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四章 四面楚歌(上)

其實當張文明的死訊在京城傳開時,人們雖然也是衆說紛紜,但更多的卻還是認爲張居正會就此丁憂離京,縱有一些人提到他會留棧不去,也不過是些謠言而已,沒幾個會信。

可隨着時間不斷地往後推移,事情就出現一些變數了。不少清流出身的官員已明顯感覺到了一些不妥的地方,因爲張居正除了當天跟天子請辭後,就沒了下文,只是閉門不出,也不作進一步的辭官之舉。

這麼一來,就很值得讓人玩味了。他張閣老到底心裡是怎麼想?他是真有心爲父親守孝,還只是迫於規矩不得不假作姿態,然後靜候天子挽留奪情哪?倘若是前者,他這時候應該接連上表請辭纔是,可這都過去四五日了,朝廷裡可沒傳出這方面的絲毫風聲哪。

其後,一個更叫人感到不安的消息也散播了開來,天子已下詔請張閣老奪情了。而且隨後不久,一道用詞懇切的詔書也被通政司方面明發天下,只說張居正於朝廷有大用,完不可爲了一己之私,就置朝廷和天下百姓於不顧,理當犧牲小我,先以天下爲重,暫不辭官。

還沒等百官們回過神來呢,之後兩三日間,皇宮裡又發出了數道明旨,意思也與之前的沒有兩樣,只要張居正能夠留在朝廷之內。而更叫衆人不放心的是,在收下這一封又一封的聖旨後,張居正也沒有絲毫的迴應,就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

這就很不合常理了,倘若他真有心丁憂,這時候應該站出來把話說明白,並用更加決絕的態度推掉天子的詔書纔是。雖然說聖旨一般是沒人敢拒絕的,但這種和自古以來的禮法相悖的旨意,以張居正的聲望和地位,拒了也就拒了,皇帝也不會因此怪罪的。可現在他的如此做法,顯然真有意留下來了。

這怎麼可行?本朝自武宗時的楊廷和之後,可再沒有任何官員敢在父母去世後不辭官丁憂,如此行徑,與禽-獸何異?那些自命清高的清流官員們首先就不能接受內閣首輔有這麼大一個污點,故而在稍作醞釀後,一道道奏疏就被送進了宮去。

雖然這時候他們還沒有指名道姓地提到張居正,但處處含沙射影,已把自己要說的意思表露無疑。

可這些奏疏遞進宮去,無論是皇帝那兒,亦或是閉門不出的張居正都是沒有半點回音,就跟石沉大海一般。

如此一來,事態可就比之前更嚴重了。倘若說之前大家還只是懷疑,覺着只是有這麼個可能,現在他們的態度表現出來可就是真的了,張居正確有心奪情,繼續留在朝中爲官。

這下,是徹底把這些從小就讀聖賢書,把祖宗規矩和禮道尊嚴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官員們給激起來了。他們或許地位卑微,甚至很大可能要仰仗那些大人物的提攜纔有出頭的機會,但在這等大是大非面前,他們卻是無所畏懼的,無論是天子還是閣老,

只要越過了這條底線,就是他們共同聲討的對象。

一時間,更多彈劾張居正居心不良,留戀權位的奏疏猶如雪片般通過通政司直入皇宮。而其中的措辭,也比之前要嚴厲得多,少數幾份已開始將張居正說成是居心叵測的奸邪之徒,差點就拿他和嚴嵩、秦檜這樣的禍國奸臣相提並論了。

對於百官會有如此反應,萬曆也明顯是大出意料的。他本以爲即便官員有所不認同,也最多就是部分人上上奏疏議論幾聲罷了,可現在,事情明顯超出太多,大家完全是把張居正視作仇人了。

倘若沒有楊震之前給他的提醒,此時的萬曆勢必會有所慌亂,不知該怎麼處置纔好。但現在,他卻有底氣得多了,因爲他知道,官員們的這些彈劾奏疏是衝着張居正而去,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的壞處。相反,他們叫罵得越兇,張居正的威信就會越低,對身爲天子的自己就會越有利。

明白這一點的萬曆索性對這些彈章來了個留中不發,不作任何交代,任由那些官員拿奏疏撒氣,卻連半點回應都看不到。

眼看這一招沒用了,官員們就又來了另一招更直接的。就在幾日後的大朝會上,三五十名六品及以下的科道官員一齊請奏,希望皇帝能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以正綱紀——

“陛下,我大明立國至今,靠的就是一個孝字。若無人遵守此道,則國之不存,則-民之不遵。還望陛下能以天下蒼生爲念,以大明社稷爲念,允准張閣老丁憂回鄉!”

