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

馬是華部落的吉祥物。在翻越猙獸山的時候,馬爲華部落提供了食物以及行進的方向;到了華谷,馬爲族人帶來了最好的禮物——華谷盆地。

因此巫才主張從此不殺馬,而且剩餘的馬皮全用來做圖騰旗,以及其他神聖的物品,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用。

石路則從實際出發,要馴服馬羣,作爲部落發展的動力。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一直到汽車和坦克的出現,馬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才漸漸降低。華部落首選馴服了馬,就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絕對優勢。

儘管許多人對馬的作用還沒有更深入的認識,但都無條件認同神奇的族長的決定。過完年以後,部落的中心任務就是捕獲馬羣,馴服它們。

民兵的主要任務,由訓練族人變成外出跟蹤竹林裡的馬羣。並要找到合適的地點,佈置陷阱。陸蔥由於在狩獵時的出色表現,就成爲探索馬羣的主力,整天帶着她的分隊在冰雪覆蓋的竹林周邊巡遊。

和以及牛箭則根據陸蔥收集的馬羣情報,準備陷阱以及網。石路帶着陸果在村裡的空地上搭建簡易的馬棚、收集能找到的飼料。

經過半個月的準備,一切都已經就緒。石路就帶着一半的民兵前往神馬谷以西,把馬羣追趕出來。和則以神馬谷爲指揮中心,在山谷的深處佈置了十多道網,擋住了馬能夠逃竄的路。

在山谷的中間,和劃定了主要的捕捉場。他在這挖了一個面積巨大的淺坑,坑裡放上雪,燒一把火融掉。這樣整個的坑就成了爛泥潭。

葉把一些能做繩子的工具材料帶到神馬谷,指揮着十多個人制作了不少的套杆套索,這都是石路特意爲這次行動設計的。

一月十六上午,經過十多天的追逐,石路把馬羣趕到了神馬谷。周邊埋伏的人點起火把,把二百多匹野馬攆向泥坑。

野馬羣在頭馬的帶領下四處亂竄,卻又被網和阻擋的木頭趕到一起。眼看前路不通,馬羣就奔向後路,迎着石路的隊伍撲過來。

這時候石路正在一個小山坡上,四周都是拿着火把的族人。頭馬是一頭長着漂亮紅色的毛的公馬,非常高大,跑動時掀起的雪到處飛。一看到前面只有人,沒有阻擋的木頭石塊,就竄了過來,一下子就到了石路的腳下的路。

石路迅速爬上一棵樹,等頭馬過來的時候,跳下來,坐在了馬屁股上。頭馬一驚,抖動着身子四處亂跳,把石路摔了下來。

雪地裡摔的不嚴重,石路翻身就追了上去,而前面剛好有一張網,頭馬的前腿被網裹住無法前行。看到拴着網的樹很結實,石路又爬上去,再次的跳上了頭馬的背,這次剛好能抓住馬鬃。上去以後把身上帶着的套索往前一扔,扔了十多次才套住這批烈馬的頭。

剛剛被套住不久頭馬就掙脫了網,回頭就向泥坑跑了過去,後面的馬羣也跟着壓過去。一路上枯草積雪亂飛,一些細小的竹子都被折斷。

跑了不到一里,頭馬一跳,就進了坑,後面的馬羣也跟着落進了泥潭。和看到目標進陷阱,立即圍上來。他帶着族人們趁着馬匹行動遲緩,紛紛扔出了套杆,又把網扯了過來。

這時石路身上滿是泥,卻依然釘在馬背上。頭馬一看被困,雙腿一蹬騰空而起,跳出了泥坑,帶着石路就往河邊跑。石路緊緊的貼在馬身上,緊拉着套索不放。

和以及陸蔥也學着石路的樣子選中了強壯的馬跳上去,這兩匹有着健壯大腿的動物也跳出了泥坑追着頭馬而去。頓時華谷裡大呼小叫,熱鬧非凡。有的人是興奮,有的人是擔心。

石路在馬背上,一邊拉緊套索,一邊猛烈的踢打馬肚子。頭馬暴跳不已,嘶叫着想把討厭的人摔下去。

一路跑一路跳,半天以後頭馬跑出了大峽谷,就在沼澤地裡四處的竄。幾次差點把石路摔下來,而且蹄子到處的亂蹬還踢傷了石路的腿。鬧到了黃昏頭馬才安靜下來認命,石路就拉着套索的繩子,騎着它回村。

