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心事

殿外忽然傳來一聲笑聲:“殿下天縱睿智,老臣不勝佩服。”

聽到這個聲音後,朱常洛的眼底已射出少見的狂喜光芒,長身站起往外就迎。

門外王安笑嘻嘻的撩開簾子,一個溫雅老者滿面笑容緩步進來。縱然在聽到那笑聲時已經猜到是誰,可是等他真正看到來人時,朱常洛的臉還是不由自主露出欣喜若狂的笑容。

這讓一旁的孫承宗大爲好奇,不知來人到底是何方神佛,居然能讓當今太子如此動容作色。

“閣老,你可終於來了!”雖然一別經年,對於這位一直對自已關愛有加的老人,朱常洛一直心存感激,不敢稍忘。

一旁的孫承宗大爲驚訝,直到此刻才知道眼前這位面容清癯,身着布衣的老人居然就是眼下大明朝大名鼎鼎的前首輔申時行。

久已不見朱常洛,如今甫一見着,和朱常洛一樣,申時行心情也是極其激動。看着當年稚齡孩童長成了現在的翩翩少年,若說當初的皇長子在他的眼中只是一塊渾金璞玉,那如今的他早已經是件精華燦爛的至寶,唯一沒變的是那一雙清澈剔透的眼眸,清亮的依舊可以看透人心。

看着朱常洛對自已絲毫不加飾的親近,申時行心裡好象淌過一道溫泉,說不出舒服感動。

“多日不見殿下,一切可安好?”強行壓下心裡的千頭萬緒百般滋味,申時行雙膝一屈,就要跪倒行禮。

“快免禮!”朱常洛手疾一把將他扶起,攙着到座位上坐下,“閣老對常洛有扶持大恩,如今大明天下百孔千瘡,諸事待舉,常洛更是要倚賴閣老大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申時行心下感動,眼睛溼潤,“老朽不堪,殿下讚譽太過,讓老臣何以敢當啊。”

朱常洛微微一笑,眼中狡黠之色一閃而過:“閣老可還記那幅對子?”不等申時行張口,搶先吟道:“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申時行頓時解意,笑對道:“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這一老一少打機鋒,孫承宗聽得自然是一頭霧水,不懂其中含義,可是一旁的葉赫已經露出會心一笑。

當年在申府中就是這幅對子,引發朱常洛對着申時行連施三禮相謝:一爲國謝,二爲民謝,三爲已謝。

也就是這三禮三謝,從此讓申時行起了士爲知已者死的心思,雖然辭官在家,卻對於朝中發生的種種事情無一不注意留神,在見葉赫快馬來請的時候,二話不說,直接從蘇州老家就來到了京城。

“君既以國士待我,必以國士報君!”

在申時行鄭重說出這句話後,二人心意相通,申時行笑得爽快,朱常洛笑得舒心。

在萬曆皇帝執掌江山二十年裡,可謂是外憂不止,內患不斷;此刻的大明朝,內有流民隱患,外有強寇作亂,長年的戰亂平叛導致國庫空虛,軍費龐大,可以說眼下大明朝已經是積病已久,將近膏荒不治。

在這樣情況下萬曆還能夠平安度過一個接一個的難關,究其原因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萬曆十年以前有張居正,萬曆十年以後有申時行。

治國當用良相,對於這個觀點,朱常洛一直堅信不疑。

這也是他費盡了心機,想方設法保全了申時行的最大原因。

朱常洛清楚的認識到眼下大明內憂雖險卻遠不及外患驚心,外頭的羣敵環伺已經迫在眉睫,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事有輕重緩急,他無暇分心它顧,只能擇重而行。

所以內政之事,必須要人撐起來。

所以這個人非申時行莫屬!

隨後的一個月裡,朱常洛每日照例上朝,依舊是少說多聽,將朝會上聽來的不懂的事情回宮就向申時行這個活字典一一請教,而申時行事無鉅細,剖析明白,悉心教導。

朱常洛不曾有過治國經歷,雖然胸中自有格局,可是他知道治理朝政非同小可,事關國家大事,一言一行稍有不慎便是地動山搖的大事,絕不能憑着些許聰明便可一蹴而至,這也是他自監國以來一直是多看少做的原因。

眼下卻已不同,有了申時行絕不藏私的悉心指點,他本人又是心智卓絕剛敏明毅,一上手雖有種種澀滯,沒出一月,對於朝中諸般政事,朱常洛已經緩急有序的漸入佳境。

在諸位大臣看來,太子的改變是明顯的,短短一個月,由剛開始朝會上不發一言,漸漸的鋒茫頻出,及至這幾天來,所有與會諸臣已經驚訝的發現,太子殿下所發之言已經是左右兼顧,老道成熟,條條陳陳都是治國良策,所指弊端,也盡是一針見血的清楚明白。

