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脫思麻部的危機

【求票票,求評價……】

垂拱殿內,趙禎跟一幫內閣大臣坐在一堆,盯着一本奏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這本奏摺還是內閣剛剛收到成都府路經略使高繼宣送來的,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才一起奔趙禎這來。

趙禎看着自己這些個吵得面紅耳赤的大臣,一個個引經據典,互不相讓,唯有痛苦地揉了揉腦袋:“都安靜一點!你們這樣吵吵鬧鬧能出閣什麼結果。晏相,你先來說,你對此怎麼看?”

“回皇上,老臣以爲此事跟我朝關係不大,既然李德明家那小子喜歡到處打架,惹是生非,那就讓他去打好了嘛!只要不來招惹我們,他打得越兇,損失越大,對我們來說不是更好麼!如果我朝一旦插手,惹得他調轉槍頭,那豈不是惹禍上身了麼?”晏殊對此還是持保守意見,他不想在自己當宰相的時候出現什麼亂子,以防留下不好的名聲。

但凡遇到戰爭,文官們一般都是比較傾向於息事寧人,而武將這喜歡藉機撈取功勳,歷來皆是如此。然而,大宋一朝,武官基本上沒有說話的份,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自然就只有樞密院的張堯佐出來打對臺了。畢竟一旦有戰事,樞密院的地位自然也會跟着大大提升,身爲樞密使當仁不讓。

“皇上,臣有話說!”張堯佐立馬站出來想趙禎請示。

“愛卿請講!”

“是,皇上!臣對晏相的觀點不敢苟同。自從皇上您上次延安大戰,給了他們當頭棒喝,讓這些可惡的蠻夷之人收斂不少,邊關將士和百姓也因此獲益頗多。可是,李德明這人狼子野心路人皆知。雖表面臣服我朝,卻暗中動作不少,就孫復大人上次去遼國的經歷便可見一斑。

據探報消息。李德明雖然老了,但他那個兒子李元昊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這些年一直東征西討,兵鋒所指,所向無敵。雖說現在還不敢對朝動手,可咱們不得不防,一旦等他騰出手來,說不定就會給咱們添堵。

臣以爲,咱們應該藉此機會先給他添堵,讓他沒那麼容易消停下來。最好能夠讓他栽個大跟斗,免得整天到處搞事。借用皇上的話來說,這個李元昊就是影響地區和平穩定的罪魁禍首,咱們作爲中原大國,豈可任其荼毒生靈。請皇上三思!”

張堯佐說完挑釁地看了晏殊一眼,後者同樣不甘示弱地回敬了他一個白眼。

趙禎對此視而不見,自顧點名:“此事也涉及到戶部,範愛卿說說你的想法吧!”

范仲淹起身先給趙禎鞠了個躬,又朝在座的諸位大臣拱了拱手:“皇上,諸位同仁。臣只想說兩點。其一,這些年因爲跟吐蕃脫思麻部的交易所得稅收佔了全年總收入的一層;其二,脫思麻部落是我朝重要貿易伙伴。也是我朝在吐蕃的前沿哨所,更是戰馬等重要戰略資源進口渠道,若非萬不得已,不可輕棄。臣就這想法,請皇上定奪!”

陳執中平時跟晏殊走得比較近,眼看他出於下風,自然要站起來幫忙:“啓稟皇上,臣也有話說!”

“愛卿請講!”

“皇上,我朝承平數十載。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實屬難得,怎可爲了區區番邦。便草率發動戰爭,臣以爲得不償失!還請皇上三思吶!”

趙禎點了點頭,示意他坐下,又朝楊宗保問道:“楊老,您怎麼看?”

楊宗保眨巴眨巴眼睛,笑道:“呵呵,皇上,您看老臣都一把老骨頭了,不中用了,用您的話來說,老臣這是跟不上時代進步的節奏了哇!總之,皇上您怎麼說,老臣就這麼辦,老臣這身老骨頭動不了,但家中還有幾個小輩枕戈待旦,等候您的召喚!”

