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

聽到有中央發來的電報,楊震急忙的接過來。這封電報是部隊自從雲嶺轉移開始,中央還是第一次來電。而且還是使用的還是自己與中央聯絡,軍部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專用密碼。讓楊震怎麼能不吃驚。要知道,自己到皖南已經近一個月,中央還是第一次啓用這個密碼。

不過雖然急於查看電報內容,但楊震卻是遲遲沒有翻譯。中央既然此次啓用專用密碼,也就說明這封電報的內容絕對是絕密。按照規定,翻譯這種電報的時候,是絕對不允許有外人在場的。即便李慧蘭是軍部機要科的報務員兼譯電員,但按照規定也是外人。

看着楊震接過中央電報,卻遲遲沒有翻譯,李慧蘭明瞭笑了笑轉身離開了。她並沒有在這裡等候楊震將這封電報翻譯出來,更沒有去追問電報的內容。作爲譯電員和收發報員,通訊工作中的紀律她很清楚。

在通訊工作中,有着嚴格的紀律。無論電報上的內容是什麼,自己都絕對不能問。即便是自己譯出來的,也不許問。更何況,這封電報自己都沒有密碼,如果不是上邊開頭有兩句中央與皖南部隊專用聯絡密語,手頭並沒有密碼的李慧蘭甚至以爲這封有如天書一樣的電報,會一封不明電報。

要知道,作爲軍部最重要譯電員的她,之前在軍部平均每天要處理上千封的電報。這中間即有軍部自身與中央,以及下屬各個支隊、根據地之間聯絡電報。也有監聽的三戰區各個部隊之間的無線通訊聯絡,還有整個江南日僞軍之間的通訊聯絡。

這裡距離上海這個中國的商業中心又近。雖然上海已經淪陷,但畢竟底子還在。國民政府還有大量的機構留在上海的租界。所以電臺經常還有一些莫名其妙,不知道究竟是誰發的電報。開機時候,收到一封不明電報這太正常了。

即便頻率是專門與中央聯絡的頻率,但在全國同時一時間,使用這個頻率和呼號電臺恐怕絕對不止一部。這封字數長達近千字的電報,用的又不是皖南部隊與中央聯絡的專用密碼。要不是開頭有兩句政委在到皖南後,中央發來的專用識別密語,李慧蘭還真的錯過了。

既然中央沒有用慣用的密碼發報,自然就說明這封電報自然是政委一個人看的絕密電報,不是自己應該關心的。而且按照軍部隊電臺工作的紀律和要求來說,自己不能去看,更不能去問。

看到李慧蘭離開,在手上看看這封長長的足有幾千字的電報。楊震搖了搖頭,從軍裝的上衣兜裡拿出一支貼身收藏的那個用來作爲密碼本的國軍步兵操典手冊。用國軍步兵操典手冊作爲密碼本,還是與中央聯絡的最高級密碼本,恐怕任何一個人都想不到。

而對於楊震來說,即便這份密碼本不慎遺失,就算被三戰區的人撿走,恐怕也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一個高級的密碼本。最多也就將這個步兵操典手冊,當成新四軍內有些人研究國軍戰術的一個教材而已。

這個主意是臨行之前,楊震出的。用他的話來說,很多時候越是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東西,越是普通的東西,隱蔽性能纔會越好。一本在國軍之中隨處都是的步兵操典手冊,換了誰也不會認爲這是一本最高級的密碼本。即便丟失,也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這本密碼本雖然輕便,可以隨身攜帶。但對於楊震來說,翻譯的過程卻是讓他很是痛苦。一個字一個字的核對,可謂是相當耗費心思的活,需要很大的耐性。等在最後的耐心消耗完畢之前,總算將這封一千餘字的電報翻譯後,楊震才發現自己的確不是幹這種活的人。

當楊震拿起這封自己親手翻譯完的第一封電報後,看到上面的內容時候。雖然在意料之中,但卻依舊是隻能苦笑不已。僅僅從電報的內容上看,楊震已經知道中央對於自己帶領部分兵力,吸引敵軍注意力,掩護主力行動的計劃相當的不滿意。

這封措辭強硬的電報,單單從語氣上楊震就可以判斷出是主席親筆所爲。從電報上的措辭,楊震可以感覺到主席對於自己的這個行爲很是惱火。甚至透過這張薄薄的電報紙,楊震都能感覺到主席的怒火。

但接下來的內容,卻是讓楊震興奮不已。一直困擾雙二十三毫米高炮遲遲不能投產的聯動系統,終於在軍工部的努力之下試製成功。經過測試,性能完全達到設計標準。而且最關鍵的是在改爲使用美國提供的優質鋼材後,重量比原來使用蘇制炮鋼輕了百分之十。別小看這百分之十的重量。減輕了這百分之十,這款高炮的機動性可是大大的增強了。

在十二月初,這款被命名爲四零式雙二十三毫米高射炮正式開始量產。由於是優先裝備,這款高炮生產進度很快。當月便利用進口的優質美國炮鋼生產出七十門。只要鋼材到貨及時,預計到五一前後,可以完成預定產量。

現在東北軍區下屬的各個兵工廠全部在滿負荷運轉。十四點五毫米雙聯高射機槍,雙二十三毫米高射炮,再加上對蘇聯陸續提供的坦克進行改進以及新式機槍、彈藥的生產,讓軍工廠歇人不歇機器的二十四小時的連軸轉。