先前也有幾個欺他年紀小、閱歷輕,難免對這位少年太子存心輕視的大臣全都傻了眼,只看這位少年太子近日所出的幾道治國章程策略,盡得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精髓,起沉痾不下虎狼之藥的老道,比起從政幾十年的老油子絲毫不落下風,觀其中穩妥周詳之處,更是猶勝一籌。

幾個回合下來,在朱常洛點塵不驚的發落了幾個存心不良混水摸魚的官員後,對這位太子爺所有朝臣全都收起了輕視之心,再也不敢欺他年少,再無一人敢對其輕忽怠慢。

與他在朝中威權日重相對,京城大街小巷、市井沽肆間,太子賢名已經傳得是人盡皆知,且更有愈傳愈廣之勢。

這一日從寶華殿申時行暫居之處回來,出門時才發現已是薄暮四起,月出東山。

其時已是三月,都說吹面不寒楊柳風,可是初春天氣早晚間依舊有些發寒,但是已擋不住枝頭春意盎然。

王安候在門外,見朱常洛出來連忙將手中的蜀錦斗篷展開披上,一邊體貼的小心關懷道:“太子爺,別看這已是三月天了,這倒春寒的風可賊着呢,早晚可得注意。”

聽着他一嘴的碎碎絮叨,朱常洛不由得有些想笑,想起了他的師傅黃錦,看來這師承淵源,果然一般無二。

“太子爺忙了一天政事,可是餓了吧?阿蠻少爺來看了幾回,說在慈慶宮等着您用膳呢。”

一聽阿蠻這個小吃貨在,朱常洛嘴角不禁露出笑容,烏黑的眼眸比夜幕上的星斗還要璀璨,卻滿溢着溫柔,腳步不由得也快了好些,走幾齣步後忽然停住了腳步。

緊跟在他身後的王安一怔,機靈的湊上前來:“太子爺有什麼吩咐?”

朱常洛正色問道:“忽然想起黃公公了,你師傅可還好?”

“師父捱了太后的板子,他老人家本來年紀就大了,這一躺不知道能不能起得來了。”見太子爺鄭重其事的問起,王安一陣激動,眼眶也有些紅。

原來李太后爲人精細,從外起居注上查到了萬曆最後接見的大臣就是沈一貫,並有奏疏呈上,便叫來黃錦察問。

黃錦一生只忠於萬曆一人,對於皇上的心思看得比天還大,只一聽便知道事情不好,想盡法子左右推諉,奈何太后執意要看沈一貫上的奏疏,黃錦一咬牙偷偷交給王安帶出,然後硬着頭皮向太后請罪,只說是讓自已搞丟了。

太后一氣之下就先賞了他三十廷杖,因爲二月二廷議大事將近,來不及發落他,先將他關在了慈寧宮後小黑屋中,打定主意事後再好好發落這個閹貨。

這纔有了葉赫帶着王安闖宮獻疏,萬幸有了這封奏疏,這纔有了當日朱常洛的金殿之上的大逆轉。

可以說朱常洛能夠登上這個太子大位,黃錦厥功至偉。

“你放心,有宋神醫在,黃公公肯定沒事。”朱常洛溫言撫慰,“你就在我身邊好好當差吧,不要辜負了你師父的一處苦心,日後你師父的位子,肯定要你來接着的。”

王安一聽,頓時紅了眼,連聲音都已哽咽:“小的謝太子爺提拔,一定好好幹,不給師父丟臉。”

等來到慈慶宮,阿蠻早就在門口張望不停,老遠見朱常洛來了,歡呼一聲一蹦三個高的撒着歡迎了過來。

“朱大哥,你來得好晚,我肚子都快餓扁了!”

阿蠻的身後跟着的小福子對着王安直瞪眼。

過了個年的小福子越發珠圓玉潤,此時他已經被朱常洛派來專門照顧阿蠻,這個差事雖然不錯,可是對於跟在朱常洛身邊一向傲嬌慣了的福公公來說,在阿蠻身邊遠遠及不上在太子身邊油水豐厚,光亮照眼。

私底下小福子也不知流了幾頭盆眼淚,所以每回看到王安,福公公表示非常的生氣和介意。

朱常洛寵溺的拉起他的小手,溫聲笑道:“你葉赫大哥和宋師兄那裡去了?“

提起這兩個人,阿蠻憤憤的撅起了嘴:“宋師兄這幾天天天閉門忙着練藥呢,我都三天都沒見着他啦!葉大哥更別提了,活該他每天起得比狗早,睡得比豬晚,連個人影都摸不着呢。”

朱常洛哈哈大笑,“你葉大哥新任京師三大營中的神樞營指揮使,軍務繁忙,等過了這一陣子,我帶你出去閱兵玩!”

