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孤注(下)

看到明軍在城外排出空前強大的陣容,李國英立刻召集重慶衆將,告訴他們今天將會是此次重慶攻防戰的最後一天。

“諸位,賊人糧庫被燒,之所以還戀戀不退,就是看見我們的城牆上有三個缺口,想打進來奪取我們的糧食。今天他們會賭上他們全部的本錢,我們只要擋住了他們的最後一擊,我們就勝利了,重慶就解圍了。”

滿清衆將一掃前幾天的憂色,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希望,不少人暗地裡還把拳頭攥緊,給自己打氣一定要挺過這一關。

李國英攤開手掌,把一顆藥丸展示給大家看:“這一枚藥是進嘴就見閻王。本官身爲朝廷大臣,是斷然不會被賊人生擒的;爲了保險起見,按說應該在倉庫裡堆放薪柴,以防萬一……”把那枚毒藥給所有人看了一遍後,李國英手掌一合,大聲問道:“但你們覺得,本官需要在倉庫裡準備火種嗎?”

“不需要。”王明德等人高聲答道。

“那本官還需要這枚藥丸嗎?”李國英繼續追問道。

“不需要!”滿八旗、漢八旗,連同陝西、山西的將佐們同聲喊道。

“就聽列位的了!”李國英大喝一聲,揮手把那枚藥丸遠遠地拋了出去,化作一道弧線飛到了院子裡:“列位都去準備一下吧,再過六個時辰,我們就可以擺酒慶功,向朝廷奏報大捷了。”

大家齊聲叫好。等衆將都走後,李國英喚來一個貼身僕人:“去院子裡找找,看看我那粒參丸哪裡去了,那可是先皇賜的,洗洗還能吃。”

……

永曆十六年七月,保國公鄧名返回敘州,在此處得知了夔東軍在重慶的敗績。

在最後一天的最後一搏中,李來亨、劉體純和袁宗第精銳齊出,衝進城內攻擊清軍,李國英已經在每道缺口後都紮下了堅固的木柵欄,並將真正的漢八旗派出應戰。

李來亨和劉體純冒着漢八旗的密集的銃、炮,一上午突破了李國英設下的三道柵欄,衝到了距離重慶知府衙門、李國英官署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但在這裡,明軍卻再也無力前進了。漢八旗知道,一旦兵敗就是玉石俱焚,八旗兵絕沒有幸免的機會,遭遇慘重傷亡的明軍絕對不會心慈手軟,所以都發了瘋一般地拼死抵抗。

而在最北段,袁宗第也遇到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在其他各部都精疲力竭的時候,袁宗第把自己的主力營派上了戰場——他仍堅信,只要再投入最後的兵力就可以取得徹底的勝利。

冒着漢八旗密密麻麻的火銃,袁宗第的主力營硬是衝破了重慶倉庫的圍牆,突入到了糧庫腹地,和漢八旗、綠營展開了肉搏戰。但這個時候袁宗第接到報告,李國英出動了上千人規模的騎兵,由四百個滿八旗兵和六百個總督標營兵組成,將李來亨和劉體純疲憊不堪的部隊驅趕到了城外,如果袁宗第不想被合圍的話就必須馬上退兵。

強攻遭遇挫敗後,明軍再也沒有堅持下去的能力,李來亨等人只能黯然從重慶城下退回浮屠關以西,然後登上船隻,順流而下返回萬縣。而重慶清軍此時也已經近乎虛脫,李國英用滿八旗和總督標營把李來亨和劉體純所部反擊出城後,連恢復城牆防禦的力氣都沒有了。袁宗第撤退出城時,李國英也只是目送他離開——如果袁宗第不走,那沒得說只好再拼一場,既然袁宗第自己走人了,清軍實在提不起繼續打下去的力量。

這場重慶攻防戰時間雖然不長,但清軍付出了三千六百多人陣亡、重傷的代價,而夔東軍減員高達八千七百人,幾乎是大軍的五分之一。打了不到十天,兩軍死傷過萬。

看着明軍的艦隊向下遊開去,逐漸消失不見,李國英再次提到了川西:“如果沒有鄧名,我們這一仗就能讓夔東賊再也翻不過身了吧?”

