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議政

陳如是回到書房,不及坐下,便問道:“你認爲李大人被罷免原因何在?”

楊叢義卻是一愣,不知道陳知縣問這話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便答道:“可能是李大人立功心切,造成人員傷亡了吧。”

陳如是則搖頭道:“如果是這樣,倒不至於罷官編管,降職待選已經是很重的懲戒。朝廷此時罷黜李大人,讓我出任安慶軍,必然是經過了一番爭論博弈。方纔接到“告身”之時,我還是很欣慰的,心想朝廷終究是沒有忘記我,但靜下心來細想,才發覺事情可能並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般簡單。你說說朝廷此舉有何深意?”

楊叢義哪裡會知道朝廷高層是怎麼想的,不過隨即想到,宋朝是重文輕武,以文御武,便猜測道:“莫不是朝廷想把地方軍政大權都抓在文官手裡,因此纔會罷黜武官出身的李大人?”

陳如是點頭道:“接近,不過你想的還是簡單了。從靖康之亂開始到如今,是戰是和,朝廷內外已經爭論了二十年,朝廷分爲兩派,主和派始終佔據上風,特別是自紹興十一年和議開始,主和派佔據絕對上風,主戰派官員不是賦閒,就是遠放外任,軍中將帥也都收了兵權,遠離軍隊。但主戰派始終存在,不可能滅絕,皇帝也不會允許朝中沒有主戰派,因此只是暫時勢微而已,一旦有機會還是會趁勢而起。朝中主戰派要尋找機會,主和派當然要處處打壓。這次李大人一番動作也許就是主戰派在製造機會,而李大人被罷黜編管,也許就是主和派發現了這種跡象,釜底抽薪。李大人被罷黜,誰來接任?不管是主戰派的人,還是主和派的人,對方都不可能同意。我進士及第,外放多年,在朝中沒有勢力,不屬於主和派,也不是主戰派,剛好就在安慶任職,任期也到了,需要調任,正是合適人選。但我官職低,怎麼辦?好辦,直接加官就好了,不但要給我加官,還要連加三級,爲何?”

楊叢義聽陳如是分析的有道理,不停點頭表示同意,忽然問他,不及多想脫口而出道:“拉攏大人。”話剛出口,楊叢義後悔了,這不是說陳如是要加入兩派之爭了嗎?

誰知陳如是並不在意,聽他說道:“不錯,就是有人要拉攏我。你覺得會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

楊叢義這次不敢再貿然開口,畢竟這是在議論朝政,雖然他不在乎,但這涉及到當事人陳如是,怎麼說都覺得不妥。思考了片刻,纔回道:“其實大人不用深究,可以裝作不知情,把加官當成是皇帝和朝廷的恩賞與信任,不管誰佔上風,跟大人又有多少關係呢?”

陳如是道:“聽起來有理,但放在當下的安慶軍,就難辦了。李大人一番動作,安慶已然泛起波瀾,不管是推波助瀾,還是偃旗息鼓,必然會得罪一方,因爲安慶已經是朝堂之爭的延伸,這裡也是他們的戰場。”

楊叢義不懂政治,他學的那些思想政治理論,在這兒用不上。便又道:“既然現在是主和派佔上風,那就應該是主和派在支持大人。”

陳如是搖頭道:“不盡然,安慶軍是軍州,主戰派如何會放手,縱然不能抓在手裡,也不可能讓主和派拿去,若是主和派力主給我加官三級,那這份‘告身’就到不了我手裡,主戰派必然會駁回,根本不會放行。現在這份‘告身’來了,定然是主戰派力促的結果,至於爲何主和派會放行,不外乎三個原因。”說到這裡,陳如是停頓了一下。

見楊叢義在認真聽着,便又接着分析道:“其一,淮西安撫使大人,他是主和派,安慶軍在他治下,安慶動兵,不管成敗,對他都沒有好處,因此,他不會允許安慶擅動刀兵,而我雖是進士及第,最高也只是出任知縣,資歷尚淺,不主戰,也不主和,出任安慶軍,他沒有太多顧慮,完全可以左右我,所以纔會連上三書促成。其二,皇帝不會允許主和派一家獨大,明面上會打壓主戰派,但暗裡還是會扶持,不然朝堂只有一家之言,那將十分危險,所以皇上會支持主戰派給我加官三級。其三,我有一位兄長在京爲官,而他剛好就是主和派,有這層關係,我出任安慶軍,主和派也不擔心我倒向主戰派。有此三點,這份‘告身’纔會放行到我手中。”

