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

探險隊先選擇北梅河作爲目標。從三岔河看,幾條河都是從西北邊的羣山中流出來的。那裡森林密佈,夏天還霧氣重重。遠處的高山上,隱約的能看到山頂有常年不化的雪。

北梅河的河谷更爲陡峭,竹排進去一兩裡之後,水流太急,河中石頭太多。石路吩咐把航行工具送回百里村,改用騎馬和步行。

北梅河在三岔河看起來是由西向東流,不過深入不到十里,就出現一個河灣。河水從北邊流下來,然後在這裡轉爲由西向東的流向。

這裡的山坡度更大,河谷十分狹窄,有時候探險隊不得不繞開河道,而是聽着水聲往上走。森林裡植被茂密,石路吩咐打頭的騎兵一路砍一路推進,不然馬上不去。

三天後,探險隊連續發現了四個瀑布,都是北梅河巨大的落差形成的。這時隊伍還只是在半山腰。石路找到一座小山,爬上山頂的樹上往下眺望,甚至可以看到百里村的煙。

過了瀑布之後,北梅河就變成了西北東南的流向,南岸幾座高山使得河水改道。地形繼續陡峭,探險隊繼續艱難的往上爬。

走了一天後,隊伍甩開了身後的高山,河水也變得平緩了一些。不久之後,探險隊就走出了森林,前面出現一片草場,河水就在這高山草地中流淌。

這裡的河水也很淺,人馬都能輕易的趟過去,哪怕現在處於夏季的降水時節,水量也不算太大。各條小溪從草地兩邊的高山山彙集到北梅河裡,向西邊望去,就像一條條綵帶。

從華谷是很難看到這草甸的存在的。東南相對高一些的山擋住了視線。不過那些在華谷看起來高聳的山,在這裡看來就和小丘陵一樣,相對高度並不大。

真正的高山就在草甸的兩邊。南邊有着茂密的森林,北邊充滿了懸崖和稀疏的植被,遠遠看去,有些山頂白雪皚皚,不時的反射着陽光。

盛夏的時節,草甸的野花盛開,一片繁茂。這裡的草地比南梅河盡頭的多,那裡只是在河邊有零星的草原。這裡的草地,雖然不寬,但是往西北卻望不到頭。

實際上,這個草甸就是夾在南北兩面的高山中間的緩坡,形成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也許是海拔高,或者水汽被山擋住,越往上,植被就越少。探險隊到達的地方,剛好就是草地和森林的交界地帶。

石路決定先在這裡呆幾天,看看這裡有什麼獵物和物產。同時,也將詳細的探查這裡是否有別的部族的出現。

“這裡草真多!馬好像很喜歡吃。”雲對石路說道。果然,帶來的馬在這裡歡快多了,一陣陣嘶叫。

不過探險隊感覺在這裡比華谷更容易累,走一段距離就有些吃不消。石路帶着人來回的走動後發現,這只不過是輕微的高原反應,不會影響行動。

山中的植被同華谷的也不一樣,充滿了一些從未見過的物種。動物倒是很熟悉,比如鹿,山羊和狼羣等。河裡也有一些小魚,不過都不大,最大的都沒到半斤。

石路派了十幾個人,輕裝上陣,重新回到來路上走了一天。雖然只走了不到五分之一的路,不過他還是根據隊伍沿途查看到的情況,大致的估算出三岔河到這裡的距離。

這段路並不遠,實際上只有四十里左右。不過坡度大,而且河道比南梅河蜿蜒崎嶇。其間森林密佈,有的地方甚至看不到太陽。

草甸比起錫村所處的地帶,氣溫更低一些,河水的來源就是遠處高山的積雪,因此比較冰冷。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牧場。”石路對雲說。

在森林邊緣查看了一天後,探險隊就沿着草甸的走向,往西邊的坡上進發。這一路上由於騎馬,就快了很多,三天的時間就到了盡頭。

盡頭處,草甸兩邊的山脈連在了一起,草地分佈也收窄。幾座大山攔在的前面,到處可見懸崖。南邊依然有稀疏的林子分佈,北邊就只有懸崖山的孤樹和野草。

北梅河就在這裡發源,幾條小溪流從山間流出來,會合之後沿着草地往西南流去。再往西,就得翻過高山了,遠望去也看不到頭。

根據馬行進的速度,這裡離着東南邊的森林邊緣,大概有二百里,差不多是兩個華谷那麼長。路途上除了石頭就是各種野花野草,間或會有一些高山灌木叢。

草甸最寬的地方就是森林邊緣,有七八里,最窄的地就是河的源頭,最後幾乎收攏到一處。這片草原的地形,就像一個放大版的鑄造銅矛的模具,不過矛頭指向西而已。

探查完東西的走向後,石路又帶着探險隊沿着兩邊搜索,尋找有沒有人活動過的痕跡,以及通往山上的道路。

草甸中偶爾能發現一些遺落很久的石器,南邊的山腳也不時看到用火的痕跡。不過看起來,似乎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這些東西至少是十年前。