京師三大營,即神樞營、五軍營、神機營;乃是明成祖朱棣一手所創,也是明朝皇帝唯一親軍衛隊。早年間作戰勇敢,所向披靡,敵人聞風喪膽,無論是從裝備還是戰力,足足領先歐洲數百年,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部隊。

神樞營原名叫三千營,名字是因成祖皇帝收編的三千蒙古精兵而成命名,後期以騎兵爲主。五軍營以步兵爲主,分中軍、左右兩掖,左右兩哨,所以叫五軍。神機營顧名思義,自然是裝備了火器的部隊。

許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從成祖之後歷任幾代皇帝對軍事也不是那麼看重。三大營戰力每況愈下,一直到土木堡之變時,瓦剌逼近京城,于謙調集兵馬迎戰,把三大營的精英主力都消耗殆盡,在那之後,三大營就再也不復當年盛況。

從寧夏平叛一役中朱常洛看出一點,堂堂大明朝皇帝手中居然無一兵可用,還不如手下這些大臣,個個豢養私兵,長此以往,國將安寧?

所以他一經成爲太子後,第一道任命就是將孫承宗任爲三大營都指揮,隨即將葉赫調任爲神樞營指揮使。至於那兩營指揮使,朱常洛心中已經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一聽要閱兵,阿蠻的兩隻大眼瞬間放出光來,拍手道:“真的麼?不準說話騙我。”

朱常洛哈哈大笑,“放心,騙誰我也不敢騙你啊!”

盯着朱常洛開朗陽光的笑容,忽然觸動那件一直壓在阿蠻心頭的那件事,一雙大眼突然間便有了些火辣辣酸漲。

第118章 離別第96章 大志第194章 風波第301章 天意第35章 遇險第170章 誘惑第218章 同隱第295章 海戰第14章 首輔第135章 心術第242章 成交第182章 黨患第107章 選妃第25章 盟約第30章 三諾第220章 剖心第172章 廷議第163章 陷阱第205章 同毀第30章 三諾第203章 鈞命第300章 託孤第271章 提醒第32章 情傷第226章 好友第110章 再會第258章 拒情第92章 虎賁第9章 萬曆第283章 生死第200章 嫉妒第276章 脫獄第170章 誘惑第10章 擔當第297章 何去第46章 綢繆第155章 論忍第66章 四季第88章 霸道第225章 降伏第168章 密詔第255章 籌備第216章 二沈第109章 請戰第294章 求和第70章 逆轉第33章 兄弟第42章 人質第272章 喜訊第81章 仁義第109章 請戰第109章 請戰第80章 饅頭第142章 生變第218章 同隱第150章 逼宮第85章 交底第29章 勾心第288章 雷霆第74章 變卦第156章 歸山第221章 敘舊第195章 結案第173章 廷議第230章 意義第298章 變天第41章 潰敗第60章 龍門第147章 報應第143章 夜襲第195章 結案第229章 真情第269章 誠服第81章 仁義第154章 賜宮第144章 伏子第50章 剖心第232章 作死第288章 雷霆第105章 隱痛第61章 舞弊第263章 攤牌第108章 心碎第146章 絕望第65章 三禮第88章 霸道第75章 分封第121章 蠢貨第49章 拜衙第196章 知遇第77章 逆鱗第67章 搜宮第108章 心碎第49章 拜衙第241章 威懾第96章 大志第288章 雷霆第65章 三禮第254章 非議第61章 舞弊
第118章 離別第96章 大志第194章 風波第301章 天意第35章 遇險第170章 誘惑第218章 同隱第295章 海戰第14章 首輔第135章 心術第242章 成交第182章 黨患第107章 選妃第25章 盟約第30章 三諾第220章 剖心第172章 廷議第163章 陷阱第205章 同毀第30章 三諾第203章 鈞命第300章 託孤第271章 提醒第32章 情傷第226章 好友第110章 再會第258章 拒情第92章 虎賁第9章 萬曆第283章 生死第200章 嫉妒第276章 脫獄第170章 誘惑第10章 擔當第297章 何去第46章 綢繆第155章 論忍第66章 四季第88章 霸道第225章 降伏第168章 密詔第255章 籌備第216章 二沈第109章 請戰第294章 求和第70章 逆轉第33章 兄弟第42章 人質第272章 喜訊第81章 仁義第109章 請戰第109章 請戰第80章 饅頭第142章 生變第218章 同隱第150章 逼宮第85章 交底第29章 勾心第288章 雷霆第74章 變卦第156章 歸山第221章 敘舊第195章 結案第173章 廷議第230章 意義第298章 變天第41章 潰敗第60章 龍門第147章 報應第143章 夜襲第195章 結案第229章 真情第269章 誠服第81章 仁義第154章 賜宮第144章 伏子第50章 剖心第232章 作死第288章 雷霆第105章 隱痛第61章 舞弊第263章 攤牌第108章 心碎第146章 絕望第65章 三禮第88章 霸道第75章 分封第121章 蠢貨第49章 拜衙第196章 知遇第77章 逆鱗第67章 搜宮第108章 心碎第49章 拜衙第241章 威懾第96章 大志第288章 雷霆第65章 三禮第254章 非議第61章 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