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

任光收刮的是如此的徹底,將這座倉庫除了抗聯用不上的輕武器和軍裝之外,就連子彈都沒有留下一發,洗劫的一乾二淨。而沒有了彈藥,那些步槍和輕重機槍,幾乎是等於廢鐵一堆。這種情況別說蒙古人不幹,就是蘇聯人也不會幹。

先不說抗聯不經商議,便借路外蒙古境內,向日軍縱深發起攻擊。單單就這麼一大批的裝備,尤其是對於現在重裝備損失慘重的蘇軍來說,相當重要的火炮、坦克,被抗聯順手牽羊,怎麼能讓視外蒙爲禁臠的蘇聯人不暴跳如雷?

其實這件事情,也不能怪任光在洗劫倉庫的時候沒有仔細調查。除了那個蒙古大尉的口供誤導之外,倉庫裡面的儲備的裝備和物資,也在另外一個方面起到了一個誤導的作用。誰讓蘇聯人將蒙古軍隊不可能裝備的數量衆多的大口徑火炮,都給運走了。

剩下的沒有來得及運走的,除了一個營的A一九式一二二榴彈炮之外,都是蒙古軍隊標準裝備的M一九三八式七十六毫米山炮、M一九二七式七十六毫米野炮。這兩種山野炮,在蘇軍之中雖然只是標準的團級火炮,但是在蒙古軍隊之中卻是正兒八經的師屬火炮。就連蘇軍標準的師屬F二二型野炮,都沒有一門。

這兩種性能相當優秀的火炮,在海拉爾戰鬥之中,抗聯都繳獲過。所以任光壓根就沒有把他們當成蘇軍的倉庫,也是由可能的。作爲在海拉爾戰役之後,接收蘇軍轉交裝備人員中的一個,任光對於蘇軍各級火力配置還是很清楚的。

裡面儲備的那些裝備,在他看來根本就不可能是蘇軍的。要是蘇軍的火力配置是這個樣子,那麼還號稱什麼世界上炮兵火力最強的陸軍?雖說輕武器的數量和彈藥的數量多了一些,但在任光看來也正常。

蘇聯人既然要武裝蒙古人,那麼就勢必要留下一些儲備彈藥和裝備。既要保證在可能發生的戰爭之中補充戰鬥損耗,也要在必要擴充軍隊的時候,保證新編部隊的裝備。這是世界所有國家的慣例。

沒有一個國家,對於軍隊使用的最基本必須武器彈藥不做儲備的。更何況,在蘇軍撤走之後,蒙古軍隊已經開始擴充兵力。這裡儲備的輕武器裝備和彈藥雖多,但是也沒有超過正常的標準。

如果坦克、裝甲車,大口徑火炮數量相當的多,任光也許會懷疑這是蘇軍的倉庫。畢竟沒有一個國家會把自己控制的一個傀儡國家,武裝的異常強大。用來鎮壓反抗的基本武裝是必須的,少量配給的重武器也是正常的。

但是要將這支武裝搞得和自己一樣強大,那就是腦袋有病了。可偏偏蘇軍優先運走的都是目前西線急需的重武器。輕武器則因爲本身各個軍區都儲備數量較爲充足,而排在了後面。也就難怪一向精明的任光,沒有判斷出來。

至於倉庫裡面的那些軍裝被被服,在任光看來根本就不能作爲判斷的準則。蒙古軍隊的軍裝和蘇聯人的一模一樣,裝備也是全套蘇式裝備。單從軍裝和輕武器上看,誰知道這些儲備在蒙古境內的物資,究竟是蘇聯人的還是蒙古人的?

