌上什麼事都可能出現,但是不可能突然變得這麼快。這樣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燧國最初的目標是我大周,因爲某種原因而變成了樑國。”程夔說道。

“程將軍此言,讓我想到一個情況:若是燧國在接收泰德三城之時,突襲我周國,那我周國在大意之下,極有可能被燧國打個措手不及,那時,我大周就危矣。”古騁說道。

“這麼說,那樑國卻是成了我大周的替罪羔羊了?”古繼淵說道。

“怕是如此。”程夔說道。

“燧攻樑,樑必向我大周求救。而我大周剛剛和燧國簽訂和約,此時正準備削藩,我們救是不救?”古繼淵有些爲難。

“自然要救,樑與我大周脣亡齒寒,不可不救。不過,我們可以等到燧國攻到樑國新鄭城下再去救。一來,可以得到樑國感謝;二來,我們也有充足的時間對付國內的諸侯。一舉兩得,不可不爲!”程夔說道。

“皇叔,你覺得呢?”古繼淵問古騁。

“孤陽侯此言甚是,待燧克樑,近新鄭,既可彰顯我大周之風範,又可安定我國內之諸侯,還可待燧國遠征疲憊之時,對燧國允以重擊。到時,三國局勢變換,我大周可一舉定勢,成爲最強者,然後可以滅樑、燧二國,一統天下。陛下即可成爲唯一的皇帝!”古騁說道。

“皇叔此言雖然有些久遠,但是甚合朕意。那我們繼續削藩,等到樑國求救,也要等到燧國攻到新鄭再說。”古繼淵說道。

“先做一番計較,到時好應對樑國使者。”姜蕃說道。

“那這對付樑國使者,就交給太禮寺負責吧!”古繼淵說道。

“臣領旨!”太禮寺卿秦思說道。

“太刑寺,你們立刻羅列代王古幼霽的罪名,然後由你們負責定罪,削去他的土地和戶數。”古繼淵說道。

“不知陛下是要下手狠些,還是輕些?”秦思問道。

“有分別麼?”古繼淵問道。

“輕些,則是削個一兩城;狠些,削其半數之地。”秦思說道。

“輕些吧!避免他們過早的反彈。畢竟,能多削一個是一個。”古繼淵說道。

“是,陛下!”秦思瞭解了。

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215章,換封地第140章,林佩兒第127章,鄭穎懷孕第91章,撤離統萬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69章,鄭穎回宮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146章,建水軍第128章,鄭穎出宮第200章,爭虛名第252章,林佩兒問漆雕殤第21章,宴會(一)第163章,將計就計第37章,一同出發第84章,睡覺安神第58章,兄弟相聚第230章,商議後事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82章,聊天第52章,生機第178章,準備第169章,奪取盧星城第32章,代國立第242章,三蠻裁軍第157章,成安被奪第239章,關於南蠻裁軍第2章,小郡主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234章,代國遠遁第245章,下藥?第141章,一路走好第142章,北伐準備第50章,逼宮第26章,武興反擊戰(二)第140章,林佩兒第96章,收徒授藝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194章,鄭穎離開帝丘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245章,下藥?第67章,皇后要做的事第57章,逃出皇宮第236章,改元第214章,宗驄死第102章,偶感風寒第206章,指揮第242章,三蠻裁軍第11章,伐樑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60章,雪原屠殺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125章,處罰萬弘第228章,子死,母立第4章,獅子大開口第150章,請人第203章,調動周地部隊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27章,鄭穎懷孕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27章,宮變(二)第135章,黃選第256章,狩獵(一)第53章,應仲明第4章,獅子大開口第53章,應仲明第186章,功高蓋主第122章,追擊南蠻第31章,滅中山國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188章,周國滅亡第5章,回帝丘第184章,方圓被克第122章,追擊南蠻第124章,代國入質第97章,交換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235章,是不是傻?第67章,皇后要做的事第159章,劍峰峽慘敗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138章,嬰齊認師第225章,文婆婆之死第241章,壯大皇室第230章,商議後事第136章,渠提腱山第146章,建水軍第162章,反間計第138章,嬰齊認師第143章,長公主第71章,萬弘受封第188章,周國滅亡第93章,活捉應叔笙第37章,一同出發第189章,慶功宴
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215章,換封地第140章,林佩兒第127章,鄭穎懷孕第91章,撤離統萬第207章,盛樂大屠殺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69章,鄭穎回宮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146章,建水軍第128章,鄭穎出宮第200章,爭虛名第252章,林佩兒問漆雕殤第21章,宴會(一)第163章,將計就計第37章,一同出發第84章,睡覺安神第58章,兄弟相聚第230章,商議後事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82章,聊天第52章,生機第178章,準備第169章,奪取盧星城第32章,代國立第242章,三蠻裁軍第157章,成安被奪第239章,關於南蠻裁軍第2章,小郡主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234章,代國遠遁第245章,下藥?第141章,一路走好第142章,北伐準備第50章,逼宮第26章,武興反擊戰(二)第140章,林佩兒第96章,收徒授藝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194章,鄭穎離開帝丘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245章,下藥?第67章,皇后要做的事第57章,逃出皇宮第236章,改元第214章,宗驄死第102章,偶感風寒第206章,指揮第242章,三蠻裁軍第11章,伐樑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60章,雪原屠殺第223章,應仲良的反應第125章,處罰萬弘第228章,子死,母立第4章,獅子大開口第150章,請人第203章,調動周地部隊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27章,鄭穎懷孕第219章,何去何從第227章,宮變(二)第135章,黃選第256章,狩獵(一)第53章,應仲明第4章,獅子大開口第53章,應仲明第186章,功高蓋主第122章,追擊南蠻第31章,滅中山國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188章,周國滅亡第5章,回帝丘第184章,方圓被克第122章,追擊南蠻第124章,代國入質第97章,交換第105章,四個小女孩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235章,是不是傻?第67章,皇后要做的事第159章,劍峰峽慘敗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138章,嬰齊認師第225章,文婆婆之死第241章,壯大皇室第230章,商議後事第136章,渠提腱山第146章,建水軍第162章,反間計第138章,嬰齊認師第143章,長公主第71章,萬弘受封第188章,周國滅亡第93章,活捉應叔笙第37章,一同出發第189章,慶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