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之後衡哥兒沒有再入宮去,從季大人的嘴裡得知小皇帝在當晚就發起了低燒來,太醫趕到麒麟殿,要給他用藥,小皇帝也沒有答應,反而大發雷霆

平常小皇帝都是一副乖巧而柔順的模樣,這次脾氣卻十分大。

太醫根本沒有辦法對他近身,後宮裡大部分人從皇帝發低燒開始就睡不下覺了,太后更是睡不着。

因爲發天花,最開始是會發燒的。

沒有人不會懷疑皇帝是被感染了天花。

前朝也因此十分不太平,定然不少大臣都和外面藩王有了聯繫,想着要是小皇帝出了事,就要迎接藩王子嗣進京繼位了。

朝廷和皇宮的風起雲涌,衡哥兒並不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畢竟季大人願意說給他聽的事情並不多,他每日裡也無法出門,都在家裡呆着。

皇帝低燒了三四天,在身體清減了一些之後,病就全好了,根本沒有長痘瘡。

最開始太醫院還是各懷心思地戰戰兢兢着,對皇帝慢慢觀察,十幾天之後,皇帝依然沒有問題,後宮才又安定下來。

昭元五年就在天花的威脅和人們的擔憂戰兢中度過了。

季大人手裡拿着衡哥兒用種牛痘防治天花的法子,但他並沒有將這個方法交給太醫院,也沒有說出去。

他用這個方法救了皇帝,就沒有辦法在這個時候公諸於衆來救百姓了。

衡哥兒對此有些意見,不過此時也覺得皇帝的安危重於泰山,不得不明白事情輕重緩急。

昭元五年,衡哥兒和定國侯世子趙致禮在下半年都沒有進宮伴讀。

昭元五年年末,在大雪紛飛裡,漸漸接近了新年,天花在這時候纔得到了控制。

朝廷逢子卯午酉年八月舉行鄉試,次年在京師舉行會試和殿試,這是天下讀書人的盛事。

正如許七郎唸叨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又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讀書,誰又不想在鄉試和會試殿試裡一展才華,金榜題名,從此不管是功名利祿,還是爲百姓請命,總歸是人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昭元六年,正是辛卯年。

季衡十歲,小皇帝十三歲,趙致禮十六歲了。

趙致禮在這一年訂了親,是吳王的嫡次女,香安郡主。

吳王是先帝仁宗皇帝的同胞兄弟,吳王當年和兄長仁宗皇帝關係十分好,所以封地也十分富庶,在武林杭州。

在天花被控制下來後,三月,皇帝又召了季衡和趙致禮進宮伴讀,因爲天花,宮裡前一年完全沒有辦宮宴,有大的節氣,朝臣和誥命們進宮朝拜,也都是走過場。

所以衡哥兒有大半年沒有見過皇帝和趙致禮了。

這一日早上進宮去,衡哥兒依然是穿得規規矩矩,一身中規中矩的暗色直裰,戴着紫金冠,雖然穿着不出色,但是漸漸長大的他,無論穿什麼衣裳,都已經無法掩蓋他身上的如月華皎然的風華。

趙致禮一如既往來得比衡哥兒還早,不過他沒有在書房裡寫字,反而在院子裡,那棵當年平國公世子徐軒徐甫之靠過又因此見罪於皇帝的松樹,在一年的時間中,又長了一些,三月的清晨微光裡,趙致禮在樹下打拳。

衡哥兒這大半年近一年的時間在家裡,自然沒有閒着。

季大人是年少時吃過很多苦的人,而且他絕對地聰明,對考科舉和爲官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大雍朝文風十分盛行,特別是在江南一帶,幾乎家家都希望孩子依靠讀書出仕,要是考到二三十歲還沒有看到希望,纔會讓孩子去轉行做別的。

文風的盛行,和江南一帶的富庶,讓江南出了非常多的才子,這些才子大多是可以在前面冠以風流二字。

少年成名,鮮衣駿馬,美婢孌童,遊園,戲曲,各種棋牌玩意兒,朋友成羣遊山玩水,文風恣意……

這樣放縱而得意的少年時代,季大人自然沒有享受過,但是他當時身邊的同窗,很多都是這樣過來的。

在這些同窗遊園作對寫詩玩散文的時候,他都在苦讀四書五經,揣摩制藝時文,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懈怠。

所以,在他當年二十四歲就中了進士的時候,他的那些鮮衣怒馬的同窗,甚至當年比他名氣大更多,從小被捧爲神童的人,鄉試也沒有通過。

他至今已是三品大員,雖然只是刑部左侍郎,但是刑部尚書根本就是不管事的,他在刑部手握重權,但是他的那些同窗,好些依然是秀才,只能遊山玩水,寫些苦悶的不得志的詩,作些畫,博一風流名士的頭銜,聊作寄託。