北邊倒是有一些山洞,洞裡也曾經有部族居住過。洞上畫的圖,有的是來自大荒原的標記,有的是來自西邊的標記——探險隊中有原來的戎人,他們見過類似的圖案。

通往北邊山脈的路很少,只有東邊和森林交匯的地方,有幾條支流從北山的峽谷中流下來。派人進去峽谷中走了一趟後,看不到最近有人走過的痕跡。只有沿途不時的會發現一兩個火堆,或者人的遺骸。

石路把所有收集到的東西聚攏到一起,分析了一下,發現這裡人的活動蹤跡,至少都是十多年前。這十幾年來,草甸是一塊未被人知曉的土地。

現在是五月剛剛開始不久,草原上的植被,纔剛剛開花。一些華谷裡三月末就開花的野草,在這裡還正冒花骨朵兒。解凍不久的冰水劃過草叢的痕跡,四處可見。

比起錫村,這裡春天的到來還晚了半個月,種植可能就不大適合。立體氣候的差異,讓這裡和華谷形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格局。

“未來在這建設一座神廟,然後把詩句偷來用用。”石路開始瞎捉摸。

要說做牧場,這裡是比較合適的。特別是華部落擁有的山羊和鹿,最適合在這裡生長 。

鹿在大荒原,本就是遷徙最早的動物,它們一向是隻享用三四月的嫩草然後鑽入山中,秋天天氣涼了才往南走。這裡氣溫就十分合適它們生活,只要在寒冷前把它們送回華谷就行。

山羊那種喜歡懸崖和樹葉的動物,就更合適了。草甸邊緣多的是灌木,加上兩邊懸崖陡坡不少,適合它們進食。最重要的是在南邊的山上,隊伍抓獲了它們的同類,本來就在這生活的野山羊。

這裡唯一的難題就是如何穿過南邊的森林,下到三岔河。這一路上艱難重重,根本沒有路。河道的落差又十分大,如果在這怪石嶙峋叢林密佈的地方修路,比造城牆都難。

身邊也沒有能商議的人,所以石路就只能邊查看邊想。

雲似乎看出他的心思,晚上休息時,就安慰他說:“北梅河不通,中梅河也許通呢。”石路一想也對,北邊不通,那兩河之間的的地帶,總會有相通的地方。

於是,探險隊就開始在南方的山上找通道。石路把隊伍分成兩部分,一隊從東往西,石路帶着另一隊從西往東開始探索。

在草甸的西邊,探險隊鑽進一個個山谷,爬上一座座山丘,試圖找到通往南邊的路。爲了加快進度,石路決定按照十多人一組,分開搜索。

一天中午,隊員突然來報告:“族長,我們在一個山谷聽到怪獸的吼叫聲,聲音非常大!”

石路疑惑道:“怪獸?什麼怪獸,看清樣子 沒有?”

