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盟國(一)

“半年來,曰軍擊敗蘇俄紅軍,佔領了大遍蘇俄領土,紅軍向西方節節敗退;曰軍攻克新加坡,近十萬英軍向人數遠少於他們的曰軍投降,就在不久前,在緬甸,兩個師的英軍向曰軍投降;曰軍攻佔了菲律賓,十萬美菲聯軍困守巴丹。

太陽旗引導下的曰本軍所向披靡,世界似乎正在陷入黑暗之中。

就在人們絕望之餘,光明出現了,緬甸上空的陰霾被一掃而空,陽光照耀着緬北的天空,所向披靡的大和武士在這裡碰得頭破血流,臘戌城下,中[***]隊正獲得輝煌勝利。

兩個師團的曰軍被全部殲滅在緬北的叢林裡,五萬曰軍連同他們的師團長,無一人逃出緬北的叢林。

這是一場創造歷史的勝利。

一百多年來,中國,這個古老的民族,西方的東方的列強在這個古老的國家橫行,即便他們孤軍抗擊兇殘的曰軍四年,也沒有得到西方列強的承認;但今天,即便最頑固的西方列強也不得不承認,中國,他已經走出百年積弱。

世界將以完全不同的目光看待這個正在恢復的東方巨人。

沉睡的巨人,正在甦醒,整個世界都將爲他震驚!”

“哈里,你看了韋伯的報道沒有,丘吉爾看來又失算了。”白宮小花園內,坐在輪椅上的羅斯福,神情看上去有些慵懶,他把報紙放在膝上,揉揉有些發酸的眼睛,不緊不慢的對霍普金斯說。

霍普金斯身材碩長,看上去很是瘦弱,但他卻是羅斯福的親信,經常擔任羅斯福的密使,穿梭在各個國家,在法國投降後,去了倫敦,在德軍進攻蘇俄時,秘密拜訪了莫斯科。

霍普金斯在戰爭初期主張孤立主義,隨着戰爭規模的擴大,他的態度開始轉變,德軍入侵蘇俄後,霍普金斯認爲美國遲早會捲入戰爭,既然這樣,那就早點參加;爲此他積極推動了對蘇俄的援助,他是少數幾個認爲蘇軍能守住莫斯科的華盛頓高層人物。

“馬歇爾將軍轉來了史迪威將軍的報告,不知您看過沒有?”霍普金斯沒管什麼韋伯的報道,他知道羅斯福對丘吉爾有些看法,認爲丘吉爾思考問題的出發點總是首先考慮英國的利益,特別是在殖民地問題上,這是他與丘吉爾最大的不同。

“看過了。”羅斯福不置可否,史迪威在報告中抱怨他完全無法指揮中[***]隊,蔣介石承諾的指揮權完全沒有落實,中國人只想從美國獲得物資,沒有反攻仰光的願望。另外還指責中國將領戰術保守,在臘戌城下獲得大捷後,居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在眉苗以北與曰軍形成對峙,本來已經調到滇西的第五集團軍又被重新調走。爲了更好的對中國政斧施加壓力,史迪威提出由他來分配美援物資,將援華航空志願隊劃入美軍現役,歸他直接指揮。

“馬歇爾將軍認爲,緬甸的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我們可以在緬甸組織一場攻勢,迫使曰軍放棄對新幾內亞東印度羣島的攻擊。”霍普金斯說。

“馬歇爾想得恐怕簡單了,無論丘吉爾還是蔣介石都不會喜歡這個建議。”羅斯福微微搖頭,他的臉上始終掛着一絲笑意,緬甸戰役的結果在華盛頓引起很大反響,此前,羅斯福一直力排衆議擡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數次向中國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還把中國列爲大西洋憲章的四個發起國之一,他這樣重視中國甚至連丘吉爾和斯大林都感到有些不解,華盛頓的記者們更是想不通,最後把它歸結爲羅斯福的中國情結迷惑了他的眼睛。

但臘戌城下的勝利讓所有人,至少讓華盛頓的異議者閉嘴了。

霍普金斯有些不解的看着他,羅斯福示意讓他推他回屋:“相比曰本人,英國人更擔心中國人,當初英國人拒絕中國人進入緬甸也正是這個原因,如果當初中國人還沒看明白,現在他們已經完全看清了,所以他們不會爲英國人出力。”

“如果能在緬甸發動反攻,即便新幾內亞失守,對於守住澳大利亞也有很大幫助,況且有了仰光這個港口,對中國提供物資也就很大幫助。”霍普金斯微微皺眉,他不太理解,爲何這種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他們居然都不願意作。

“哈里,這也是我不理解的原因,”羅斯福的語氣中同樣包含困惑:“但中國人在緬甸的作爲表明,他們對如何打贏這場戰爭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可能與我們的有很大不同。”

羅斯福說完後,似乎不再想談這個話題,他轉口問:“我邀請了蔣夫人來白宮作客,哈里,我們可以與她談談,看看我們能不能取得一致。”

宋美齡到美國訪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此時的美國普通人對讀力抵抗曰本侵略四年的中國充滿敬意,宋美齡的美國背景又讓他們倍感親切,她流利的英文,優雅的舉止,征服了美國大衆,衆議院甚至邀請她到衆議院發表演講,迅速在美國形成了一道宋美齡旋風。

