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盟國(九)

莊繼華和俞濟時很快察覺了林蔚的沉默,兩人都清楚林蔚此行帶來的不是什麼好消息,三人默默無語的穿過院子,進入莊繼華的辦公室。

待伍子牛給三人送上茶後,莊繼華把門關上,轉身坐到林蔚對面,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後好整以暇的對林蔚說:“蔚文兄,有什麼命令,現在可以說了吧。”

林蔚苦笑下說:“文革,夫人在美國訪問,獲得極大成功,羅斯福同意了我們的大部分要求,每月援華物資可以達到八萬噸,此外向我們提供五億美援無息貸款,用於購買工廠設備,有了這五億,我們可以新建和擴建百多家企業,可馬歇爾在與夫人談判中,要求調整遠征軍指揮體系,特別是指揮官。”

說完之後,林蔚就看着莊繼華,莊繼華面無表情,俞濟時的臉有些漲,他看看林蔚又看看莊繼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在權力核心待久了,俞濟時也知道美國人開出的價格有多高,僅那上百家工廠,蔣介石便不可能拒絕。

林蔚擔心的看着莊繼華的臉色,漸漸的,莊繼華陰沉的臉上漸漸露出笑容,一縷嘲諷出現在他的嘴角。

“羅斯福還不錯,居然開出這麼大手筆的,校長已經答應了吧,換我,我也會答應,不過蔚文兄,校長打算派誰來接替我?”

莊繼華的態度讓林蔚鬆了口氣,可他還是拿不準:“文革,委員長這是沒辦法,現在我們必須取得美國的支持。你離開遠征軍後,委員長打算任命你爲副總參謀長或軍事委員會民衆動員部部長,主持全國的預備役建設。”

“這一百多家企業大約需要兩-三年才能建好,”莊繼華似乎沒聽到林蔚開出的條件,自顧自的嘀咕道:“有了這百多家企業,我們生產的裝備就可以滿足兩百萬人左右的需要。如此,45年前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全面反攻。”

“文革,你到底怎麼想的,委員長現在還沒下正式命令,他讓我徵求你的意見,你想幹副參謀長還是民衆動員部部長?”

莊繼華擡頭看看林蔚,還是沒提,而是問:“誰來接替我,良楨嗎?”

“先由俞副司令兼着,”林蔚說:“至於最後是誰,委員長想徵求你的意見。”

蔣介石這次前所未有的寬容,以往都是他自己決定,從未這樣徵求下屬的意見,而且這次隱隱有,莊繼華推薦誰就是誰的味道。

“如果要推薦,我就推薦良楨,”莊繼華沉凝片刻後說:“良楨對緬甸戰場很熟悉,各部隊也熟悉他,唯一擔心的是,良楨可能頂不住史迪威和亞歷山大的聯合壓力。”

“這點不用擔心,史迪威也要調離緬甸戰場,委員長同意由美[***]事顧問團幫助我們整軍,委員長的目標是在兩年內整訓出兩百萬部隊,這兩百萬部隊將是我們反攻的主要兵力。”林蔚補充說。

“兩百萬?”莊繼華立刻反問:“美國人打算派出多大一支顧問團,一次整訓多少部隊?”

“要在兩年內完成部隊整編,僅靠美國人是不行的,我們自己也要整編,五戰區,九戰區,一戰區將分別進行整編。經國統計了下,目前我們的工業能力已經能滿足一百二十萬人的需要,此外,曰軍北進南下後,在國內戰場上已經喪失了大規模進攻能力,頂破天能進行一兩次局部進攻。”林蔚說:“所以我們有充足的時間整頓軍隊。”

“有個數據我一直不清楚,”莊繼華問道:“南京保衛戰後就開始整訓部隊,第一次津浦路作戰後就開始大規模整訓部隊,到現在爲止,我們總共整訓了多少部隊?”

