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

更讓楊震生氣的是,他將自己下達的對城鎮,尤其是日軍設置重兵的具有一定戰略地位,人口數量較多的城鎮,發起攻堅戰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必須要請示自己的命令,整個給丟到了腦袋後面。

未經請示便擅自發起對滄州的攻堅戰,將滄州這座歷史名城給打成了一片廢墟不說,還造成城內的百姓,在激戰之中傷亡不輕。這些都無疑給地方政權的善後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

滄州是武術之鄉,這裡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會一些拳腳。雖說在槍炮面前,武術的用武之地已經不大。與真正特種部隊要求的一擊必殺的格鬥術相比,也顯得花架子太多。但是長期練武養成的身體素質與協調性,卻是一般的新兵難以相比的。

在滄州圍困戰的時候,楊震曾經親自打電話給渤海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希望他們協助抗聯在滄州招一批新兵。結果這一戰下來,滄州找來的兩千多新兵全跑回了。滄州城打爛了,相當數量的百姓傷亡,對民心的影響太大了。更別說杜開山在戰略部署上,出現的低級失誤。

二十二師團逃出去一部分,這不是楊震看重和在意的。這在戰場上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且跑出一個多聯隊的兵力,對於楊震來說還影響不到整個戰局的進展。但他看重的是杜開山在此戰之中,戰術部署上的失誤,以及戰略行動上的遲緩不決和避重就輕。

杜開山是他最看重的軍事幹部之一,更是他重點培養的,在戰略方面可以獨當一面的幹部之一。自己一力培養的得力愛將,居然犯了這種低級的錯誤,卻是他最難接受的,讓他如此的動怒也就不足爲奇了。

雖說在老總與剛從北平趕過來,協調接收並重新組建冀中軍區,以及冀中行政公署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面前,始終壓制着心中的怒氣。眼下隨着身上擔負的壓力越來越大,楊震城府也日深。

早已經不像當初一樣,心中的情緒已經很難在他臉上看出來、無論怒氣在盛,最多在臉上也就一掃而過。但楊震臉上的表情雖說不多,可這一掃而過的怒氣,卻隱隱已經透露出他心中的想法。

至少楊震在看完電報之後,將手中的紅藍鉛筆硬生生的給捏斷的舉動,兩位老總還是明白肯定在某一個方向出現了問題。只是楊震不說,兩位老總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眼下局面這麼好的情況之下,他這火氣是從哪裡來的。

當兩位老總看完杜開山發來的電報,以及隨後冀魯豫軍區與渤海軍區的電報後,也大致明白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只是兩位老總都不是很明白,滄州一戰打的的確有些過於慘烈,損失也的確有些大。

但這並不應該成爲楊震眼中,那股子明顯有些壓抑不住的怒氣產生的原因。二十二師團一部溜出合圍圈,逃出昇天也不應該是他如此動怒的原因。這個雖說年輕,但是卻一貫的舉重若輕的幹部,眼皮子不至於那麼的膚淺。

眼下整個冀中戰場,眼下不僅已經收復整個原冀中區,就連原來的冀魯邊區全部,冀南區、冀魯豫區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徹底收復,成爲穩固的根據地。就連山東根據地,也因爲此戰而形勢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山東根據地自身的各個戰略區,現在基本上已經連成一片。

整個山東甚至蘇北區,與華北其他根據地的地面聯繫,已經全部打通。山西戰場雖說還沒有最後解決,但是大局基本上已經在掌握之中。可以說整個華北各大戰略區,已經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此戰之中儘管抗聯,以及其他各大戰略區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山西戰場還在僵持之中,遠還未到一錘定音的時候。不過從眼下的格局來看,可以說代價付出了,但可以說收穫是巨大的。

特別是整個華北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所在地北平的完整收復,在國內引起的巨大政治影響,一舉徹底打破某些方面對十八集團軍遊而不擊的謠言。這些甚至都是戰役發起之初,中央想都沒有敢想到的。

可以說此戰的結果,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中央當初制定的,只是收復冀中區的戰略目標。這不僅僅是擴大了根據地,爲華北兩大戰略區找到了一個穩定的物資供應基地的問題。後續的影響,也是相當巨大的。

看着眼前在此戰從打響到現在,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平均每天睡眠不足四個小時。因爲長時間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而熬的身體異常消瘦的年輕幹部。很清楚幾乎一直都在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抗聯,在此戰之中付出什麼樣代價的兩位老總。在對視一眼之後卻是有些搞不明白,楊震如此動怒的真正原因所在。

就算那個杜開山犯了一個相對低級的錯誤,可也不至於讓他如此的動怒吧?德州之敵已經是殘敵,至少在短時間之內,對冀中區與冀魯豫區已經無威脅。杜開山只以一部兵力進行鉗制,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失誤,最多也就算是一個低級的錯誤。

看到兩位老總看向自己不解的目光,楊震苦笑道:“雖然他在戰術的部署上出現了失誤,造成了二十二師團一部逃脫,我的確有些不滿,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任何一個指揮員,都無法避免在戰術上出現失誤,更不可能在戰術上一絲瑕疵都沒有。不滿歸不滿,但我還不至於眼皮子這麼淺,因爲這些生他這麼大的氣。”

“滄州打成一片廢墟,對民心和政治帶來的不利影響只是原因之一。我生氣的是這個傢伙眼睛盯的位置不對。他是整個東線的最高軍事指揮員,此次抗聯投入到冀中戰區的兵力,一多半在他的手中。”

