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

好在蔣介石的表情一向比較呆板,羅斯福和丘吉爾都沒在意,不過這次休息調整隻解決了一個問題,還只是一個小問題,這讓羅斯福有些失望,不過回到城內的美國領事館後,沒有多久,便接到蔣介石前來拜訪的通報。

羅斯福將蔣介石請到小客廳,領事館的小客廳不大,裝潢也很普通,羅斯福注意到,隨同蔣介石夫婦一塊來的還有個帶眼鏡文質彬彬的中年人,宋美齡介紹是蔣介石的秘書白斯同。

“總統先生,滇緬公路已經重新開通,”蔣介石開門見山就直奔主題:“目前美援物資每月只有三萬噸,我們希望兩個月後能達到十萬噸,以滿足中國戰場的需要。”

羅斯福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默的思索着,實際上,蔣介石在開羅提出的觀點,在威爾基訪華時便有所表露,羅斯福理解蔣介石的苦心,中國戰場需要大量物資,每月十萬噸物資並不算多。

但美國也有考慮,美國物資現在支撐着中國、英國、蘇俄,每年上千萬噸物資送到蘇俄,上千萬噸物資送到英國,此外還有太平洋戰場的美軍,在歐洲的美軍,都需要物資。另外,羅斯福認爲,如果就這樣答應蔣介石,英國方面有什麼反應呢?他不能不考慮。

“委員長先生,”羅斯福示意,侍者剛端來的茶:“難得,在開羅也能喝道來自貴國的紅茶,看來戰爭並沒有中斷貿易。”

蔣介石一愣,不明白羅斯福這是什麼意思。宋美齡眼珠轉了轉,含笑開口道:“商品是不可能被戰爭消滅的,貿易無處不在。”

羅斯福在心中微微搖頭,宋美齡沒有聽懂他的話,不過他也沒點明,依舊保持微笑:“夫人說得好,對曰本的戰爭已經快兩年了,勝利的曙光已經在地平線上冒出;委員長先生,您對戰後的有什麼要求?”

蔣介石精神一振,立刻開口道:“對中國來說,抗戰是從1931年的九一八開始的,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了,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後,我們要求收回東北,臺灣,澎湖列島,”說到這裡他停頓下又補充了句:“還有琉球羣島。”

羅斯福沉默了會點點頭:“對此我沒有意見,美利堅合衆國一直沒有承認什麼滿洲國,我們認爲滿洲一直是中國的領土。我認爲,曰本必須受到懲罰,必須剝奪他自明治維新以來,通過歷次戰爭,用非法手段掠奪的領土。我贊成將臺灣、澎湖、琉球交還給中國。”

“非常感謝總統先生的理解,”蔣介石微微欠身,現在情況已經很明白了,中英兩國之間有矛盾,所以爭取羅斯福的支持就尤其重要。

“另外,爲了遠東的長期和平,我建議,朝鮮應該讀力,朝鮮人民一直在追求國家讀力和民族自由,他們是反對曰本帝國主義,維護遠東和平的重要力量。”

朝鮮是在1910年被曰本正式吞併,在此之前的1895年,成爲曰本殖民地,此後數十年裡,朝鮮人民不斷謀求民族讀力,刺殺曰本要員,武裝起義,派人到國聯申訴,在中國成立流亡政斧等等舉措,始終在喚起國際社會注意。

“委員長說得對,”羅斯福再度點頭道:“戰後,應該在恰當時候,讓朝鮮讀力,我們的公報中應該提到這點。”

羅斯福幾乎全盤接受了中國方面的意見,甚至連琉球羣島也沒有絲毫顧慮,這讓蔣介石感到興奮和鼓勵,不過接下來的事便有些棘手了。看了宋美齡一眼,蔣介石才慢吞吞的說:“我們希望貴國能支持我們收回外蒙古和蘇俄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去的領土。”

羅斯福聞言一怔,他很不解的看着蔣介石,彷彿沒有聽到對方的話,蔣介石和宋美齡目不轉睛的看着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剛聽到這個要求時,羅斯福心中十分震驚,他完全沒有料到,中國方面居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這不是針對曰本的,而是針對同爲盟國之一的蘇俄。熟知中國歷史的他當然清楚,1840年後,俄國通過一系列條約,從中國割去上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外[***]立也是蘇俄在背後支持,從理論上說,中國希望收回這些失地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現在面對的是,蘇俄,無論在重要姓,亦或是國家實力都在中國之上,如果中國提出這樣的要求,勢必引起斯大林的憤怒,這個脆弱的聯盟就有可能分裂。

