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軍議

唐繼堯和陳炯明的通電讓廣州形勢頓時緊張起來,對前者無論是胡漢民還是廖仲愷都深爲厭惡,更不肖說gcd和蘇俄顧問了;但軍隊中態度曖mei者則大有人在,當然也不乏態度堅決的,比如滇軍的範石生、朱培德、粵軍的李濟深、湘軍譚延愷;可是真正掌握廣州市的滇軍楊希閔和桂軍劉震寰的態度卻捉摸不定。

“……,廣西的情況就是這些。下面我介紹一下陳炯明的動態。

根據情報,陳軍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林虎部,目前集中於博羅,兵力估計爲2萬-2萬5千;第二路洪兆磷部目前集結於石龍、石灘地區,兵力估計爲1萬-1萬2千;第三路葉舉部,目前在惠州、淡水、東莞,兵力估計6千-8千。另外,陳炯光部7千人前出到呂田,糧口一帶。

…….。”

蔣介石介紹完情況之後後目無表情的走回會議桌邊坐下,代元帥胡漢民看看在座的楊希閔、劉震寰、許崇智、譚延愷、朱培德、廖仲愷、還有就是總顧問加侖等人,心中很是無奈。孫中山北上以前就開始佈置東征,但內定東征主力的滇軍和桂軍百般推諉,軍事會議也開了幾次,部署幾次調整,楊希閔和劉震寰先是以裝備不足向大元帥府要裝備,目的就是要蘇俄援助的武器,然後就是要軍餉,把胡漢民氣得差點吐血,滇桂軍霸佔了廣州最富庶地區,是各軍中最富有的,居然還向大元帥府要軍餉。

“現在陳炯明打過來了,不打恐怕不行了,我不懂打仗,你們說說怎麼辦吧。”胡漢民對衆人說。

會場上一遍沉默,楊希閔和劉震寰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譚延愷和朱培德則有些無可奈何,他們面對的是湖南趙恆惕和江西方本仁;許崇智也沒多少主意,粵軍實力雖然不弱,可是卻分散在廣州各地,李濟深在西江、梁鴻慨在開平;廣西李宗仁已經發來求援電報,大元帥府不能不管,若任由李宗仁失敗,則唐繼堯和沈鴻英順流而下,與陳炯明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廣州就危如累卵。

“先談廣西吧,李宗仁表示堅決服從大元帥府的命令,阻擊唐繼堯,但他要求援助,唐沈連兵不是他們的實力能抵抗的。”胡漢民將大家不開口就先撿相對容易的處理。

“那還用說,派兵支援。如果沒人願去的話,我去。”說話的是滇軍第二軍軍長範石生,當年他隨顧品珍倒唐,後來唐繼堯復辟成功,他的不少同學好友被唐殺掉,他一直念念不忘打回雲南,找唐繼堯算賬。

“就你那點人?”桂軍總司令劉震寰冷笑道,雖然對外滇桂軍是一體,但內裡還是要分親疏的,這個範石生與他就不大合得來:“老弟,恐怕不行吧,除非加上我們桂軍,也許能把唐繼堯擋住。”

“劉司令去哪行,東征不能缺了劉司令,還是讓我與小泉兄一起去吧,”這是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李濟深留了一縷山羊鬍子,看上去不像軍人,倒像個學究。

李濟深知道劉震寰是怎麼想的,孫中山任命他爲桂軍總司令後,劉震寰就想回廣西,可是廣西的地方軍隊無一歡迎他,就算支持廣州大元帥府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弘也一樣。劉震寰一度想打回去,但西江是自己的防區,而自己與李白黃有約,決不讓劉震寰抄他們的後路。現在劉震寰想借這個機會回廣西,李濟深當然不能讓他如願。

“那好,就由滇軍第二軍和粵軍第一師組成援桂軍支援李宗仁。劉司令的部隊還是留下來對付陳炯明吧,這邊更要緊。”胡漢民也不願意劉震寰去廣西,他曾經向李宗仁的代表保證過不派劉震寰進廣西,所以李濟深一出頭他立刻作出決定。劉震寰只好恨恨的看了李濟深一眼。

胡漢民不管這些,目前最直接的威脅來自陳炯明,要東征,少了兵力雄厚的桂軍很難辦到。隨後他問道:“楊司令,你看怎麼打。”

“代帥,沒什麼可擔心的,兵來將擋,我們先守,譚老哥的湘軍守北邊聯合、龍眼、白雲山一線,擋住林虎,顯臣兄守中間石牌,擋住洪兆磷,我守南邊的烏涌、南崗,擋住葉舉,等他們師老兵疲,我們再大舉反攻,徹底滅了陳炯明。”楊希閔大大咧咧的說。

衆人聽後心中無不大罵,滇軍兵力最多,而葉舉所部是明顯的防禦部署,南線只要不進攻,幾乎無仗可打。譚延愷統帥的湘贛軍雖然有2萬人,但是他還要面對江西方本仁,而且陳炯光的7000人顯然是衝他去的。

“不、不,楊將軍,這個戰略過於消極,我們應該採取更積極的進攻策略。”加侖聽完楊希閔的部署後搖頭說。

“顧問先生有何高見?”胡漢民雖然不懂軍事,但衆人的反應卻看在眼裡,知道這個部署不妥,此時見加侖出面反對,心中當然高興,要知道楊希閔狂妄自大,心胸狹小,容不得不同意見。

