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大東亞戰爭”的準備

在制定《基本國策綱要》和《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兩大指導策略之後,日本整個國家突然間好似擺脫了長久以來的桎梏一般,整個國民機器全都超負荷運轉了起來。不過裕仁天皇以及日本軍政高層的官員都清楚,這不過是個表面現象罷了,看似美好的形勢不過是昭和軍閥集團內部妥協的產物。

日本國內的問題有很多,除了經濟方面的危機之外,日本政治危機也很嚴重。軍部與政府以及陸軍與海軍之間的矛盾最爲突出。日本與所有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一樣,行使國家權力的政府機關是內閣,權力最高的長官是內閣總理大臣,這是根據日文假名直接翻譯的,我們習慣叫做首相,把陸軍部大臣叫做陸相,海軍部大臣叫做海相。

但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明確地把國家權力從幕府手裡收回到天皇手中,這也是明治維新的一個主要特點。關於這一點外人知道的很少也很淺薄,只知道日本改革成了君主立憲制度。但是實際上天皇在國家的戰略指導思想上占主導地位,他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內閣只是執行他的意見。這一點在明治時期表現的最爲突出,明治天皇在日本歷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其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唐宗宋祖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這也使得天皇的權力在明治時期達到了頂峰。

明治死後,多病的大正天皇由於身體的原因,所以將絕大多數的權力交給了內閣。這也使得內閣的權力逐漸在增長,日本也逐漸進入文官政治家主導政治時期,天皇的權力在慢慢地被削弱。

到了昭和時期,裕仁接替長兄繼承了皇位。不過裕仁樣子雖然看起來傻傻的。但是這個傢伙的內心卻極端的狡詐陰險,爲了重新奪回內閣手中的權力,裕仁與軍隊的關係進入了白熱化,日本國家的軍隊被叫做“皇軍”。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軍隊的所有權逐漸在遠離政府。靠近天皇,軍隊也越來越獨立化。裕仁不斷和軍隊中有激進思想、投機思想的少壯派軍官接近,期望通過軍隊獨立化來擺脫政府。同時裕仁也在不斷塑造“天皇”至高無上的神話地位,麻痹普通民羣。

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成立了關東軍,理論上關東軍屬於特殊的單位,不隸屬於內閣政府陸軍部,直接隸屬於天皇,成爲天皇的私人部隊。這也是關東軍爲何敢不管不顧政府的反對。肆意挑起九一八事變的最大的依仗。

很久以來。軍部與內閣一直在進行權力博弈。而天皇就是軍隊最大的頭子。實際上事變並非日本政府可以製造的,而是由關東軍一些有野心的傢伙揣摩了天皇的意圖揹着政府私自制造的。政府只是默認了事態的發展。當然了,他們也沒有權力來管理關東軍。後來。日本發生了兩次兵變,終於將內閣的文官政治家徹底清理出了政治舞臺,內閣徹底由軍部來操縱,而軍部的一些極端分子,如寺內壽一、彬山元、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梅津美治郎等人。

這些人雖然雖然很壞,但是都是很狂熱的忠君愛國分子,始終在忠心耿耿地執行着天皇的命令。所以,戰後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很多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要求嚴懲裕仁天皇那是有道理的,因爲天皇實際上是日本最大的戰犯,不過美國因爲種種原因饒恕了他。

而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那也是極爲尖銳的,這種矛盾起源於明治維新時期,當時擁護明治維新的主力軍是薩摩藩和長洲藩,比如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人都是出自薩摩藩和長洲藩。而日本維新開始後建立新軍隊的基礎是從薩摩和長洲召集的,薩摩成爲海軍,長洲成爲陸軍。而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沒有議會,沒有憲法,完全是藩閥政治。薩摩藩和長洲藩各自擁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陸軍和海軍成爲各個派系的工具。在順利奪取國家政權消滅幕府之後,日本很快就形成了兩大派系,並且彼此間齷蹉不斷。

其次是日本海軍學習英國,日本陸軍先學習法國,普法戰爭後改學德國。所以造成日本陸海軍分立,因爲西方老師們就是這樣。在學習德國創建總參謀部並以此建立內閣國防部成爲全國武裝的最高機關前,西方各國陸海軍都分別是內閣中的陸軍部與海軍部,君主國由陸軍大臣與海軍大臣管理直接對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共和制就稱之爲陸軍部長與海軍部長可以把陸軍部與海軍部看成是主管一個軍種的“國防部長”,因爲其級別就是內閣部長級別。