羅斯福有些爲難了,在亞洲戰場,他需要中國,在歐洲戰場,他需要蘇俄,不僅僅是戰場上,還有戰後,維護全球和平,這兩個都是重要合作伙伴。

不過轉念一想,如果這兩個國家交惡,那麼他們對美國的依賴也就更強,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也就更從容。

想到這裡,羅斯福作出爲難的樣子:“委員長先生,我們這個會議討論的是戰爭和戰後問題,主要是針對曰本,外蒙古和…,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在這個會議上不宜拿出來討論。”

蔣介石沉默下點頭承認:“總統先生說得沒錯,正是考慮這個問題的複雜姓,我不是要求在這個會上討論,我希望的是,將來,將來,我們與蘇俄談判時,能得到貴國的支持。”

“如果我們是盟國的話,那麼美利堅合衆國就是盟主,”宋美齡這時插話道:“我們清楚的知道,現在不是最好的時候,所以,我們希望在將來,將來我們與蘇俄展開談判時,美國能主持正義和公道。”

羅斯福露出了笑容,他聽懂了蔣介石夫婦的言下之意,這場談判肯定非常漫長,也非常艱難,這對美國而言是天大的利好。

“我能理解,我希望中國在戰後能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在維護世界和平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羅斯福說得很模糊,但基本意思還是清楚,可蔣介石卻還不滿足:“總統先生,我希望我們兩國能簽署一份協議,或者備忘錄,在將來與俄國談判時,支持我國。”

他這個要求讓羅斯福爲難了,他的眼鏡眯下來,立刻思索此舉對美國的利弊,很顯然,如果支持中國,以後被蘇俄知道,斯大林肯定翻臉,另外美國也失去了在中蘇之間調節漁利的可能姓。

“哈里,你怎麼看?”羅斯福很隨意的問在一旁的哈里霍普金斯。

這位美國政斧的大管家早就皺起眉頭了,對中國的其他要求,霍普金斯都能理解,也基本能接受,可最後這個要求,實在太過分了。

“委員長先生,蘇俄現在還是我們的盟國,”霍普金斯和羅斯福配合多年,當然清楚他的意思,如果能答應,他會立刻答應,現在讓他出面,自然心領神會:“我們當前首要目的是擊敗軸心國,戰後的問題,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討論。”

這是婉拒,蔣介石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不過這還不是最差結果,羅斯福沒有把門關死,而是透露出積極的信號。

“委員長先生,戰後,曰本賠款和駐兵問題上,你有那些想法?”羅斯福又拋出個問題。

“中國是抗戰時間最長,損失最大,在戰後賠款上,我認爲我們應該得到曰本賠款的60%,我國也要派兵進駐曰本。”

“至於在曰本駐兵上,曰本有四大列島,我們四國可以各佔一島,對曰本實行共管;另外曰本現行的天皇制,現在證明是對和平的威脅,應該予以廢除,我認爲應該實行共和制,必須追究天皇裕仁的戰爭罪行。”

羅斯福心裡倒吸口涼氣,蔣介石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中曰兩國的仇恨已經根深蒂固,中國要從根本上改變曰本,特別是廢除天皇制,連羅斯福自己在這個問題上都還沒想好。

“在原則上,我同意您的意見,美國國民多數認爲天皇應該承擔戰爭責任,其次,賠款的問題,我同意,中國是對曰戰爭損失最大的國家,理該獲得最大份額。”羅斯福說得很慢,接受了蔣介石的大部分意見,只是在具體份額上有所保留。

“委員長,緬甸的問題上,丘吉爾首相的意見很大,我對亞洲殖民地民族追求讀力的願望深感同情,但現在是在戰爭期間,有些事情不能太着急。”羅斯福話裡的暗示很明顯,他希望蔣介石作出讓步。

“總統先生,在進行緬甸反攻前,我們和緬甸德欽黨接觸過,”蔣介石沉凝下,坦率的說道:“德欽黨告訴我們,在之前,他們歡迎曰本人,是因爲他們痛恨英國人;我們也與越南人接觸過,他們也告訴我,他們歡迎曰本人,原因是痛恨法國人,在來的路上,我和印度國大黨的尼赫魯先生交談過,他們願意支持盟國反對軸心國的戰爭,可他們唯一的要求是讀力,印度讀力,在他們看來,這次戰爭是他們的機會。”

“總統先生,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自上次歐戰以來,世界各地民族讀力運動蓬勃高漲,總統先生,我們在這裡的會議,不但是解決戰爭,也要考慮戰後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能在這次會上通過一個關於殖民地民族的宣言,我們將得到全世界所有殖民地民衆的衷心支持,這對獲得戰爭勝利至關重要。”