季大人自然也不是看不上將功名利祿視爲糞土的人,他只是目標明確,所以一心功名,一心仕途。

所以對衡哥兒和許七郎的教導,也是以應試教育爲主。

在他們現在還小的時候,很少放兩人出門遊玩和結交同齡人,他覺得兩人現在都還小,還不到時候。

衡哥兒和許七郎這大半年裡,日日不過是苦讀書。

好在衡哥兒並沒有荒廢武藝,每日裡和許七郎也練練劍,衡哥兒的劍屬花拳繡腿一系,戰場迎敵自然不行的,不過鍛鍊身體倒是很有作用。

趙致禮趙季庸,在這大半年裡,已經又長高了不少,眉目俊朗裡帶上了不少凌厲,以前的狂放的傲氣和戾氣被稍稍隱藏了起來,他一套拳打下來,虎虎生威。

衡哥兒站在院子裡看着,一時沒有進殿裡去。

抱琴拿着衡哥兒的東西,看主子沒動,自己也沒動,在衡哥兒身後恭恭敬敬地侍立着。

趙致禮一套拳打完了,他的書童趙義已經遞了汗巾上去,趙致禮一邊擦着汗,一邊看向衡哥兒,衡哥兒還是那樣沉穩而安靜的樣子,他說道,“一陣子不見,你長高了一些。”

趙致禮在變聲,聲音比以前要低不少,聲音不好聽。

衡哥兒對趙致禮行了一禮,說,“趙世子這些日子,想來很好,你也長高了,聽說你定親了,恭喜。”

趙致禮抿着脣哼了一聲,似乎並不高興別人提他定親的事情,說,“有什麼可恭喜的。”

人已經轉身進了殿裡,到殿裡西翼的房裡去收拾去了,趙義對衡哥兒行了個禮,趕緊跟了上去。

衡哥兒挑了挑眉,帶着抱琴進了東翼的書房。

書房裡亮着幾盞宮燈,裡面還算亮堂,衡哥兒還是坐原來的位置,抱琴爲他將東西都放好之後,就在衡哥兒耳邊小聲說,“趙世子好像不喜歡這門親呢。吳王的郡主,有什麼不好呢。”

衡哥兒道,“在這裡討論他的婚事,被他聽到,有你的苦頭吃。”

抱琴已經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了,長得清秀俊俏,人又機靈,在府裡也很討喜,他現在是衡哥兒的貼身小廝了,在府裡也是經常聽衡哥兒差遣的,許氏房裡的小丫鬟們,都很愛和他說話。

他的性子也比剛在衡哥兒身邊當差時要活潑了不少,此時就笑了笑,說,“世子恐怕沒這麼快。”

衡哥兒道,“以前太后娘娘辦的宮宴,他見過不少名媛閨秀,也許心有所屬也說不定,而那郡主,誰知道是圓是扁呢。”

抱琴笑着點頭,沒想到趙致禮居然很快就回了書房,以至於將衡哥兒的話聽了個結識,就負手走到了衡哥兒的桌子旁來,十六歲的少年,滿身的鋒利之氣,瞪着衡哥兒說,“鬼鬼祟祟談我的婚事?”

衡哥兒並不怕他,目光平平和和地和他對視,臉上還有一絲柔和的笑,說,“世子這是說什麼,我哪裡是鬼鬼祟祟談論。和世子你這同學了兩年了,世子你還不能讓作爲同窗的我知道知道你的心意,也太見外了。”

趙致禮哼了一聲,收回手環抱胸前,居高臨下看着衡哥兒,道,“我最近喜好孌童,不喜好女人,怎麼着,你把你的書童送我?”

衡哥兒知道他又是在故意鬧脾氣,而抱琴聽到趙致禮那麼說,已經慘白了臉,不敢再發出一點聲音,垂着頭規規矩矩地站着。

衡哥兒在怔了一下之後就笑了,說,“世子你這樣,也太過分,侯府上奴僕成羣,想來你身邊佳人也不少,我家裡,我可只有抱琴一個小廝,你要把他要走,我可捨不得。”

趙致禮眼神陰沉沉地看着抱琴,大約抱琴剛纔的話,他也聽到了,說,“你家奴僕少,這有什麼,我用兩個奴才換你一個。”

抱琴臉色更白了,趕緊下了跪,對趙致禮道歉道,“世子殿下,奴才錯了,奴才有罪。”

衡哥兒看了抱琴一眼,又看向趙致禮,說,“今日第一天上課,你就這樣來嚇我的書童?”

趙致禮還沒說話,外面已經響起了腳步聲,小皇帝進來了,看到抱琴對趙致禮下跪求饒,不由覺得詫異,說,“這第一天,這是怎麼了?”

