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

耶律延禧這次要狩獵的地方,在陰山之中。在陰山之中,有一秘境,乃是一處寬達六十餘里的沼澤地帶。

這個地方,除了少數皇室成員知道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耶律延禧曾在這裡打過獵,因此知道這個地方。

自和金國開戰以來,遼國屢屢戰敗,耶律延禧在考慮自己將來逃往何地時,就想起了這裡,並以狩獵爲名,先後查看過這個地方,知道這裡是個既可藏身又好撤離、難以被敵方捕捉的好地方。

現在,耶律延禧帶着衆妃和蕭兀納等人,就來到了這裡,名爲狩獵,實際上是躲避金軍的捉捕。

當時,耶律淳曾問耶律延禧準備前往哪裡狩獵,耶律延禧已經想好要到這裡狩獵,卻未告訴耶律淳,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耶律延禧擔心,朝會上人多嘴雜,難免會走路風聲,若是被金國騎兵知道了,會追擊到那裡,故此,耶律延禧未說具體地方。

耶律延禧帶着衆妃及蕭兀納等人外出狩獵後不久,完顏宗望帶着的三千餘馬軍,來到了幽州城下,要攻打幽州,捕捉天柞帝耶律延禧。

幽州城中,尚有遼軍7萬餘人。

耶律大石命令遼軍,嚴守城池。

完顏宗望率領金軍,連日攻打幽州城池,未能奏效,遂停軍在幽州城下,等待着完顏粘翰統率的一萬步兵到來,準備在兩軍會合後,合力攻打幽州城。

金國在幽州城中安排有密探。密探得知耶律延禧外出打獵,並不在幽州城中。至於耶律延禧到何處打獵去了,密探也不清楚。幽州城暫由魏王耶律淳坐陣,大將耶律大石把守。密探遂悄悄出城,將上述情況報告給了完顏宗望。

完顏宗望得到密探報告,遂撤去圍困幽州的兵馬,帶領着自己的三千餘馬軍,往西追捕天柞帝耶律延禧去了。

完顏宗望帶着騎兵走後,耶律淳及耶律大石剛剛鬆了口氣,緊接着就見完顏粘翰帶着一萬步兵,又來到了幽州城下,將幽州城池團團圍住。

耶律淳、耶律大石組織兵馬,與金國大軍展開激戰。接連十多日,金國兵馬未能攻下幽州。完顏粘翰急派人給完顏阿骨打送信,請求完顏阿骨打再派大隊人馬,前來攻打幽州。

幽州城中,耶律淳和耶律大石,得知金國兵馬出動,前來攻打幽州,急派大將潛出城去,去尋找耶律延禧,請求應對策略。

耶律淳和耶律大石派出的大將,四處尋找耶律延禧不着,只好返回幽州,向耶律淳和耶律大石報告情況。

耶律淳和耶律大石對尋找不到天祚帝耶律延禧甚是惱怒。

這時候,金軍圍城越來越緊,攻打得也越來越猛。

幽州城中,因尋找不見耶律延禧,金兵又兵臨城下,耶律淳和耶律大石慌了,急召衆大臣及將領商量對策。

耶律淳望着衆大臣及將領們說道:“女真圍城甚緊,幽州防務緊急,本王欲請求聖上御旨,又尋聖上不着,許多情況,本王也不好擅作主張,如此,諸位以爲,該當如何?”

經衆大臣聞言,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卻拿不出好的辦法。

耶律淳急得坐立不安。

耶律大石見狀,趨身出列,對耶律淳說道:“魏王在上。聖上不知何往,到處尋找也尋他不着,等女真圍城日緊,既是想再派人去尋找聖上,也恐非易事。當今情勢,只好我們自作主張了。本帥以爲,爲確保幽州不失,需要另立新帝,以便號令天下兵馬,協同抗金。”

耶律淳聞言,大吃一驚。

耶律淳吃驚,是因爲他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女真起兵之初,大將耶律章奴反叛,就欲立他爲新帝,幸好他未答應,若不然,御駕親征途中返回平叛的耶律延禧,當時就可能把他給殺了。

想起那事,耶律淳膽戰心驚,不敢答應。

耶律大石雙手抱拳,衝耶律淳一拜,說道:“魏王,不能再猶豫了,再猶豫下去,幽州城就破了,我們大家就都成女真人的獵物了,到那時候,又將如何?請魏王繼任大位,我等唯魏王之令是從。”

“這個恐有不妥。”耶律淳猶豫地說道。

“有甚不妥的?!”坐在耶律淳旁邊的魏王妻子蕭普賢女說道:“聖上不知何往,國事當頭,衆大臣及諸將,與誰議事?國豈可一日無君,此情之下,只有如耶律大石元帥所議,另立新君了。”

耶律淳道:“聖上尚不知是什麼情況,豈可自立?再說了,本王自立爲君,諸位可聽從本王遣使?”