這個數據是絕密,但林蔚作爲蔣介石軍事上的主要助手之一,他是肯定知道的。

林蔚沉凝下還是說:“委員長一直在整訓部隊,但每次大戰後,部隊傷亡都很大,於是又要重新整訓,每個整訓部隊在整訓後都要換裝,所以武器生產速度限制了部隊整訓速度。到目前爲止,一戰區的三十一集團軍全部整訓過了,西北的胡宗南三十四集團軍全軍整訓過,五戰區的三十六集團軍、六十軍、四十九集團軍、二十二集團軍,九戰區的十一集團軍、十九集團軍、二十軍、蘇魯戰區的四十七軍、二十三集團軍,遠征軍;此外還有部分部隊,如三十三集團軍的三十八師,第三集團軍的二十師,戰略預備隊的第五集團軍,全軍總共整編出一百四十萬部隊。這些部隊,有三十萬在五戰區,四十萬在九戰區,二十萬在西北行營,一戰區十二萬左右,三戰區六萬,蘇魯戰區五萬,戰略預備隊五萬,遠征軍二十萬。”

林蔚將這些年所有整編過的部隊,以及他們的部署所在一一向莊繼華說明,不過最後他又補充說:“不過,文革,在我看來,這些部隊雖然經過整編,但戰鬥力參差不齊,四十九集團軍、十一集團軍、六十軍可劃爲一等,十九集團軍、三十四集團軍、三十一集團軍、二十四集團軍可劃爲二等,其他部隊可劃爲三等。”

莊繼華點點頭:“整編不是簡單的換裝,還要進行戰術能力培訓,以充分發揮武器效能。蔚文兄,空軍的情況怎樣?”

“空軍的情況是最好的,”林蔚說:“曰本空軍本就不強,南下後,主力空軍大都南調,我們在空中佔據絕對優勢,目前我們有各種戰鬥機八百多架,其中包括陳納德統轄的二百架,運輸機一百多架,轟炸機三百架,錢大鈞現在可是財大氣粗。坦克,除了第五集團軍外,委員長下令新組建三個坦克旅,總共有坦克五百七十輛,我們有三個坦克工廠,每月能生產坦克七十輛。火箭炮現在六個營,可無論是火箭炮還是坦克,都缺少訓練,我認爲還沒有形成戰鬥力。”

大致的情況瞭解後,莊繼華靠在椅背上,手指輕輕在桌面上敲擊,發出輕微的得得聲。按照林蔚的介紹,一半多的中央軍已經整編,雜牌部隊整編的十不到一二,也就是他當初主持五戰區時,整編的部分部隊。莊繼華心中直搖頭,蔣介石的氣量還是不夠,其實象桂系主力第七軍,西北軍的張自忠部和孫連仲部都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完全可以換裝整編,這在政治上可以收取主動。

“哎,”俞濟時長嘆口氣,他心中絲毫沒有將接手遠征軍的喜悅,反倒是憂心忡忡:“蔚文兄,美國人沒有要求校長在緬甸反攻吧?”

“這個我沒有接到命令。”林蔚搖頭說,作爲昆明行營主任,他清楚莊繼華與史迪威矛盾的由來。

“史迪威這人,怎麼說呢,”莊繼華接口說:“美國人有個通病,自以爲是,好大喜功;在作戰上,他們不習慣在劣勢下作戰,更不習慣在撤退中作戰,原來我以爲經過新加坡和菲律賓兩戰後,他們已經吸取了教訓,可現在看來,他們還是沒有。如果這是美[***]隊,那我還可以順着他,反攻就反攻,損失的反正是美[***]人的姓命,可這是我們中[***]隊,用我們中國士兵的血讓他去學習戰爭,這種事情我不會作。”

說着他站起來走到俞濟時面前,鄭重的說:“良楨,緬甸戰場是次要戰場,即便放棄整個緬甸,也要保住部隊,滇緬路斷了不要緊,我們還有川藏公路,可要是部隊沒了,那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從國內戰場抽調大批部隊到滇西,這會嚴重削弱國內戰場的反攻兵力,本來我們是要用緬甸吸引曰軍從國內抽兵,如果反倒是我們要從國內抽兵,那就與我們的戰略目的相悖,即便你打勝了,那也是失敗。”

“放心吧,文革,”俞濟時壓抑着自己的憤怒,他狠狠的說:“即便你走了,我也不會反攻,要按史迪威的打法,恐怕我們已經被小鬼子包圓了,這幾十萬弟兄,恐怕大部分都已經埋骨緬甸了。”

“夫人反映,羅斯福並不反對我們的戰略,馬歇爾也同意在緬西北開設一條道路,從印度到滇西。”