要是軍裝不同,任光也能通過這裡儲備的軍裝判斷出來。可偏偏蒙古軍隊無論是軍裝樣式,還是軍銜標誌,除了大小號碼不同之外,與蘇聯軍裝都一模一樣。可以說除了人之外,身上的所有東西,與蘇聯軍隊沒有任何的差別。換了誰也分辨不出來這些物資是蘇聯人的,還是蒙古人的。

要不是這些軍裝對於抗聯沒有用,任光恐怕連軍裝都不會給他們剩下。至於儲備在那裡只適合蘇聯的斯拉夫人高大體型穿的大號軍裝,尺碼平均在四十碼以上的軍鞋,是不是低矮的蒙古人能穿的了的,着急按照規定時間歸隊的任光也沒有仔細的考慮。當然也不排除他有意識的忽略。

等迂迴部隊突破國境,重新進入國內後。在他們身後保持着距離,但一直在跟蹤着迂迴部隊的蒙古軍隊進入洪達爾後,面對着無論是軍事倉庫,還是地方倉庫。無論是武器裝備倉庫,還是物資倉庫,除了軍裝之外就剩下有槍無彈的輕武器的情況簡直是欲哭無淚。

蒙古人自己的倉庫被洗劫一空,他們也許還能容忍。但自己主子的倉庫,被搞的更加悽慘就不是他們敢隱瞞的了。尤其是在已經接到莫斯科將儲備在蒙古境內的所有武器裝備,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運輸回蘇聯命令的情況之下,更加不敢隱瞞了。直接將抗聯的所謂劣跡,上報給了莫斯科。

接到蒙古方面蘇軍部署在蒙古最大的一個裝備與軍需倉庫,被借路的抗聯洗劫一空的消息之後,莫斯科可謂相當的惱火。立即通過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以及遠東軍區,向抗聯提出了強烈抗議。其抗議的措詞可謂是相當的強烈,用楊震套用的一句東北話來形容,就是蘇聯人發飆了。

這次蘇聯人的抗議可不僅僅是給抗聯的,中央也收到了通過共產國際轉發來的抗議電報。在電報上,不僅對於中國黨領導下的武裝洗劫偉大的蘇聯人民寶貴的財產提出抗議,還就未經允許擅自入侵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表示了不滿。

蘇聯人這次的抗議,不僅異常的強烈。還直接要求抗聯直接交出責任人,由蘇聯方面進行審判。只是楊震對於蘇聯人的抗議,根本就沒有在意。動動嘴皮子誰不會?愛抗議就去抗議吧。至於交出第一責任人,由蘇聯審判的事情,楊震更不會答應。

至於主席在接到蘇聯人的抗議電報之後,在搞清楚事情來龍去脈之後,只是批給了抗聯一個下不爲例,也就同樣不了了之了。但主席在電報之中,還是希望楊震要顧全大局,儘量不要與蘇聯人徹底的搞翻臉。

畢竟現在與蘇聯搞翻臉,對於抗聯今後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是主席給楊震在回電上多次引用的一句自己的詩詞,用意就是告訴楊震,眼光要放的長遠一些,不要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

也許是戰局持續的惡化,讓蘇聯人沒有辦法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這邊。蘇聯人的抗議開頭很激烈,但科瓦廖夫的抗議,被楊震示意目前在軍區主持工作的李延平一拖再拖,再加上找不到楊震的人之後,倒也沒有在繼續追究下去,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

反倒是在基輔會戰結束後,因爲蘇軍在這次在戰史上被稱之爲有史以來最大包圍戰的會戰之中,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不僅兵力損失驚人,裝備損失也極爲巨大。加上之前歷次會戰裝備同樣損失巨大,原來充足的武器裝備,已經出現匱乏。

尤其是面對德軍空地一體化戰術,以及大量的坦克、飛機合成作戰模式,急需反坦克武器和高射炮的蘇軍。看上了遠比蘇軍使用十四點五毫米反坦克槍威力大,也輕便的多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

還有雙二十三毫米高射炮,這種性能遠比蘇軍使用的單管三十七毫米高射炮性能優良,威力更是遠遠超過作爲蘇軍野戰防空主力的四聯裝七點六二毫米馬克西姆重機槍,同時也相當輕便的高射炮,主動找到楊震。