耶律淳如此說時,心裡已經有了自立爲君的想法,只是想看看衆大臣及將領們的態度。

衆大臣及衆將聽耶律淳如此說,心裡對耶律延禧也不抱希望,也想着由耶律淳出面,重整朝綱,應對女真兵馬,遂紛紛跪地,高聲喊道:“臣等擁立魏王爲君,唯魏王之令是從。”

耶律淳見狀,趕忙說道:“既是如此,本王就勉爲其難,暫爲新君。待將來,若聖上在,當還權聖上;若聖上不在了,本王也不在了,當由耶律定爲新帝。此安排,衆卿們當作證,非是本王要自立爲君的。”

耶律定乃天柞帝耶律延禧的第五子,當時正隨着天柞帝外出狩獵。

當時,耶律淳繼了皇帝位,封蕭普賢女爲皇后,令耶律大石爲朝廷兵馬大元帥、幽州防衛使,令大將韓斡復之,全權負責幽州防務及對金作戰。

耶律大石和韓斡受令,重新安排部署兵力,嚴密防衛幽州城。

幽州城外,完顏粘翰率兵圍困幽州十餘天后,忽然接到完顏阿骨打命令,令其撤軍。

完顏粘翰遂撤軍返回。

這是什麼情況?完顏粘翰不是派人赴中京,請求完顏阿骨打再派大部隊,前來攻打幽州城,完顏阿骨打緣何令完顏粘翰撤軍?

原來,在完顏粘翰圍困幽州的這段時間裡,出使宋朝的完顏胡特、阿博二人,從汴京返回到了中京,緊急覲見完顏阿骨打,並告知完顏阿骨打,宋軍將於近日出發,攻打幽州。

得到得知這個情況後,根據兩國約定,幽州將由宋軍負責攻佔,金國直接派兵攻打和佔領幽州,就違反了金國和宋國簽訂的盟約。於是,得知宋朝將發兵攻打幽州,完顏阿骨打急忙派人,前往幽州城外,命令完顏粘翰迅速撤軍,不但延誤,以免違反和宋朝簽訂的盟約。

完顏粘翰接令後,遂撤了金兵對幽州城的包圍。

這時候,宋軍在哪呢?我們再來說說宋朝這邊的情況。

當時,徽宗皇帝親口答應完顏胡特和阿博,說朝廷大軍已集結在汴京周邊,將於近日發兵北上,討伐契丹,收復燕雲十六州故土,讓完顏胡特和阿博趕緊返金,告訴完顏阿骨打,按約定出兵,不得延誤。

完顏胡特和阿博遂離開汴京,急忙返國去了。

就在金使完顏胡特、阿博離開汴京的第二天,汴京又來了幾位不速之客。

來到汴京的這幾位不速之客,乃是高麗國王派來訪問南朝大宋的使臣。

這之前,高麗國和大宋交往不是太多,但大宋朝廷知道東北海岸邊上的這個半島形島國。聞聽到高麗國派使來訪,徽宗皇帝極爲重視,隨即便接見了高麗國使臣。

高麗國帶團訪問南朝大宋的正使,名叫李沐宸,乃高麗國朝廷副宰相。根據對等原則,大宋朝廷這邊安排太宰王黼,陪同徽宗皇帝接見高麗國使臣李沐宸一行。

大殿內,李沐宸首先代表高麗國王致敬徽宗皇帝,然後談了高麗國希望和南朝大宋建立良好關係的願望。

徽宗皇帝聽完李沐宸的話後,說道:“謝謝你國國王的問候。高麗國偏距東北海域一角,地小物瘠,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應該較大。俺大宋朝,疆域廣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物阜民豐,乃中心之國。俺朝願意和高麗結成友好聯邦,願意對高麗國的發展,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李沐宸見說,起身致謝,隨後說道:“深謝大皇帝。俺這次出使,除了表達兩國加強合作,促進友好關係的願望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不知當講不當講。”

徽宗皇帝見說,面部表情嚴峻了許多,鄭重地說道:“來使請坐。來使既是另有重要任務,只管講便是,沒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的。”

李沐宸入座,在沉思了片刻後,說道:“大皇帝在上,下使聽說,貴國和女真已經結成聯盟,欲共行伐遼。請問大皇帝,可曾有這事?”

徽宗皇帝看了眼王黼,又轉睛看向着李沐宸,沉思片刻後,方說道:“來使從何處聽說俺朝與女真結盟,共行伐遼之事?”

李沐宸起身,向徽宗皇帝再拜後說道:“啓奏大皇帝。俺國和女真接壤,女真旦有情況,俺國即可探聽得到。去年入冬前,貴國派遣秘書丞趙良嗣,代表貴國,出使金國,簽訂了宋金結盟的海上之盟,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俺國國王已得到奏報。”

說畢,李沐宸復入座。

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
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