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第二卷

楊欽濟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眼神裡帶着少年的狂妄和一種天真的惡意,讓季衡心裡很戒備。

楊欽濟湊到他的耳邊,問,“你要陪皇上睡覺嗎?”

季衡心裡對他充滿了厭惡,不過面上卻什麼也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淡漠地看着他,說,“有時候會在宮裡午睡,如果殿下是想問您進宮後睡覺問題,我想,這是不用擔心的,太后娘娘會安排好。”

他這話一說,將楊欽濟說得好沒趣,他於是將季衡攘開了,說,“沒勁。”

季衡便躬身對他行了一禮,道,“若殿下無事,小人要去父親處,就告退了,父親說不得要找我了。”

楊欽濟還沒回答,季衡就已經轉身走了,走到了檐下一處暗處,他又回頭看楊欽濟,楊欽濟還站在原處,臉上帶着傲氣,又帶着些茫然,恐怕他說的太后讓楊欽濟住在宮裡的事,已經完全提醒楊欽濟想起來,自己是進京來做質子的。

除了做質子,他父王恐怕還交給了他些任務,不是任由他進京來闖禍玩的。

季大人也沒在定國侯府多逗留,很快就帶着季衡一起離開了。

坐在回程的馬車上,季大人就說,“吳王的第四子,要進宮住下,隨着皇上一起讀書,我看他不是個和氣的人,你以後要多小心一點,好好護着自己。”

季衡點點頭,道,“兒子明白。”

季大人看季衡十分溫順的樣子,不由又有些感嘆,爲什麼他就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男孩子。

趙致禮成婚了,新婚燕爾,自然不用做事,就在家裡休假,休假完了,他也不會再進宮伴讀了,而是會被自然授以官職,走上仕途了。

楊欽濟進宮住下,已經是十一月,十一月的雍京已經很冷了,雍京周圍山山水水很多,樹木繁盛,故而冬季雖然下雪,雪也下得大,風受山和樹的阻擋,倒不是颳得非常厲害。

楊欽濟第一天到的時候已經到得遲了,他住在太后鳳羽宮的偏殿裡,完全是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鳳羽宮距離上課的勤政殿遠,而且從小在南方長大的他,不適應北方冬天的寒冷,早上起不來,上課遲到在情理之中。

他帶着兩個小太監進殿裡來的時候,宋太傅已經在講課了,這一天講的正好是仁政。

楊欽濟掀開門簾就進來了,季衡坐在靠近門的一邊,被他帶進來的寒氣一襲,本聽得認真,也不由得被打斷了。

楊欽濟看到有空着的書桌,就自己走過去坐下了,小太監將他要用的一應物事給擺好,然後默默地給皇帝行了禮,屈膝退了出去。

宋太傅遇到這樣的弟子,也沒什麼表示,就當沒有看到他,繼續講課,說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時,就說,“你們來講講自己的理解吧。”

說着,就看向楊欽濟,楊欽濟在杭州的時候,定然也不是紈絝子弟,四書定然是好好讀了的。

看到宋太傅看向自己,他就站起了身來,對宋太傅行了一禮,說,“弟子來得晚了,給老師請罪。”

宋太傅說,“這裡是皇上的書房,以皇上爲尊,老臣不敢先受殿下的禮。”

楊欽濟的臉微微泛了紅,然後就從書桌後出了列,對皇帝行了跪拜禮,“給吾皇請安,皇上萬歲。”

皇帝道,“免禮,平身吧。”

楊欽濟謝了恩才起身來,然後又對宋太傅行了禮。

宋太傅這才說,“郡王殿下,就由你先來說說這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吧。”

楊欽濟於是起身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是指,一個國家,百姓最爲重要,其次纔是社稷,以國君爲輕。也就是,民爲邦國之本,國君和社稷,都是可以改立更換的,只有百姓不可更換,無百姓則不成一國。”

在皇帝面前說這話,可謂是大逆不道,他說完,還看了小皇帝一眼,皇帝神色並無變化,甚至嘴角還帶着一點笑意。

宋太傅點點頭,說,“坐下吧。”

他說完,又看向季衡,說,“季衡,你說說你的理解。”

季衡應是之後起身,對着皇帝行了禮,又對着宋太傅行了禮,這纔不急不緩地說道,“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亞聖說這一句,是指出在治理國家時,要以民爲邦國之根本,不要罔顧百姓於不顧。不過,弟子卻並不認同郡王殿下的話。”

