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誰都沒虧

雙方大軍在臨潢府、永州一帶對峙幾個月下來,消耗糧草、物資無數,誰也沒能佔得便宜。

隨着冰雪消融,草原泛綠,兩軍之中的青壯都需要返回各地放牧或是耕種,不然到了秋冬就只能餓飯。

完顏雍和完顏亮都在等對方頂不住壓力撤軍,或是主動出擊拼一次,他們也都知道對方等不起。

可是,他們一直從三月等到四月,發現對方都沒有退兵的意思,也沒有主動出擊的打算。

接着又從四月等到五月,眼看已到五月中旬,對方還是沒有退兵,或是拼死一搏的意思,於是各自都有些着急了。

他們都知道,再這麼拖下去,今年冬天就很難熬過去了。

就在雙方都即將失去耐心,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完顏亮收到了大同府傳來的消息,蒙古諸部再次叛亂了,叛軍人數達三萬之衆!

對完顏亮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因爲它出現的是如此不合時宜。

蒙古草原各部叛亂,後方出了亂子,堅守臨潢府便危險至極。

數天後,完顏亮派出一支騎兵佯攻永州,其餘大部隊則乘夜向西退走,撤入草原之中。

完顏雍被完顏亮佯攻所騙,準備據城堅守,後來得知被騙雖然惱怒,但不費吹灰之力奪回臨潢府,還是非常高興。

於是雙方歷時一年的戰爭,最終還是回到起點,臨潢府周邊廣大的區域再次回到東金控制之中,東金跟西部蒙古草原各部的聯繫也重新恢復。

一個月後,完顏雍方纔得知蒙古草原各部發生了很大的叛亂,如今完顏亮大軍正在北邊草原全力平叛,無力東進,於是完顏雍馬上決定將東金的勢力進一步向西擴張。

與此同時,他派人深入蒙古草原各部,聯繫反對完顏亮的叛軍,許諾好處,拉攏他們歸附東金遼陽府,對於拉攏不了的部落,則會送給他們一些武器,支持他們與完顏亮死拼到底,進一步消耗完顏亮的實力。

由於蒙古草原這次叛亂本就範圍很廣,規模很大,再加上完顏雍摻和其中,添柴澆油,完顏亮的平叛之路十分艱難。

好在完顏亮與西夏國的關係還算穩固,關鍵時刻得到了西夏的支持,這場平叛之路,最終在當年冬月結束。

完顏亮志在燕京、遼陽府,在拿下這些地方之前,決不允許蒙古草原起火,燒了他的大同府,所以對待這次叛亂下手頗重,懲治手段也異常殘忍。

領導部落叛亂的首領直接處死,頭顱醃製之後,傳示各部,而參與叛亂的整個部落,五歲以上的男丁全部殺頭,五歲以下的孩子和婦女充作奴隸,賞賜或是賣給給歸附完顏亮的其他部落。

這此平叛與以往金國對叛亂的部落,十歲以上男丁殺頭的政策大大不同,因爲在完顏亮看來,十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記憶,記住了殺戮,就會有仇恨,而五歲的孩童則不會有。

於是在半年之間,蒙古草原上諸多大小部落之中,有十幾個部落幾乎被全族屠滅。

不少草原部落爲了避免滅族,不得不在冰天雪地之中,冒着刺骨寒冷往更偏遠的西部荒漠遷徙,或者去往更寒冷荒涼的北方。

但在他們遷徙的路上同樣面臨重重困難和危險,因遷徙而死亡的族衆多達五六成,損失同樣慘重,但至少他們保住了自己的族羣。

經此一事之後,整個蒙古草原上的人口減少大半。

平叛結束之後,完顏亮細算平叛得失,居然發現平叛半年下來大賺,其中收攏的草原各部兵力達到五萬餘人,全是各個部落能征善戰的勇士,從叛亂各部收繳的戰馬多達十萬餘匹,牛羊無算,金銀珠寶也數不勝數,不光他富裕了,參與平叛的軍隊上至將軍下至士卒,半年下來個個懷裡都是鼓蓬蓬的。

所以從結果來看,這半年說是平叛,其實就是把草原大半部落徹底搜刮了一遍,將他們積累幾代、十幾代的財富搜刮一空。

這一場平叛下來,原本財政捉襟見肘的完顏亮變得富裕起來了。

當年底,他便以盟國身份向大宋購買糧食,是付金銀還是用馬匹抵,全由汴京朝廷做主。

汴京正在困難時期,北方農耕也在迅速恢復,朝廷樂意做這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於是汴京朝廷便以六貫每擔的價錢,將府庫糧倉裡的糧食賣給西金,然後再用兩貫每擔的價錢從民間收購糧食,大大的賺了一筆。