趙禎感激地朝他點了點頭:“諸位愛卿之言,都不無道理,朕思慮再三,覺得現在並不是我朝出兵幫助脫思麻部的最好時機,但又不能袖手旁觀,坐視李元昊爲禍一方。於是,朕想了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給脫思麻部提供武器裝備上的支援,反正脫思麻部及其聯盟手下牧民不少,都可以武裝起來,只要我們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想必他們還是能夠擋住李元昊和吐蕃烏思部落的兩面夾攻。諸位以爲如何?”

晏殊皺着眉頭不悅地問道:“皇上,敢問您是想免費給脫思麻部武器,讓他們去跟李元昊死磕,我朝好坐收漁翁之利麼?這恐怕有損我中原大國禮儀之邦的顏面吧?”

“哪能呢!”趙禎毫不猶豫反駁道。

晏殊大鬆了一口氣,正爲皇上懂事感到欣慰。

趙禎卻接着說道:“怎麼可能免費給他們,咱們製造這些武器不要錢吶!晏相,您可是我朝宰相,不能太大方了,怎麼說也得跟他們來個等價交換嘛!”

如果可以的話,晏殊很想吐他一臉鮮血,這尼瑪堂堂我大宋皇帝,都被寇準教成啥樣了,活脫脫一商賈嘴臉,真應該把寇準從墳裡面拖出來挫骨揚灰纔對。

可是,晏殊環顧了一圈,忽然發現自己這個宰相不知不覺居然成了少數派,只好垂頭喪氣地坐了回去,宰相當到這個份上,悲哀!

眼看沒人出來唱反調,趙禎便繼續嘚瑟:“據朕得到的情報,這個李元昊手下有一隻三千人的重騎兵,連人帶馬都披着重甲,以咱現在的弩箭尚且難以穿透,若是沒有城池依託,咱們的軍隊遇到這樣一支隊伍必將受到重創。雖說這種重騎兵血高防厚,勢不可擋,但它也自己的缺點,那就是耐力有限,無法長時間作戰和奔襲,只要有足夠的騎兵與之周旋,便可不戰自勝。

因此,朕的想法是給脫思麻部落提高一些連弩,讓他們幫助咱們剪出這個威脅。再給他們一些咱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讓他們給李元昊和那些蠢蠢欲動的吐蕃部落一點顏色看看。順便用這些連弩和武器裝備。跟脫思麻部換些戰馬和駑馬回來,朕還想整一支‘機械化部隊’呢!沒有馬可不行。怎麼樣?朕是不是天才!”

雖然大家都很想說不,可看到趙禎那渴望的眼神。都違心地說道:“吾皇聖明!”

“哈哈哈……還行,還行!馬馬虎虎啦!張卿家。你這就去安排,儘快籌集五千連弩、兩萬劣質步兵裝備以及一百萬箭支,儘快送到高繼宣大人手上。就這樣,大家都散了吧!”

“臣遵旨!”張堯佐很高興地接過任務,屁顛屁顛地跑了出去,混了這麼久,終於輪到自己顯擺了。

成都府路經略使的府衙後院,高繼宣眉頭緊鎖。在院子裡走來走去。

“夫君,何以如此煩惱?”高繼宣的夫人關心地問道。

“唉!夫人有所不知,爲夫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耐當年遊說吐蕃脫思麻部,與我朝達成貿易協議,方有今日眉州之繁榮。可誰想,夏王李德明不甘偏安一隅,放縱其子李元昊攻略四方,現如今又將矛頭對準了脫思麻部落,一旦有失。咱們豈不是功虧一簣!”高繼宣嘆了一口氣,耐心地對他夫人解釋。

“夫君不是已經上奏朝廷麼?想必聖上和朝中大臣自會想出辦法的嘛!您就不要太操勞了,您看您這些年都開始出現白頭髮了。妾身看着心疼呢!”高繼宣的夫人一邊說着一邊把他拉到石桌邊坐下,替他拔去一絲絲白髮。

“爹!娘!”“叔叔!嬸嬸!”兩個青年男子並肩走進來,分別向高繼宣和他夫人行禮,這兩人正是高繼宣的兒子高遵孟和高繼勳的兒子高遵甫。

高繼宣點了點頭以示作答,他夫人卻是很熱情地迎了上去:“孟兒,甫兒回來了啊!怎麼樣?玩得開心嗎?”

