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適合的部隊

李明峰眼下雖說沒有突襲北寧線的想法,但是虛張聲勢,大範圍的調動敵軍還是他的重要思路。兵力同樣有限的日軍只有調動範圍越大,暴露出來的弱點才越多。一向都是人爲攻擊纔是最佳防禦的李明峰,是不會老實的按照上級的命令,將戰場限制在努魯兒虎山區的。

對於李明峰這個本身就是不安分的傢伙來說,將戰場侷限於某一地,尤其是過於靠近自己後方,等於變相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兵力有限的自己,如果一味的爭奪淺縱深,爭奪前沿地帶,那麼在這麼大的戰場區域,自己得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夠滿足需要?

打出去,利用敵軍在遼西縱深戰場上兵力同樣不算充足。在此次反擊之後,縱深敵軍整體部署態勢,已經由線轉變爲控制點。整個縱深防禦,已經留下相當多的空白,調動一支部隊深入敵後,大範圍的穿插調動敵軍,創造更大的戰機。將整個遼西變爲他的戰場,纔是他最真實的想法。

而實際上對於這種向敵軍縱深穿插,獨立活動的戰術,在李明峰看來,挺進軍出身的部隊無疑是最適合的。這些部隊久在敵後作戰,獨立生存能力強,幹部的獨立作戰意識也強。即便遇到危險,將拳頭鬆開在攥起來的能力,就連當初分散遊擊的老抗聯都遠遠不如。

能打能跑,能分散但更能集中。再加上高級指揮員的獨立作戰意識,以及極佳的甚至連抗聯也比不上的山地長途奔襲能力,幾乎這種大縱深穿插作戰的首選。挺進軍部隊的長途奔襲能力,李明峰可是親眼所見。

去年年底,挺進軍在整訓的時候,曾經在一次戰術演習之中,一個團攜帶全部的武器裝備,在山地情況之下一天一夜強行軍二百四十華里。雖說揹包都丟掉了,但是全部的武器彈藥全部攜帶着。

就連加上槍架八十多公斤的九二式重機槍,都沒有丟掉不說,還攜帶了兩門八二迫擊炮。這些武器和配置的彈藥,都是靠着人力攜帶的,並沒有依靠任何的馬匹。當時李明峰在得知這個數字之後,嚇了一大跳。

要知道即便他的一師隨機抽出一個團,一天一夜在山地強行軍二百餘華里,也並非是做不到。但是恐怕在沒有畜力的配合之下,高射機槍以上的武器都只能暫時放棄。即便是抗聯制式的十二毫米高射機槍的總重,也就與九二式重機槍差不多。

這麼長途的奔襲,各級指揮員必須要考慮到部隊的體力,能不能在抵達作戰區域之後,立即完成展開。一旦體力耗盡,抵達作戰區域無法完成立即展開,那麼這種長途奔襲對於作戰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戰局歷來都是瞬息萬變,不能展開反倒是很容易被敵軍反包圍的。

但挺進軍的這個團,在奔襲途中雖說也有大量的掉隊人員,但是在抵達目的地之後,建制保持完整,部隊依舊有立即轉入作戰的能力。這一點,讓李明峰相當的佩服。至少他的部隊,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長途奔襲以及敵後分散活動能力極強,都是李明峰認爲挺進軍部隊,是最適合這種敵後穿插作戰的主要原因。至於他手下的抗聯部隊,更爲適合正面突擊,與淺縱深的穿插迂迴包抄作戰。

最關鍵的是這些部隊,常年的敵後複雜環境之下活動。對敵佔區短時間之內的政治動員和宣傳能力,遠不是現在已經有了完整的,現代化徵兵制度的抗聯可以相比的。這一點從去年熱河戰役期間,挺進軍在熱河戰場活動時間並不長,但是卻動員了大批新兵可以看出來。

抗聯的補充兵員制度,是建立在完善的戶籍制度之上。根據地內所有的青壯年,無論是學校還是工廠,乃至所有的鄉村,只要在戶籍上的四十歲以下,十八歲以上身體健康的青壯年,都要受嚴格的義務軍事訓練。

在完成第一年累積兩個月的基礎軍訓時間之後,全部編入預備役名單。中學生在中學一年級開始,便有軍事體育課程。待到年滿十八週歲之後,在編入預備役名單。如果持續升學,除非被選派出國留學,否則這名單上他的名字一樣要保留到四十歲。

當然按照抗聯的規定,不到最後一分鐘,大學生、高中以上的畢業生、各級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熟練技術工人,一律不在每年徵兵的名單上。這些人的名字在預備役的名單上,實際上是單獨列出來的。

同時鄉村以村爲建制,設立民兵排。以鄉、區兩級,視當地人口數量設立民兵連、營,以縣建制設立民兵團。在城市也以街道和工廠爲建制,分別按照工人數量的不同,設立民兵營連排等建制單位。

鄉村在鄉一級,城市在街道一級,工廠超過五十人以上,都設立有連級武裝工作部。縣一級,設立有營職武裝部,由地方軍分區負責。統一負責新兵動員、民兵也就是預備役人員的訓練,儲備武器彈藥以及軍裝。

這些武裝工作部,所有的幹部都是現役官兵。這些官兵雖說基本上都是因爲傷殘,或是其他某些原因,已經無法在上戰場,但是都實際作戰經驗豐富。在部隊之中至少擔任過班長職務,熟悉作戰、帶兵。

而所有民兵建制單位的人員,都是預備役名單上的人員,平時作爲民兵參加訓練。一旦需要,立即成建制的補充進入部隊。即便未徵兵,但每年也要進行一定時間的軍事訓練。輕武器的拆卸、射擊、白刃戰戰術,基礎的步兵戰術,都要進行訓練。

