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求戰(下)

鄧名的意圖確實和孫思克猜得差不多。

明軍戰艦上的嘹望員睜大了眼睛,仔細地觀察着岸邊的清軍部署。現在鄧名對萬縣之戰、清軍的部署還一無所知,所以很想殲滅一支清軍部隊,抓一些俘虜來審問。至於清軍的抵抗卻沒有放在心上,鄧名低估了清軍的實力,認爲和自己的兵馬實力相當。既然有一部分被袁宗第吸引走了,那鄧名就有信心在野戰中擊敗重慶附近的留守部隊,更覺得清軍可能不敢應戰。

但明軍巡視了一段江岸,始終沒有發現值得登陸攻擊的目標。李國英早就認爲明軍不會在第一波援軍中派出強大的陸軍,也知道清軍會迅速失去江面的控制權,所以未雨綢繆地進行了一些預防:沿途的清軍都設有臨時的營地,戰兵也結成較大規模的集團,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這些部署孫思克沒有更改,因此沿途沒有以分隊規模行軍的清軍披甲部隊,鄧名倒是看到了一些輔兵,不過不值得爲攻擊輔兵而登陸,這些人第一不瞭解局勢,第二,一看到明軍登陸就會扔下東西逃走。明軍就算有信心在野戰中取勝,也不能在靠近補給基地的地方魯莽地登陸,滿山遍野地搜索幾個輔兵,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大了。

向下遊行駛了十餘里,總算髮現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清軍縱隊,這個縱隊正向重慶方向行軍。

“這裡面的披甲看上去大概有一個營?”這個縱隊裡可能會有一位清軍的將領,全隊的披甲估計在千人上下,是明軍有能力制服的。

不過清軍看到明軍的艦隊漸漸逼近,明顯地開始戒備。明軍登陸要比較長的時間,不能距離太近以免遭到清軍的反擊;也不能太遠,免得清軍向北遁逃。

鄧名下令搜索四周,清軍以這麼大規模的縱隊爲單位行軍讓他有些意外。大的縱隊抵抗和突圍的能力都很強,明軍登陸的時候他們也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鄧名有些猶豫,不知道是否應該向他們發起攻勢。爲了抓一些俘虜問話而讓主力耽誤時間登陸,還要冒着被伏擊的風險,這樣做是不是值得?如果對方見勢不妙向北逃出明軍的攔截,那麼登陸行動的收益就更小了。

“繼續搜索,看看有沒有小一些的部隊。”爲了成功概率不高的行動耽誤太多時間,鄧名終究還是感覺不值得。

就在明軍繼續搜索的時候,後衛派過來一艘快船,追上了緩緩前行的旗艦,向鄧名報告嘉陵江的清軍又開始渡江了,旗號依舊是漢八旗,指揮官也是那個姓孫的傢伙。

“這位孫將軍是擔心我們在這裡登陸嗎?看起來如果我們真的登陸,他決心與我們打上一仗。”清軍的反應讓鄧名迷惑了一會兒,然後下令繼續緩緩行駛,保持比陸軍稍快一點兒的速度:“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倒是想搶在這位孫將軍的前頭,他肯定對李國英的部署有所瞭解吧?”

既然清軍想打,鄧名就想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提前登陸,然後打一個伏擊。

可是江岸上清軍的密度遠超明軍原先的想像,走不了多遠就看到了清軍的負糧小隊,很快明軍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大規模縱隊。如此高密度的清軍,讓明軍任何秘密登陸的計劃都不可能實現,等見到第三支清軍縱隊後,鄧名感到清軍的實力可能比他猜測得還要多:“難道李國英這次動員的部隊不止五萬?怎麼到處都能看到他的人馬?”

隨着不斷修正自己對清軍實力的判斷,鄧名登陸突襲的慾望也越來越低,在搞清楚清軍到底聚集了多少兵力前,貿然登陸的危險實在是太大了。

當明軍表現出對他們遇到的第一支清軍縱隊的攻擊慾望時,可以觀察到清軍縱隊一邊開始備戰,一邊往不同的方向派出報信使者,同時向兩翼求援,不過在看到明軍放棄攻擊後又很快恢復到行軍狀態中。這時,鄧名再次從後衛那裡獲悉,重慶的清軍依舊在後面尾隨。後衛還報告從重慶出來的部隊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清軍的實力不弱,而且他們的統帥明顯想與我們一戰,可能還想打我們一個半渡而擊。”鄧名琢磨了一會兒,指着第三個清軍縱隊下達命令:“準備登陸,攻擊他們。”

“直接登陸嗎?”傳令兵有些奇怪地問道。

“是的,就在他們身邊登陸,不過要慢一點。”鄧名吩咐了一番,傳令兵領命而去。

明軍的艦隊拉得更長了,但中間的部分紛紛向岸邊靠攏過去,擺出了在這支清軍身邊強行登陸的樣子。見到明軍來勢洶洶,清軍縱隊立刻停下腳步,在向兩翼友軍告急的同時,這支清軍也拉出防禦江岸的隊形——看上去明軍像是要貼着他們的身邊上岸,把明軍擋在水裡當然是對清軍極爲有利的作戰方式,除了讓明軍發揮不出人數上的優勢,還有地形上的優勢。

“鄧賊果然沉不住氣了。”孫思克得到報告後,立刻傳令士兵全速前進,同時讓周圍的山西綠營縱隊都火速趕往戰場:“半渡而擊,殺賊就在此刻!”

