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回

Jinbang 一百零三回

一百零三回

崇禎皇帝鐵青着臉,身子深深地陷在御座之中。他心頭涌起了一股極其強烈的被欺騙的感覺。爲什麼韃子會突然闖進來?爲什麼袁崇煥來得這麼快?爲什麼袁崇煥一路不與韃子決戰,卻不停的不顧朝廷禁令與韃子一前一後趕往京師?爲什麼袁崇煥在廣渠門與韃子一戰之後再不交戰,反而將各地勤王軍馬調離北京?爲什麼袁崇煥盡去關寧巡撫,把總兵都換上了自己的人,爲什麼袁崇煥一請再請,只是一個勁向朝廷要錢?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一個答案來解釋――袁崇煥通虜!

其實,在他的心頭,最大、也最沉重的問題是:爲什麼有他這個中興之主在,國事反而變得更糟?在他看來,無外乎兩個答案:要麼是自己懶惰無能,或是臣下不盡職守,甚至從中暗地搗鬼。登基繼位以來,自己誅除閹黨不可謂無能,廢寢忘食操勞國事不可謂怠惰,國家多事的責任自然不在自己身上。那麼韃虜進犯究竟應當歸咎於誰?薊遼督師是袁崇煥,整個大明最精銳的兵馬歸他指揮,兩年半前平臺之上他也曾當面信誓旦旦地承諾過五年復遼,那麼理所當然應該是他的責任。可是現在非但沒有復遼,反倒給虜兵打到了自己的家門口。是袁崇煥無能嗎?自然不是。那麼就只剩一個答案了――袁崇煥通虜!

就是這個通虜的袁崇煥,現在正站在自己面前,大言不慚地說甚麼此心可昭日月!崇禎一掌重重擊在御案之上,只覺得手掌又麻又痛,心中卻隱隱有一種無可比擬的快感。他大聲叫道:“來人,來人!將袁崇煥下在鎮撫司獄,聽候發落!”幾名羽林衛士同聲答應,一齊上前來擒袁崇煥。

袁崇煥霍然站起,將幾名衛士嚇得齊退了幾步。桓震瞧着他整整袍袖,衝着崇禎跪了下來,連拜三拜,說道:“國難當頭,袁崇煥殺一個不妨,卻不可殺兩個三個。臣去也,請陛下好自爲之。”崇禎當他忽然起立之時,只道這蠻子真要動蠻,一驚之下順手抓起了案上鎮紙,待得見他只是叩頭拜別,漸漸放下心來,一疊連聲地只叫“拖下去”。好容易衛士將袁崇煥兩手反剪,連推帶拉地弄下殿去,這才慢慢放開鎮紙,手心之中已經滿是冷汗。

噓了一口氣,慢慢坐回椅中,這纔想起下面還跪着一個袁逆同黨不曾處斷。輕咳一聲,盡力擺出一副皇帝的威嚴姿態來,喝道:“首逆既伏,你還有何話說?”桓震卻沒聽見,在他腦中,仍在滿是方纔袁崇煥給推出門口之時那個若隱若現、叫人捉摸不透的笑容,那是甚麼意思?他在笑甚麼?笑自己赤心報國,殫精竭慮,多年心血終於換來個?職入獄的下場?笑皇帝昏庸不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之計而不自知?還是笑他桓震,空爲四百年後來人,白白預知一切,卻只能眼睜睜地瞧着事情發生,束手無策?

傅山在旁着急起來,叩頭道:“陛下容臣細稟,桓總兵確實不曾與袁逆有甚勾結,此番誤旨,便是給袁逆扣押在營,昨夜方得逃脫。”崇禎微微驚訝,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冷冷的道:“你教朕如何信得過你?”桓震一怔,還沒答話,傅山已經大聲道:“臣願以頭頂烏紗,項上人頭作保!”

桓震心下感動,患難之時方顯兄弟義氣,果然不假。他卻不能讓傅山爲自己送了烏紗性命,站起身來解開衣衫,只見手足淤跡青腫,血痕斑斑,都是關押幾日鐐銬留下的紀念。崇禎見狀,雖然信了三分,仍是疑心兩人串通起來欺瞞於他。桓震又道:“陛下不信,可以與那袁崇煥對質。臣不曾查破袁逆的奸謀,自承罪無可逭,可這勾結之舉實不曾有,臣也無法認罪!”