衡哥兒趕緊起了身來跪下給皇帝行禮,“微臣季衡給皇上請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致禮也只得趕緊行了禮。

皇帝走到兩人面前去,說,“平身吧。先讓朕看看,很久沒見,可變了?”

皇帝的話讓書房裡方纔的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了下來,皇帝先和趙致禮說道,“表哥又長高了,你同朕的堂姐結了親,也算是和朕親上加親了。”

趙致禮即使很不滿意家裡爲他定的親,但是此時也不好在皇帝面前表現出來,說道,“這是微臣的福氣。”

皇帝又和他說了兩句,就轉向了衡哥兒,衡哥兒微微垂着頭,他比衡哥兒高,看不清他的面孔。就說,“君卿,你這低頭做什麼,難道還怕朕看了麼。”

衡哥兒笑了笑,說,“直視君顏,可是大罪。”

皇帝已經拉了他的手,“又和朕說這些無趣的話。”

衡哥兒擡起頭來看向他,都是長身體的少年,皇帝自然也長高了一點,面孔還是和以前那樣子沒怎麼變,只是眼神比以前還要深沉些,讓人看不透。

皇帝盯着他的左臉看了,笑着說,“君卿左邊臉頰上的痕跡,幾乎看不見了,朕心甚慰。”

衡哥兒說,“多謝皇上惦記關懷。”

皇帝說,“別和朕說這些多禮的話。”

又笑盈盈看了衡哥兒幾眼,他的高興是顯而易見的,放開衡哥兒後就說,“剛纔是什麼事呢?怎麼抱琴跪在地上,是什麼情況。”

抱琴此時還跪着的,皇帝問起,他只好說,“是奴才冒犯了世子,在請罪。”

“哦?”皇帝疑惑地看向趙致禮。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的評論了,趙世子已經到娶老婆的年齡了啊~~~

其實發展也算挺快的了。

212 第四卷73274 第四卷338 番外73327 番外224 第四卷240 第四卷281 第四卷344 番外137 第三卷343 番外265 第四卷106 第二卷117 第二卷90 第二卷332 番外91 第二卷283 第四卷75139 第三卷283 第四卷181 第三卷212 第四卷43 第二卷116 第二卷67 第二卷307 番外38 第二卷203 第三卷166 第三卷271 第四卷317 番外320 番外7367 第二卷340 番外147 第三卷51 第二卷57 第二卷197 第三卷296 第四卷209 第四卷212 第四卷139 第三卷214 第四卷第1章 入宮205 第三卷188 第三卷85 第二卷55 第二卷115 第二卷106 第二卷244 第四卷146 第三卷189 第三卷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196 第三卷288 第四卷108 第二卷212 第四卷331 番外46 第二卷224 第四卷307 番外179 第三卷273 第四卷166 第三卷271 第四卷61 第二卷77 第二卷185 第三卷56 第二卷170 第三卷69 第二卷77 第二卷191 第三卷139 第三卷231 第四卷163 第三卷247 第四卷149 第三卷261 第四卷第7章 交代282 第四卷264 第四卷219 第四卷301 第四卷278 第四卷第2章 守心齋125 第二卷75216 第四卷234 第四卷261 第四卷288 第四卷274 第四卷113 第二卷240 第四卷230 第四卷
212 第四卷73274 第四卷338 番外73327 番外224 第四卷240 第四卷281 第四卷344 番外137 第三卷343 番外265 第四卷106 第二卷117 第二卷90 第二卷332 番外91 第二卷283 第四卷75139 第三卷283 第四卷181 第三卷212 第四卷43 第二卷116 第二卷67 第二卷307 番外38 第二卷203 第三卷166 第三卷271 第四卷317 番外320 番外7367 第二卷340 番外147 第三卷51 第二卷57 第二卷197 第三卷296 第四卷209 第四卷212 第四卷139 第三卷214 第四卷第1章 入宮205 第三卷188 第三卷85 第二卷55 第二卷115 第二卷106 第二卷244 第四卷146 第三卷189 第三卷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196 第三卷288 第四卷108 第二卷212 第四卷331 番外46 第二卷224 第四卷307 番外179 第三卷273 第四卷166 第三卷271 第四卷61 第二卷77 第二卷185 第三卷56 第二卷170 第三卷69 第二卷77 第二卷191 第三卷139 第三卷231 第四卷163 第三卷247 第四卷149 第三卷261 第四卷第7章 交代282 第四卷264 第四卷219 第四卷301 第四卷278 第四卷第2章 守心齋125 第二卷75216 第四卷234 第四卷261 第四卷288 第四卷274 第四卷113 第二卷240 第四卷230 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