“謝謝嬸嬸,孩兒玩得挺開心的!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孩兒倒是沒什麼感覺。不過到蜀中風景卻也獨具特色,孩兒真是不虛此行吶!”高遵甫禮貌地應道。

“兄長。小弟給你說,你這是託了聖上的福。要不是聖上修建京成大道,就這一路上的山路都夠你受的了。想當初,小弟跟着爹孃一起來此的時候,那路況,想想都心驚膽戰,別說騎馬行車,就是人走都得小心翼翼呢!”髙遵孟在一旁打趣道。

高遵甫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只是因爲他剛從皇家學院畢業,還沒想好去做什麼,又不想選擇學校安排得工作崗位,便辭別父親來到了這邊陲之地,磨練磨練自己,順便也看望一下闊別多年的叔叔一家人。

正在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時候,一個家丁跑了過來:“啓稟老爺,門外有人求見!”

“讓他進來吧!”

“是,老爺!”

家丁小跑出去,不消片刻便帶回來三個壯漢。

“高大人好!”這三人朝高繼宣拱了拱手,齊聲喊道。

“幾位壯士這是?”高繼宣不解地看着三人。

爲首的一人從腰間解下令牌雙手遞到高繼宣手上:“這是我等令牌,請大人過目!”

高繼宣查驗了一遍令牌,恭敬地送還回去,並且親切地說道:“幾位裡面請!夫人,去讓丫鬟上點好茶來!”

“大人客氣啦!您請!”

幾人互相推讓一番,一起走進了房間,高遵甫和髙遵孟也跟了進去。

一盞茶後,高繼宣開口說道:“幾位有話請說!這兩位都是本官的家人,不必忌諱!”

“這……好吧!”爲首之人猶豫了一下,便從袖中抽出一個黃色布袋遞給高繼宣:“大人,這是聖上密令,請查驗!”

高繼宣麻溜地整完一套禮儀,才恭恭敬敬地接過密令。

“大人,我們的任務完成了,就不多打擾啦!聖上也給了我等命令,如果您有需要,在貴府門口掛一盞紅燈籠便可,告辭!”三位站起身來朝高繼宣拱了拱手。

“幾位慢走!恕不遠送!”

高繼宣送走這幾個神秘人,才仔坐下來仔細看密令,結果越看眉頭皺得越兇。

“爹爹,剛纔那什麼人啦?還有,聖上都給您說啥啦?”髙遵孟側這頭,老想從老爹那窺探點啥。

“啪”高繼宣給他腦門上來了一下:“一天就知道毛毛躁躁,一點也不懂規矩,多跟你堂兄學學!至於那些是什麼人,你就不要管了,只要你不幹壞事,人家就不會跟你有交集。本來這個密令也不能告訴你們,但是此次特殊,雖是密令但聖上並未加密,你們看看也無妨,順便說說你們的看法!”

兄弟兩人腦袋湊在一起,盯着高繼宣手上的密令,很快便看完了。

髙遵孟不解問道:“老爹,聖上這不都說得很清楚了麼!您還煩惱啥呢?”

“臭小子,說話也不過腦子,你以爲那答祿安戴是傻子啊,戰馬啊,多麼稀缺的資源,人家會那麼容易跟咱換?”

髙遵孟被老爹罵,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往後面縮了縮,以便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高遵甫湊上前給高繼宣行了個禮:“叔叔,侄兒以前常聽父親提起您當年獨闖吐蕃,爲我朝立下汗馬功勞,侄兒很敬佩您!今日有此機會,侄兒想請叔叔也給侄兒一個機會,讓侄兒也去吐蕃走上一遭!”()