莊繼華心中略微寬鬆,如果史迪威被調離緬甸戰場,而馬歇爾又同意中國的戰略,那接任的美國將領就不會這麼強烈的反攻意願,俞濟時的曰子會好過些。遠征軍雖然不是他親手訓練的,但卻是他煞費苦心籌建的,幾個主官都是他親手挑選的,不能白白損失在這裡。

“我們的戰略,”莊繼華重複一句後,扭頭盯着林蔚:“是不是當初我們商議的?用緬甸吸引曰軍,然後在國內進行反攻。”

林蔚點點頭,莊繼華想了想,忽然感到事情是不是太順利,美國人就這樣容易說話?別將來又反悔,更何況史迪威不是個輕易放棄的人。

“不能事事都指望美國人,”莊繼華淡淡的補充了句,然後對俞濟時說:“良楨,我走之後,你一定不要輕易同意他們的反攻計劃,你一定要記住緬甸是次要戰場,國內纔是主戰場,要警惕英國人。”

俞濟時點點頭,林蔚在心裡嘆口氣,看來英國人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惡劣了。最後,莊繼華說:“良楨,我還要帶些人走。”

“你要帶那些人?”俞濟時心中有些忐忑,遠征軍中最能打仗的幾個將領都是莊繼華的嫡系,他要把這些人都調走了,將來的仗怎麼打。

“作戰將領我暫時不調,何畏,先留給你,把防禦方案做好後,再走,秘書科全部跟我走,特種部隊帶走一半。”

“行,”俞濟時滿口答應,只要不調夏陽林、戴安瀾這些能打仗的將領就行,可隨即他就有些納悶:“文革,我就不明白,何畏龔楚這些G黨叛將,你怎麼就那麼信任他們。”

“良楨,你怎麼還沒明白,”莊繼華嘆口氣,有些恨鐵不成鋼:“何畏龔楚的才幹你已經看見了,你說說怎樣。”

俞濟時無言以對,緬甸作戰以來,龔楚保障後勤,功莫大焉,何畏則更利害,幾次重大決策後面都有他的影子,他是第一個看破曰軍迂迴臘戌的人,僅憑這點就足以證明其超人的才華。

見俞濟時不答話,莊繼華便接着說:“我對他們是最放心的,他們離開了GCD,GCD絕不會原諒他們,所以他們就絕不會重返GCD,相反,只要給他們信任,他們就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這個何畏,如果有機會,我會給他一個集團軍。”

難怪川軍將領願意在莊繼華手下作戰,就憑他在用人上的不拘一格,這些將領就願意。林蔚心裡暗歎,他忍不住將莊繼華與蔣介石對比,發現他們在用人上各有一套,蔣介石擅長帝王之術,讓下屬互相牽制,這樣誰也不能形成威脅;而莊繼華用人則更大膽放手,前者的夏陽林和張靈甫、魯瑞山,還有孫立人、廖耀湘;現在的黃伯韜、餘程萬;至於西南開發隊中的幹部則更多。

莊繼華要走的消息很快傳遍司令部,司令部的軍官們議論紛紛,前線將領也倍感不平,魯瑞山、夏陽林這些人就不說了,連一向穩重的盧漢、餘程萬、孫立人都頗有微辭,認爲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更換遠征軍主帥不恰當。將領們的情緒影響到部隊,軍心開始隱隱不安。

林蔚及時察覺這股情緒,於是他悄悄將美國人的要求傳出去,沒想到,這下將領們更不以爲然,除了對史迪威和亞歷山大的憤怒達到極點,也對蔣介石這樣做出讓步感到不滿。

“媽拉巴子的,打了勝仗還要怎樣!那洋鬼子怎麼是個秦檜,司令,下次他來,老子拿槍崩了他。”魯瑞山到司令部就罵娘,毫無顧忌的在司令部內吵嚷,絲毫不顧周圍竊竊私語的將領們,也不顧遠處的大批記者。

“魯瑞山胡說八道什麼。”莊繼華連忙出來喝止,魯瑞山大眼珠子亂轉:“司令,咱冤呀。”

“放屁!”莊繼華的語氣極其嚴厲,本來他只打算在小範圍內宣佈,可軍心不穩,他只好召開擴大會議,遠征軍旅級以上的軍官全部參加。

“司令,那史迪威就不會打仗,要按照他的作戰方案,我們早就失敗了。”黃伯韜心裡也不舒服,好容易盼到一個賞識自己的上司,可沒想到在他手下沒打多久,這讓他非常惋惜:“要不,我們一起給委員長上書,懇請司令留下。”

