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突圍

五天時間,番軍傷亡慘重,但青陽也絕非毫髮無損,兩軍的傷亡對比懸殊,但兩軍的人數規模更懸殊…青陽城內每天的傷亡、減員都數以千計,可戰之兵從開戰前的將近兩萬,變成了如今的一萬三千上下,人手已經不夠兩班倒換了,可番子的攻勢不僅沒有絲毫減弱,反而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加猛烈。

人數的差異是無法彌補的,哪怕番子死二十個人來換青陽城中的一條命,到最後取勝的依舊是敵人。

對此青陽城的‘原配’智囊司馬大人是束手無措,當然也輪不着他擔心什麼,城中有徵西大元帥坐鎮,大夥高枕無憂、高枕無憂……事實也正是如此,自從宋陽率兵進入青陽,每次行動、每場戰事都進行的穩穩當當,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別人全不用費心,只要聽他的吩咐、執行他的命令就成了,結果大十幾萬的吐蕃悍卒栽倒在青陽城前再爬不起來,這樣輝煌的戰果,可是任誰事先也不敢想象的。

小小一座青陽城,遭烈火仍屹立、遇強襲而反挫,宋陽從城裡伸出一隻手,硬是按住了番兵的馬頭,讓橫掃南理所向披靡、連鎮西王都阻擋不住的吐蕃數十萬大軍止步於此,這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南理最神奇的侯爺,又做了一件讓南理上下都歡喜鼓舞的神奇事情。

對於這場大戰,葛司馬算是徹底想明白了,心裡踏實得很,理由不外四個字:有宋陽呢。

不過劉厚太守的看法,和葛司馬不太一樣,雖然他也信任宋陽,但畢竟是武將出身,看待戰事時眼光要比着葛司馬清楚多了:人力有窮盡,即便常chūn侯再怎麼神奇,也不可能憑着手上這一點點人馬永遠擋住番子……太守看得出來,青陽就要守不住了。

人困馬乏,傷兵滿營,青陽已到強弩之末,除非宋陽能憑空變出天兵天將,否則青陽城破是遲早的事情。

果然,隨後三天裡,戰事變得越來越艱苦,番軍幾次成規模的攻上了城頭,若非有宋陽、羅冠這樣的兇猛高手壓陣和山溪蠻、石頭佬這種一見血就發狂的強力兵種,青陽早就陷落了。

打到現在蠻人的蜂巢也早都扔乾淨了。沒有了野蜂幫忙,守軍對外城門的控制力量減弱,反之番軍對城門的衝擊也越來越強,四門都已扭曲變形,只是因爲後方的堵塞、支撐及時才未告破。

至於城內的傷亡也就更重了,如今能上城作戰的人全加在一起不過一萬,且每時每刻都在減少着;當然,番軍攻襲得越猛烈,青陽的反抗就越強硬,即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番子想要青陽,還是得用人命來換。

深夜時分,宋陽傳下了一道決絕命令:所有南理士兵士兵登城,回鶻衛、山溪秀、山溪大蠻和石頭佬則撤入城內好好休息…...守不住了,宋陽準備突圍。

軍令傳出,南理軍卒中並無譁然,乍看上去很有‘保留實力’之嫌的命令,稍一琢磨卻理所當然:突圍需要能衝能殺的好兵,選擇強戰士兵是任何一個主帥都會做出的決定;而更重要的,青陽是南理人城池,說到根上,蠻子也好回鶻衛也罷,人家只是來幫忙的,此間不是他們的家園,此仗更不是他們的戰役,能來、能打這麼久就已經承情了,南理人又有什麼理由一定要讓他們和這城池一起陪葬。

最後的戰役,南理人的城,南理人來守。

黎明時分,修整過後的蠻兵齊聚城內,全副武裝、隊列整齊,靜靜等候着;火道人帶人去往城中赤sè烽煙的火點,親手熄滅了那道象徵着‘青陽還在’的火焰;來自十萬洪荒的鷹主把最近一直收攏在身邊的巨鷹放飛,黑sè的鷹得了主人的指引,雙翅猛震飛往南方。跟着宋陽又傳下了一道古怪命令:清掉所有撐門的圓木和加固城門的措施。

劉太守難免又一次大吃一驚,就算突圍也不用把四門的支撐和加固都撤掉吧?生怕番子打進來得太慢麼?