楊欽濟聽他這麼一說,不由目光如刀瞥向他。

皇帝本就看着他,此時眼神則更亮了。

宋太傅沒有表示。

季衡繼續說道,“既然是治國之道,那麼,就是在治國的基礎之上,才成立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那這治國,是誰在治國,是君王在治國,君王在祭祀社稷,君王在統領朝臣,君王在治理百姓。所以,弟子認爲,這是指君王在治國時,要在心裡將百姓放在第一位,其次是社稷,而將自己放在最輕的地位,也就是君王不要重視自己的享樂而不顧百姓忘記社稷。如此的君王,纔是明君,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如果一個國家,在百姓的心裡,君王是最輕的,或者說一個國家要是沒有君王,或者是君王頻繁更換,那麼,這個國家可想而知,只會陷入大亂。不需要別國攻打,已經亂成一團了。所以帝位上的君王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在心裡將百姓和社稷看得比自己重的君王,纔是一個好的君王,一個好的君王在帝位上的穩固,纔是一個國家穩固的根本。弟子是如此理解的。”

季衡總能夠說到皇帝的心坎裡去,楊欽濟畢竟還是個孩子,從小到大在家裡也是備受寵愛,這麼突然之間被父王送到這陌生的京裡做人質,心裡不可能不會沒有不安,剛纔說的那一番話,又馬上就被季衡反駁了,而季衡反駁得還很有道理,他一邊很惱怒,一邊又有些動搖,覺得季衡說的的確也沒錯。

季衡說完,連宋太傅也露了一絲笑意,然後他說,“坐下吧。”

他沒有說兩人誰對誰錯,只是又接着講了下去。

楊欽濟看向季衡,季衡卻沒看他,他已經又低頭對照着書聽宋太傅講課了。

上午課完了之後,皇帝帶着季衡回麒麟殿用午膳,也叫了楊欽濟一起,楊欽濟沒有拒絕,跟着一起去了。

勤政殿裡暖融融的,從裡面出來,外面就非常冷,楊欽濟十分不適應地皺着眉,季衡手裡拿着抱琴送到他手裡的暖手爐,他就遞過去給楊欽濟,說,“殿下,您用吧。剛從杭州來雍京,定然不適應這裡的寒冷的。”

楊欽濟愣了一下,沒有接,說,“不必。”

然後又罵跟着自己的奴才,“你們做事就沒一個上心的麼,連暖手爐都不知道給孤準備。孤要你們有什麼用,亂棍打死算了。”

把跟着他的兩個小太監嚇得趕緊跪地請罪,還是皇帝過來說了兩句話,又賞賜了他兩隻暖手爐,此事才作罷了。

因爲季衡是從揚州來的,他喜歡吃淮揚菜,小皇帝有了自己的小廚房之後,就從外面找了兩個做淮揚菜的大廚進宮來,季衡在小皇帝這裡用膳時,時常就能吃到自己喜歡吃的菜。而且廚房師傅還很能創新,時常就有新菜上桌,即使像他那麼被許氏養得挑剔飲食的,對小皇帝的小廚房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了。在皇帝沒有小廚房之前,總吃御膳房的菜,御膳房的是大鍋飯,即使是做給皇帝的,也並不特別精美,從御膳房送到皇帝桌上的這個過程中,菜往往都冷掉了,根本就讓人提不起胃口,也難得皇帝吃了那麼多年還沒吃出胃病來。

坐在飯桌上,皇帝對早上一來就挑釁了他的權威的楊欽濟依然保持了溫和的態度,還賞賜了兩樣菜讓小太監夾到他的碗裡,說,“欽濟,你從杭州來,想必是喜歡吃這脆膳的。”

一早上,宋太傅和季衡都不溫不火地給楊欽濟下了面子,讓他要知道以君主爲尊的道理,所以此時他也知道恭敬了,說,“多謝皇兄賞賜。”

不過吃了之後,他又有了挑剔之處,說,“這脆膳,還是要江南的水養出的鱔魚才行,這北地養不出好鱔魚來,再說,現下是冬天,鱔魚也並不好,要在春天的鱔魚纔好。”

皇帝就說,“朕一直在這宮裡,對這鱔魚倒是沒那麼多瞭解。”

說着,又問季衡,“你之前贊這鱔魚做得好,難道是騙朕呢。”