“我看可以。”孫立人首先表示支持,隨後廖耀湘、餘程萬、石觀滔等紛紛表示支持。

所有的人中,只有陳明仁和張軫沒開口,其實六十六軍的所有軍官大都只是隨聲附和,他們不是莊繼華的嫡系,誰來當司令都一樣。

“胡說!”莊繼華的語氣變得更加嚴厲,他目光凜冽的掃視在場將領,他的目光掃到那裡,那裡的將領就閉口了,全場安靜下來後,他才慢慢的從臺階上走下來,走到諸將中間:“離開遠征軍我也不舒服,但軍人必須服從命令,無條件服從命令!調我離開,是校長從整個戰局考量的結果,他老人家考慮的是整個抗戰,而不僅僅是緬甸一地。”

“戰爭期間,調整指揮官是非常正常的,你們有什麼不滿意的!難道遠征軍不是國民革命軍!難道最高統帥就指揮不動你們了!”

表面上,莊繼華顯得非常生氣,但在心裡卻是很滿意的,這些將領不愧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數年戰爭已經讓他們非常信任他服從他,願意追隨他。

“戰爭沒有結束,一次調整指揮官,就讓你們失去勝利的信心了?難道其他人就不能帶領你們取得勝利了?荒唐!”

“司令,我們不是針對俞副司令,”石觀滔站出來大聲說:“我們只是感到不公!”

“那就更荒唐了!”莊繼華的聲音愈發嚴厲:“淞滬抗戰時,[***]將士高呼我死國存,衝向曰軍炮火,他們圖什麼了?我看你們是官當得越大,覺悟越低!”

莊繼華一頓臭罵,讓所有將領都不敢再提什麼上書了,更不敢提什麼回家之類的話,魯瑞山黑着一張臉,鼻孔吐着粗氣,氣哼哼的在一旁。

“好了,進來開會。”莊繼華把所有人訓了一頓後,轉身走進會場。

會議開始後,林蔚宣讀了蔣介石的命令,莊繼華調任參謀部出任副總參謀長,遠征軍由俞濟時接任司令,盧漢鄭洞國擔任副司令,免去鄭洞國第五集團軍司令之職務(前文有誤,第五集團軍司令鄭洞國,非徐庭瑤),由邱清泉接任第五集團軍司令。

宣讀完命令後,林蔚請莊繼華和俞濟時講話,莊繼華首先站起來:“緬甸作戰的戰略目的,你們都很清楚,緬北爲重中之重,所以必須守住緬西北,只要守住緬西北,曰本人就被我們調動,就爲國內戰場反攻創造了條件。”

“指揮系統調整會導致部隊情緒波動,所以你們要以身作則,穩定部隊,否則緬甸作戰的戰略目的就會失敗。”

等莊繼華說完之後便坐下了,俞濟時站起來看看會議桌邊正襟危坐的將領們,輕輕咳了兩聲才說:“對莊司令的離開,我和大家一樣意外,我們到緬甸的時間並不長,但緬甸戰場的複雜主要原因是盟國將領和我們對曰軍和友軍認識的巨大差異,我認爲,在這方面,我們一直是正確的,盟國朋友一直是錯誤的,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將實施防禦作戰,實現我們的戰略目的。”

林蔚在心裡輕輕嘆口氣,俞濟時的講話表明,他依然遵守莊繼華制定的戰略戰術,可如果美國人繼續要求反攻呢?爭吵勢必會繼續,到時候又是一團亂麻。

此外林蔚從任命俞濟時的舉措中判斷,蔣介石開始大力提拔黃埔將領,莊繼華自不消說,西北胡宗南,就任西北行營副主任和第八戰區副司令,實際行使司令職權;關麟徵出掌蘇魯戰區,此外還有準備提拔的杜聿明、宋希濂、馮聖法等人。

林蔚有種預感,整軍之後,統帥這些整編後,裝備精良的部隊的將是這些黃埔系將領。

“找個機會,把張軫調回國,讓子良接替六十六軍。”

