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光復武漢(六)

細雨洗刷了山間的塵埃,初春的綠葉變得更加蒼翠,水珠在葉面滾動,宛如珍珠在跳躍。鳥兒在林間跳躍,發出歡快的叫聲。

黃山官邸的侯見室內始終有等候召見的官員,不過卻沒有誰敢大聲喧譁,所有人都默默的等候,或者在狹小的院內小聲交談,以免驚動官邸主人,引來潑天大禍。

不過這兩天顯然不會有這種可能,官邸上下有一種輕鬆的氣氛,這中氣氛也可以在官邸工作的官員和侍衛們的神態上可以看出,他們的臉上大都帶着笑容,對待等候的官員也比以往親切隨和,少了那種呆笨和僵硬。

今天與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院子裡除了國民政斧的官員外,還有不少白皮膚的美國人,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小聲談論着,目光不時掃下大門方向。

客廳裡的會談很融洽,溫德爾?威爾基面帶笑容,實際上心裡卻略有些尷尬,去年十月,隨着戰場形勢好轉,羅斯福謀劃盟國領袖之間進行一場會晤,協同戰略,同時對戰後做出一些安排,爲此派他到中東、倫敦、莫斯科,在莫斯科時,又接到電報,讓他到渝城走一遭。

史迪威對蔣介石的不滿依舊,在給美國政斧的報告中,史迪威指責蔣介石拒絕對曰作戰,國民黨軍隊貪污腐化嚴重,大批美國物資被貪污的官員送到渝城的黑市上出賣,可讓史迪威有些尷尬的是,中[***]隊在兩次緬北戰役中獲勝,這個不爭的事實,讓史迪威的指責缺少力量。

不過羅斯福從這些指責中察覺到史迪威和蔣介石的裂痕在擴大,最近史迪威乾脆建議武裝十八集團軍,因爲他們距離曰本最近。不過這個建議遭到美國大使高斯的反對。

高斯認爲國民政斧雖然談不上廉潔,但也絕不是徹底腐化,渝城的社會組織很好,民衆對政斧的支持程度都非常高,中[***]隊的戰鬥正在穩步提高。相反,如果支持GCD領導的十八集團軍,會導致美國與蔣介石政斧關係進一步緊張,而現在中國牽制了曰本軍隊主力。

而中國政斧又一再抱怨,中國已經按照當初的協商,對曰本展開進攻,可美國承諾的援助物資卻始終沒有達到商定的數目,史迪威數次將原本分配給中國的物資轉給英國,而中國卻承擔了對曰本作戰的主要任務。

從中國傳來的各種不同的,甚至是很矛盾的聲音,讓羅斯福意識到中國問題的複雜姓,爲了搞清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特意讓威爾基轉道渝城,名義上是邀請蔣介石參加擬定中的開羅會議,實際上是瞭解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開羅會議應該規定以下內容,對曰作戰的進程,戰後遠東國際關係,中美英蘇四國應該在戰後承擔更大的國際義務。”蔣介石的信心很足,現在他面臨的國家局勢比起前世來好多了。

前世,中國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經濟都需要美國支持,蔣介石不得不對美國處處退讓,而現在則完全不同,經濟上,全面的物資管制,經濟狀況大爲緩和;貴州開發逐漸成熟,西南工業基地爲中[***]隊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裝備,更重要的是,兩次緬北戰役,長沙戰役的勝利,現在正在進行的鄂北戰役,前景樂觀,讓他有信心也有資格提出中國的政治要求。

“是的,總統正是要與閣下商議的,”威爾基滿口應允:“閣下,我聽說,鄂北已經殲滅了兩個曰軍師團,是這樣嗎?”

“對,”提起鄂北戰役,蔣介石心情便非常愉快,鄂北戰役已經發展成中曰兩軍之間的決戰,這一仗要取勝了,整個華中的問題便解決了,收復武漢便不再話下。

“五戰區司令官莊繼華將軍報告,已經殲滅了三十九師團和五十八師團,擊斃曰軍師團長下野一霍和澄田徠四郎中將,目前已經包圍曰軍主力第六師團、十三師團、十七師團,整整三個師團。”說這話時,蔣介石整個臉都在放光。

威爾基明顯感到蔣介石的樂觀,可昨天與史迪威的交談,讓他還是有些疑慮,史迪威承認鄂北地區,中[***]隊正在取得一場大捷,但他斷然否決,認爲中國將領的進取心決定了,即便獲得這樣一場大捷,中國將領也不會反攻,恐怕連武漢都不會去佔領,即便那裡只有幾千曰軍士兵。

“那接下來,貴[***]隊將採取何種策略呢?”威爾基問。

“當然是攻佔武漢,”蔣介石說到這裡,他停頓下:“以前我軍也曾經擊敗曰軍,但困擾我們的始終是後勤,西南開發持續了十年,也僅僅勉強滿足一半部隊的需要,威爾基先生,按照我們與貴國的協議,每月運進中國的物資要達到十萬噸,可現在僅僅只有兩萬多噸,這是遠遠不夠的。”

“威爾基先生,”宋美齡嫣然一笑,接過話題,威爾基忍不住心中一顫:“我們目前的物資只能滿足一個戰場需要,用在湖北便不能用在緬甸,就說汽油吧,鄂北戰役需要空軍支持,於是陳納德將軍那裡便不能滿足。”

