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淮(一)

靖康六年五月初十,上巡視江寧大學,農學部主事田學農,醫學部主事姜林,名顯於世!

——《靖康大事記》在張邦昌劉琦、張憲、朱勝非等人的陪同下,趙桓巡視江寧大學。校舍是原來江寧府學的校舍,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依山傍水,綠草如茵,倒是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

校門前,一大羣人正在等候。

“恭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卿平身!”趙桓含笑小馬,緩步而前。

張邦昌緊趕幾步,道:“陛下,讓臣爲你介紹!這位是校長趙明誠,本朝著名的金石古玩鑑賞家,書畫詩詞大家。”

面前之人,一位儒雅長者,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似乎還是讀過一些書的!

趙明誠,這個名字好熟啊!

趙桓苦苦思索,卻怎麼也想不起在哪裡聽過這個名字。

“超邁千古的聖君,德追堯舜的明主,哼,都是狗屁,狗屁不通嘛!”

宋強又開始唧唧歪歪,每當到了這個時候,不用說什麼,仔細聽就是了。

“趙明誠不知道也沒什麼,他的夫人總該聽說過吧?大宋第一才女,也是咱最敬佩的人哩!嘿嘿,追求愛愛那陣子,人家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研究了她的詞呢!咱小試牛刀,誰知鋒不可當,愛愛,多美的姑娘,咱們學校的校花啊,還不是毅然將十幾個追求者一腳踹掉,從了我!還記得我倆第一次見面……”

宋強,藏在心底深處的那個魂靈,除了自憐自艾,除了臭屁損人,孃的,就不會別的了!唉,又說髒話了,不該啊,不該!

大宋第一才女,呀,莫非是李清照!

是了,就是李清照,當年才名滿京城的李清照。

時下,她的許多詩詞廣爲傳揚,怎麼就把她忘了呢!

趙桓輕聲吟誦道: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原來是趙校長,尊夫人安好?”

一見面,先問人家夫人安好,不是平常君臣相見該說的話,不過這麼一說,竟將莊嚴的氣氛變了味道,似乎更融洽呢!

趙明誠老臉一紅,道:“內子塗鴉之作,陛下竟還記得。臣代內子叩謝天恩!”

趙桓哪裡能讓他跪,忙攙住他,道:“愛卿平身!不是什麼塗鴉之作,實在是絕妙好詞啊!列祖列宗勸學不已,纔有今日風氣開化,全局向學的局面,纔有趙夫人這樣的才女!嗯,朕有個想法,諸位愛卿不妨考慮一下。趙夫人可以到大學裡兼個差事,將一身所學,傳給後人。若後繼有人,夫人之幸,大宋之幸也!”

官家從來沒有這般推崇過一位文學之士,難道趙氏真有那麼大的學問?

衆人狐疑,張邦昌也不例外,接過話茬,說道:“臣亦有此意,只是不知趙校長是否肯答應呢!”

趙明誠道:“君恩似海,臣夫婦唯有盡心教書育人,以不負陛下的期望!”

官家說過的話就是聖旨,豈能抗旨不遵?況且,出來教書育人,夫人想必也是願意的。趙明誠腦中一片空白,想不到今日得覲天顏,竟是這樣的情景。

“好,這樣就好!”趙桓跨進校門,暗想:“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應該是靖康之難後,趙明誠、李清照避難江南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詩。讀此詩,浩然正氣撲面而來,如此佳句竟出自一婦人之手,真是活活愧煞大宋男兒!歷史已經改寫,想必這首詩也沒有機會再出現了。如果不能讓世人讀到這首詩,實在是可惜啊!”

學校建得不錯,既不奢華,又大氣,很合趙桓的性子。趙桓邊走邊問道:“總共花了多少錢?”

張邦昌回道:“到目前爲止,朝廷投了三十萬貫,商戶獻金四十萬貫,共計七十萬!”

“還需要多少錢?”

“架子已經搭起來了,要達到臣心目中江寧大學的樣子,恐怕至少還需七十萬貫!但是,這些錢不是一次投下去,朝廷可量力爲出,徐徐而爲,所以,財政方面應付起來應該不算困難!”