原本大宋朝廷是嚴禁向金國出售糧食的,可汴京朝廷實在太困難了,急需錢財渡過難關。

當然這種糧食買賣只能朝廷出面來做,交易地點也只有洛陽西邊的函谷關,除此之外,一經發現有人私自將糧食賣給金國,就會以死罪論處。

不過豪門大戶有的是關係和手段,偷偷摸摸的也能賣些糧食到金國,數量不是太多也就是了。

北定二年這個冬天,缺少糧食的西金、東金在汴京支持下度過了饑荒,同樣的,汴京朝廷也在完顏亮和完顏雍給付的金銀和四千餘優良馬匹中度過了難關。

算下來,唯一受害的就是蒙古草原那些挑起叛亂的部落,因爲他們的犧牲,西金、東金和大宋,全都平安的進入了北定三年。

北定三年春,完顏亮和完顏雍都無意馬上發動剿滅對方戰爭,糧食和牛羊有多珍貴,他們深刻的體會到了,春天和夏天都不是發動戰爭的好時機,耽誤了農耕和放牧,等冬天來臨,戰爭便註定要失敗,所以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在春夏發動戰爭,再急迫,他們也得等到秋天到來。

兩金無戰事,汴京自然也不會在此時發動戰爭,原因有三,一是窮,二是窮,三還是窮。

雖然三年免賦稅的承諾已經結束,但從開始收取賦稅,到賦稅入庫,還得半年時間,並且在收取的過程中,就有很大一部分賦稅就地被支取,最終能上繳國庫,進入汴京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即使今年開始恢復收取賦稅,朝廷依然可能入不敷出,因爲遷都不久,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前兩年,江北各地官府一人當成兩人用,處處都缺人,汴京也不敢開恩科,就是因爲沒錢。組織一次科舉考試,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絕不是小數目,入不敷出的汴京朝廷承辦不起。

但從北定三年起,朝廷恢復賦稅收取,便有了穩定的財源,科舉考試關乎大宋未來,便不得不開始籌備,這也是汴京幾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二月初,皇帝下詔汴京開科舉取士。

隨後禮部頒發文書,傳令各地,命各州、府、軍於同年四月二十五日舉行州試,取前五名,於同年九月十五赴汴京,參加禮部舉行的省試。

禮部下發的文書中並未規定江南各州府學子是否可參加汴京禮部試,但礙於兩廷隔江分治,汴京禮部的科考文書並未發往江南。

不過,比較巧合的是,臨安今年也是科舉之年,禮部省試是在二月,殿試預計會在三月舉行,放榜時間一般在四月中旬以前,臨安落榜的考生是有機會參加汴京科舉的,只不過要看江南各地州府是否會如期舉行州試。

江南州府如何,汴京無權過問,但汴京給江南江北學子同等的機會。

二月中旬,江北各州各府接到禮部要求組織州試的文書之後,知州、知府馬上開始籌備州試事宜。

淮河以南,一直都未曾中斷科舉,而淮河以北之前在金國治下,科舉不常定,官府也不太重視教育,如今要組織州試便困難重重。

首先,北方州府主官不少都還是金國留下來的官員,已經多年沒有舉辦過州試,極度缺乏經驗。

其次,淮河以北地區,在金國治下三十幾年文教不興,真正的讀書人已經不多見學子較少。

還有,按照慣例,在舉行州試之前,州府治下的各縣要先進行初步選拔,剔除掉學業不精的假讀書人,可各縣知縣縣令都是在金國治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又能有多少學問?能選出什麼樣的讀書人?

所以,淮河以北各州各府的問題遠比淮河以南複雜,並且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如果汴京有人也好說,可汴京太缺人了,不似臨安,單單太學就有學子兩千,更不必說各州各府幾乎都有書院,還有州學學館。

縣裡靠不住,各州各府只能自己把關,雖然各州府只有五個名額能進省試,但州府擔心選上去的學子給本州丟臉,於是給各縣參加州試的名額多達五十人,只能多不能少,就是擔心學問好的學子被遺漏在地方。

除此之外,甚至還有州府規定,若有學子發現參加州試的學子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可以直接到州衙報名,不須縣裡的審批。

這是幾十年來,淮河以北,首次在汴京舉辦科舉,誰敢不重視?

若是最終張榜,本州推薦上去的學子榜上有名,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四月初五之前,各縣基本將推薦參加州試的名單上報完畢,等待州府確認。

四月初十前後,各州陸續將州試名單發向各縣,張榜公示。

四月二十日開始,各縣學子考生陸陸續續趕往州府,準備考試。

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62章 道長援手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305章 地道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82章 推想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548章 成親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51章 挑花眼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283章 重聚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616章 破局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603章 應變第49章 囑託第305章 地道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89章 目的達成第86章 夜半鬼叫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56章 定計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26章 跑商去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126章 別了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4章 演技逼真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11章 漏洞百出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77章 好消息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57章 前門寺第544章 籌備退路
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62章 道長援手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305章 地道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82章 推想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548章 成親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51章 挑花眼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245章 流落孤島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283章 重聚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616章 破局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603章 應變第49章 囑託第305章 地道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471章 評判議事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89章 目的達成第86章 夜半鬼叫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56章 定計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26章 跑商去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126章 別了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4章 演技逼真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94章 各有心思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11章 漏洞百出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77章 好消息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57章 前門寺第544章 籌備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