雙二十三高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的正式投入量產,讓楊震總算解決了心頭的一塊大心病。有了這兩款性能極爲優良的高射武器,主力作戰部隊的野戰防空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尤其雙二十三毫米高炮這種後世蘇軍研製的,專門用來針對美軍戰術噴氣式轟炸機的高炮,對付這個時代的日軍戰術飛機沒有任何的困難。其一千五百米的射高,兩千米的射距,每分鐘二百發的射速,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任何一種小口徑高炮。

不僅日軍飛機,就是這個時代任何一種戰術飛機。除了用於高空轟炸的戰略轟炸機之外,這個時代任何一種飛機,只要進入這種高炮的射程之內,幾乎沒有任何逃脫的可能。其三百六十度環射的能力,更是這個時代的任何一種高炮沒有的。

這款還是牽引式的高炮雖說不適合後世已經全部機械化和摩托化,並裝備了種類齊全防空導彈的蘇軍。但相對這個時代來說,仍舊不失爲一款劃時代,甚至可以說領先這個時代的武器。

有了這種高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雙聯裝高射機槍作爲戰術防空裝備,這樣蘇聯方面提供的中口徑和大口徑高炮,可以用在工業區和城市的防空上。在加上上週美國人已經空運到延安的雷達,對於楊震來說簡直就是雙喜臨門。

看到這些,楊震總算知道中央爲何啓用專用密碼給自己發這封電報。自己與美國人的協議,還有東北軍區的軍工生產都是絕密。在中央也只有主席和老總幾個人知道。尤其是那兩部雷達的事情,更是絕密中的絕密。

東北軍工生產能力和水平,一切都是絕密。這不僅僅是楊震的要求,中央也極爲重視。尤其是關係到新式武器的生產,中央更是特別的重視。否則也不會啓動特殊的密碼,將這封電報轉發給楊震。

中央在電報末尾還再三要求楊震,東北軍區的事情還是要抓。雖然此時人在皖南,但他還是東北軍區的司令員,東北軍區的事情還是要管,絕對不能放鬆。東北軍區有任何情況,中央會及時轉發給楊震。

看完中央的電報,雖說捱了罵,但楊震心頭卻很是高興,心中的大石頭更是落了地。只是可惜,皖南部隊沒有可以與東北直接聯絡的五十瓦以上的大功率電臺,只有十五瓦的電臺,無法直接與東北聯繫。想了想,楊震還是起草了一封電報,由中央轉發給東北。

在電報上,楊震除了給東北軍區下達了死命令,那兩部雷達要儘快投入使用,並且要形成真實的戰鬥力,而不僅僅是紙面上數據。而且不單要儘快的投入使用,還要想辦法摸清楚雷達的結構,並儘快的仿製出來。就在楊震起草完電報,並將其翻譯成密碼。剛剛將密碼本放進自己軍裝兜裡面,還沒有來得及找李慧蘭。李慧蘭卻是自己先來了。看着有些焦急的李慧蘭,楊震將手中已經加密完畢的電報遞過去後才道:“出什麼事情了?”

李慧蘭接過電報後,沒有回去發報,而是有些焦急的道:“政委,我剛剛在電臺上截獲一封敵七十九師給三十二集團軍的一封彙報電報。我利用之前破譯的密碼,經過改進後將這封電報破譯出來了。”

說到這裡,李慧蘭自信的道:“他們軍以上的電報加密的方法還可以,至於師一級的密碼,太簡單了。他們使用的打亂排列密碼法,密碼排列的順序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很簡單。而且密碼的更換頻率很慢,甚至半年也不更換。”

“有時候我也在想,他們吃了多少虧,怎麼就不長點記性。在與日軍作戰之中,就因爲多次被日軍破譯了密碼,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相對他們來說,日軍的密碼則嚴密的多。更換頻率也很密集。”

“如果沒有繳獲的原始密碼本,只單憑電報的內容,破譯起來極爲困難。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規律的變化卻是很大。很多的時候,只能依靠日軍的行動部署,一點點的摸索着破譯以前截獲的電報。”

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二百六十章 繞不開的坎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國利劍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軍的苦心佈置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七十八章 清風店(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擊得手立即脫離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三百八十六章另外一種因禍得福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四百六十六章 打了狗有人出頭了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三百一十九章 地面伏擊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三十六章 龍入大海 (3)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228章 地下隧道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九章 楊震的警告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自欺欺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勢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徹底搞殘他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好胃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爭吵與分歧第四章 副總指揮的堅持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五十章 關心則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機到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軍火倉庫 (1)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輸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難啃的骨頭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傷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八十九章 都有發洋財的毛病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一百八十六章大西瀧治郎的心態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適合的部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
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二百六十章 繞不開的坎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國利劍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軍的苦心佈置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七十八章 清風店(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擊得手立即脫離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三百八十六章另外一種因禍得福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四百六十六章 打了狗有人出頭了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三百一十九章 地面伏擊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三十六章 龍入大海 (3)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228章 地下隧道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九章 楊震的警告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自欺欺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勢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徹底搞殘他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好胃口第三百五十五章 爭吵與分歧第四章 副總指揮的堅持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五十章 關心則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機到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軍火倉庫 (1)第五十一章 關東軍的誘餌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輸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的問題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難啃的骨頭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傷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八十九章 都有發洋財的毛病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一百八十六章大西瀧治郎的心態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適合的部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