張邦昌還是有能力,能力不僅體現在上下溝通的人事方面,辦事能力也是一流。而且,到底是宰相,事事從朝廷大局着眼,這就不是普通官員能夠做到的。

“陛下,你看,這是通達橋,通達車馬行出資五萬所建!”

“這是茂才亭,取的是茂才書畫商鋪的茂才兩個字!”

“前面的河,名曰……”

河的名字沒聽清,但是,河對面,綠油油的田地卻是非常清爽!來到河對面,趙桓問道:“這是……”

“這裡是農學部的試驗田,臣成立了一個農學部,還沒來得及稟報陛下呢!”張邦昌說着話,觀察着官家的反應。

“試驗田,好名字,好名字啊!”趙桓蹲下身子,看着地裡的禾苗,“我們要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要創建一片新天地。什麼事情,只要有利於富國強兵,就要大膽地去做。不要爭論,先做起來再說。失敗了,沒關係,總結經驗教訓,從頭來過;成功了,就能讓那些反對的人自動閉上嘴巴!”

陪駕的人員聽得頻頻點頭,起居郎在一面奮筆疾書,官家說的每一句話,見過的每一個人,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要詳細記錄在案呢!

“這個,這個農學部誰是主事?”

一名官員,官袍不合身,行爲拘謹,還未說話,臉上的汗已經下來了。上前跪倒回道:“臣田學農,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田學農,這個名字好,做這個差事正相宜呢!”趙桓道,“你有何本事,可知稼穡之道?”

田學農大概三十幾歲,一緊張,嘴脣哆嗦着,連道幾個“臣”,卻什麼都說不出來。

趙明誠出來回話:“田學農種出的稻子,每畝出產,爲江南州縣之冠。目前,正在着力改良占城稻,他一直在做這個事情,相信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出來了!”

自從占城稻傳到大宋之後,江南一季兩熟,成爲大宋的糧倉。

趙桓順手揪了一根草,起身問道:“每畝產量最高是多少?”

田學農稍稍恢復了正常,道:“收稻穀七石,出米三石又六十七斤。”

一般情況下,畝產也就在五石六十斤左右,他卻能達到七石,真是一位人才啊!瞧他的樣子,沒見過官,更沒做過官,一雙手異常粗糙,臉上的皮膚曬得黝黑,應該總在戶外活動,也許就是在田間勞作吧!下面的這些人若是想騙朕,也不會找這麼一位出來纔是。

念及於此,趙桓親自攙起田學農,道:“好生去做,今年稻穀成熟了,給朕送一些進去,朕要嚐嚐你種的稻子到底是什麼味道。記住,不要專門爲朕種植什麼貢米,朕要嘗的是百姓能吃的米,明白嗎?”

“是!”

又拍拍此人的肩膀,道:“田學農,好名字,朕記住了。”

不用再做更多的表示,今日言行,很快就會在全國傳開,各級官員藉此可以知道官家喜歡什麼,重視什麼;而且,捎帶着還爲這個田學農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官家親自拍過肩膀的人,哪個敢再來生事?

忽然,急匆匆跑來一人,有人牽了牽朱勝非的衣角,朱勝非看到來人,連忙請道:“臣先行告退!”

一定是有事情了,趙桓點頭表示應允。

朱勝非小跑着過去,聽了幾句話,轉身又跑回來,速度驚人,幾步就來到趙桓面前。

“臣,臣的一名小妾,本該今日生產,誰知……”

哦,難產嗎?趙桓擺手道:“不用陪朕,你去忙吧!”

朱勝非又道:“臣還想請一人過去!就是醫學部的姜林主事!”

趙桓道:“去,快去!”

朱勝非帶着那個叫姜林的人去了,張邦昌解釋着:“姜林是江寧府名醫,又在京城,跟着太僕寺丞胡三學過一段時間,曾經爲孕婦剖腹生子,取得了成功!朱勝非無子,自是焦急萬分啊!”