孫思克生怕被明軍順利登陸,一連派出兩撥傳令兵,嚴令受到攻擊的縱隊務必要堅守待援,絕不許擅自撤退。當明軍的戰艦出現在視野裡時,孫思克發現磨磨蹭蹭的鄧名剛剛把主力艦隊開到岸邊,頓時長出了一口氣:“總算趕上了。”

清軍很快就能投入戰鬥,孫思克有信心把登陸的明軍阻擊在河岸上,即使鄧名真的如高明瞻所說有一萬甲士也不怕,鄧名只能用小船一批批地投入兵力,分批登陸的明軍肯定無法突破江岸上嚴陣以待的清軍軍陣。

看到孫思克帶着八旗兵和前兩支縱隊中的甲兵出現在戰場西邊後,鄧名就下令鳴金,正準備登陸作戰的明軍戰艦馬上拔錨啓程,不緊不慢地繼續向下遊開去。很快明軍又遇到了一個清軍縱隊,鄧名再次發佈了登陸作戰的命令。

“鄧賊也不是沒有腦子嘛。”看到明軍脫離戰場,孫思克有些遺憾地說道,他感到自己或許到得太早了,應該再等一會兒,等明軍首批兵馬登陸後再進入戰場。

雖然是騎馬趕來,但孫思克額頭上也掛滿了汗珠,還來不及休息,前方就又發出了警報。

“鄧賊果然還是不死心。”孫思克讓剛剛救出來的這支縱隊中的披甲兵不要解除盔甲,而是跟着自己一起去應戰鄧名,反正也沒多遠,就在兩裡外。

這次孫思克故意走得慢了一些,他意識到作戰不能追求速戰速決,如果完全不給鄧名成功登陸的希望,那對方就不敢登陸。孫思克等到前軍報告明軍已經放下了滿載士兵的小船,才督促全軍急行軍。但鄧名的行動比放慢腳步的孫思克還要拖拉,在孫思克靠近戰場後,明軍和上次一樣仍沒有完成登陸。

見到清軍主力靠近後,明軍馬上又鳴金收回了小船,孫思克只能瞪眼看着明軍艦隊又一次拔錨啓航,不慌不忙地繼續開往下游。

水壺裡的水已經喝光了,剛讓衛兵去尋找泉水,孫思克就又接到急報,明軍在前方登陸了——這次鄧名沒有選擇在清軍縱隊附近,而是尋找了一個空隙,然後全速登陸。孫思克得知,明軍用大批小船把衆多輔兵送上了岸,正在迅速搭建工事。

“不好,鄧賊想安營紮寨,想切斷總督大人的退路。”明軍的登陸地點就在幾裡外,簡直視孫思克的大軍如無物,而且孫思克又怎麼能容忍鄧名在他的眼皮底下把營寨搭建起來?

隨着孫思克一聲令下,清軍顧不得往水壺裡裝水,就被軍官督促着急匆匆地趕往戰場。江面上的明軍船隻一直陪伴在孫思克的將旗左右,並不斷用旗號和煙火向旗艦發送信號,通知清軍與明軍之間的距離。

但孫思克趕到時,明軍的輔兵已經扔下剛修了一部分的柵欄,乘坐小船返回了他們的座船中,這些登陸士兵都被安排去倉中休息。

三番兩次的折騰後,太陽已經向山後落去,面朝着夕陽,明軍艦隊統統升起了滿帆,當着大批清軍,順風全速向重慶方向返回。

“不好,中計了,鄧賊還是想打重慶!”孫思克這才意識到他白白追趕了一天,不知不覺中把重慶附近的披甲都帶得遠離了城池。

現在重慶的城防薄弱,而且嘉陵江的另外一岸也缺乏掩護,一想到被明軍突入嘉陵江或是攻克重慶的後果,孫思克就不禁全身寒毛倒豎。顧不得讓士兵吃飯,孫思克命令全軍舉起火把,拋下一切不必要的輜重,兼程趕回重慶。

