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

趙良嗣、李善慶等人離開梁山,一路急趕,到了登州。

登州知府王師中設宴招待趙良嗣、李善慶一行,當晚,趙良嗣、李善慶一行安歇在登州。

第二日,登州知府王師中派軍士數十人,護送趙良嗣、李善慶一行,乘坐大船,前往遼東。

這一次,船在海上沒有繞行,橫跨渤海灣,僅用了三天三夜,即直達遼東海岸。

女真已提前得到消息,知道大宋三品秘書承、右文殿編撰趙良嗣,由李善慶陪同,乘船前來遼東,與金國商談結盟之事。金國對趙良嗣使金極爲重視,派官員等候在海邊。二國政完顏吳乞買也受大皇帝完顏阿骨打委託,專程前往遼東遼陽府,迎接趙良嗣等南朝使臣的到來。

趙良嗣一行到了遼東海岸後,即由等候在岸邊的金國官員陪同,前往遼陽府。遼陽府行宮中,金國二國政完顏吳乞買接見了趙良嗣等南朝使臣。

雙方寒暄畢,完顏吳乞買特意對趙良嗣說道:“金宋兩國,互通使臣,締結盟約,共行伐遼,開創了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可喜可賀;然而,在兩國交往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波折,主要表現在貴國有居高臨下之態,視我國爲附庸,持貴國皇帝詔書出使我國。對此,我國非常不滿意。上使此番出使我國,可攜帶了貴國正式國書?”

因爲前兩次沒攜帶國書之緣故,金國大皇帝完顏阿骨打甚是不悅,故此,金國二國政在與趙良嗣寒暄畢後,最爲關心的便是趙良嗣是否攜帶了宋朝國書?是否把金國擺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完顏吳乞買之所以這樣說,是要覈實趙良嗣是否攜帶正式國書,以便操作接下來的事情。

幸好,這次趙良嗣出使女真,做了充分準備,不僅攜帶了國書,還攜帶了徽宗皇帝趙佶寫給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親筆書信。

趙良嗣耍了個小聰明,想吊吊完顏吳乞買的胃口,故此,先未拿出國書,而是掏出趙佶的親筆書信,遞給李善慶,讓李善慶念給完顏吳乞買聽。

李善慶接過趙良嗣遞過來的書信,展開,讀道:“宋國皇帝特致書金國皇帝,欽派我朝秘書丞趙良嗣出使貴國,協議宋金兩國聯盟之事。雙方約定事宜,均由我朝趙良嗣作爲朝廷代表予以確認。望貴國予以接洽爲是。”

書信中,徽宗皇帝言辭甚是公正;完顏吳乞買聽後,雖然對徽宗皇帝書信內容和言辭較爲滿意,但其中有‘宋國皇帝特致書致金國皇帝’之說,遂問李善慶道:“此乃國書?”

李善慶答道:“回國政勃極烈,此乃宋朝皇帝親筆書信,並非國書。”

完顏吳乞買見說,心有不悅。完顏吳乞買心想,無論宋國皇帝說得多麼誠懇、公正,但親筆信畢竟是親筆信,而非是正規國書,還是未以國與國的禮節相待金國。

完顏吳乞買遂沉下了臉,不高興了。

趙良嗣見狀,趕忙說道:“二國政,我朝有‘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說。在我朝,聖上就是國,國就是聖上。其實,我朝聖上的親筆書信,比國書的檔次更高。”

完顏吳乞買聞聽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話,心仍不悅,但對趙良嗣關於南朝皇帝和國家的關係,甚是贊同,認爲的確如此,有了南朝皇帝的親筆書信,且言辭誠懇,說得也很清楚,的確是比國書檔次更高一點。如此一想,完顏吳乞買在是否有國書之事上,不是那麼太糾結了。

趙良嗣見完顏吳乞買臉色好轉,遂又趕忙說道:“二國政,臣此次來,除了我國聖上的親筆信外,還攜帶了大量禮品,不成敬意,請笑納。”

完顏吳乞買聞言說道:“上使前來,乃是代表了大宋國前來的。既然是代表一個國家前來商談相關事宜,當攜帶正規國書,此乃是起碼的禮節。上使未攜帶正規國書,只攜帶了你國大皇帝的親筆信及一些禮品,似乎更像是走親戚而已,如此一來,雙方怎好相商國家大事?前番貴國呼延慶返宋時,我國大皇帝一再交代,你朝再次派人前來商量聯盟之事,必須攜帶正式國書,爲此,我國還專門派了殿直官李善慶一同前往,就是要落實雙方締結盟約,共行伐遼之事的。此番,上使前來,因何又未攜帶國書?這樣的話,金宋兩國只能是意向性地談談,斷難有正式聯盟可締約。”

趙良嗣見金國上下,對南朝朝廷是否吃國書與他們發生關係非常看重,他也吊足了完顏吳乞買的胃口,遂笑了笑,說道:“二國政所言極是。”