“是啊,人之常情嘛!”趙桓應道。

那年,胡三爲赤電馬剖腹,他親眼所見;後來聽說,胡三的夫人難產,情急之下,胡三竟在自己的夫人身上動刀,剖腹取出胎兒,母子平安。這件事情,應該是大宋第一例剖腹產成功的案例。此後,胡三一發不可收,接連爲十幾名孕婦接生,原來的獸醫,搖身一變,成了給人治病的名醫,聲名雀起。爲了這個事情,保守的官員,迂腐的士子還鬧過,紛紛彈劾胡三,趙桓當然要保這個人,胡三名氣更大,天下皆知。聖人說過,“男女授受不親”,又說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做一個孝子,當然不能輕易損傷。所以,給病人動手術,本來是後世極其平常的事情,在現在這個時候卻是行不通的。男大夫爲女病人看病,還行;在女子肚子上動刀子,那怎麼成?

第二章 南郊(一)外篇 照夜白(一)第七章 雲頂(二)第二章 魂傷(二)第六章 秦淮(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二章 奇襲(二)第八章 虎鬥(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六章 私奔第二章 天威(二)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八章 宋州(六)第十章 明媚第十章 日中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外篇 望燕雲(七)第一章 夜花(二)第五章 天意(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七章 血光(四)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四章 升龍(三)第六章 曙光(二)第十二章 海戰(一)外篇 望燕雲(六)第十四章 作樂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六章 交趾(四)第三章 武威(三)第六章 交趾(四)序二 無疆第三章 武威(三)第四章 風化(一)第九章 太歲(四)第七章 色魔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三章 涼州(一)第七章 蘭若第五章 打援(二)第四章 儲貳第三章 武威(三)外篇 破陣鉞(二)第一章 厚積(一)第六章 求賢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章 神仙(二)第九章 日出(二)第一章 魂傷(三)外篇 照夜白(三)第五章 縱橫(二)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二章 春雨(七)第六章 君臣(一)第十章 良臣第九章 日出(一)第七章 灌溉(一)第八章 遇刺(一)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三章 遠航(三)第三章 武威(一)第八章 虎鬥(二)第六章 曙光(四)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九章 太歲(二)第二章 春雨(五)第四章 風化(二)第八章 兒山城(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三章 武威(一)第七章 血光(一)第七章 血光(六)第三章 涼州(二)第二章 春雨(四)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九章 天使(一)第十章 驚心(二)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三章 出山(二)第六章 破陣(二)第九章 驕傲(五)第九章 銀行(一)第五章 播種(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六章 曙光(五)第八章 對壘(二)外篇 照夜白(一)第五章 爲雲(一)第十章 決斷(二)第八章 偉業
第二章 南郊(一)外篇 照夜白(一)第七章 雲頂(二)第二章 魂傷(二)第六章 秦淮(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二章 奇襲(二)第八章 虎鬥(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六章 私奔第二章 天威(二)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倉惶(二)第八章 宋州(六)第十章 明媚第十章 日中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外篇 望燕雲(七)第一章 夜花(二)第五章 天意(二)第六章 家國(二)第七章 血光(四)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四章 升龍(三)第六章 曙光(二)第十二章 海戰(一)外篇 望燕雲(六)第十四章 作樂第八章 兒山城(三)第六章 交趾(四)第三章 武威(三)第六章 交趾(四)序二 無疆第三章 武威(三)第四章 風化(一)第九章 太歲(四)第七章 色魔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三章 涼州(一)第七章 蘭若第五章 打援(二)第四章 儲貳第三章 武威(三)外篇 破陣鉞(二)第一章 厚積(一)第六章 求賢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十章 神仙(二)第九章 日出(二)第一章 魂傷(三)外篇 照夜白(三)第五章 縱橫(二)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二章 春雨(七)第六章 君臣(一)第十章 良臣第九章 日出(一)第七章 灌溉(一)第八章 遇刺(一)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三章 遠航(三)第三章 武威(一)第八章 虎鬥(二)第六章 曙光(四)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九章 太歲(二)第二章 春雨(五)第四章 風化(二)第八章 兒山城(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三章 武威(一)第七章 血光(一)第七章 血光(六)第三章 涼州(二)第二章 春雨(四)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九章 天使(一)第十章 驚心(二)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三章 出山(二)第六章 破陣(二)第九章 驕傲(五)第九章 銀行(一)第五章 播種(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六章 曙光(五)第八章 對壘(二)外篇 照夜白(一)第五章 爲雲(一)第十章 決斷(二)第八章 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