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奇花異草

話說方臘乃是浙東鄉間的一介草民,他能有多少見識?他只知陳碩真當了女皇,清溪之地有天子氣象,卻不知陳碩真後來下場如何,還以爲陳碩真真的駕着鳳凰,飄然而去。其實非也。

接下來,我們說說房仁裕是如何剖決陳碩真的。

那房仁裕自十八歲從軍,衝鋒陷陣,身經百戰,死於其手下之人數不勝數,早已是個奸詐殘忍之人。

崔義玄捕獲陳碩真後,將其押送至揚州刺史房仁裕處。房仁裕遂令人馳馬入京,向朝廷中的二聖報捷。

高宗李治得報,聖心大慰。武曌與陳碩貞乃結拜姐妹,然事關李家江山社稷,也念不得曾經的恩情了。故此,武曌嘴上雖然不言,心裡也感到欣慰,在如何處置陳碩貞上,給了高宗李治暗示,即殺無赦!

唐高宗遂嘉獎房仁裕、崔義玄二人,下旨令房仁裕將陳碩真剖決於鬧市,予以警示。

十一月庚戌,房仁裕令劊子手於午時三刻,剖決陳碩真於文選樓前校場。

對於這個判決,幾日前已通知陳碩真本人。

陳碩真乃是個堅貞女子,視死如歸,倒也沒有因此而驚慌失措。

原本,她實指望義妹武曌能出面解救自己,好保全下性命來;然,隨着時間的推移,並無任何利好消息從京中傳來。

對此,陳碩真心裡清楚了,指望義妹武曌來解救自己,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人家現在是當朝的太后,畢竟李家的江山社稷人家當着一半的家,怎麼可能看着自己把李家的江山給奪去了?

一旦不對義妹武曌抱有希望後,陳碩真就不對生還抱希望了,一直想着趕在行刑前,如何能自己了卻自己。

作爲女流,陳碩真對自己的顏面還是有顧忌的。

陳碩真被專牢關押,看管甚嚴,沒能找到自己了斷自己的機會,時間很快就到了被執行的日子。

怕陳碩真捨命反抗,執行當日辰時,房仁裕提前派人告訴陳碩真,剖刑不過一刀之厄,不必害怕。

房仁裕以此來安慰陳碩真,好叫她不要因焦躁而激烈反抗,以致剖刑不能正常進行。

房仁裕的話,陳碩真信以爲真了,於行刑當日,自裸上身,袒胸如鍾,好受一刀之厄。

獄卒用繩索捆綁了陳碩真,引陳碩真自牢中出。

陳碩真面無懼色,視死如歸,昂然自行。

出了牢門後,陳碩真猛然看見一木驢停放於牢門外。

陳碩真見狀大驚。

木驢之刑對女性而言,實天下第一辱刑也。

陳碩真見狀,方知道房仁裕欺騙自己了,看來剖刑並非一刀之厄,明擺着還要受一番羞辱。

牢門外,大街上,早觀者如雲,蟻聚於道,陳碩真始知其刑之辱。

急迫之下,陳碩真急忙用兩腳勾住了門前拴馬樁,執意不行。

陳碩真對獄卒道:“碩真乃堅貞之女,並無男女情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然如此辱人之刑,碩真斷不能受,情願就死於此處。”

獄卒回道:“我等乃執行之人,你與我等說事,全無用處,你還是服從的好,免得我等焦躁,多有得罪。”

陳碩真拒不服從。

獄卒見狀,大怒,使勁拉扯。

陳碩真遂用雙足緊勾着拴馬樁不放。

獄卒見狀,遂用棍棒擊打陳碩真雙腳。

陳碩真忍住劇痛,不肯鬆開雙足,獄卒拉之不動。

執行官遂令衆人用手掰陳碩真雙足,陳碩真用盡全力,終不能分。

遠處暗中觀察情況的房仁裕見狀,招手喚來一獄卒,囑咐其暗中乘陳碩真不備之時,以棍擊打陳碩真胸房,陳碩真驚慌中,必然鬆開雙足。

獄卒受令,至陳碩真跟前,趁陳碩真不備,用棍猛擊陳碩真胸房。

陳碩真猛然被擊打胸房,驚慌稍懈,雙足被獄卒掰離拴馬樁。

執行官遂令獄卒以長繩分系陳碩真雙足,以防陳碩真故伎重演。

陳碩真自度,終是無計可免於辱邢,遂不復拒之。

雖陳碩真不復拒之,然筆者實不忍心描述酷刑殘忍之狀,故在此略過一千餘字,不再描述陳碩真如何被綁於木驢之上,如何被剖決於鬧市之中的慘狀。

然,方臘造亂於後,且是欲借陳碩真之天子氣,攪亂朝廷天下,奪爲己有,實乃不自量力;故此對陳碩真之事總結如下:

嗚呼,陳碩真志存天下,而才止於惑衆;勇可敵萬人,卻敗於一匹夫之謀;然斧鉞加身,九死不悔,蓋亦女中之雄也!可憐得志於旬月之間,逞威於彈丸之地,而喪身於萬衆之前,備極凌辱,屍首難完,誠足爲謀逆者戒!

可惜方臘於一己私慾之前,只觀前事之耀,不記前事之敗,故此後來也有殺身之禍等待在不遠處。

說完這件陳年往事,該接着說方臘的事情了。

話說時間到了北宋宣和二年九月,方臘家裡發生了一件奇事。

那天,天上陰雲密佈,吹得風中也有了潮氣,幾乎是要下雨的樣子。

方臘坐在堂屋中,喝着茶,想着心事,一擡頭,見陰雲密佈,便站起身來,來到堂屋臺階上,擡眼去看天空。

天上雖是密佈陰雲,頂頭之處卻是一團紅光,在昏暗中發着祥氣。

方臘心中好生奇怪,暗道,難道此光便是所謂的天子氣?

正胡思亂想着,忽見一道閃電,由天而下。

那團紅光化成一道線,竟落入方臘家院中,隨後便是“轟隆隆”的雷聲滾將而來。

方臘親眼見那道紅光鑽入自家院子中間的地縫中去了。

方臘正疑惑着,天上噼裡啪啦地下起雨來。

方臘心中好生奇怪,便狐疑地入屋去了。

過了幾天,於無意之中,方臘發現,自家院中,那天鑽入紅光的地方,竟然神奇般地長出一個草芽來。

又過了幾天,那棵草芽變得粗壯了起來,側邊上又生出一些幼芽。

方臘更覺奇異,遂用一個籮筐將那個草芽給扣了起來

方臘怕他養在院子裡的雞叨了那棵草芽。

又過了十來天,草芽竟然長成了一朵花,頂着籮筐離了地。

方臘見狀,大喜,直道是神花仙草,百般珍愛,悉心照料。

方臘內心深處,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什麼花草,能長成什麼樣子。

一個月後,那花竟然長得有半人之高,莖稈也非是一般花草的莖稈,足有胳膊那麼粗,葉子有臉盤那麼大,並蒂地開着三朵鮮花,嬌豔無比。

方臘活了那麼大歲數,還沒見過這麼嬌豔美麗的花朵。方臘歡喜的不行,卻又不知那花朵是什麼花?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來歷?

方臘心想,清溪城中有月光寺,那月光寺玄虛長老,見多識廣,定然知道此花的名稱及來歷,我何不訪他一訪,好向他討教一番?!

方臘拿定了主意,備了十兩銀子,一大早便匆匆趕往清溪縣城,來到了月光寺,要拜見月光寺玄虛長老。

方臘來到月光寺門口,給看門的小和尚打了個問訊,說道:“煩請小師父通報一聲,萬年鎮碣村方臘拜見長老。”

小和尚聞訊,轉身進去了。

不一會兒,月光寺玄虛長老迎出門來,見方臘乃彪洶洶一壯大漢子,長得方正臉龐,濃眉大眼,直挺的鼻子,闊大的嘴巴,面相中透着一股霸氣,像是雄震一方的人物。

玄虛長老心中暗吃了一驚,已看出方臘的後事。

玄虛長老心裡暗道,此乃傳名於世之人,老衲當隆重接待。

玄虛長老忙對方臘施了禮,口裡說道:“老衲不知大王大駕光臨,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方臘聞聽得玄虛長老此言,心裡也吃了一大驚,暗道,俺乃是個漆園主,從來與這長老未曾謀過面,而今何故甫一見面,這長老便稱俺爲大王?這裡面有何玄妙?