不少身邊的人都默默地點頭。李國英看看殘破的重慶,三個觸目驚心的大豁口還擺在那裡,城西各條街道上都發生過激戰和反覆爭奪,地上滿是殘肢斷臂;沒有力氣去修復城牆了,就連遍地的屍體和血跡都收拾不了,晚上甚至還有野獸偷偷通過豁口溜進城,把明清兩軍士兵的屍身拖走。

“是時候從重慶退兵了。”李國英在報捷的同時,再次舊話重提,要求朝廷批准他撤回保寧。以前因爲重慶沒有水師所以什麼也幹不了,但現在更進一步,就是有水師,李國英覺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可乾的了。這次夔東軍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讓他頗爲後怕——只要川西能夠源源不斷地給夔東提供糧秣和裝備,單靠着夔東軍都能把重慶給啃下來,如果鄧名的川西軍前來那更不用提了。清軍連夔東軍都要頂不住了,還能指望扛住川西軍麼?

現在山西衆將看李國英的神色已經完全不同,孫思克和袁佳文弼的目光中也滿是崇拜、欽佩之色。所以川陝總督也不怕實話實說會打擊士氣了:“這樣的勝仗我們打不起第二次了。要是再來一場,就算僥倖能贏,恐怕我們也都死光了。”

……

“虎帥這次的失誤……嗯,太嚴重了。”聽完詳細的報告後,鄧名本想用“不可原諒”來評價,但話到了嘴邊又收了回去。現在他也知道委員會其他成員的關係有點微妙,這個時候要是不謹慎用詞,傳到別人的耳中,恐怕會有不太好的效果;而且鄧名捫心自問,在佔據上風的時候,自己未必不會輕敵,未必不會犯下同樣的失誤。不過川西的輔兵比較有尊嚴,化妝的清兵想要不問青紅皁白地殺人恐怕是不可能。李國英這種詭計也就只能用一次,以後明軍就不會再上當了。

鄧名想起了以前他和衛士們在東川府驛道上的談話,那時衆人就認爲應該建立一個類似憲兵隊的機構,負責軍隊裡的甄別工作,而且鄧名也一直想籌建一個“特殊裝備與特別訓練部隊”,只是一年到頭忙個不休,總是沒有時間來把每一件想做的事都完成。

把自己的想法和部下們討論一番後,趙天霸和其他的常備軍軍官都認爲訓練這種部隊不是當務之急。他們覺得化妝偷襲還是鄧名運用得最爲頻繁,與其專門籌建這種“特別訓練部隊”,還不如靠經驗分享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首先向全體軍官介紹此次重慶戰役的經過,並且編入成都的軍事教材,讓每一個軍人都知道李國英曾經採用過這樣的戰術;除此之外,趙天霸提到,李國英曾經用綠營兵化妝成八旗兵的事也要寫進成都的軍事教材——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目前對經驗分享都不是很重視,將領們的軍事經驗只能通過親身征戰一步步積累。

夔東軍出現這種嚴重的失利,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爲明軍是一支混合部隊。以後鄧名很可能也會與盟軍並肩作戰,鄧名已經打定主意,若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那一定要由某一個人來負責糧草分配——哪怕不是由鄧名負責,也不能像李來亨這樣大家都忙着到一線打仗,沒有專人來管後勤。

得知袁宗第損失了數以千計的士兵後,敘州的袁象心裡很難過,他告訴鄧名現在夔東衆將大概都在萬縣,戰敗後他們就回到袁宗第的地盤上,商量下一步的行動。

“我本來想先向帝國議會報告我這次出征緬甸的行動,”鄧名和袁象談了一會兒,就意識到議會好像走樣了,就像當初熊蘭把收銀員都當做戰兵來訓練一樣,議會做的很多事都和鄧名心目中的大不相同:“不過我還是先去一趟萬縣吧。正好我也要去奉節一趟。我剛剛收到了緬甸傳回的消息,李閣老說,文督師的三位公子都已經平安脫險,正在回國途中。”

“是參議院還是帝國議會?”乍一聽到鄧名的話時,袁象還以爲自己聽錯了。他也認爲帝國議會只不過是參議院的一個下屬部門,議會的作用就是提出參議院想通過的法案。也就是在敘州這種沒有參議院的地方,帝國議會的敘州分部纔有一點兒用武之地。

“是帝國議會。”鄧名重申道。他覺得沒有時間回成都休息了,就讓袁象傳達他的召集令:“反正他們也不是常設人員,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召集起來,趁這段時間我先去萬縣和奉節辦事,路過重慶的時候再去給李國英問聲好;我一個月後肯定回來,嗯,就讓帝國議會的議員們在下個月的十五日集合吧。元宵節的時候,我向他們報告這次出征緬甸和勤王的具體細節。”

“是。”袁象知道鄧名不會立刻返回成都了,跟着他出徵的輔兵會立刻解散,返回他們闊別已久的家中。但常備軍卻沒有這個權利,他們會繼續跟在鄧名身邊,直到鄧名正式解散軍隊——而敘州需要爲鄧名提供一些水手和輔助人員,到萬縣和奉節都是走水路,而且是友軍的領土,鄧名沒有戰鬥任務,倒是不需要很多人馬。

第二天,鄧名就帶着常備軍登船前去重慶方向。

袁象在準備把鄧名的命令發往成都時,才意識到鄧名用了一個很令人費解的詞:“提督說,他要去向帝國議會‘報告’!是“報告”嗎?”