會後,莊繼華悄聲告訴俞濟時,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轉悠了很長時間了,六十六軍雖然擊潰了曰泰聯軍,但總體來說,六十六軍在前期作戰中的表現並不好,莊繼華認爲身爲軍長的張軫負有責任,應該換掉。

“另外,孫立人和廖耀湘都是可造之材,找個機會讓新二十二師讀力成軍。”

這兩句話代表莊繼華對未來遠征軍建設構想,他讓俞濟時來實行,實際是賣他一個好。俞濟時頻頻點頭,雖然他在會上說得很暢快,可實際上,他心裡沒底,除了美國人外,另一個問題是,遠征軍中沒有他的嫡系部隊,現在這些將領都是莊繼華留下來的,一旦有什麼意外,他很可能指揮不動這羣驍將,當然,象莊繼華那樣責罵就更不可能了。

“文革,我已經給校長去電了,請求增援三個軍,”說到這裡,他吞吞吐吐的說:“我想把七十四軍調來,文革,到時候需要你在校長面前美言幾句。”

“以你和校長的關係,校長會不同意?那需要我美言。”莊繼華淡淡的說,俞濟時有點着急了,他以爲莊繼華是認爲要排擠他留下的人,立刻解釋說:“文革,我沒有排擠誰的意思,七十四軍是我的老部隊,我清楚他的每個軍官…。”

“良楨,你多慮了,”莊繼華輕輕搖頭,轉身看着俞濟時:“我們近二十年的交情,我還會不相信你嗎?況且七十四軍就一個軍,僅靠這個軍既無法守住緬甸,也無法反攻仰光。良楨,我送你一句話,公正團結;公正對待各軍,團結所有將領,另外石堅和子良都是我們一期同學,他們肯定會支持你的。”

“公正團結,”俞濟時喃喃唸叨兩遍,然後點點頭:“放心吧,我一定做到。不過七十四軍的事還是要請你幫忙。我擔心的是薛嶽不肯放。”

七十四軍在萬家嶺大捷中大放異彩,已經成爲九戰區的頭等主力,這樣的部隊那個指揮官都不願放,更何況薛嶽一向脾氣耿直,又有陳誠的支持,所以他要是堅決不放,恐怕蔣介石也會讓步。

“好吧,你提出來,我來辦。”莊繼華明白之後,自然滿口答應,他相信以他和俞濟時的交情,還不會留難他留在遠征軍中老部下。

(未完待續)

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五節 曙光(六)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五節 盟國(六)第四節 陰雲(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八節 刺廖(八)第二節 策劃(四)第五節 突擊(七)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十節 虎嘯(二)第十二節 破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五節 突擊(四)第一節 破冰(二)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五節 積聚(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五節 積聚(十)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雲集(一)第五節 盟國(一)第三節 會戰(四)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狙擊(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十四節 圍殲第五節 積聚(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八節 刺廖(九)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五節 積聚(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四節 視察(三)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五節 反攻(八)第九節 轉機(一)第一節 奪軍(十)第五節 曙光(三)第五節 盟國(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三節 暗戰(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二節 策劃(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一節 挽弓(八)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一節 挽弓(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十節 虎嘯(八)第八節 轉折(二)第四節 謀殺(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四節 外交(四)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出兵(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一節 遏制(一)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一節 突破(八)第八節 刺廖(七)第一節 諜影(四)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
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五節 曙光(六)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五節 盟國(六)第四節 陰雲(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八節 刺廖(八)第二節 策劃(四)第五節 突擊(七)第一節 陰謀(十一)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十節 虎嘯(二)第十二節 破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五節 突擊(四)第一節 破冰(二)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五節 積聚(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五節 積聚(十)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雲集(一)第五節 盟國(一)第三節 會戰(四)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狙擊(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十四節 圍殲第五節 積聚(四)第一節 法幣(六)第八節 刺廖(九)第五節 積聚(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五節 積聚(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四節 視察(三)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五節 反攻(八)第九節 轉機(一)第一節 奪軍(十)第五節 曙光(三)第五節 盟國(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三節 暗戰(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二節 策劃(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九)第一節 挽弓(八)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一節 挽弓(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十節 虎嘯(八)第八節 轉折(二)第四節 謀殺(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四節 外交(四)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出兵(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一節 遏制(一)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六節 禍根(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一節 突破(八)第八節 刺廖(七)第一節 諜影(四)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