日本同樣學習了這一套,而且由於發展海軍和陸軍都要耗費資源,而海軍和陸軍有分別代表了不同藩閥的利益,所以在爭奪發展資源,比如鋼鐵,石油上矛盾很多。以至於陸海軍的兵器不能再同一車間生產,必須是分別的陸軍主管車間與海軍主管車間分別生產。但這最大的好處在於,即使一個兵種背叛了軍閥財閥利益,還有另一軍種有着足夠的實力可以壓制,

比如二二六事件中,陸軍譁變,日本海軍陸戰隊喊着爲海軍大前輩們報仇的口號聽從天皇命令迅速平叛。甚至於爲了不形成第三大軍事集團,因此日本不設立獨立的空軍,日本陸海軍分設陸軍航空兵與海軍航空兵,日本海軍的陸戰隊好不弱於陸軍地面部隊,甚至於一般在各國中大多隸屬陸軍的空降兵,日本不僅陸軍有空降兵,還有海軍空降兵部隊所以。

事實上,單純從協同作戰的角度上而言,日本陸海軍任一軍種都屬於一種另類的全能軍種,完全可以在本軍種內部完成大多數作戰任務當然,這種弊病太嚴重了。

不過美國人也是這種體制,美國人之所以能勝利,完全在於美國陸海軍好歹還能坐下來協商各軍種的利益,日本陸海軍基本上從不坐下來談,而是總想着從背後給對方捅刀子。

現在之所以外表看起來還算不錯,彼此間合作的形式還是比較喜人,完全是因爲日本天皇居中做了大量的調停,將政府與軍部以及軍隊內部的矛盾暫時擱置一邊,大家一條心謀發展。再加上德**隊在歐洲創造的輝煌把整個日本的利益集團都羨慕壞了,所以大傢伙纔有了合作的可能。

在暫時擱置了分歧矛盾之後,日本國內以大本營爲首的昭和軍閥集團開始加強對國內政黨以及其它政治團體的管理,實行強有力的政治,一時間一些反戰團體和進步人士紛紛遭到迫害,甚至是暗殺。整個日本的輿論出奇的一致,全都是歌頌政府和軍隊的,而美化戰爭的宣傳報紙漫畫遍佈整個日本城鎮。

而此時日本國內的媒體也完全背棄社會使命,大力迎合法西斯戰爭的需要,不顧日本此時隱藏在華麗表面下的巨大危機,大肆宣傳“大東亞戰爭”的成功,給戰爭加上正當化的理由。日本廣播則表現更爲極端,爲了鼓吹其所謂的“日本精神”,維護日本政府的軍國主義形象,完全不顧新聞真實性的本質要求,甚至大肆宣揚在戰鬥中精神可以戰勝死亡的論調。

從日本媒體步調一致地服務於法西斯的內外政策,竭力吹噓日本“皇軍”的“節節勝利”等一系列表現可見,它在製造戰爭輿論,使日本民衆滋生盲目的戰爭意識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成爲發動戰爭時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抓住時機大力宣傳征服中國以及政府亞洲的大東亞理論,廣泛的發動日本民衆,並且還修改了38年頒佈了《國家總動員法》,與之前頒佈的《臨時資金調整法》、《關於進出口商品等臨時措置的法律》並稱“戰時三法”,這三部法律的頒佈旨在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之走上戰時軌道。

其中,《國家總動員法》是日本戰時國家主義統制立法的核心,它將科技、文教、新聞報道、工業、交通運輸、金融貿易等都置於政府控制之下。隨後日本政府又根據此法頒佈了各種統制法令,將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國家統制範圍。

同時日本政府開始大量囤積船舶和艦艇,一大批的海軍主力戰艦列入政府軍費開支預算,積極加強海軍戰鬥力。

另外在內閣以及軍部的支持下,日本政府開始積極與蘇聯進行聯繫,雙方經過半個多月的秘密交涉,終於於1940年5月13日正式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

根據條約內容規定:簽約雙方承諾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一旦簽約的一方與一個或多個第三方勢力有敵對衝突,條約的另一方將在整個衝突期間保持中立。本條約自雙方批准之日起生效,並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條約雙方都未能在條約到期一年前宣佈無效,則視爲自動再延長五年。

日本政府這一通組合拳下來,不但迅速將國內的危機暫時化解,同時將國內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起來,積極爲可能出現的更大規模的戰爭做準備。