一旦形勢惡化到總動員的態勢,這些預備役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補充進入部隊。每年徵兵數量,由抗聯總部根據部隊作戰傷亡,以及部隊擴編需要,拿出一個完整的數字。在統一按照各地人口基數可以承擔的數量,分配給各個省、專區、縣。

而一旦在戰場上解救出大量的勞工,則從中動員一批之後,在總數上減去相對應的數字。抗聯的徵兵,有着完整的體系和規定。正是有了完整的徵兵體系,抗聯各部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再自行招收兵員。規定也不允許自行招募兵員,所有的新兵都是由總部統一分配。

這種情況可以保證部隊得到穩定的補充兵員,部隊的建制統一。不至於出現有的部隊兵力過多,三千多人的團,上千人的營。而有的部隊兵力不足,同一個建制單位,兵員數量多少不一樣的情況。

一個團該有多少兵力,就有多少兵力。而不是搞的有的一個團兵,甚至有其他部隊兩個團多。有的團卻是實打實的,就是一個團的建制數量。所有的補充兵員數量,全部由總部軍務部統一掌握。

即便外線作戰,按照總部要求動員作戰區域民衆參軍的時候,也要在返回的時候,將這些新兵統一上交總部。爲了避免因爲某些原因,在這方面工作出現懈怠的情況。每次外線作戰,參戰部隊都要按照建制分配動員新兵數量。

這種政策,在抗聯已經實施兩年。雖說保證了部隊補充兵員及時,部隊兵力數量均衡,沒有出現建制相同的部隊,兵力數量卻天差地別的情況。但也出現了另外一個情況,兩年的時間下來,抗聯各部幾乎都喪失了挺進軍各部那種突擊動員擴軍的能力。

所以李明峰非但不在乎建平西戰場的那個旅,未經請示擅自將原計劃佯攻葉柏壽後續計劃由虛變實。甚至還給那位瘋子老兄,變相的在原有的計劃上加了一部分碼。大筆一揮,將原來直插葉柏壽的想法,改爲實攻葉柏壽,進而威逼併鉗制朝陽。

將原來的留下來警戒建平縣城方向的一個營,也命令其南下配合正面作戰。他這麼做,除了是爲了更大範圍的調動敵軍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爲了新惠部隊隱蔽偷襲北票,創造一個有利的,儘可能速戰速決的戰機。

既然有人主動送上門來,來執行他大縱深穿插的想法。那麼早就這個想法,但是總是擔心挺進軍兩個旅搞出太大傷亡,不好向一號交待。而抗聯在熱東戰場兵力又不足,始終沒有敢兌現的李明峰,如果不借坡下驢,那就不是他李明峰了。

不過多少有些不放心的李明峰,給突襲北票和葉柏壽的兩支部隊回電的時候,都再三的告誡他們。在行動上,一定要快猛結合。該進的時候,要大膽的進攻。該收縮的時候,一定不要拖拉。無論在任何情況,都要注意當機立斷四個字。

該撤退的時候,動作一定要快。無論是那一個方向,行動都要果斷。無論是攻堅,還是撤退,下決心的時候都要果斷,絕對不要被敵軍黏住。眼睛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敵軍看,在作戰的時候,要多向自己周圍看看。一旦戰事不利,立即撤回來。

拳頭能不能打出去不是問題,關鍵問題是在需要的時候,能不能快速的收回來。這一戰,李明峰別的擔心沒有,就是擔心放出去的部隊會不會讓敵軍給黏住,這是他唯一的擔憂。至於別的方面,只要奉天西北戰場還在打,他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

既然整個戰場現在已經是亂戰一團,那麼就乾脆的將這已經被攪渾一汪水攪合的再渾一些,這樣他才能更好的渾水摸魚。至於建平戰場,既然日軍主動上門來找茬了,那就集中兵力先打建平東北戰場上的日軍。

而對於李明峰上報的作戰計劃,楊震與郭炳勳並無任何的異議。當初將這個傢伙派到熱河戰場,就沒有指望他老實的呆着。他能老實在熱河呆這麼長的時間,已經算是很難得了。況且他這次想要將動靜搞得大一些,也符合總部的戰略意圖。

楊震給李明峰的回電上邊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將動靜搞得越大越好。但要求他注意儘可能減少部隊傷亡數字,不要將部隊傷亡搞的太大。同時提醒他,總部現在無後備力量增援他,也無法給他提供空中支援。也就是說熱東、遼西戰場,就只能靠他李明峰自己。

第一百零一章 恐怖的一幕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身大切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二十章 計劃(5)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二百一十四章 只能是空歡喜一場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間精確轟炸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本營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機會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第四百三十二章 壯大聲勢的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四百零一章 是爲了報復你第二百四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裝甲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第二百零三章 最大一次考驗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決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兩個人必須死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一百零四章 敵情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炮火支援就可以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林志強的思路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機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興山要塞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八十一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 (4)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失利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斷失誤第一百三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2)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九十一章 槍桿子裡面出強權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張牌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開弓沒有回頭箭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零六章 要做到一錘定音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
第一百零一章 恐怖的一幕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身大切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二十章 計劃(5)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二百一十四章 只能是空歡喜一場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間精確轟炸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本營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機會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第四百三十二章 壯大聲勢的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四百零一章 是爲了報復你第二百四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裝甲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第二百零三章 最大一次考驗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決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兩個人必須死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一百零四章 敵情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炮火支援就可以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林志強的思路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機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興山要塞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八十一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 (4)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失利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斷失誤第一百三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2)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九十一章 槍桿子裡面出強權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張牌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開弓沒有回頭箭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零六章 要做到一錘定音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