“陳炯明的部署顯然是在北路和中路採取攻勢,南路取守勢;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他們的部署採取攻勢防禦的策略。具體應該是滇軍守北線,桂軍守中線,南面卻是我們反擊的方向。”加侖說道。

“敵兵初來,士氣正高,兵法上說一而衰,再而竭,三而敗;所以我們先守住,待其士氣衰落後再進行反攻。”楊希閔說道,要不是看對方顧問的身份,他早啪桌子了。

“不,楊將軍,譚將軍既要防守韶關又要防守廣州,這超過他的力量。”加侖又指出一道缺陷。

“可以從汝爲兄的部隊裡調兩個師過來。”楊希閔毫不客氣的說。

“粵軍第一師要去廣西,第二軍駐防開平、恩平防禦鄧本殷,第二、三兩師和朱培德部駐防連州看着趙恆惕,根本無法調出人來。”蔣介石這時插嘴道。他不但是大元帥府參謀長也是粵軍參謀長,因此對各部實力瞭解非常清楚,其他什麼李福林、黃明堂的部隊加起來也纔不到四千人,楊希閔這個方略保存自己是一個方面,但他更擔心楊希閔別有用心。前段時間楊希閔派人回雲南招兵,唐繼堯居然沒有阻攔,反而採取了配合的姿態,這就很不正常。蔣介石懷疑楊希閔與唐繼堯暗中有約定,而唐繼堯與陳炯明在政治上是盟友,當年陳炯明叛亂後,國民黨中只有唐繼堯公開爲陳炯明辯護。如果是這樣的話,楊希閔的這個部署就有坐山觀虎鬥的嫌疑,但更可怕的是如果戰事稍有不順時,楊希閔發動叛亂,蔣介石想到這裡,心中不寒而慄。

“我建議由滇軍防守北線,桂軍防守中線,粵軍第二師和我們黃埔校軍防守南線。”蔣介石決定不讓楊希閔躲在一旁,把他推上第一線。

蔣介石的建議立刻得到譚延愷、許崇智和朱培德等人的支持,楊希閔一臉不肖的說:“黃埔校軍?你們那就是一羣新兵蛋子,能用嗎?這可是上戰場,是真刀真槍,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行的。”

蔣介石臉色刷地一下就漲紅了,大聲道:“我們不怕犧牲。我們校軍雖然訓練時間短,但士兵們的士氣和革命精神卻很高漲,他們委託我向代帥請戰。”

“呵,還請戰,你們都是總理的寶貝疙瘩,也就是個金寶蛋,中看不中用。”劉震寰輕蔑的說。

“蔣將軍不要激動,我們繼續討論。”加侖見會議有些跑題,便把議題給拉回來。“只有粵軍第二師我看還是不好,最好再抽調一到兩個旅,加入南線作戰,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南線以優勢兵力發起攻擊,進而打亂陳炯明的部署,摧毀他的進攻。”加侖堅持要以攻代守。

隨後譚延愷表示支持這個戰略,許崇智有些猶豫,因爲他不知道從那支部隊抽調部隊,還是李濟深讓他下決心了,李濟深建議從第一師中抽調一個旅,援桂軍中少一個旅不算什麼,只要東征打得快,唐繼堯是來不及打開通往廣州的路的。

….

吵嚷幾個小時,楊希閔最終還是沒能如願。按照加侖制定的部署,滇軍負責防守北線,桂軍加滇軍胡思舜師防守中線,譚延愷部湘軍派出一個師前出壩仔、翁源一線,牽制陳炯光部;粵軍第二師張張民達師和粵軍第一師許濟旅在南線發動進攻,先肅清廣九線,然後進攻淡水,惠州。黃埔校軍訓練時間太短,此次東征不參戰。

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十節 虎嘯(六)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六節 懲韓(三)第一節 法幣(六)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三節 暗戰(五)第五節 反擊(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三節 重起(十)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十節 風雲(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三節 狙擊(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七十節 密商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二節 投敵(五)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一節 挽弓(七)第二節 策劃(十)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整編(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三節 重起(十)第七節 生機(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三節 狙擊(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十節 虎嘯(五)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二節 川軍(九)第三節 巧取(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三節 戰鼓(二)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五節 曙光(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十六節 誓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五節 號角(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九節 豪賭(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二節 初戰(九)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九節 殤(十)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二節 投敵(一)第五節 反攻(三)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狙擊(六)第一節 奪軍(七)第九節 轉機(二)第八節 轉折(十四)
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十節 虎嘯(六)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六節 懲韓(三)第一節 法幣(六)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三節 暗戰(五)第五節 反擊(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三節 重起(十)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十節 風雲(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三節 狙擊(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七十節 密商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二節 投敵(五)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一節 挽弓(七)第二節 策劃(十)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整編(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三節 重起(十)第七節 生機(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三節 狙擊(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十節 虎嘯(五)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二節 川軍(九)第三節 巧取(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三節 戰鼓(二)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五節 曙光(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十六節 誓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八節 轉折(二十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五節 號角(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九節 豪賭(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二節 初戰(九)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九節 殤(十)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二節 投敵(一)第五節 反攻(三)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狙擊(六)第一節 奪軍(七)第九節 轉機(二)第八節 轉折(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