趙良嗣聞言,微微一笑,說道:“二國政所言極是,本使此次來,不僅攜了俺朝皇帝的親筆書信,還攜帶了國書。剛纔讓二國政看我朝聖上的親筆信,乃是打個招呼,致個見面禮而已,正式國書在此。”

說着,趙良嗣變戲法般,又從衣袖中掏出了國書,遞給完顏吳乞買。

那完顏吳乞買見趙良嗣掏出國書遞過來,趕忙伸手接過,展開一看,全是漢文,唯南朝的大紅公章,極爲顯眼。完顏吳乞買大喜,又喚李善慶過來,將宋朝國書遞與李善慶,問道:“你看看,這可是南朝國書?”

李善慶接過完顏吳乞買遞過來的宋朝國書,看了眼,說道:“回國政勃極烈,此正是南朝國書。”

完顏吳乞買聞言大喜,又從李善慶手中接回南朝國書,看了又看,然後對趙良嗣說道:“上使千里迢迢,渡海而來,一路顛簸,多有辛苦。上使且先歇息下來,本王將爲上使接風洗塵,然後商談兩國聯盟的相關事宜。”

當即,完顏吳乞買安排着趙良嗣一行人歇息了下來,並設宴招待。

宴會畢,雙方舉行首次正式會談。

趙良嗣道:“本使受我朝聖上指派,專程來貴國相商聯盟之事,不知貴國有何打算?”

完顏吳乞買道:“金宋兩國締結盟約,共行伐遼,是利好於兩國的事情,大金自然是非常願意;只是,金宋兩國締結聯盟,乃是貴國首倡,貴使當拿出具體的聯盟內容來,以便邊雙方就此逐項協商。”

趙良嗣道:“關於宋金聯盟的具體內容,我朝自然是有,總體來講,便是兩國結盟,共行伐遼,貴國由北而南攻擊,但不得越過鬆亭、古北榆關以南;我國由南而北攻擊,也不越過鬆亭、古北榆關以北。”

完顏吳乞買聞言笑道:“貴使言簡意賅,只是此議太籠統了。兩國共行伐遼,其間多有變化,進攻態勢也未必相同,所佔疆域及時間也不一定,焉能劃定一個界限而不主動進攻?若我國停軍在鬆亭、古北榆關以南,而貴國遲遲不能攻佔到位,難道容契丹休養生息,積攢力量不成?”

趙良嗣是帶着完整方案來的,關鍵是未見到完顏阿骨打,故此未將具體方案詳細說於完顏吳乞買。趙良嗣的想法是,要談具體的、詳細的內容,也得等見到大金皇帝完顏阿骨打後再談,好一次性地給確定下來,省得中間傳來傳去,傳走了樣。

聽到完顏吳乞買的話後,趙良嗣沉吟了下後,問道:“我朝主要還是想徵求貴國的意見。關於宋金兩國締結盟約,共行伐遼之事,二國政是否有了完整方案?假如本使與二國政談定了結盟內容,能否生效?”

趙良嗣先是委婉地尊重了下金國,然後就對完顏吳乞買發難了,說的意思無非是你完顏吳乞買說了算不算數?有些事情你能不能做主?

對趙良嗣的話,完顏吳乞買心中也不高興。

完顏吳乞買心想,俺作爲大金的儲君、二國政,我說了不算數,那麼你作爲宋國的一個三品官,又能否當了你家大皇帝的家?

如此一想,完顏吳乞買道:“具體事宜,自然是要詳細商談,最終要我國大皇帝拍板;然貴使出使我國,聯盟所談到的許多細節,是否也做得了主?”

完顏吳乞買反將了趙良嗣一軍。

趙良嗣聞言道:“本使出使貴國,持的是俺朝聖上的親筆書信及。在俺朝聖上親筆書信中,已說明了本使身份及使命。本使既是受令出使貴國,自然是代表我朝官方,說的話自然也是我朝官方的意見。”

趙良嗣回敬了完顏吳乞買一句。

完顏吳乞買一時語塞。

趙良嗣道:“俺要求覲見貴國大皇帝,不知可否?”

