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推薦(下)

既然答應了給鄭經錢,鄧名就立刻琢磨着要掙回來,在不與鄭經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下,鄧名要求張煌言增大向日本的銷售量。“這纔是鄧提督本色。”這個要求早在張煌言意料之中,剛纔鄧名正氣凜然了一番,要是在呂留良離開後鄧名還不把話題拉回賺錢上面,張煌言就該奇怪了。

鄭希對商貿並沒有太多瞭解,只有鄭成功臨去世的時候留給他一些南洋商戶的資源;相對鄭希,鄭瓚緒的渠道就要多得多了,他父親鄭泰本來就是閩軍的戶官,是鄭成功商貿的最高負責人。就鄭瓚緒稱,他手中掌握着閩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東亞貿易路線,知道所有鄭成功在內地的聯絡客商,更和日本的商人都有直接聯繫。

鄭經可以靠清查賬冊來理清鄭泰的商業狀況,查明各個貿易伙伴需要的貨物種類、數量和交易週期。不過鄭瓚緒不需要,他到了舟山後就向張煌言保證,只要張煌言提供充足的貨源,他就能把鄭家在日本的買賣統統包攬下來,等鄭經搞清楚了大概情況後,舟山早已經完全取代了之前金、廈的位置。

在張煌言看來,鄭瓚緒摩拳擦掌幹勁很足,這當然是因爲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多次發誓要讓鄭經只能去土裡刨食吃。

不過鄧名並不打算把事情做的這麼絕,聽完張煌言敘述後,鄧名馬上說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張尚書看到建平侯(鄭瓚緒承襲的爵位)的架勢了嗎?要是我們把日本的買賣都搶了,那現在建平侯怎麼看延平郡王世子,那將來延平世子就會看我們。”

“鄧提督是擔心延平世子一怒之下投降韃子了嗎?”張煌言反問道,如果不是舟山這邊還有穩固的明軍基地,張煌言覺得鄭襲、鄭瓚緒他們爲了泄憤報仇多半會去投清。

“我倒不擔心這個,延平郡王把臺灣拿下來了,延平世子並非沒有沒有退路……”但哪怕鄭經從交戰狀態變成中立狀態,那對清軍的牽制作用都會下降,而且鄧名極力避免明軍內部再爆發武裝衝突:“除了我們需要延平世子繼續幫我們牽制閩粵的清軍和耿藩、尚藩外,我們還需要繼續和南洋貿易,如果僅僅與日本貿易,那利潤就會大大折扣,而且日本對瓷器、絲綢的需求有多少?不通過臺灣銷往南洋,沒有幾年就無利可圖了。”

在對日本的貿易問題上,給鄭經一個釜底抽薪固然能讓鄭希、鄭瓚緒他們出一口惡氣,但肯定會引起鄭經的報復。到時候臺灣明軍就算不攻擊舟山,只要以澎湖爲基地阻斷航道,就能讓中國、日本、南洋的三邊貿易經營不下去——反正福建明軍都插不上手只能在臺灣種地了,那東寧(鄭成功在臺灣的都城)很可能抱着我得不到那誰也別想得到的念頭來攪和,尤其鄭希、鄭瓚緒還是鄭經的仇人。

“我打算成立一個商行,就叫公司吧,顧名思義就不是一人所有,而且大家一起來監督、分潤。”鄧名向張煌言提議成立一個南洋貿易公司:“二十年來,延平郡王一直是這三邊海貿的開拓者和保護者,臺灣也是延平郡王拿下的,所以閩軍拿到公司利潤的四成應該是合理的;而老建平侯是日本這邊的負責人,舟山、崇明提供港口,所以浙軍也拿四成好了。我保證內地貨源,所以有一成是我的。”

“鄧提督只要一成?”張煌言吃驚不小。

“是啊,不過這和崇明的貿易是兩碼事,我說的只是日本、南洋的海貿,而瓷器什麼的運到崇明還得付給我錢,可不是白給的。”這樣浙軍就會用和閩軍收入相近,軍力增長應該也相差不多,誰也不容易吃掉誰;而且鄧名希望用共同的利益把兩者栓起來,誰想報私仇的話,在動手之前都得權衡一下自己的損失:“大家都可以查賬,這個股份可以出售,嗯,給我的一成我會上繳給帝國政府的;至於浙軍這一份,張尚書怎麼和建平侯他們分我就不管了,閩軍那一份當然是給延平世子。”

“這是九成,還有一成呢?”張煌言猜測鄧名會有什麼特殊用途。

“有特殊用途。”