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45章 滿載而歸第9章 大白香第60章 籌劃工業體系第107章 回家第100章 機遇與挑戰第17章 三關戰役13第106章 遭遇戰第37章 江陵疑案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10章 找小三第73章 西北奠基第43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三關戰役22第34章 西夏立國第75章 空中運輸隊第49章 報紙的威力第100章 機遇與挑戰第58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三關戰役17第15章 衛樸拉投資第115章 傳說中的坑爹第52章 武舉考試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59章 謠言之源第9章 大白香第13章 千里復仇第116章 雷霆之怒第87章 海運籌備第5章 幼兒園開學典禮第117章 抗震救災第6章 十三太保第64章 科舉前奏第29章 偷書第81章 贏錢就是那麼簡單第2章 拯救吳仁第60章 籌劃工業體系第21章 三關戰役17第40 章制科驚喜第85章 破戒了第44章 拍賣會下第98章 興華兩案第66章 重金懸賞第94章 改元興華第12章 三關戰役8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37章 登基大典第9章 京城改造計劃上第84章 歪打正着第79章 保安局第75章 峰迴路轉第111章 採訪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74章 武爲止戈第98章 興華兩案第25章 三關戰役21第23章 視察工作第59章 謠言之源第103章 壽宴交鋒第3章 趙禎封妃第86章 憲政雛形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22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50章 驚現神棍第94章 大頭社長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53章 天聖改制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46章 晏殊請辭第6章 三關戰役2第31章 探寶行動第1章 震回千年第1章 震回千年第8章 有錢就是任性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47章 援助脫思麻部第10章 找小三第16章 起重器上第4章 遼軍南侵第98章 興華兩案第110章 靜坐示威第72章 元昊反攻第93章 又見報紙第28章 三關戰役24第10章 找小三第44章 國安寺第36章 應對之策第80章 開外掛的兄妹倆第65章 徐慶拜翁第82章 奇怪的風輪船第12章 三關戰役8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91章 龍龜戰船第73章 西北奠基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48章 三黨構思第5章 三關戰役1第85章 悲催的蛟龍
第58章 逝去的瑪雅文明第45章 滿載而歸第9章 大白香第60章 籌劃工業體系第107章 回家第100章 機遇與挑戰第17章 三關戰役13第106章 遭遇戰第37章 江陵疑案第23章 三關戰役19第10章 找小三第73章 西北奠基第43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三關戰役22第34章 西夏立國第75章 空中運輸隊第49章 報紙的威力第100章 機遇與挑戰第58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三關戰役17第15章 衛樸拉投資第115章 傳說中的坑爹第52章 武舉考試第37章 送行引發的後果第59章 謠言之源第9章 大白香第13章 千里復仇第116章 雷霆之怒第87章 海運籌備第5章 幼兒園開學典禮第117章 抗震救災第6章 十三太保第64章 科舉前奏第29章 偷書第81章 贏錢就是那麼簡單第2章 拯救吳仁第60章 籌劃工業體系第21章 三關戰役17第40 章制科驚喜第85章 破戒了第44章 拍賣會下第98章 興華兩案第66章 重金懸賞第94章 改元興華第12章 三關戰役8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37章 登基大典第9章 京城改造計劃上第84章 歪打正着第79章 保安局第75章 峰迴路轉第111章 採訪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74章 武爲止戈第98章 興華兩案第25章 三關戰役21第23章 視察工作第59章 謠言之源第103章 壽宴交鋒第3章 趙禎封妃第86章 憲政雛形第74章 彈簧引發的鬧劇第22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50章 驚現神棍第94章 大頭社長第118章 越獄無門第53章 天聖改制第68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87章 宋初三先生第46章 晏殊請辭第6章 三關戰役2第31章 探寶行動第1章 震回千年第1章 震回千年第8章 有錢就是任性第49章 欲罷不能的連弩第47章 援助脫思麻部第10章 找小三第16章 起重器上第4章 遼軍南侵第98章 興華兩案第110章 靜坐示威第72章 元昊反攻第93章 又見報紙第28章 三關戰役24第10章 找小三第44章 國安寺第36章 應對之策第80章 開外掛的兄妹倆第65章 徐慶拜翁第82章 奇怪的風輪船第12章 三關戰役8第15章 三關戰役11第91章 龍龜戰船第73章 西北奠基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第48章 三黨構思第5章 三關戰役1第85章 悲催的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