完顏吳乞買道:“俺國大皇帝正帶兵外出,欲攻打契丹中京大定府。使臣有具體條件,還是直接對我講吧,我國由我來負責金宋聯盟之事。”

趙良嗣聽完顏吳乞買在說到聯盟之事時,將金放在宋的前面,心裡不悅,便說道:“俺朝乃中原上國,文明古國;你國乃剛剛建國,時間不久,即使是要商議聯盟之事,也該是我國在前,你國在後,雙方締結的聯盟名稱,應稱作宋金聯盟。”

完顏吳乞買聞聽後道:“貴使此議不妥。雖然你國乃中原上國,文明古國,但畢竟是你國前來我國請求聯盟的;故此,雙方所定聯盟名稱,自然是金在前,宋在後。”

趙良嗣聞言後,笑道:“二國政此言也不妥。俺國擁有上萬萬人口,乃是泱泱大國,排序上斷然不能置後。”

完顏吳乞買也笑笑,說道:“國家聯盟,不分大小,主要看哪方強勢。目今,是你國前來我國請求聯盟,非是我國去你國請求聯盟,若要商議聯盟之事,還是金在前,宋在後。”

雙方的首輪談判,首先在聯盟名稱上產生了分歧。

趙良嗣見說不通完顏吳乞買,也不想再這個問題上過於糾纏而耽誤後面的談判,遂腦筋一轉,提議道:“此次聯盟,對雙方而言,各取其利,乃是雙方皆願的,非是某方主動,某方被動的。既然此次聯盟,起自海上,乃跨海而來,不如就叫海上之盟吧。”

完顏吳乞買聽了,覺得有理,便點了頭,說道:“貴使此議不錯,此次聯盟若成功締結,就叫做海上聯盟吧。”

至此,聯盟的名稱算是確定了,接下來該談具體條件了。

趙良嗣詳細說了己方的條件。

完顏吳乞買聽後道:“上使說的情況,我大致已經知曉,但要具體簽訂下來,還得我國大皇帝確定;故此,還清使臣就此住了下來,待俺國大皇帝打下契丹中京,凱旋歸來後,再與使臣具體協商,並簽訂條約。”

臨來金國前,徽宗皇帝趙佶專門囑咐趙良嗣,抓緊時間使金,爭取早日簽訂盟約,越快越好。趙良嗣想到此,哪裡還能住下來,等完顏阿骨打打下大定府後再談?故此,趙良嗣就對完顏吳乞買說道:“既是大皇帝在征討契丹中京,我也久慕大皇帝威名,想就此趕往大皇帝行營,一來目睹大皇帝神采,二來隨時商議聯盟之事。”

完顏吳乞買聞言,想了想後,對趙良嗣說道:“也好。前不久,契丹也派來了使臣,欲與我國結好,封我國大皇帝爲東懷國皇帝,現被我國扣押在東京遼陽府。貴使既是想前往我國大皇帝行營,你們不妨和遼國使臣一同去,雙方好相機決斷,看能否簽訂了聯盟之事。”

趙良嗣聞言,正色道:“二國政此話,俺甚是不愛聽。既是你國欲與我國簽訂盟約,何故又留契丹使臣在此?難不成你國還要和契丹使臣再簽訂一份合約?若那樣的話,本使就此返朝,兩國不再商討聯盟之事。”

完顏吳乞買道:“非也!我國扣留了契丹使臣,乃是因爲契丹藐視俺國,封我國皇帝做什麼東懷國皇帝;之所以讓貴使與契丹使臣同往,乃是爲了讓你們共同見證下俺國大皇帝的神威,並非是要和契丹再簽訂一份合約。”

趙良嗣聞言,怕夜長夢多,誤了簽訂盟約之事,便答應和契丹使臣一道,前往契丹上京臨潢府附近完顏阿骨打行營,去見完顏阿骨打,簽訂海上之盟。

趙良嗣一行隨即出發。

當趙良嗣一行趕至中京附近完顏阿骨打行宮時,完顏阿骨打正在和完顏粘翰、完顏宗望、完顏撻懶、完顏辭不失、完顏翰離不等將領商議攻伐遼國中京之事。

聞聽到宋國使臣趙良嗣求見,完顏阿骨打大喜,忙對完顏粘翰道:“粘罕,快快請中原上國使臣進帳相見。”

完顏粘翰聞令,出到帳外,恭請趙良嗣等人入帳。

趙良嗣安排無關緊要人員在外等待,他和幾個重要人員,被完顏粘翰讓進完顏阿骨打的大帳。

完顏阿骨打見趙良嗣等人進來,忙起身道:“可是宋國使臣趙秘書丞?”

趙良嗣彎腰答道:“正是。”

完顏阿骨打道:“甚好!甚好!快快請坐。”

趙良嗣見完顏阿骨打態度甚好,心中寬慰,遂與其他幾人在一側坐了。

完顏阿骨打問趙良嗣道:“你國大皇帝可好?”

趙良嗣答道:“俺國天子陛下勵精圖治,研習國策,揮筆著文,潑墨圖畫,國家繁榮昌盛,這一向很好,只是念念不忘於後晉時失陷於契丹的燕雲故土,故此派俺爲使臣,欲與貴國結好,共同攻伐遼國,你們可報了往日冤仇,我國也可順勢收回燕雲十六州故土。”

完顏阿骨打聞言道:“很好!很好!趙秘書丞此番出使我國,可帶了你國國書?”

完顏阿骨打斤斤計較於宋國是否持正式國書而來。

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
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