威爾基稍微一愣,昨天史迪威拉上陳納德,作爲他的證人,陳納德最近也很鬱悶,他的中美航空隊嚴重缺少油料,現在僅能維持撲通巡邏飛行,而且,中國方面還在設法將航空隊劃入遠征軍序列,讓他再無法象以前那樣可以自行決定戰略戰術。

蔣介石顯然認爲威爾基受到了史迪威的影響,雖然沒有直接指責史迪威,話裡的暗示卻比較明顯。

“高斯大使和史迪威將軍都認爲,目前的問題是運輸,藏省公路運量有限,印滇公路還在修建,一旦建成,運輸量就能翻倍。”威爾基斟酌着解釋到。

“威爾基先生,”蔣介石毫不客氣,直截了當的說:“據我所知,藏省公路的運量並沒有飽滿,至少還能提高一倍。而且,我們在印度的物資經常被英軍拿走,比如上個月,就有八十輛坦克,二十架飛機被挪作他用,其他槍支彈藥更多,這作何解釋呢?”

“這個問題我知道,”威爾基立刻解釋說:“這是應蒙巴頓勳爵的要求,劃歸英軍了。”

“史迪威將軍是中國戰區的參謀長,”蔣介石一字一句的說,實際上不但上個月,這個還有大約五萬噸彈藥被劃給了英軍:“他要求整編遠征軍,我同意了,他要求獲得美援物資分配權,羅斯福總統授予了;可他一方面要求我們反攻緬甸,另一方面卻又把本該屬於我們的物資,分配給了英軍,我有時間在想,他到底是中國的參謀長還是英軍的參謀長?”

威爾基心中震驚,蔣介石的態度表明,他與史迪威的關係已經非常惡劣了。威爾基遲疑下說:“作爲盟友,英軍在增強他們的力量。”

“可是威爾基先生,我們抗擊着曰軍主力。”宋美齡恰到好處的站起來,伸手爲威爾基添上水:“我們取得了兩次緬北大捷,這兩次戰役的勝利,阻止了曰軍南下,使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得到保全,特使先生,正如委員長所言,我們的工業能力只能支持一個戰場,而我們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國內。”

宋美齡放下水壺,坐下後,好整以暇的說:“我在華盛頓時,羅斯福總統同意我們的戰略,從五戰區開始反攻,緬甸只是牽制戰場。”

對這個戰略,威爾基不是很清楚,他這次訪問,原本沒有中國的,中國是臨時加上的,國務院提供的資料不是很全面。

他略微遲疑的看了眼隨同他來的美軍顧問團副團長布雷恩,布雷恩接口道:“物資的問題實際還是運輸問題,通過藏省公路運進內地,每運進三頓物資,要花費一頓物資,而如果反攻緬甸,收復仰光,物資消耗會大大降低。”

“如果我軍收復仰光,仰光是不是由我軍掌控?”林蔚提出了尖銳問題布雷恩停頓了下,這個問題很糾結,英國人是不可能同意的,可要不答應,中國人顯然不願爲英國人流血。

“這個問題就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威爾基立刻迴避了這個問題:“委員長可以在開羅會議上與總統和丘吉爾先生商議。”

林蔚冷笑下:“如果我軍收復仰光後,英國人接收仰光,我們的物資依然不能保證,他們拿走物資,我們流血,另外,按照我們的戰略規劃,我們不會再在緬甸增加兵力,所以即便收復緬甸,我們也不會再向南挺進。”

“我們希望戰後的遠東是明煮讀力的遠東,”蔣介石站起來,似乎在宣佈中國在戰後的政治立場:“無論是緬甸還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越南、柬埔寨,在戰後都應該獲得讀力,如此當地民衆纔會支持我們,和我們一起打擊曰本人。”

“這個問題,我個人表示支持,但如何執行,我認爲,應該由更高級會議決定。”威爾基再度迴避了中國方面的關注。

(未完待續)

第六節 和約(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九節 魅影(六)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十節 偵察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五節 調整(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七節 生機(八)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二節 川軍(七)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一節 霧(一)第三節 暗戰(七)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五節 雲集(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九節 魅影(八)第八節 九變(三)第三節 議戰(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七節 閃電(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五節 反攻(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五節 積聚(十)第十節 風雲(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八節 刺廖(五)第四節 對策(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六節 突破(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二節 投敵(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九節 魅影(九)第十節 餘波(一)第一節 遏制(五)第三節 會戰(六)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三節 結盟(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五節 號角(八)第九節 魅影(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六節 和約(二)第九節 魅影(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七節 塞克特(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五十節 暗敵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九節 號角(三)第一節 諜影(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六節 和約(二)第一節 蟄伏(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五節 “異心”(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
第六節 和約(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九節 魅影(六)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十節 偵察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五節 調整(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七節 生機(八)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二節 川軍(七)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七節 風波(十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一節 霧(一)第三節 暗戰(七)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三節 前哨戰(三)第五節 雲集(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九節 魅影(八)第八節 九變(三)第三節 議戰(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七節 閃電(十)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五節 反攻(二)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五節 積聚(十)第十節 風雲(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二節 再編川軍(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八)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八節 刺廖(五)第四節 對策(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六節 突破(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二節 投敵(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九節 魅影(九)第十節 餘波(一)第一節 遏制(五)第三節 會戰(六)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三節 結盟(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五節 號角(八)第九節 魅影(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六節 和約(二)第九節 魅影(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七節 塞克特(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五十節 暗敵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九節 號角(三)第一節 諜影(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六節 和約(二)第一節 蟄伏(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五節 “異心”(一)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