第694章 本土決戰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362章 密謀第83章 破局(一)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487章 取名第564章 海軍雄起(四)第158章 戰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4章 招兵買馬第359章 南洋領發展大綱以及實施辦法細則第160章 這次系統沒坑爹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75章 各有所動第348章 武漢淪陷第7章 軍火買賣第487章 取名第141章 請君入甕第636章 大東北戰略——陳鋒的陰謀第143章 神兵天降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342章 悲催的波蘭與中原烽火起第167章 投桃報李緩和關係第497章 冀南會戰第364章 土着部落的臣服第456章 朱可夫第515章 大戰落幕與希特勒的請求第438章 日本的《基本國策綱要》第161章 戰後總結第647章 大東北戰略——斬龍伏虎第180章 貨賣三家第322章 糜爛的戰局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605章 日本人的支那作戰計劃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377章 序幕——逐鹿空戰第158章 戰第632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下)第166章 重賞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669章 視察海軍第520章 日本海陸軍之間的談判第643章 大東北戰略——東京大轟炸第325章 全殲(一)第224章 彬山元第459章 不淡定的朱可夫第352章 人口買賣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535章 生存的“希望”第308章 戰雷(二)第281章 螳螂捕蟬第241章 虎!虎!虎!第307章 戰雷(一)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559章 視察南洋領(三)第527章 御前會議前的垂詢第391章 重創戰車第三師團第592章 莫斯科第415章 逼蔣抗日(中)第371章 序幕——待宰的肥豬第693章 神風特攻與撤兵第256章 談判2第15章 葉赫莉娜的條件第23章 摸底保安團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2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傅司令的疑惑第234章 以工代賑第310章 戰雷(五)第641章 大東北戰略——關東軍的反擊第630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上)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242章 宣戰第313章 戰雷(七)第344章 會議2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401章 要當爹了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250章 陳鋒的驚訝第361章 日本的動作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186章 陳鋒的憂慮(1)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290章 九:坑爹啊!第678章 賭博第233章 北方空軍第185章 達成共識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335章 再度擴編第1章 陳家大少第608章 頭腦發熱的阿南惟幾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320章 結盟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492章 畑俊六的使命
第694章 本土決戰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362章 密謀第83章 破局(一)第449章 陳鋒的想法第487章 取名第564章 海軍雄起(四)第158章 戰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4章 招兵買馬第359章 南洋領發展大綱以及實施辦法細則第160章 這次系統沒坑爹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75章 各有所動第348章 武漢淪陷第7章 軍火買賣第487章 取名第141章 請君入甕第636章 大東北戰略——陳鋒的陰謀第143章 神兵天降第478章 外蒙風雲(中)第342章 悲催的波蘭與中原烽火起第167章 投桃報李緩和關係第497章 冀南會戰第364章 土着部落的臣服第456章 朱可夫第515章 大戰落幕與希特勒的請求第438章 日本的《基本國策綱要》第161章 戰後總結第647章 大東北戰略——斬龍伏虎第180章 貨賣三家第322章 糜爛的戰局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605章 日本人的支那作戰計劃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577章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第377章 序幕——逐鹿空戰第158章 戰第632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下)第166章 重賞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669章 視察海軍第520章 日本海陸軍之間的談判第643章 大東北戰略——東京大轟炸第325章 全殲(一)第224章 彬山元第459章 不淡定的朱可夫第352章 人口買賣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535章 生存的“希望”第308章 戰雷(二)第281章 螳螂捕蟬第241章 虎!虎!虎!第307章 戰雷(一)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559章 視察南洋領(三)第527章 御前會議前的垂詢第391章 重創戰車第三師團第592章 莫斯科第415章 逼蔣抗日(中)第371章 序幕——待宰的肥豬第693章 神風特攻與撤兵第256章 談判2第15章 葉赫莉娜的條件第23章 摸底保安團第375章 序幕——焦頭爛額的彬山元第29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傅司令的疑惑第234章 以工代賑第310章 戰雷(五)第641章 大東北戰略——關東軍的反擊第630章 大東北戰略——大漢魂和大和魂的碰撞(上)第507章 無恥的木村與無恥的日本媒體第242章 宣戰第313章 戰雷(七)第344章 會議2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306章 嫦曦赴美第401章 要當爹了第417章 逼蔣抗日第250章 陳鋒的驚訝第361章 日本的動作第68章 天下名揚(一)第186章 陳鋒的憂慮(1)第529章 閒院宮載仁親王第290章 九:坑爹啊!第678章 賭博第233章 北方空軍第185章 達成共識第680章 宜昌保衛戰和大庸爭奪戰第400章 劍指北歐——威塞爾演習第335章 再度擴編第1章 陳家大少第608章 頭腦發熱的阿南惟幾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320章 結盟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611章 長沙城外的戰鬥第492章 畑俊六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