一如平時的,宋陽沒解釋什麼,只是對太守、葛司馬笑了笑,要他們安心。

城門早就搖搖yù墜了,之所以還沒塌倒全靠後面的支撐,此刻圓木沙袋盡數撤掉,沒能再堅持一會功夫就轟然坍塌,宋陽則一聲令下,全軍棄守陣地,隨着蠻人主力一起向南突圍。

山溪秀與回鶻衛打頭、山溪大蠻充做中軍主力、石頭佬斷後,來自封邑的強戰種族立刻發動!他們不等人,城中的南理士兵能跟上來最好,如果跟不上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自烈焰焚城、吐蕃開始正式強攻開始,苦苦堅守了八天,讓敵人添出無數新魂野鬼的青陽終被攻破,四門齊毀、城頭上的南理旌旗被橫掃一空,臨走之際,宋陽揮刀遙指西方——番軍主帥中軍所在方向,沒有隻言片語,但意思再明顯不過:我還會回來。

幾乎就在青陽被破、守軍開始突圍的時候,自正東方向、駐紮於平郡的四萬多南理援軍也趕到外圍,對番軍的陣勢發動了猛烈衝擊。不用問,他們早就得了宋陽的命令,來配合城中戰士突圍。

……

四門告破;城頭攻陷;內城失火;守軍潰散…青陽亂成一片,有關戰報流水價般傳送至中軍帥帳,對這些普通事情番軍元帥都是一點頭便作罷,他只在意追問一樣:南蠻常chūn侯何在?

整整三個時辰過去,青陽城戰亂歇止,番兵徹底控制了這座焦黑的城池,來自東方、南理援軍的猛攻也告結束,回兵平郡,宋陽一行暫時下落不明。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吐蕃元帥才終於收到了他最想得到的消息:常chūn侯…逃走了。

據報常chūn侯是自南面突圍的,數千大蠻的兇悍衝陣,讓這個方向上的番軍倍感壓力,而最要命的就在蠻子突圍的關鍵時刻,南方番軍的通訊、聯絡被大大地干擾了。

戰時番軍快速傳訊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高原特產、到了內陸也照樣能夠活躍的信雀,它們頭腦靈活、速度奇快,尤其喜歡貼地疾飛,就算草原上的‘庫薩’想要逮它們也不是件容易事,雀子不認訊號只認人,番軍每支千人隊中都有專門的‘雀官’,大戰時信雀自戰場上來回穿梭、一閃而過追之莫及,也算得是吐蕃軍中的一道得意風景,可是今天所有的雀子都彷彿得了瘟病,說什麼也不肯飛出籠子,就算被硬生生地扔出去,它們也只會用翅膀捂住腦袋,蜷縮在地上瑟瑟發抖……沒人注意到灰濛濛地高空上,正有一頭通體烏黑的大鷹正來回盤旋。

番子另個傳訊辦法則是‘號令’,特殊質地的號角聲音響亮,輕輕鬆鬆傳遞到十里之外,不同的節奏代表着不同命令,鄰軍彼此相聞配合行動。靠着來自十萬洪荒的巨鷹能壓制靈雀,可宋陽的本事再大也不能讓敵人的號角全都變成啞巴,不過讓敵陣中多出幾支搗亂的號令卻不是什麼難事。青陽曾摧毀過十萬番子前鋒,自然也能繳獲了幾隻軍號,至於具體進退調度的號令,就憑着宋陽的劇毒和阿伊果的蟲蠱,想要從俘虜處逼出口供實在不是難事。憑着一陣陣的假號令,不會讓敵人混亂,但足以讓他們作廢掉這重聯絡手段。