楊叢義暗自點頭,雖然他對朝政的規矩不清楚,也不懂,但皇帝需要朝堂有兩種聲音,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陳如是稍作停頓又道:“那麼問題來了,我該如何?既要承主戰派的情,又不能倒向主戰派。”

楊叢義脫口而出道:“維持現狀。”話以出口,他又後悔了,多什麼嘴啊。

陳如是點頭道:“維持現狀是對的。但怎麼維持是個問題,若什麼都不做,事態必然會失控,不符合主和派的利益,要是把暗流壓制下去,又得罪了主戰派。這還真是兩難之境啊。”

楊叢義又道:“有戰纔有和,有和纔有戰,應該是相輔相成,怎麼會勢同水火?”

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和平都是靠不惜一戰才贏來的,半個多世紀的和平,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硬件軟件快速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軍事能力,這個道理楊叢義很明白,要是害怕戰爭,新中國也許就早沒了。他明白,但古人不明白,整日糾纏戰與和,相互拆臺,空耗國力,於事無補。

聽得此話,陳如是問道:“有戰有和,有和有戰,此話何解?”

楊叢義想了想,解釋道:“我覺得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應該跟人與人的關係一樣,都會有利益之爭。要是兩個人一強一弱,爭鋒相對,弱者打不過,就退讓,選擇不打,那這利益分配就由強者說了算,如果弱者不跟強者正面打,趁他不注意,狠狠的給他來一下,反正他又打不死我,給他多來幾次,他就要考慮了,雙方這麼打下去,誰會更吃虧,這個時候就是談和的時候了,打的越狠,打怕了,談判才更順利,纔有持久的和平。這個就是不怕戰爭纔有和平。”

陳如是點頭道:“有些道理。有和纔有戰,是不是說雙方和平,休養生息,纔會有更強的戰爭能力?”

楊叢義道:“是這樣。我覺得國家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和平,也不存在不死不休的戰爭,所以主和派和主戰派爭得都是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無關。在我看來,真正符合國家利益的主張,應該是以戰促和,以和養戰。”

陳如是以掌擊案,道一聲:“好一個以戰促和,以和養戰。今日之論,使我茅塞頓開。讓你做一個捕頭果然是屈才了。”

楊叢義連忙推辭道:“不敢,大人過獎。”

陳如是接着說道:“以和養戰四個字,使我受到啓發,對安慶之事,有了一些想法,若能順利推行,定然能對雙方都有一個交代。”

楊叢義沒有問是什麼想法,對於政事,他一竅不通,到時候陳如是怎麼安排,他怎麼做就是了。

陳如是越想越覺得他的想法可行,可以很好的化解來自主和派和主戰派的壓力,一時只覺得神清氣爽。今日加官晉升,又得破解難題,堪稱雙喜臨門。

一時興奮,便道:“楊捕頭,今日晚間與我一同用餐吧。”

他只是一個小吏,身份差距太大,況且吃飯是一種很隱私的事情,怎麼好與陳如是一同用餐。楊叢義趕緊推辭道:“這怎麼行,這不合適。”

陳如是卻道:“不得推辭,晚間還有事情與你交代。”

陳如是都這麼說了,楊叢義還能如何,只得答道:“聽大人安排。”

陳如是道:“好,你先去吧,晚間我差人去叫你。”

今天升官,陳如是應該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楊叢義也不便再打擾,於是告辭退出書房。

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102章 武學第71章 忠義盟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765章 趕人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86章 夜半鬼叫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29章 初見知軍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301章 解惑第127章 謊言第616章 破局第549章 一家親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459章 從軍歌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282章 宣威軍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61章 飛蛇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42章 成功營救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502章 西作坊副使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56章 定計歷史背景第112章 郎君風流
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102章 武學第71章 忠義盟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765章 趕人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86章 夜半鬼叫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29章 初見知軍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301章 解惑第127章 謊言第616章 破局第549章 一家親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459章 從軍歌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447章 鋪墊準備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282章 宣威軍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61章 飛蛇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42章 成功營救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237章 消滅路霸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502章 西作坊副使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56章 定計歷史背景第112章 郎君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