“陛下,父子君臣,五倫之首,豈能隨意廢弛?而張閣老身爲內閣首輔,更是天下官民之表率者。如今他若不能遵循古之禮法,那朝廷今後還拿什麼約束天下的百官百姓?還望陛下莫要做出讓天下人心寒,讓後人笑話的事情來哪!”

“陛下,張閣老固然與國大有用處,但朝中才幹出衆之官員亦有無數,豈能因他一人而廢禮法?臣請陛下下詔準其離京……”

“陛下……”

看着臣下們一個個走馬燈似地出來勸說自己讓張居正丁憂,本來心裡還頗有些高興的萬曆這時候有些惱怒了。我可是一國之君,怎麼連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得主麼?之前有張師傅壓着,我說的話不算也就罷了。可現在,張師傅都閉門不出了,你們還一個個以將我駁倒爲樂,真當我只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麼?一切都得聽從你們的意思?

越聽越是來氣,尚處於青春期的小皇帝逆反心理頓時就起來了,把臉一板就道:“都給朕住嘴!”

天子之怒,確實不是開玩笑的,一見他如此模樣,衆人頓時就沒了聲息,那些站出來還想說什麼的官員們,也都尷尬地不知該如何是好了,話是不能說了,可這時候退回去也不對,只能乾站着,看着皇帝。

萬曆見自己一怒還有些效果,心下的膽氣就更足了,冷

聲道:“你們張口江山,閉口社稷,朕問你們,你們真是爲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麼?不,你們看重的只是禮法,只是你們自以爲重要的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罷了。張閣老對如今朝廷有多重要,你們會不知道?不提別的,光是張閣老這幾年裡爲國庫收入增加了多少,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還有,過往也不是沒有朝廷重臣奪情過,他們難道就成了罪人了?在朕看來,能爲朕分憂,能爲大明社稷謀福的便是這天下間最大的忠臣,其他人,無論說什麼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今日,朕就把話放在這兒了。朕爲我大明江山考慮,這次必須要留下張閣老,今後朕也不會改變主意。而你們,”說着,他目光很快地從那些站出來的官員面上一掃而過,直看得那些人心裡一陣發毛,“今後朕再也不希望從你們口中聽到因此對張閣老的彈劾,否則定當治罪!”說着,他把袖子一甩,滿臉陰沉地就離開了大殿。

這一場朝會上的變故,再次點燃了羣臣的怒火,這回是真把事情鬧得有些不可開交了。

與之前的幾個朝代,以及之後的辮子朝有個很大的區別,大明的官員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批判皇帝,和皇帝對着幹,如果因此受到懲治,不但不叫他們憂心,反而會使他們的聲明大增,成爲那些清流官員的表率。若是在此基礎上能吃一頓廷杖的話,那效果就更加拔羣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時候的大明官員明顯是有些受虐傾向的。

所以在萬曆發了這麼一通火之後,對張居正來說事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變得更加嚴重了,一份份的奏疏依然被人送進宮去,該說的話依然在明裡暗裡地說着。

而且,這股反對張居正奪情的風潮甚至還不斷擴散,已經發展到針對與他關係親密的盟友的地步。那些靠着張居正纔在官場有了不小地位的人,總是被人拉住,勸說,希望他們可以去勸說張居正趕緊辭官歸鄉。

同時地,還有不少膽子大些的官員還跑到了張府門前,指名道姓要見張居正,說是要和他論論禮,要讓他心甘情願地回鄉丁憂。一時間,本來就門庭若市的張府門前就顯得更加紛擾了。

而深居府內的張居正,在面對如此種種的事端後,卻一直都沒有表露自己的真實意圖,一直都是沉默以對。哪怕那些官員都鬧到家門口了,他依然閉門不出,也不準家裡的下人們出面驅趕,就彷彿這事與他全然沒有半點關係一般。

這世上,有許多事情是可以通過逃避,通過時間來慢慢消磨掉的。但有一些事情,卻不然,它若不解決,就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酵,從而變得更加的難以控制。張居正所面對的就是後者。

因爲隨着衆多官員不斷表達着不滿,就連和他關係緊密之人都有些吃不住勁,也開始懷疑起其真是意圖了……

(本章完)