沒了靈雀和號令,南方的番子就只能靠着騎兵來回傳訊,效率大大降低,他們的人馬雖多,但在爭分奪秒的突圍戰中難以形成及時配合;另外一度銷聲匿跡的‘劉家軍’再度登場,自南方而來,氣勢洶洶衝擊後陣、接應宋陽,給番子造成了不小的混亂;再就是來自平郡的南理援軍從東方猛攻,讓其他方向上的番子軍隊造成‘常chūn侯可能會從東方逃走’的錯覺……前後幾個原因疊到一起,再加上些好運氣,宋陽帶領大蠻成功打穿了敵人的方向,逃逸而去。

南方番軍的主將已經率領jīng銳追了下去,來回報軍情的是副將。

副將心中惴惴,青陽之戰打到這個份上,光奪下城池遠遠不夠,非得再抓到常chūn侯不可,對方從自己的轄區逃掉,這個罪責不算小。還好,元帥並未發怒,只是沉聲問道:“南蠻嚮往何處逃?”

副將立刻回報:“看樣子,蠻侯應該是想逃回他的封邑。”

元帥的臉sè莫名其妙地放鬆了些,又追問他:“蠻侯爲何要逃去封邑?他的燕子坪可是開闊地,無險可守。”

副將不知該如何作答,站在原地發愣,元帥非但未動雷霆之怒,反而耐心地給出了答案:“因爲蠻侯明白,青陽之後方圓幾百裡都再沒有像樣的城池,很快就會被我大軍橫掃一空,他沒地方落腳,唯一可逃之處就只有封邑後的莽莽山區。”

正如元帥所說,青陽以東大片區域裡都沒有可供扼守的要塞,宋陽逃向後方,他進一城、番兵便毀一城,被一路追趕惶惶逃竄,什麼神奇侯爺的名頭、威望全都會被打掉,只能像只惶惶之犬被敵人攆得到處跑;相比之下逃入深山,在迂迴而出進入內陸重鎮或者乾脆直接到鳳凰城,既安全又能保存威名。

“燕子坪後面的山區是野人的地盤,”元帥聲音不停:“只看姓宋的小狗麾下隊伍,就只道他和野人的關係不錯,被他逃入大山,想抓可就難了。”

或許是心虛,副將從大帥話中聽出了些危險的味道,趕忙道:“結邦將軍正率jīng銳全力追趕,定不讓……”

不等他說完元帥就不耐煩地擺手打斷:“全力追趕?追的上麼?宋小狗突圍時有那羣怪鳥接應,騎兵戰馬遇之則驚,不堪用,只憑步兵,兒郎們的兩條腿能跑得過蠻子野人的鐵腳板?結邦要真能追上宋小狗,羚羊都會爬樹了!”

話說的很不好聽,但責怪意味不濃,只是就事論事,再之後,番子主帥竟然呵呵呵地笑了起來,一副成竹在胸的篤定模樣。

這次不止南方軍的副將,帳中的將領大都露出納悶神情,不明白大帥這是怎麼了,就只有元帥的幾位親信,也都相顧而笑……待關子賣得差不多了,始終緊隨元帥身邊、這次吐蕃遠征軍的第二統領副帥才笑問旁人:“這些天裡始終沒見到力和拔,你們不覺得奇怪麼?”

力和拔是大元帥的親侄子,同時也是軍中上將,地位不低,麾下統掌四萬人馬,都來自他的族軍,深得元帥依仗。

也不等旁人去猜測,副帥就給出了答案:“大帥智珠在握,算到宋小狗會逃往封邑,早在大軍兵出唐樓之際,就派遣力和拔率本部人馬潛行去往蠻侯封邑,力和拔不負所托,率兵晝伏夜行無人察覺,早早便抵達封邑四周,爲免打草驚蛇始終蟄伏不動,這些天軍報往來,他已經探得清清楚楚,燕子坪空不設防,封邑中的蠻民早已撤走,就只有些禿驢駐於妙香吉祥地。”

副帥說出了緣由,大帥也不再故弄玄虛,呵呵地笑道:“剛剛破城時,我已經傳令出去,命力和拔起兵攻佔燕子坪、掃蕩吉祥地地,待宋小狗逃回家時,面前只有我吐蕃雄兵、眼中盡是我吐蕃王旗!”