“我對指揮員的要求,一向都是眼光不要只盯着自己面前的那盤菜。作爲一個方面指揮員,眼光不單單要向內,更要向外看,心中要有全局觀。的確,眼下冀中戰區已經無大事。冀魯豫地區,也基本徹底的收復。這兩地最多就是對被打散的零散日僞軍,實施清剿和搜捕。”

“但眼下週邊,還遠未到可以馬放南山的時候。河北戰場已經無太大變化,其他的方向輪不到他操心。但是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的山東戰場,可還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候。眼下此次華北作戰的整個戰局發展,已經到了最關鍵的節點上。”

“戰術上的得失,咱們今天先不說,我們就從眼下整個戰局來看。我軍眼下除了冀南最南端一隅之外,幾乎可以說已經控制了整個河北。山西的第一軍坐困山西,已經無力東出太行。也就是說眼下日軍如果要重新奪回河北,山東得失至關重要。”

“德州雖只位於魯西,表面看偏安一隅。但德州向北連接冀中平原,向西可俯視冀南,向南爲濟南乃至整個山東的西北門戶,自身也是津浦鐵路上的咽喉之地。無論是日軍想要繼續控制山東,還是想要反擊河北,德州都是日軍必爭之地。”

“古代德州便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眼下的戰略地位更加的重要。對於日軍來說,是反攻河北戰場的橋頭堡,也是阻擊我河北部隊進入山東戰場的必爭之地。德州的得失,無論是對我軍還是日軍,在下一步作戰都至關重要。”

“日軍雖說在山東戰場也同樣吃緊,需要大量的機動兵力,但是卻始終未抽調德州守軍一兵一卒。在二十二師團撤到山東境內之後,不待其做任何的修整,便將其調入德州駐防。足以說明其對德州的重視。”

“如果我們在德州周邊保持強大的兵力,那麼日軍就不敢從德州抽調一兵一卒,到山東戰場其他地區。哪怕就是濟南受到圍攻,日軍也無法從德州戰場哪怕是一個小隊。就算他們有新的援軍抵達,那麼德州也會吸引他們更多的兵力。”

“這樣,即便我們不進入山東戰場,僅僅在德州周圍保持一定的兵力,但是對於整個山東戰區就是一個相當大的配合,可以有效的減輕山東戰場的我軍壓力。將德州變成一塊吸鐵石,源源不斷的吸引山東日軍第十二軍的兵力。”

“這我還沒有將山東在眼下整個全國戰局位置放在內,因爲對於日軍來說,只要他還想保住對長江以北的控制,那麼山東勢必要控制在他們手中。一旦山東有失,整個蘇北、兩淮都很難守住。”

“山東戰場至少在中日戰場上,尤其是眼下我們與日軍對峙的戰場上,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盤棋。山東的得失關係到未來整個北中國,我們與日軍力量的此消彼長。二位老總,這些是一環套一環的。”

“山東戰略地位重要,在眼下的山東德州的得失,關係到山東的得失。這些東西,作爲一名前線最高指揮員,是他必須要看到的。這也是一名戰略層面的指揮員,應該具備的眼光和水準。”

“他杜開山在德州周邊只部署了一個師,還是一個連續作戰之後,實力只剩下六成不到的不滿編師。按照德州城內外日軍的兵力,尤其是在二十二師團殘部撤到德州之後對比來看,不能說一點影響也沒有,但是帶來的壓力卻相當的有限。”

“可以說根本就不足以將德州周圍的日軍,牢牢的吸引在德州,不使其調往其他戰場,更不會給山東日軍,帶來戰略態勢上所需的壓力。這樣一來,對整個山東戰場他又能起到多少配合的作用?”

“對冀魯豫地區的收復作戰,完全可以由冀魯豫軍區部隊自己承擔嗎。冀魯豫軍區部隊,不是沒有這個實力。眼下冀魯豫軍區戰場,對其所屬部隊也可以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鍛鍊環境。他杜開山這個時候插手冀魯豫,是去搞武裝示威,還是去擺闊去了?”

“以一部兵力擺在冀魯豫地區對日軍形成壓力,讓其在後續投入兵力上有顧忌,並作爲冀魯豫戰場的總戰略預備隊使用,這個做法我不是不贊同。但他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冀魯豫地區,卻忽視了他最該重視的地方,這我就很不接受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第二百四十五章 伏擊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我勢在必得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停攻擊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三十八章 遼西之戰之影響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三百五十五章 細節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興山要塞第九十一章 一語雙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擊得手立即脫離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3)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七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2)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犧牲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棋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拒絕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四百五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接替人選第三百一十七章 飲鴆止渴的牧達夫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第二百零四章 遇襲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八十七章 內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四十七章 陳翰章的決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一百五十二章 摸清對手的心理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一百八十五章 劉長順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一百六十三章 陳翰章的擔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三百五十三章 統統給他們退回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悔不迭的李賀第三百四十一章 刨日本人的祖墳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京是臺絞肉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英雄惜英雄
第一百三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4)第二百四十五章 伏擊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我勢在必得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停攻擊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三十八章 遼西之戰之影響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三百五十五章 細節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興山要塞第九十一章 一語雙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擊得手立即脫離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3)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七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2)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犧牲準備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棋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拒絕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四百五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接替人選第三百一十七章 飲鴆止渴的牧達夫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第二百零四章 遇襲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八十七章 內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四十七章 陳翰章的決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一百五十二章 摸清對手的心理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一百八十五章 劉長順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一百六十三章 陳翰章的擔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三百五十三章 統統給他們退回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悔不迭的李賀第三百四十一章 刨日本人的祖墳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京是臺絞肉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英雄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