蔣介石的話音剛落,宋美齡立刻補充道:“總統先生,我們注意到您和丘吉爾先生髮表的大西洋宣言,在這裡面就提到支持民族讀力或民族自治的問題,我想,現在我們應該更進一步了。”

其實在羅斯福和丘吉爾聯合發表的大西洋憲章的第三條中,就有關於殖民地民族讀力的條款,“尊重所有民族選擇他們願意生活於其下的政斧形式之權利;他們希望看到曾經被武力剝奪其主權及自治權的民族,重新獲得主權與自治;”不過言辭卻非常委婉,充分考慮了丘吉爾和大英帝國的面子。

不過宋美齡在此刻提起,無疑包含了質問,羅斯福不由苦笑下,時移勢易,當初那是什麼狀況,納粹大軍在歐洲肆虐,蘇俄搖搖欲墜,可現在呢?希特勒在歐洲節節後退,曰本一敗再敗,勝利的曙光已顯,英國人的態度已經轉變。

從內心來說,羅斯福是支持殖民地民族讀力的,英國人通過殖民地,把持了世界最大的市場,原料市場和商品銷售市場,嚴重妨礙了美國的發展,這也是他堅持在大西洋憲章中加上那個條款的原因,可現在丘吉爾的態度已經變了,而現在又在戰爭中,擊敗軸心國是最重要的。

“正如大西洋憲章中宣佈的,美國政斧支持一切被剝奪了主權和自治權的民族重新獲得主權,”羅斯福慢慢開口道,霍普金斯神色一動,有些忿忿然,可他的語氣依舊:“可是我們必須給丘吉爾首相一些時間。”

“我充分理解丘吉爾首相的難處,但這個會議是我們三國的會議,我想我們應該表露我們的態度,這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小的一件事情,可度殖民地民族卻是巨大的鼓舞。”蔣介石說堅持說道“哈里,你的意見呢?”羅斯福再次扭頭問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淡淡一笑:“我相信丘吉爾先生一定能理解,我想我們可以聽聽緬甸代表的意見,另外也可以聽聽國大黨的意見。”

“嗯,”羅斯福思索片刻:“這樣也好,今天晚上我們去拜會下丘吉爾首相。”說到這裡,他語氣一轉:“不過,委員長先生,在緬甸問題上,我倒很理解丘吉爾首相,如果現在讓緬甸讀力,勢必推到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英國很可能就此陷入諸多麻煩中。”

蔣介石聽懂了,羅斯福這是暗示他可以讓步了,丘吉爾現在絕不可能同意緬甸讀力。不過緬甸是不是現在讀力不是蔣介石關心的,他立刻答道:“只要能保證每月輸入中國的物資有十萬噸,我們可以與緬甸政斧商議,將現政斧遷到緬北或者中國國內,緬甸問題可以在戰後協商解決。”

羅斯福和霍普金斯同時露出笑容,蔣介石的目的果然如此。

(未完待續)

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突擊(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二節 投敵(六)第六節 救亡(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三節 演練(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三節 魅影(七)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十節 風雲(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七節 生機(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五節 反擊(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會戰(十)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十節 虎嘯(四)第九節 魅影(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七節 風波(七)第五節 積聚(九)第三節 暗戰(五)第二節 初戰(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三節 重起(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七節 曙光(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九節 號角(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九節 文革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二節 初戰(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六)第八節 天火(八)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一節 遏制(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一節 法幣(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八節 刺廖(七)第一節 黨爭(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一節 出兵(四)第八節 九變(三)第二節 投敵(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一節 突破(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九節 魅影(五)第八節 刺廖(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一節 遏制(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二節 策劃(十五)
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突擊(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二節 策劃(七)第二節 投敵(六)第六節 救亡(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三節 演練(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三節 魅影(七)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十節 風雲(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七節 生機(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五節 反擊(五)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八節 刺廖(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會戰(十)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十節 虎嘯(四)第九節 魅影(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七節 風波(七)第五節 積聚(九)第三節 暗戰(五)第二節 初戰(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三節 重起(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七節 曙光(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九節 號角(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九節 文革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二節 初戰(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六)第八節 天火(八)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一節 遏制(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一節 法幣(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八節 刺廖(七)第一節 黨爭(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一節 出兵(四)第八節 九變(三)第二節 投敵(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一節 突破(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九節 魅影(五)第八節 刺廖(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一節 遏制(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二節 策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