方臘急給長老還禮,說道:“長老高擡了,方臘乃萬年鎮碣村一漆園小主,久居窮鄉僻野,才蔽識淺,並無大的作爲。弟子在鄉間,久聞長老高名,特慕名來訪,忽聞聽長老呼俺大王,誠惶誠恐,實不敢當。”

玄虛長老客氣地讓道:“大王莫要疑慮,生死富貴,命中帶定。吾觀大王,也非等閒之人,將來定有一套大富貴。大王親來小寺,老衲不勝榮幸。恭請大王進寺詳談。大王請進!”

玄虛長老恭恭敬敬將方臘讓入寺中,一同來至方丈寺,分賓主坐定,吩咐小和尚看茶。

方臘與玄虛長老客套了幾句,自袖中取出十兩銀子,敬獻給長老,嘴裡道:“長老在上,方臘心中久念我佛,有心皈依,只是俗事繁沉,有心無力,這點供養,不成敬意,還清長老笑納。”

玄虛長老略表客氣,嘴裡道:“讓大王壞鈔了,老衲甚是過意不去。”

說畢,收了方臘的十兩銀子。

方臘忙道:“一點薄意,算不了甚,長老但收無妨。”

這時,小和尚進來獻了茶,又退了出去。

長老問方臘道:“大王到此,定是有什麼吩咐,但講不妨,老衲恭聽。”

方臘便將家裡面如何一道紅光入地,如何長出一朵花來,花長得如何告訴了玄虛長老,最後說道:“長老,方臘心中甚是疑惑,不知此花什麼來歷?叫什麼名字?結果如何?方臘想請長老撥冗蒞臨,前往寒舍,指點迷津。”

玄虛長老聞言,心裡暗道,如此看來,將來果然是要有點事情,既是如此,老衲當去看看。

那長老便說道:“既是大王相請,焉有不往之理?!老衲這就跟大王前往,去看下那花端的如何?”

兩人又喝了陣茶,起身出了寺廟,望萬年鎮碣村而去。

一個多時辰後,玄虛長老和方臘來到了碣村家中,一進院門,玄虛長老便看到那朵肆意怒放的花朵。

玄虛長老來到那朵花前,仔細端詳,見花莖兒有胳膊粗,說明強壯有力,見莖稈上長出三朵花來,出塵脫俗,似非一般花朵。

玄虛長老沉吟了許久,若有所思。

方臘見狀,急不可耐,對長老道:“煩請長老指教。”

玄虛長老道:“大王,老衲細觀此花,恐非一般之花,是朵好花,也可以說是一朵喻世花,只是看上去奇豔無比,實際上難免會曇花一現,不可長久。大王好生侍養,或許會有結果。”

玄虛長老的話,聽得方臘目瞪口呆,他不懂得啥是個“喻世花”,更不知道何以會曇花一現,糟糟了半天,謹慎地問道:“長老,您是佛家,我是俗人,您不妨指點迷津,何爲喻世花?喻的是什麼世?該花可否留種?來年可否再種?若是曇花一現,將又是什麼結局?”

玄虛長老聞言,微微一笑,說道:“大王,出家人不打誑語,這世上之事,前緣已定,可意會不可言傳,靜待其變吧!至於如何曇花一現,當防風吹雨打。”

方臘又問此花來歷,玄虛長老笑而不語。

方臘又請玄虛長老給花兒起個名字。

玄虛長老想了陣後,道:“半尊半貴。”

“半尊半貴?”方臘聽了更是疑惑,心道:“奈何不起個全尊全貴的名字?”

於是,方臘問道:“長老,方臘愚昧,還請多加指點。”

玄虛長老任憑方臘打破砂鍋問到底,皆是閉嘴不語。

方臘見長老不再言語,便將長老送出了院門。

長老給方臘打了問訊,告辭道:“大王,前途無量,好自爲之。”

說畢,玄虛長老悄然而去。

方臘反轉身進入院中,望着那朵花發愣,心中暗道,既是奇花,當悉心照料,以防被風吹雨打,成曇花一現了。

那麼,這朵花結果究竟如何?能否防得住風吹雨打呢?

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
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