霍普金斯心中默默琢磨,羅斯福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很讓人捉摸不定,他相信總統清楚史迪威希望獲得物資分配權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能讓史迪威獲得中[***]隊的指揮權,美國在東南亞戰場,甚至在中國戰場都能發揮巨大作用,這對打敗曰本人將會產生長遠影響,甚至對戰後的遠東都會產生長遠影響。

“總統究竟在想什麼呢?難道真的是因爲莊繼華將軍的緣故?”霍普金斯想起華盛頓的一個傳聞,莊繼華還在羅斯福擔任紐約州州長期間便與羅斯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是羅斯福第一次競選總統的主要資助人之一。“不會總統不會因爲這個便偏向中國人。”霍普金斯很快否定了這個荒繆的念頭。

“閣下,您對莊繼華將軍怎麼看?以前您就很重視他的意見。”霍普金斯問。

“史迪威以前也很推崇他,”這時他們已經走到門口,門口穿白色服裝的侍者從霍普金斯手中接過輪椅,推着羅斯福向辦公室走去,霍普金斯走在羅斯福的旁邊,羅斯福的嘴角有些許淡淡的笑意:“哈里,當初我認識他時他還是個單純的商人,沒想到一回國便成了將軍,不過他當年的一些判斷現在已經應驗了。”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下,然後才輕輕的說:“我相信他。”

我相信他,簡單的四個字讓霍普金斯明白了,羅斯福爲何在中國問題上這麼猶豫,可如果不給史迪威更大的權力,史迪威在中國便毫無作爲。

“德國第一是我們既定原則,丘吉爾不願也不能向東南亞增兵,我們也不可能派更多的地面部隊到東南亞,東南亞就只能依靠中國,哈里,我們必須理解中國人,他們在國內也需要部隊。”

兩人說着來到羅斯福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哈里曼迎上來,向羅斯福報告,宋美齡女士還有十分鐘就到白宮,羅斯福點點頭,埃莉諾.羅斯福從門外進來。

埃莉諾.羅斯福身材略微有些發福,穿着一件鑲花邊的白色西裝裙,白皙的脖子上掛着一串珍珠項鍊,晶瑩的十字架自然的垂在大遍白皙的胸脯上。

埃莉諾向霍普金斯打個招呼,然後坐在辦公桌前的沙發上,長長的雙腿並在一起,靜靜的等待羅斯福開口,羅斯福略帶微笑的看看她,然後對霍普金斯說:“聽說時代週刊有意讓宋美齡女士登上這期的封面。”

霍普金斯坐到埃莉諾的對面,然後不無諷刺的說:“美國人現在都被她迷住了,時代週刊總是能順應潮流。不過她的目的恐怕還是化緣吧。”

羅斯福搖搖頭:“不管怎麼說,中國戰場至關重要,想想看,要是中國人妥協了,曰本人能抽調出多少兵力,一百萬兩百萬,這樣他們就能西進印度,與德國人在中東會師,如此整個世界就會大變。”

這時埃莉諾接口說:“當年所有軍事專家都說中國人支持不了三個月,可四年過去了,中國人還在作戰,他們理所應當得到尊敬,也理所應當獲得支持,美國是明煮國家的兵工廠,支持中國理所應當。”

“哈里,美[***]隊沒有作戰戰爭準備,我們最快要到今年秋季才能真正投入作戰,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中國人蘇俄人拖住曰本德國的主力部隊。”羅斯福說。

美國有強大的海軍,但戰爭爆發時,美國陸軍只有三十多萬,現在各地美國青年涌向軍營,但這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還很難與德國曰本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相比,同樣美國將領也需要得到實戰鍛鍊。

宋美齡到白宮時,羅斯福和埃莉諾都在門口迎接,宋美齡今天經過精心打扮,身上穿的是中國傳統的翠綠色絲絨旗袍,烏黑的頭髮盤在腦後,露出曲線優美的脖子,綠色鑲珠花的簪子顫顫巍巍。

(未完待續)

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三節 狙擊(五)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五節 突擊(八)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三節 巧取(三)第八節 南線(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六節 和約(四)第五節 調整(三)第八節 南線(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九節 號角(四)第五節 反擊(七)第六節 接觸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三節 會戰(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五節 反攻(一)第一節 蟄伏(五)第五節 反攻(五)第二節 起航(八)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五節 積聚(九)第二節 策劃(七)第二節 說汪(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二節 空軍(三)第八節 南線(五)第十節 辯論賽第七節 曙光(六)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五節 積聚(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二節 起航(三)第二節 初戰(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五節 盟國(六)第四節 視察(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八節 轉折(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七節 上書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狙擊(四)第六節 和約(四)第六節 救亡(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霧(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六節 救亡(二)第五節 反攻(四)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三節 彙報
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三節 狙擊(五)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五節 突擊(八)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三節 巧取(三)第八節 南線(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六節 和約(四)第五節 調整(三)第八節 南線(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九節 號角(四)第五節 反擊(七)第六節 接觸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三節 會戰(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五節 反攻(一)第一節 蟄伏(五)第五節 反攻(五)第二節 起航(八)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五節 積聚(九)第二節 策劃(七)第二節 說汪(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二節 空軍(三)第八節 南線(五)第十節 辯論賽第七節 曙光(六)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五節 積聚(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二節 起航(三)第二節 初戰(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五節 盟國(六)第四節 視察(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八節 轉折(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七節 上書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狙擊(四)第六節 和約(四)第六節 救亡(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霧(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六節 救亡(二)第五節 反攻(四)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三節 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