張煌言暗暗點頭,他估計可能與朝廷有關,鄧名行事比鄭成功、李定國要肆無忌憚得多,孫可望篡位前好像都沒有鄧名這麼囂張。自古以來好像都很少有鄧名這囂張的,總是赤裸裸地把天子放在天平上稱量,與另一邊的利益相權衡;就算有人和鄧名做差不多的事,也不會像他這樣毫無掩飾——哪怕是篡位者,最終也是要做人上人的,就算他們稱量君王的價值,但肯定不能鼓吹這種思想,而是同樣要教導大家忠君愛國,爲君主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如果一貫唯利是圖、蔑視士人和朝廷的鄧名這次突然提出要給仍被緬人軟禁的皇室進貢,或是資助縉紳自己開辦的書院的話,張煌言並不會感到絲毫的意外。剛纔鄧名對呂留良的態度也和之前大不相同,張煌言懷疑鄧名已經有了改變自己形象的念頭,開始嘗試從天子手中奪取縉紳的支持,而對呂留良的姿態就是鄧名施展大計的第一步。

“這一成是給日本德川幕府的。”鄧名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德川幕府嚴禁泰西人在日本交易,鎖國令只對我們明軍留了一個口子,所以泰西人想和日本貿易只能通過我們轉手,這簡直就是明擺着送我們利潤,我們當然應該有所表示。”

“可德川幕府說了這是幫助我們。”一成的貿易利潤並不少,而且張煌言等人也答應了將軍的要求,在戰後替日本物色一些老師,幫助德川幕府實行文教:“他們也是在自救,如果我們頂不住了,他們就要面對韃子的威脅了。”

“他們已經面對韃子的威脅了,清廷滅亡我們以後會不會去打日本不知道,我估計打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支持我軍就會激怒清廷,不能讓德川幕府白白幫忙。”鄧名認爲讓日本白白幫忙是種很危險的舉動,因爲既然對方不能從幫忙中拿到看得見的好處,那對方就未必會有堅持幫忙的動力:“現在德川幕府幫我們,只是因爲他們對韃子沒有好感,而感情這東西是靠不住的,只有銀子才靠的住。”

張煌言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幾乎在一瞬間後就醒悟過來,在心裡大叫道:“什麼叫‘只有銀子才靠得住’?我自幼束髮受教,怎麼會贊同這麼寡廉鮮恥的話語?在遇到鄧提督之前,我是絕對不會有這麼想法的,一眨眼的時間也不會有。”

最近幾年舟山正急速地被鄧名影響,最典型的就是“打仗就是化妝成韃子去偷襲他們的營地”,其次就是經濟觀點,以前舟山基本是靠張煌言的個人魅力和義勇軍的滿腔熱血來維持的。現在張煌言和義勇軍的魅力和熱血依舊,但還多了鄧名搞來的大筆銀子,而在有了銀子換回的糧秣、鎧甲、武器和船隻後,舟山軍也回不到從前了。現在舟山軍從上到下都很重視訓練、裝備、後勤,這固然讓他們如虎添翼,也導致從張煌言到普通小兵都自然而然地開始接受鄧名的價值觀。

不過鄧名還沒有說完:“福建、浙江和我的這份,都可以出售轉讓,但給德川幕府的這份不行,我們只是給日本人分紅的乾股罷了。這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公司,延平世子、張尚書、建平侯咱們是自己人,而德川將軍不是。而等我們驅逐韃虜後,不用求着幕府的時候,我們就要重新考慮是不是還需要分給他這麼多錢了。”

“這纔是我認識的鄧提督。”張煌言再次意識到自己剛纔的想法太幼稚了,鄧名對呂留良態度和藹應該是個反常現象,可能是鄧名昨天沒睡好,或是中午吃得很好心情愉悅;而現在這個精打細算、一說起銀子和買賣就兩眼冒光、走一步看十步的鄧名,纔是張煌言所熟悉的那一個:“他是不會給朝廷進貢的。”

就此鄧名和張煌言把對鄭經的策略定了下來,鄧名還又寫了一封信,專門向鄭經推銷南洋公司這個概念,稱這是能夠讓抗清同盟多贏的最佳策略。

“你怎麼看保國公?”

呂留良轉天就打算帶着妻子去四川,臨行前他又向鄧名推薦了張岱,在呂留良啓程前,張煌言問他對這位在江南縉紳中聲名狼藉的年輕國公的印象。

“在給陶庵先生(張岱的號)的信中我已經說了,國公之前沒有刻意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是因爲他待人誠懇而不虛僞。”在去四川之前,呂留良應張煌言之請,給各地的魯王系縉紳寫信,對鄧名的品行進行描述,今天已經六十五歲的張岱在江南縉紳中享有盛名,張煌言當然希望他能前來參加鄧名集團,好吸引更多的魯監國系縉紳前往成都、敘州,爲魯系縉紳獨霸四川輿論圈打下堅實基礎:“雖然只得一見,但我以爲保國公彷彿周郎。”

“嗯,”張煌言滿意地捻鬚微笑,不停地點頭,總算是把重量級的縉紳塞進去了,希望其他人也能接踵而至,不然那個任堂還真是不讓人放心,聽說上次鄧提督讓他寫個十勝十敗的檄文都吭哧不出來,真是把魯王系士人的顏面都丟盡了:“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說得好!”