路上頭馬顯得十分不願意,不拉繩子和用弓背敲屁股就不走。石路一發狠就夾緊兩腿,往馬肚子裡敲了幾下以後,這烈馬纔再次不情願的跑了起來。

等到了村裡都已經天黑了,周圍還有好多人點着火把在尋找他,村裡村外就如同移動的星星一樣到處都是亮光。

下了馬以後才發現雙腿麻木的不得了,大腿內側都磨破了,而被馬踢到的地方有些淤青,卻也不妨礙行走。石路邁着八字腿晃晃悠悠的進了議事大廳,才發現陸蔥以及和也是邁着展開的腿像螃蟹一樣橫着走來走去。

而長老們看到石路回來了心也就放下。經過盤點,這次捕獲了一百八十多頭馬。其中有四十多頭骨折受傷了,死了三十多頭。葉只好派人把這些馬擡了出來,而還有將近一百頭的逃進了竹林無法找到。

石路一想也差不多了,骨折的暫時沒法用也就只能先養着。母馬的話也能作爲種馬,公馬則看看能不能治好腿。不能治好的話,等春天到了就放掉,至於別的部落是否捕捉它們就管不了。

捕獲這羣馬以後,石路休息了幾天,等傷好了就開始訓馬。這時候的馬羣很不馴服,特別是頭馬,不但自己不吃飼料,一旦發現別的馬吃的話又踢又咬。葉只好單獨的準備了個馬棚給它。

等傷好以後,石路吩咐民兵每人都選一匹馬,要親自的餵養。爲此還給他們上了幾堂課,教會他們給馬梳理毛以及喂水。

石路則親自喂頭馬,不吃的話就會遭到胖揍,還要被捆住嘴。頭馬經過幾天捱餓以後,禁不住石路手裡的黃豆,臣服了,從此石路可以騎着它在村裡轉悠。

其他的民兵就慘了,成天都邁着難看的八字腿,抖抖嗖嗖的去巫那裡治傷——訓馬的時候腿被磨到了。

經過七八天以後,除了受傷的馬以外,野馬們都被馴服。它們開始正常進食,也不再排斥人靠近。

這時候石路開始設計馬具。馬鐙比較好辦,沒有金屬就找兩個竹鉤子,掛着就行。馬鞍則不大好做,工具的粗糙就難加工。石路選擇了不少的獸皮,中間夾上柔軟的填充物。接着用打了孔的竹子和木材做了樣品出來。

樣品經過多次試驗,把幾匹馬的背都磨破了,才完成所有馬具的定型。等給每匹馬配好簡易的馬具,二月也來臨了。

進入二月的時候,民兵隊都學會了基礎的騎馬技巧。有部分族人也能夠騎着馬飛奔,只是技術還是有些生疏。

葉也選了一匹溫順的母馬作爲坐騎,而且還在石路之前就能夠和那白色的母馬親近。桑看了很羨慕,要不是被石路阻攔也想試試騎馬的感覺。

二月初一的時候,石路特地吩咐巫準備一個祭祀活動,並且要給馬命名。民兵隊的馬就由他們各自命名,而石路則把他的坐騎,那匹頭馬命名爲火雲。

陸蔥和葉對自己的馬的命名倒是還好些,陸蔥把那黑色公馬叫做黑炭,葉的白馬則命名爲梅雪,和卻搞笑的把自己那強壯的黃驃馬叫做烏龜。

巫問他爲何這麼叫的時候,他說當初從泥坑裡跳出來以後,這馬就帶着他跑到了沼澤裡,然後腦袋往雪裡鑽,這讓他想起了華谷裡還沒發現過的烏龜。

有了馬以後,勞動組的活兒就多了起來。馬棚的改造,飼料的準備都讓陸果忙的不可開交。這時候只有一些枯草和竹葉,這種愛奔跑的動物不大喜歡這種單調的食物。

馬比圈裡的豬和兔子難伺候,倒是鹽水讓這羣馬過的十分滋潤。民兵隊在二月開始騎着馬穿行於村邊各處,和更是天天騎着烏龜馬在梅河上下亂竄,偶爾還帶回些獵物。

陸蔥對和有些不服氣,和的那烏龜馬跑的比她的黑炭快!