“沒有。我們剛剛鑽進谷口,就聽裡面傳來吼叫聲,誰也沒聽過那聲音,所以就都跑了出來。”彙報的人說。

吩咐雲把隊伍集合起來,石路就帶着探險隊進入了那個離着草甸盡頭不到五里的山谷。谷裡相對寬敞,裡面的野草也正開花,不過一開始沒有聽到什麼怪獸聲音。

不一會兒,就見從南邊的灌木中跑出兩個黑溜溜的動物,速度極快!後面的那動物出來後就“昂••••••昂••••••”的叫起來。

“驢啊!這怪獸是驢。”石路叫了起來,衆人也看清了那玩意兒的樣兒。這玩意兒就是個頭比自個的馬小些,耳朵大一些的動物,和馬是差不多樣子。

“族長,這是驢?好怪異!那麼大的聲音,會不會吃人?”有人問。

“和馬一樣,這東西吃草。”石路回答道。族人們之所以聽到巨大的聲音,是因爲這山谷回聲極大,加上驢的天生大嗓門,就顯得嚇人。

吼叫的原因,石路也看清了。那是發情的公驢在追逐母驢。

兩頭野驢看到人和馬之後,迅速的逃離開來,探險隊追了一段路,攆起了一百多頭。它們逃出山谷,然後不知所蹤。石路也沒有繼續追,先找到路才能考慮別的。

不過這些傢伙石路勢在必得。因爲它們的個頭小,適合山間運輸,而且也沒有馬那麼難伺候。華谷內的建設,也許它們比馬更合適。

現在他也不急,只要知道有驢的出現,今後來慢慢的捕捉就行。至於餵養,它們比馬容易多了。

驢的發現是一個小插曲,隊伍沒有耽誤,繼續尋找通道。幾天後,東邊 分隊來報告有發現,不過不確定是否就是族長要找的路。

就在草甸東起往西二十里處,草地往南邊的山上延伸了一部分。探險隊上去之後,走了兩裡多就到了盡頭。盡頭處是兩山之間的山脊,和熊山一樣形成一塊較爲平整的土地。

山脊兩邊都有溪水向相反方向流去。他們到南邊,順着溪水走了一段後,就發現一個緩坡,通往南邊。望下去植被豐盛了些,而且底部比北邊的草甸更低。

石路得到消息後,就立馬帶着人進入山脊,然後翻過去。實際上那裡並不太陡,坡度也只比草甸大一點點。到了族人看到的平地之後,石路拿住繩子丈量和估算了下,這裡大概有五個足球場那麼大。

高地的東西兩面就是山脈,其中北邊還是懸崖。一開始沒被石路發現,是因爲北邊有些低矮的山丘連接着草甸,遠看就看不清。

順着南面下去,沿着溪水走了不到半天,探險隊就找到一條河。河岸所在的地方就是比草甸低一些的一個峽谷。順着河朝東南走了一天多,將近二十里左右,小河匯入一條更大的河。

這河蜿蜒的流過一個短的峽谷後,水流變得更急。順着河道往下半天,探險隊就進入一個十分熟悉的地方:三岔河。人們也才確定,這河就是中梅河。

中梅河接近三岔河的地段,本就是一個峽谷。十多里長的地方,已經開闢了伐木場。百里村的人正好在這幹活兒。

石路決定先回百里村休息一下,這時已經是六月初了。

第四章 彎弓射毒箭第七十七章 蓮部危機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五章 屠虎驅狼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九十五章 長老會議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八十五章 狐尾插曲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八十三章:桃部入華第八十二章:南方戰略第一百零五章 文明輸出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零八章 山麓遇戰第十七章 華村初成第六十九章 建城動工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十四章 兩女婚約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九十五章 長老會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記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十一章 安家落戶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短板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九十六章 農業新規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九十八章 建築繁忙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十四章 兩女婚約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方風雲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七章 湖邊受襲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七十章 修路造車第六十七章 私有起步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二十章 梅子黃時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四十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六十三章 釀造製糖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八十一章:四族會盟第八十四章:萬人聚落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六十七章 私有起步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四章 彎弓射毒箭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三十八章 養殖和擴建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八十五章 狐尾插曲第四十三章 初冬的外交第一百一十一章 雲山金銅
第四章 彎弓射毒箭第七十七章 蓮部危機第一百二十章 蓮部政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五章 屠虎驅狼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九十五章 長老會議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八十五章 狐尾插曲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五十一章 平原之戰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一百零二章 創建宗教(1)第八十三章:桃部入華第八十二章:南方戰略第一百零五章 文明輸出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零八章 山麓遇戰第十七章 華村初成第六十九章 建城動工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一百零七章 野驢迷蹤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十四章 兩女婚約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第一章 荒原氏族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九十五章 長老會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記第六十八章 水利建設第十一章 安家落戶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二十四章 豐收季節第三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七章 拓荒造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口短板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九十六章 農業新規第五十九章 部落新生第六十一章 擴村建鎮第九十八章 建築繁忙第四十五章 紡織新工藝第四十八章 牛耕與梅河北岸探索第十四章 兩女婚約第四十九章 西南之敵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原戰端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方風雲第八十九章 外安內忙第七章 湖邊受襲第十九章 內政管理第七十章 修路造車第六十七章 私有起步第九十三章 錫村路通第二十章 梅子黃時第一百一十三章 巡視馬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五十五章 湖西戰役第七十九章:遷徙戰役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一百零六章 高山牧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掌控第四十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第十章 抵達盆地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六十三章 釀造製糖第五十三章 人口戰略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會盟第八十一章:四族會盟第八十四章:萬人聚落第二十三章 收割備獵第六十七章 私有起步第九十四章 冬日風雪第九十二章 煤礦建村第四章 彎弓射毒箭第二十八章 文化初始第九章 深山難行第六十四章 部落律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羚羊谷村第三十八章 養殖和擴建第三章 思索振作第七十五章 百里村成第五十七章 虎族危機第四十二章 歷史性的豐收第二章 狩獵和生活第六十二章 南方聯盟第八章 重組氏族第一百三十三章 華城落成第八十五章 狐尾插曲第四十三章 初冬的外交第一百一十一章 雲山金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