第九百三十四章 發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夜謀第七百四十八章 以牙還牙(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與防(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謀位(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冤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回杭州城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六百零八章 瘋子縣令(下)第九百六十四章 破敵(三)第七百十六章 師生(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宮風雲(中)第三百十二章 西行路上之巧斷案(中)第二百八十章 僵局第五百二十九章 窮途末路馮雙林(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唯一的選擇(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趕盡殺絕(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入彀(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青天老爺(上)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仇舊恨第五百七十五章 華亭徐家(下)第八百十九章 後患(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攘外先安內(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夜謀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蹺第四百三十四章 面君交旨(下)第八百六十二章 回京(上)第一百十三章 爲官第一案第七十章 故伎難再施第二百十四章 揚威(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夜剿倭人(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舉兩得(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另一條線第八百三十九章 阮通的自述(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草原之殤(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抄檢鎮撫司第四百六十章 簡單的真相第五百三十五章 樹倒猢猻散(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半日逍遙第七百零八章 艱難抉擇第一千二十二章 明天會更好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與防(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促膝長談(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被捉之後(下)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薑是老的辣(上)第七百九十章 五日後(下)第三百九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保的焦慮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收穫(上)第四百零九章 趁勝追擊(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數月彈指間(下)第八百二十章 後患(下)第一百零七章 諸暨縣衙第三百六十二章 尋覓無蹤第八百五十九章 歸去第九百三十四章 發難第三百七十章 毒計(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一)第九百八十五章 宿命之戰(上)第六百二十章 原來是個坑(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平靜背後第八百四十九章 虛虛實實(下)第九百八十一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七章 萬家歡樂一家愁第六百零九章 威風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成眷屬第六百八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九十二章 走投無路(下)第八百十六章 逃不過(下)第一千零九章 強勢回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操練(上)第三十九章 兩難的抉擇(多謝書友紙花船捧場)第九百零九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五)第六百十二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一千二十章 早朝激辯(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京營軍演(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子大婚(下)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五百零三章 水患亦人患(五)第九百二十六章 積重難返第六十二章 三道題(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下)第四百四十章 謀位(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功高賞重遭人妒第三百六十四章 龐然大物第九百四十八章 驗屍第二百九十章 一網打盡(上)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大同(上)第四百十二章 真實身份(上)第二百七十章 正月十五是元宵第三百七十一章 中秋殺人夜(一)第八章 鄭方伯第六百七十二章 會試風波(七)第三百十五章 西行路上之懇談(下)第六百零六章 瘋子縣令(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大同(上)第二十五章 處心積慮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中)
第九百三十四章 發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夜謀第七百四十八章 以牙還牙(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與防(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謀位(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冤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回杭州城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六百零八章 瘋子縣令(下)第九百六十四章 破敵(三)第七百十六章 師生(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宮風雲(中)第三百十二章 西行路上之巧斷案(中)第二百八十章 僵局第五百二十九章 窮途末路馮雙林(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唯一的選擇(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趕盡殺絕(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入彀(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青天老爺(上)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仇舊恨第五百七十五章 華亭徐家(下)第八百十九章 後患(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攘外先安內(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夜謀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蹺第四百三十四章 面君交旨(下)第八百六十二章 回京(上)第一百十三章 爲官第一案第七十章 故伎難再施第二百十四章 揚威(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夜剿倭人(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舉兩得(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另一條線第八百三十九章 阮通的自述(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草原之殤(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抄檢鎮撫司第四百六十章 簡單的真相第五百三十五章 樹倒猢猻散(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半日逍遙第七百零八章 艱難抉擇第一千二十二章 明天會更好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與防(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促膝長談(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被捉之後(下)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薑是老的辣(上)第七百九十章 五日後(下)第三百九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保的焦慮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收穫(上)第四百零九章 趁勝追擊(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數月彈指間(下)第八百二十章 後患(下)第一百零七章 諸暨縣衙第三百六十二章 尋覓無蹤第八百五十九章 歸去第九百三十四章 發難第三百七十章 毒計(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一)第九百八十五章 宿命之戰(上)第六百二十章 原來是個坑(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平靜背後第八百四十九章 虛虛實實(下)第九百八十一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七章 萬家歡樂一家愁第六百零九章 威風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成眷屬第六百八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九十二章 走投無路(下)第八百十六章 逃不過(下)第一千零九章 強勢回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操練(上)第三十九章 兩難的抉擇(多謝書友紙花船捧場)第九百零九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五)第六百十二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一千二十章 早朝激辯(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京營軍演(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子大婚(下)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五百零三章 水患亦人患(五)第九百二十六章 積重難返第六十二章 三道題(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下)第四百四十章 謀位(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功高賞重遭人妒第三百六十四章 龐然大物第九百四十八章 驗屍第二百九十章 一網打盡(上)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大同(上)第四百十二章 真實身份(上)第二百七十章 正月十五是元宵第三百七十一章 中秋殺人夜(一)第八章 鄭方伯第六百七十二章 會試風波(七)第三百十五章 西行路上之懇談(下)第六百零六章 瘋子縣令(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大同(上)第二十五章 處心積慮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