皇帝賞賜的,即使不好吃,也要說好吃,皇帝問季衡那麼一句,自然是提醒楊欽濟這個道理。

季衡回道,“微臣在揚州時,經常吃鱔魚,同宮裡的比起來,味道是各有千秋,不過以微臣的口味,是真覺得皇上您賞賜的更好吃。這脆膳,是要將肥美的活鱔放入放了鹽的清水裡,將魚活活地煮成嘴張開的樣子,然後再洗淨鱔魚,將鱔肉劃下來,再入油做烹調,其過程讓人不忍。家中母親吃這道菜時,就讓用的死鱔魚,宮裡的恐怕也是用死的鱔魚,只是不知郡王殿下府裡是如何烹調的。”

楊欽濟看向季衡,說,“沒想到季衡你倒是對什麼都瞭解,這庖廚之事你也知道。”

季衡道,“只是對自己愛吃的東西瞭解而已。”

楊欽濟不大高興,又只好忍了,於是飯後,趁着皇帝去換衣裳時,他就將季衡逼到牆壁處,威脅他道,“你總和孤作對,看有你好受。”

季衡說,“小人不敢。”

但是他的語氣是那麼平靜,只讓楊欽濟更加氣憤。

作者有話要說:連六姨娘那種牙尖女人在季衡面前最後也要服軟,小郡王要和衡哥兒鬥還是差了段數

49 第二卷233 第四卷286 第四卷342 番外274 第四卷第3章 子謂顏淵曰221 第四卷124 第二卷190 第三卷115 第二卷第1章 入宮74248 第四卷177 第三卷173 第三卷106 第二卷73186 第三卷65 第二卷242 第四卷256 第四卷146 第三卷338 番外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251 第四卷303 第四卷310 番外307 番外134 第三卷第8章 趙家公子97 第二卷49 第二卷115 第二卷222 第四卷322 番外208 第四卷193 第三卷334 番外278 第四卷258 第四卷341 番外245 第四卷174 第三卷90 第二卷170 第三卷第10章 繁華京都(一)281 第四卷273 第四卷332 番外178 第三卷第8章 那時少年(一)266 第四卷235 第四卷104 第二卷60 第二卷98 第二卷49 第二卷第5章 花到荼蘼(二)74290 第四卷75280 第四卷261 第四卷76 第二卷283 第四卷341 番外第2章 守心齋50 第二卷140 第三卷156 第三卷327 番外第8章 趙家公子180 第三卷302 第四卷305 第四卷118 人物表勿買258 第四卷53 第二卷216 第四卷203 第三卷338 番外224 第四卷170 第三卷32 第二卷322 番外第10章 第一場雪318 番外119 第二卷239 第四卷150 第三卷282 第四卷329 番外282 第四卷342 番外179 第三卷168第三章329 番外74第6章 花到荼蘼(三)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
49 第二卷233 第四卷286 第四卷342 番外274 第四卷第3章 子謂顏淵曰221 第四卷124 第二卷190 第三卷115 第二卷第1章 入宮74248 第四卷177 第三卷173 第三卷106 第二卷73186 第三卷65 第二卷242 第四卷256 第四卷146 第三卷338 番外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251 第四卷303 第四卷310 番外307 番外134 第三卷第8章 趙家公子97 第二卷49 第二卷115 第二卷222 第四卷322 番外208 第四卷193 第三卷334 番外278 第四卷258 第四卷341 番外245 第四卷174 第三卷90 第二卷170 第三卷第10章 繁華京都(一)281 第四卷273 第四卷332 番外178 第三卷第8章 那時少年(一)266 第四卷235 第四卷104 第二卷60 第二卷98 第二卷49 第二卷第5章 花到荼蘼(二)74290 第四卷75280 第四卷261 第四卷76 第二卷283 第四卷341 番外第2章 守心齋50 第二卷140 第三卷156 第三卷327 番外第8章 趙家公子180 第三卷302 第四卷305 第四卷118 人物表勿買258 第四卷53 第二卷216 第四卷203 第三卷338 番外224 第四卷170 第三卷32 第二卷322 番外第10章 第一場雪318 番外119 第二卷239 第四卷150 第三卷282 第四卷329 番外282 第四卷342 番外179 第三卷168第三章329 番外74第6章 花到荼蘼(三)47 番外之楊欽顯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