他這話可說是冒了十二分風險的。自從給袁崇煥扣押以來,他便無時無刻不在琢磨這個問題:袁崇煥究竟爲甚麼對他關而不殺?想了數日,雖然終究猜不透袁崇煥的心思,卻也給他認定了一點:袁崇煥既然不曾當場殺他,那也就不會希望他死。現下袁崇煥既已下獄,是否指證自己於他來說並沒二致,且不說瞧他方纔見到那些密摺之時的神色,似乎早知此事的一般,就算從前絲毫不知,現下聽說桓震兩年來無一奏報於他不利,心中必也有兩分感激,照他平日爲人,絕不會反來拖桓震下水,拉一個死鬼墊背。

想便是如此想,可是人心究竟隔肚皮,袁崇煥會不會替自己開脫干係,誰也不能作準。他打定了主意賭上一賭,左右目下已經無路可退,倘若保得有用之身,還可以慢慢設法。若是賭輸,大不了一死便了,自己稀裡糊塗來到這世界而不死,一條性命已經是拾得的了,還怕甚麼死?

崇禎聽他說不怕對證,卻又信了三分。猶豫片刻,便教小太監追袁崇煥回來。傅山心中忐忑不安,只怕那袁崇煥到後血口噴人,正要再行奏阻,崇禎卻又改了主意,叫不必帶袁崇煥來了。

說着親自走下御座,示意兩人

起身答話。桓傅兩人給他搞得莫名其妙,一先一後地站了起來。崇禎笑道:“國有叛臣,朕不得不小心謹慎。”想了一想,說道:“袁逆奸謀甚深,連朕也險些給他瞞哄過去,桓卿既爲他的下屬,偶有疏漏也是情理之中,朕並不怪罪。”桓震更加摸不着頭腦,心想這皇帝未免太過陰晴不定,可是當此情景之下,也只有順着他的話頭說將下去,一面將袁崇煥痛罵一番,一面深自懺悔自己有眼無珠,放過了奸人。

崇禎面無表情地聽着他滔滔不絕,終於“嗯”了一聲,嘆了口氣,道:“朕登基以來,惟懷勵精之志,但存圖治之心,至今二載,未敢少懈。自以爲大明江山必在朕手中興,可爲甚麼……”他不願在臣子面前直承自己治國失敗,頓住了不說下去。

傅山小心翼翼的道:“唐史上記:帝堯在位,任用賢臣,與圖治理。那時賢臣有羲氏兄弟、和氏兄弟二人。帝堯着他四個人敬授人時,又訪問四嶽之官,着他薦舉天下賢人可用者,於是四嶽舉帝舜爲相。那時天下賢才,都聚於朝廷之上,百官各舉其職,帝堯垂拱無爲,而天下自治。蓋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一人治之。”崇禎聽得“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一人治之”兩句,不覺面上變色。傅山拜了下去,續道:“雖以帝堯之聖,後世莫及,然亦必待賢臣而後能成功。《書》曰:‘股肱惟人,良臣惟聖。’言股肱具而後成人,良臣衆而後成聖,意亦爲此。其後帝舜爲天子,也跟着帝堯行事,任用九官十二牧,天下太平。乃與羣臣作歌以記其盛,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所以古今稱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斯任賢圖治之效也。”

這任賢圖治四個字,卻是說到了崇禎心裡。他向來自詡不次用人,是個專以查查爲明的皇帝。可是他本就不是一個寬厚之人,越是身處高位,許多事情看在眼裡,查查爲明就自然而然的轉而成爲多疑好猜,這些卻是他一輩子也不會想到的了。

踱了幾步,仰首嘆道:“堯舜去矣,朕的九官十二牧又在何處?”忽然想起那個參倒了袁崇煥的周延儒來,此人少年高才,看起來倒是堪用之臣。瞧了桓、傅二人一眼,心中倒有幾分拿不定主意:這兩個未發跡時便跟隨自己的臣子,究竟又能信得過幾分?桓震的料事之能,傅山的經史造詣,他都是見識過了的,且不說自己搬倒魏忠賢全是倚仗於他,就是前者桓震屢上密摺,警告說山海關以西城垣頹落、軍備廢弛,邊防形同虛設,須防虜兵入寇,當時自己也曾下旨叫兵部、工部、戶部會議,可是後來再沒了下文。現下皇太極果然越邊而入,桓震又料準了一次,這叫崇禎的心中既驚訝,又害怕,驚的是自己手下竟有如此的能臣,怕的是他既然能料得中敵人,難道就不能料中自己?君上的心思給臣子猜得一清二楚,那是多可怕的事情!