拿下南理佛家聖地,狙擊、擒下南理常chūn侯,這功勞比着打破青陽還要大得多,大帥還真不避嫌,把這場戰役的頭等大功給了自己家裡人……但真要說到功勞,打青陽損兵折將,如果再被常chūn侯逃掉,這一戰打下來柴措答塔不給所有將領治罪大家就燒高香了,怎麼可能還有賞賜。元帥料敵先機埋伏下奇兵,至少能讓這場戰役圓滿結束,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再拋開‘功勞’兩字,番兵在宋陽手上吃足了苦頭,從上到下哪個不盼着能活捉常chūn侯,出掉心中的這口惡氣。

該說的都說過了,等帳中衆將的讚美之詞奉上之後,元帥也不再耽擱,就此傳下軍令,青陽城暫由副帥坐鎮,清點戰果打掃戰場,城中無論百姓還是戰俘一律捆綁下獄,待大軍真正凱旋後再來發落;番軍各部人馬集結,隨大帥一起奔襲燕子坪、已經追下去的結邦一部也暫時止步,等候大軍同時行動……

大軍奔襲燕子坪?

衆將心中一下子釋然了,元帥還是體恤下屬的,活捉宋陽的功勞他給了力和拔,但掃蕩妙香吉祥地的功勞,他拿出來給大夥平分了。若在仔細想想,其實活捉宋陽這樁大功,本來大家也都有機會攫取的:要是沒讓他逃脫、在青陽就拿下了他,又哪會輪得到力和拔建功。

命令一傳下,吐蕃將領盡做鼓舞,喝應聲爭取嘹亮,立刻下去準備。不多久鏘鏘號角響徹青陽,除了副帥和五萬留守士兵,所有吐蕃戰士集結,大軍盡起直奔常chūn侯封邑而去!

區區一座燕子坪,沒有要塞沒有駐軍,又哪用得到吐蕃人這樣大張旗鼓?

元帥有自己的想法,讓大家都沾沾功勞是其一,畢竟這一仗還遠遠沒有打完,最快也要等到大軍攻佔鳳凰城才能告以段落,總得維護好手下這些將軍,上下一心將士用命,這纔是取勝之道;而更要緊的,元帥覺得,他一定要儘快給南理人一個‘態度’:吐蕃兇猛......不止兇猛,且還殘暴。

雖然青陽破了,但無論從損失、對抗還是消耗上去比較,吐蕃大軍完敗,常chūn侯用青陽之戰給南理人講明白了一件事情:一座城、幾萬兵,就能把吐蕃人打得人仰馬翻焦頭爛額,看似兇猛的高原大軍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可以想象的,南理後方如今士氣蓬勃,這對吐蕃人絕不是什麼好事,大元帥非得儘快把這個勢頭壓住、撲滅不可,否則以後再多出幾座青陽城,這仗就真沒法打了。

要破滅南蠻的士氣,就得讓他們覺得吐蕃人可怕,非常時刻就得用到非常手段,元帥已經決定了,青陽之後那幾座小城,什麼平郡、角塢、駱縣之類,戰前一律不受降、戰時皆以全軍投入橫掃城郭、戰後全都要燒成焦炭……幾十萬人的大軍集結、衝擊那些小城,無疑是‘宰牛刀殺雞’,對人力物力都是極大浪費,但顧不得了,只要能揚威、能讓南理人害怕就值得。

元帥要揚威風、擺場面、顯兇殘給南理人看,此刻調運大軍殺奔燕子坪,就是這個道理。

而燕子坪封邑中還有個妙香吉祥地,這個地方是南理人佛家的聖地,南理人心中的圖騰,意義之重大遠勝普通城池,對付它更要‘摧枯拉朽’。

對番軍來說,要滅南理人的士氣,還有什麼地方比着這裡更好?數十萬大軍一擁而上,所過之處什麼廟宇、聖地、佛祖和尚,統統被一掃而空,這是大元帥要的效果,這是大元帥亮給南理人看的‘態度’。