這幾種輕便,但威力卻不小的反坦克和防空武器,正是被德軍地空一體作戰打焦頭爛額,面對德軍大縱深裝甲集羣突擊戰術一籌莫展的蘇軍,所最急需的裝備。其實火箭筒的圖紙與製造技術,早在第一次與蘇軍交換物資的時候,楊震就已經提供給了蘇聯方面。

但主持蘇聯軍備發展的庫利克元帥,卻是根本就沒有看得上這種武器。與這種在他眼中不起眼的小玩意相比,他更相信蘇聯人根據德國三七戰防炮改進的四十五毫米戰防炮的威力。甚至寧願大量生產已經過時,而且極爲笨重的十四點五毫米反坦克槍,也不願意去將這種威力和靈活性遠超過反坦克槍的武器,投入生產並裝備給他眼中偉大的蘇聯紅軍。

楊震最早提供的三種武器設計圖紙,除了一零七火箭炮首先投產之外。其餘的兩種,除了那款衝鋒槍因爲蘇軍缺少近戰自動火力在蘇芬戰爭之中損失慘重,加上德軍在戰爭爆發之後其裝備的衝鋒槍顯示出的巨大威力,而在戰事結束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開始生產並裝備部隊。另外的火箭筒,則一直被束以高閣。

剛開始還作爲技術儲備武器,後來乾脆將所有抗聯轉交過來的資料統統的銷燬掉。搞的現在反倒掉過頭來,又厚着臉皮向抗聯提出要求轉讓生產技術,並要求其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提供一批成品。

早就對這種武器性能和威力有了一定了解,負責此次雙方談判的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在私下裡將這位性格保守,毫無前瞻性的前軍械部長,現任副國防人民委員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讓脾氣暴躁的阿巴那申克大將不顧以下犯上,對這位主管蘇聯陸軍軍械生產的副國防人民委員破口大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曾經幾次要求軍械部儘快的將楊震提供的幾種武器投入生產,無奈那位老兄總是固執的拒絕。

在去年夏季會戰發現抗聯使用火箭筒,取得了巨大戰果之後,又一次的要求軍械部儘快將這種輕便的,多用途武器投入生產。但卻又是因爲這位庫利克元帥的拒絕而流產。此時又要求遠東軍區與抗聯談判,引進這種人家已經提供圖紙和實物的裝備,怎麼能不讓眼睛裡面不揉沙子阿巴那申克憤怒?

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二百九十三章 錯打錯着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會是一個機遇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失利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二百九十七章 壓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心病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一百七十章 狼來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個承諾第三百四十章 徹底的消失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能不能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二章 終止攻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型野戰食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個女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十八章 計劃(3)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東線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七十三章 血色殘陽(1)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襲機場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一百章 餘波之妥協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七十章 傷逝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九十三章 很難被說服的楊震第240章 不甘心的楊震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九十一章 一語雙關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這是抗聯的報復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顛倒的資源優勢第245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意外事件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253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第六十章 打劫開拓團第五十七章 刻薄對尖酸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六十三章 日軍參謀的習慣第四百九十三章 肉疼的郭邴勳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諾是有前提的第三百零五章 證實了判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棋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潰的日軍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徵兵辦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
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二百九十三章 錯打錯着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會是一個機遇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失利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二百九十七章 壓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心病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一百七十章 狼來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個承諾第三百四十章 徹底的消失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能不能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二章 終止攻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型野戰食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個女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十八章 計劃(3)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東線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七十三章 血色殘陽(1)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襲機場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一百章 餘波之妥協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七十章 傷逝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九十三章 很難被說服的楊震第240章 不甘心的楊震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九十一章 一語雙關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四百五十七章 這是抗聯的報復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顛倒的資源優勢第245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意外事件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253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第六十章 打劫開拓團第五十七章 刻薄對尖酸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六十三章 日軍參謀的習慣第四百九十三章 肉疼的郭邴勳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諾是有前提的第三百零五章 證實了判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棋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潰的日軍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徵兵辦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