不久以後,民兵在老虎灣附近發現了逃脫的馬,並且由於聽到村裡的馬的嘶叫,漸漸的順着老河道往下走。幾天後,族人都能看到對岸常常有馬從竹林裡鑽出來,一看到人就躲進去。

和還想抓住這些逃脫的東西,不過石路沒讓。現在養馬壓力很大,加上他還想跟着這羣馬找到通往大荒原的近路,捕捉了就沒帶路的了。

今年馬羣顯然來的比去年快,石路推斷一定有近道,只是暫時未被發現。他對大荒原念念不忘,主要還是爲了人口。

南方和華谷阻擋着一個大沼澤,至今沒有弄清這個沼澤有多大。而且南方的人看起來和大荒原的區別很大,融合的時候可能困難些。

而大荒原裡實際上應該有更多未知的氏族部落,語言和習慣和華族接近。在未來發展中,這些氏族會成爲華族融合的首要目標。

種種因素分析下來,找到一條近路對於華族未來對人口的需求以及商貿的開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兵要隨時注意這羣馬的動向,一旦它們出了華谷,就要跟着上去。

到了二月中旬的時候,在一場大雪過後,對岸竹林裡的野馬果然開始往大峽谷外面跑去,比去年早了很多。石路趕緊帶着三十個民兵追了出去。

野馬羣順着河走出了華谷,往沼澤的東北岸走了去,這個方向是石路還沒有探索過的。走了十多裡以後,野馬羣突然向北,轉向了猙獸山山腳消失。

石路趕緊打馬就追,走了十多裡終於發現蹤跡,這羣馬沿着一個山坡往北走了。這個山坡不大,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走完。邊上有一條小溪從北邊的峽谷流出,沿着山坡北邊向東流去。

順着小溪進了峽谷,才發現這裡很窄,而且有些地段裡能夠看到被馬翻過的雪。雪裡有些從峽谷邊上的樹中掉下來的葉子和果實。能明顯的看到,這些冬天掉落的果子就成了馬的食物。

走了一段,石路發現這個峽谷實際上也是漸漸的往上。一天多的時間,慢悠悠的走完了這個峽谷以後,到了一個山間小盆地,這個盆地和邊上的山連起來很像是一朵荷花的花心。

花心的中間是個不大的沼澤,這會兒都已經被凍住了。沼澤中流出的水向北的山中延伸了出去,到另一個峽谷中。野馬羣在這個荷花盆地中呆了兩天,就向着北邊那峽谷奔了去。

當民兵們沿着峽谷往北走的時候,發現這裡越往北坡度就越大。兩邊都是高大的山,山上還不時的落下些冰塊,砸的森林裡隨時傳出陣陣響聲。

整整跑了三天,整個峽谷才越來越寬,地勢也逐漸平緩,第四天跟着馬羣繞過了北邊的一座山以後,看到了水面——居然到了大荒原的星星湖!繼續往西十里,石路就見到了當初翻越猙獸山時的起點。

離開大荒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經歷的事兒也多,讓石路感慨了一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三十二章 婚慶過年第七十七章 蓮部危機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八十章 :北歸華島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五十章 華桃聯盟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零三章 創建宗教(2)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剿戰役第一百零三章 創建宗教(2)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六章 遷徙之路第四十三章 初冬的外交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七章 湖邊受襲第三十章 華坪山外收族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一百二十五章 醫藥改革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八十三章:桃部入華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老分歧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險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四十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第三十七章 開荒種田,農業來臨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戰端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五章 年關準備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部工程第三十八章 養殖和擴建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三十五章 欣欣向榮的準備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記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三十五章 欣欣向榮的準備第五十章 華桃聯盟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政繁忙(1)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三十七章 開荒種田,農業來臨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一百二十五章 醫藥改革第十三章 定名華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三十章 華坪山外收族人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三十四章 湖邊小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一百零九章 牧場爭奪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二十七章 探索東南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三十二章 婚慶過年第七十七章 蓮部危機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一百一十六章 熊山棉田第八十章 :北歸華島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五十章 華桃聯盟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零三章 創建宗教(2)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剿戰役第一百零三章 創建宗教(2)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三十三章 捕馬探路第六章 遷徙之路第四十三章 初冬的外交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三十六章 育苗春狩第七章 湖邊受襲第三十章 華坪山外收族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一百二十五章 醫藥改革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八十三章:桃部入華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老分歧第二十二章 竹排探險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四十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第三十七章 開荒種田,農業來臨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部戰端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五章 年關準備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部工程第三十八章 養殖和擴建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三十五章 欣欣向榮的準備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記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三十五章 欣欣向榮的準備第五十章 華桃聯盟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八十六章:荒原風雲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政繁忙(1)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三十七章 開荒種田,農業來臨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一百二十五章 醫藥改革第十三章 定名華部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三十章 華坪山外收族人第七十一章 萬畝田園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三十四章 湖邊小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五十六章 接觸狐部第一百零九章 牧場爭奪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政繁忙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禦會議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二十七章 探索東南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二十九章 分工初調第一百一十二章 梅河盆地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