吐蕃大軍浩浩蕩蕩,仿若幽冥黃泉涌上人間的惡cháo,擋無可擋、氣勢洶洶,向着宋陽的老巢席捲而去……活捉常chūn侯,火燒吉祥地。

第35章 機會第83章 笑容第124章 一跪第34章 花海第6章 虛名第117章 檑木第32章 躁動第112章 元帥第1章 百歲第23章 古籍第152章 碎石第7章 景泰第53章 滅口第1章 百歲第50章 打鐵第27章 軍情第77章 人頭第15章 仗義第167章 海嘯、機括、龍雀第151章 盡頭第23章 送羊第28章 破關第75章 入魔第146章 禁術第118章 惡焰第130章 信仰第48章 當家第80章 臉皮第20章 蝕日第78章 賭鬥第52章 亂了第128章 異象第66章 橫財第119章 苦頭第84章 人才第45章 必勝第5章 撕票第58章 衣鉢第64章 吃糖第20章 奪營第164章 天色第36章 薩滿第31章 笛聲第5章 撕票第14章 丑時第23章 古籍第148章 南蠻第13章 貞潔第38章 蓮蓬第48章 烈酒第76章 駭聞第155章 今生第44章 欲仙第82章 玄數第81章 初亂第40章 頭槌第91章 信兵第59章 痕跡第165章 石坪第55章 神醫第77章 感覺第22章 使命第43章 猛禽第12章 紅袖第170章 真相第25章 騎射第82章 玄數第35章 同樂第60章 僞裝第67章 小氣第33章 徒弟第40章 頭槌第10章 悟性第118章 惡焰第152章 碎石第37章 舍利第78章 笑像第30章 械鬥第8章 持家第41章 香蕉第119章 苦頭第28章 戈壁第69章 瑤女第16章 摸瓜第90章 幫兇第3章 骨勇第160章 決勝第148章 南蠻第31章 太歲第57章 靠譜第157章 守土第60章 僞裝第47章 老狗第19章 止步第13章 株連第35章 絕技第21章 十品第1章 吃麪第42章 稻草第66章 紋身
第35章 機會第83章 笑容第124章 一跪第34章 花海第6章 虛名第117章 檑木第32章 躁動第112章 元帥第1章 百歲第23章 古籍第152章 碎石第7章 景泰第53章 滅口第1章 百歲第50章 打鐵第27章 軍情第77章 人頭第15章 仗義第167章 海嘯、機括、龍雀第151章 盡頭第23章 送羊第28章 破關第75章 入魔第146章 禁術第118章 惡焰第130章 信仰第48章 當家第80章 臉皮第20章 蝕日第78章 賭鬥第52章 亂了第128章 異象第66章 橫財第119章 苦頭第84章 人才第45章 必勝第5章 撕票第58章 衣鉢第64章 吃糖第20章 奪營第164章 天色第36章 薩滿第31章 笛聲第5章 撕票第14章 丑時第23章 古籍第148章 南蠻第13章 貞潔第38章 蓮蓬第48章 烈酒第76章 駭聞第155章 今生第44章 欲仙第82章 玄數第81章 初亂第40章 頭槌第91章 信兵第59章 痕跡第165章 石坪第55章 神醫第77章 感覺第22章 使命第43章 猛禽第12章 紅袖第170章 真相第25章 騎射第82章 玄數第35章 同樂第60章 僞裝第67章 小氣第33章 徒弟第40章 頭槌第10章 悟性第118章 惡焰第152章 碎石第37章 舍利第78章 笑像第30章 械鬥第8章 持家第41章 香蕉第119章 苦頭第28章 戈壁第69章 瑤女第16章 摸瓜第90章 幫兇第3章 骨勇第160章 決勝第148章 南蠻第31章 太歲第57章 靠譜第157章 守土第60章 僞裝第47章 老狗第19章 止步第13章 株連第35章 絕技第21章 十品第1章 吃麪第42章 稻草第66章 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