夜路要難走得多,昨天半天走過的路,讓清軍一直摸到天矇矇亮才走完,不過總算是及時趕回。孫思克估計明軍也得用半個夜晚來趕路,而下半夜顯然不是攻打重慶的好時機。

朝霞中,清軍又一次看到明軍的艦隊擦身而過,浩浩蕩蕩向下遊開去,不過和昨天不同的是,明軍今天是全速行駛,一轉眼就衝出去了十幾裡。

“不好,鄧賊還是要去斷總督大人的退路。”孫思克喘着粗氣大叫起來。

本來李國英是把清軍部署爲若干個縱隊,間隔行軍。經過孫思克一天一夜的折騰已經亂成一團,士兵們飢腸轆轆、疲憊不堪,而且縱隊間也都拉開了很大的缺口。

第21節 煙霧(上)第28節 盟軍(上)第26節 生意(下)第2節 默契第19節 忠心(上)第57節 觀感(上)第20節 困獸第43節 挫折第35節 會面(下)第15節 雙贏第21節 煙霧(上)第60節 爭奪(上)第57節 觀感(下)第49節 風氣(下)第47節 情報(上)第3節 壓力(下)第57節 強弱第11節 實驗第12節 徵稅第12節 強渡(上)第39節 都府第14節 彈盡(下)第41節 獻計第36節 方向(上)第16節 甕中第56節 推銷(上)第50節 動向(下)第27節 得兼第6節 密議(上)第15節 相識(上)第57節 觀感(下)第3節 壓力(上)第7節 北上第38節 整頓(上)第1節 誤會(下)第54節 官銜第34節 問候(上)第60節 算盤(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3節 勇氣(上)第17節 隱姓第15節 朋友第27節 合作(上)第21節 煙霧(下)第10節 決議(下)第14節 彈盡(下)第29節 統一(上)第14節 彈盡(上)第13節 困獸第45節 顏面第54節 迂迴第35節 會面(下)第6節 勇士第33節 問策(下)第30節 變化(上)第25節 壓力(下)第30節 三投第52節 反擊第59節 黃雀(下)第33節 固執第44節 先行第44節 失蹤第43節 徵兵第29節 統一(下)第47節 贖買(上)第43節 鷹派第5節 放棄(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2節 強渡(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1節 攻勢(下)第53節 烈焰第58節 遺孤第59節 議款(下)第13節 困獸第27節 得兼第13節 債務第42節 剃髮第24節 內憂(下)第57節 信件第50節 追擊(中)第38節 隔江第15節 出降(下)第40節 泥潭(上)第56節 宣戰(上)第55節 報紙(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7節 證據(上)第40節 入寇(上)第69節 忠臣(下)第36節 施琅第4節 國民(下)第68節 混亂(上)第48節 專利(上)第35節 鞏固(下)第59節 細作第28節 城前(下)第25節 投奔(上)第14節 亂戰(下)第44節 夾擊(下)
第21節 煙霧(上)第28節 盟軍(上)第26節 生意(下)第2節 默契第19節 忠心(上)第57節 觀感(上)第20節 困獸第43節 挫折第35節 會面(下)第15節 雙贏第21節 煙霧(上)第60節 爭奪(上)第57節 觀感(下)第49節 風氣(下)第47節 情報(上)第3節 壓力(下)第57節 強弱第11節 實驗第12節 徵稅第12節 強渡(上)第39節 都府第14節 彈盡(下)第41節 獻計第36節 方向(上)第16節 甕中第56節 推銷(上)第50節 動向(下)第27節 得兼第6節 密議(上)第15節 相識(上)第57節 觀感(下)第3節 壓力(上)第7節 北上第38節 整頓(上)第1節 誤會(下)第54節 官銜第34節 問候(上)第60節 算盤(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3節 勇氣(上)第17節 隱姓第15節 朋友第27節 合作(上)第21節 煙霧(下)第10節 決議(下)第14節 彈盡(下)第29節 統一(上)第14節 彈盡(上)第13節 困獸第45節 顏面第54節 迂迴第35節 會面(下)第6節 勇士第33節 問策(下)第30節 變化(上)第25節 壓力(下)第30節 三投第52節 反擊第59節 黃雀(下)第33節 固執第44節 先行第44節 失蹤第43節 徵兵第29節 統一(下)第47節 贖買(上)第43節 鷹派第5節 放棄(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2節 強渡(上)第53節 齊射(下)第11節 攻勢(下)第53節 烈焰第58節 遺孤第59節 議款(下)第13節 困獸第27節 得兼第13節 債務第42節 剃髮第24節 內憂(下)第57節 信件第50節 追擊(中)第38節 隔江第15節 出降(下)第40節 泥潭(上)第56節 宣戰(上)第55節 報紙(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7節 證據(上)第40節 入寇(上)第69節 忠臣(下)第36節 施琅第4節 國民(下)第68節 混亂(上)第48節 專利(上)第35節 鞏固(下)第59節 細作第28節 城前(下)第25節 投奔(上)第14節 亂戰(下)第44節 夾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