所以他從登基之後,便一直想殺掉桓震。然而他又不敢明目張膽地將他砍頭。天知道這個怪人又會弄出甚麼花樣來!皇帝密探的這種身份,往好裡說是深得信任的人才能獲此殊榮;往壞裡說,卻也是一隻鑽風箱的老鼠,兩頭受氣。不得皇帝心意,可以給皇帝殺;不慎身份敗露,又可以給被刺探的將領殺。可是兩年下來,並沒絲毫風波,桓震的腦袋似乎也牢牢長在脖子上。恰好袁崇煥通敵,給了他一個天賜良機,原本是想借此將桓震一同下獄,過得幾日與那蠻子一齊殺頭,可是方纔聽得傅山述說桓震與袁蠻子衝突的經過,愈聽愈象是真,心中卻又改了主意。當此時候,剛剛將一個關遼大將下獄,難道不要有人替他穩定軍心的麼?雖說大明天下,絕不是沒了袁蠻子同他的關遼軍隊便不成,可是方今韃子逼城,不是袁蠻子的鐵騎,又要靠誰去抵擋?

然而關遼一系將領,大都是袁崇煥的舊部,趙率教受過他的知遇之恩,祖大壽曾經犯事,虧他保住了性命,何可綱雖然與袁崇煥淵源不深,但他眼下只是領個小小副將銜,彈壓不得遼東軍心。同祖大壽趙率教比起來,崇禎倒是寧可將希望寄託在桓震身上,雖然他心中也十分清楚,這希望並不見得便靠得住。可惜孫承宗前幾日給自己遣了去守通州,否則憑他的舊威,何愁鎮不住區區幾個不安分的將領!

皇帝走回御座,對身旁的秉筆太監道:“替朕傳旨。滿桂總理各路兵馬,節制諸將。桓震、祖大壽、趙率教分理遼東兵馬。”他心裡打定了主意,暫且好言安撫桓震,因爲安撫了他,就是安撫了他部下的士兵,讓他們知道皇帝只罪袁崇煥一人;就連祖大壽趙率教,他也要好好賞賜。《詩》裡說“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崇禎皇帝雖然頗爲自負,卻也明白離開了文臣武將便不能治國的道理。只是大明天下何其之大,卻尋不到一個半個真正赤心爲國的臣子,他的干城在哪裡?

卷二國之干城至此完,請看卷三環佩相將侍禁廬

五十二回一百二十九回一百二十二回一百三十四回150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二十八回乃翁七十四回一百一十回五十六回149一百四十七回九十一回一百一十三回一百一十五回一百零四回一百三十回一百零八回十九回危局四十四回一百回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一百零八回二十六回佳人第9回 傷逝五十七回九十四回五十一回九十五回一百一十九回六十九回第十回 上一百零八回一百零四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十四回盟友三十一回信邸八十二回四十五回三十三回重逢十五回亂起一百二十七回三十六回亂君一百二十一回一百三十三回153149八十二回八十三回六十九回四十三回一百零一回一百零九回三十一回多爾袞借刀殺人朝鮮國趁火打劫四十六回屈身一百四十五回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楔子天災七十一回一百三十一回九十九回六十七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一百三十三回第8回 劫獄四十回五十六回第1回 越空九十九回五十一回二十六回佳人二十九回一百二十三回七十四回一百一十四回五十三回七十回一百三十五回第十回二十五回帝都二十六回四十七回歧路三十九回一百零三回二十九回賭命四十三回去官七十四回五十一回第3回 溫閣老調虎去敵羽 徐子先辯駁陳得失七十三回四十一回破虜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八十三回四十四回四十七回歧路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八十七回第8回 劫獄
五十二回一百二十九回一百二十二回一百三十四回150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二十八回乃翁七十四回一百一十回五十六回149一百四十七回九十一回一百一十三回一百一十五回一百零四回一百三十回一百零八回十九回危局四十四回一百回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一百零八回二十六回佳人第9回 傷逝五十七回九十四回五十一回九十五回一百一十九回六十九回第十回 上一百零八回一百零四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十四回盟友三十一回信邸八十二回四十五回三十三回重逢十五回亂起一百二十七回三十六回亂君一百二十一回一百三十三回153149八十二回八十三回六十九回四十三回一百零一回一百零九回三十一回多爾袞借刀殺人朝鮮國趁火打劫四十六回屈身一百四十五回三十八回覬王位李貴謀叛歷苦難崇禎歸國楔子天災七十一回一百三十一回九十九回六十七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一百三十三回第8回 劫獄四十回五十六回第1回 越空九十九回五十一回二十六回佳人二十九回一百二十三回七十四回一百一十四回五十三回七十回一百三十五回第十回二十五回帝都二十六回四十七回歧路三十九回一百零三回二十九回賭命四十三回去官七十四回五十一回第3回 溫閣老調虎去敵羽 徐子先辯駁陳得失七十三回四十一回破虜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八十三回四十四回四十七回歧路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八十七回第8回 劫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