第19節 防區第1節 代售第48節 賀禮第18節 拒絕第36節 宿命(下)第26節 兄弟(上)第5節 重整(下)第33節 孤注(上)第10節 爆破第12節 軍旗第8節 戰備(上)第2節 VIP第42節 送行第54節 險境第67節 守法(上)第33節 通牒第24節 川西第24節 整訓(下)第32節 爭奪(上)第16節 龍騎(上)第40節 印象(上)第17節 衝擊(下)第20節 僞詔(下)第36節 修路第13節 債務第59節 議款(下)第15節 朋友第39節 良機第28節 欠條第6節 親征(下)第9節 海權第31節 呆仗(下)第39節 王佐(下)第14節 亂戰(上)第18節 恐怖(下)第5節 潤滑第3節 壓力(下)第30節 成長(上)第26節 兄弟(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7節 夜戰(上)第25節 矇蔽第34節 晉王(下)第6節 親征(下)第41節 遭遇(下)第48節 專利(下)第51節 夢想(中)第21節 闖關第20節 合夥第4節 國民(下)第57節 信件第9節 送神(下)第51節 求戰(下)第24節 內憂(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6節 判斷(下)第28節 欠條第32節 才能(下)第21節 風起(上)第34節 糊塗(上)第38節 奔波第26節 反覆第48節 失誤第7節 演變(上)第22節 謊言第12節 徵稅第15節 軍心第11節 兩全(上)第13節 債務第9節 送神(下)第55節 報紙(下)第13節 天明(上)第21節 東進(上)第42節 升級(上)第32節 奉節第46節 計劃第20節 僞詔(上)第47節 證據(中)第36節 施琅第31節 呆仗(上)第55章 山崩第55節 敵意第5節 隔閡第7節 演變(上)第32節 爭奪(下)第41節 爭奪(上)第31節 大敵(上)第5節 放棄(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1節 夢想(下)第31節 血戰(下)第45節 突破(上)第32節 才能(上)第20節 僞詔(下)第6節 事變(上)第58節 同盟(上)第51節 求戰(下)第54節 官銜第51節 救援第20節 相逢
第19節 防區第1節 代售第48節 賀禮第18節 拒絕第36節 宿命(下)第26節 兄弟(上)第5節 重整(下)第33節 孤注(上)第10節 爆破第12節 軍旗第8節 戰備(上)第2節 VIP第42節 送行第54節 險境第67節 守法(上)第33節 通牒第24節 川西第24節 整訓(下)第32節 爭奪(上)第16節 龍騎(上)第40節 印象(上)第17節 衝擊(下)第20節 僞詔(下)第36節 修路第13節 債務第59節 議款(下)第15節 朋友第39節 良機第28節 欠條第6節 親征(下)第9節 海權第31節 呆仗(下)第39節 王佐(下)第14節 亂戰(上)第18節 恐怖(下)第5節 潤滑第3節 壓力(下)第30節 成長(上)第26節 兄弟(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7節 夜戰(上)第25節 矇蔽第34節 晉王(下)第6節 親征(下)第41節 遭遇(下)第48節 專利(下)第51節 夢想(中)第21節 闖關第20節 合夥第4節 國民(下)第57節 信件第9節 送神(下)第51節 求戰(下)第24節 內憂(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6節 判斷(下)第28節 欠條第32節 才能(下)第21節 風起(上)第34節 糊塗(上)第38節 奔波第26節 反覆第48節 失誤第7節 演變(上)第22節 謊言第12節 徵稅第15節 軍心第11節 兩全(上)第13節 債務第9節 送神(下)第55節 報紙(下)第13節 天明(上)第21節 東進(上)第42節 升級(上)第32節 奉節第46節 計劃第20節 僞詔(上)第47節 證據(中)第36節 施琅第31節 呆仗(上)第55章 山崩第55節 敵意第5節 隔閡第7節 演變(上)第32節 爭奪(下)第41節 爭奪(上)第31節 大敵(上)第5節 放棄(上)第45節 突破(下)第51節 夢想(下)第31節 血戰(下)第45節 突破(上)第32節 才能(上)第20節 僞詔(下)第6節 事變(上)第58節 同盟(上)第51節 求戰(下)第54節 官銜第51節 救援第20節 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