第28節 戰報第35節 進軍第47節 證據(上)第41節 爭奪(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6節 接觸第25節 印象第33節 唐王第49節 風氣(上)第44節 夾擊(下)第42節 艱苦(上)第38節 迎敵第11節 事變第60節 爭奪(下)第29節 解圍(下)第49節 坦承第17節 衝擊(下)第3節 說服第14節 應對第56節 推測第32節 意外第42節 中立(上)第5節 密信第58節 接觸(上)第44節 靖難(下)第41節 阻擊第36節 施琅第54節 授權第61節 未來第26節 佈防第1節 誤會(上)第36節 方向(下)第29節 計謀第44節 夾擊(上)第10節 鎖喉(下)第36節 宿命(下)第41節 難民第50節 懷疑第55節 死地第9節 授權(上)第14節 強攻(上)第33節 唐王第37節 等待(下)第12節 專家第45節 合作第37節 報告(上)第37節 回返第12節 徵稅第19節 帝國第52節 往事(上)第27節 飲血第29節 計謀第60節 算盤(上)第51節 救援第33節 孤注(上)第50節 金磚第38節 買賣(下)第2節 目標(上)第32節 血戰(上)第15節 出降(上)第60節 算盤(下)第41節 獻計第59節 魔鬼(上)第5節 隔閡第13節 試探(上)第37節 報告(上)第51節 晚宴第52節 縱火第46節 證券(上)第53節 兌換第22節 突破(上)第26節 判斷(上)第13節 試探(上)第12節 強渡(上)第17節 堅壁第47節 獎勵第35節 請客(上)第19節 感慨(下)第59節 撤軍第40節 泥潭(下)第42節 中立(下)第51節 保衛(上)第5節 協作(上)第13節 提督第12節 調整(下)第51節 詐敗第47節 情報(下)第26節 兄弟(中)第28節 算計(下)第2節 賞罰第55節 俘虜(下)第46節 戰備(下)第7節 變臉(下)第14節 強攻(上)第39節 嚮導(上)第5節 放棄(下)第51節 晚宴第27節 得兼第26節 告狀第31節 側擊
第28節 戰報第35節 進軍第47節 證據(上)第41節 爭奪(上)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6節 接觸第25節 印象第33節 唐王第49節 風氣(上)第44節 夾擊(下)第42節 艱苦(上)第38節 迎敵第11節 事變第60節 爭奪(下)第29節 解圍(下)第49節 坦承第17節 衝擊(下)第3節 說服第14節 應對第56節 推測第32節 意外第42節 中立(上)第5節 密信第58節 接觸(上)第44節 靖難(下)第41節 阻擊第36節 施琅第54節 授權第61節 未來第26節 佈防第1節 誤會(上)第36節 方向(下)第29節 計謀第44節 夾擊(上)第10節 鎖喉(下)第36節 宿命(下)第41節 難民第50節 懷疑第55節 死地第9節 授權(上)第14節 強攻(上)第33節 唐王第37節 等待(下)第12節 專家第45節 合作第37節 報告(上)第37節 回返第12節 徵稅第19節 帝國第52節 往事(上)第27節 飲血第29節 計謀第60節 算盤(上)第51節 救援第33節 孤注(上)第50節 金磚第38節 買賣(下)第2節 目標(上)第32節 血戰(上)第15節 出降(上)第60節 算盤(下)第41節 獻計第59節 魔鬼(上)第5節 隔閡第13節 試探(上)第37節 報告(上)第51節 晚宴第52節 縱火第46節 證券(上)第53節 兌換第22節 突破(上)第26節 判斷(上)第13節 試探(上)第12節 強渡(上)第17節 堅壁第47節 獎勵第35節 請客(上)第19節 感慨(下)第59節 撤軍第40節 泥潭(下)第42節 中立(下)第51節 保衛(上)第5節 協作(上)第13節 提督第12節 調整(下)第51節 詐敗第47節 情報(下)第26節 兄弟(中)第28節 算計(下)第2節 賞罰第55節 俘虜(下)第46節 戰備(下)第7節 變臉(下)第14節 強攻(上)第39節 嚮導(上)第5節 放棄(下)第51節 晚宴第27節 得兼第26節 告狀第31節 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