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回 火炮火銃

對車後面的弓箭手來說,這情形確實有些詭異,如果要停下來射擊的話,那麼眼前幾乎看不到一個人,那些火炮雖然致命,卻都藏在小房子裡,似乎只有等步兵衝殺上去,掀翻再說。

弓箭手的四百尺的距離上拋射一次,現這邊靠着大海,射出去的羽箭受到風的影響很大,歪歪斜斜的,難得有幾枝羽箭落到棱堡的範圍,卻也找不到可以殺傷的目標,只好隨着車繼續前進。

四百尺的距離,十門二百斤的輕型火炮也加入射擊,二十幾枚鉛彈在建奴人羣中帶起一片腥風血雨。

建奴要依靠車的掩護,所以人羣有些密集,正好讓這些鉛彈逞威,幾輛車打壞以後,一些失去掩護的漢軍索性衝了出來,分得比較散,反而不容易被擊中。

幾輪齊射,建奴的車差不多毀掉一半多,很多建奴都是衝了出來,實心彈丸在對付這些散兵的時候,效果就不是那麼好。

彈丸是線形殺傷,五六斤重,直徑三四寸的鉛彈,甚至三四千斤紅夷大炮的六寸鉛彈,聲勢固然赫然,但不是投射到密集的人羣中,這麼大的實心彈丸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

建奴的陣型一亂,實心彈的效果明顯下降,不過火炮所要揮的作用也都是揮出來,當最前面的建奴已經衝到三百尺之內的時候,指揮塔上的嗩吶手吹出了一段嘹亮地旋律。

之前已有準備的號角,聽到這段旋律。已經反覆檢查了槍械彈藥的火銃手,在伍官、隊官的吆喝聲中,從水泥板搭成地“屋檐”下面鑽了出來,沿着突起棱的兩側側牆。左右各一隊,火銃往牆上一搭,稍微調整了一下,便在隊官的指揮下,打響了第一輪齊射。

這兩隊火銃手分別是左掖左旗左隊、左掖右旗左隊,左旗負責左牆。右旗負責右牆,由各自的旗隊官指揮。不過這第一輪的射擊,倒是整齊得很。

火銃射的彈丸,要比火炮小上很多,勝在密度更大,第一輪五十顆彈丸射出去。那些亂糟糟跑上來地漢軍立時撲倒六七個,命中的效率也不算高。

火銃手地隊列上方騰起一片煙霧。衝起來的建奴不僅沒有退卻,反而大聲呼喝起來。

“明狗的火銃打完了,衝啊”

“衝上去,砍了那些明狗”

在復遼軍這邊,完成射擊的火銃手只是稍微看了一眼射擊的效果,然後就在隊官地吆喝下,收槍,向右側跨了半小步,然後轉身,通過隊列的空隙。運動到隊列地末端。

第一隊的火銃手運動到最後面。會有輔兵將火銃接過去,然後遞上裝好槍藥的火銃。火銃手只要將彈丸投入銃管,簡單壓實,便可以再次射擊,至於清理銃管、裝填槍藥這些比較麻煩的動作,已經由輔兵完成。

第一隊的火銃手轉身以後,第二隊迅進入射擊位置,然後像訓練中的一樣,瞄準前方,扣下扳機,將火銃中的彈丸射出去。

火銃兵一隊又一隊的輪轉,陣地上立刻是騰起一片煙霧,槍彈也是一輪又一輪打了出去。

與打上一輪要隔一段時間的火炮相比,五排火銃手差不多形成了毫無間隔的輪轉,鉛彈連綿不絕地打向建奴。

剛剛還在叫囂地建奴,迅現情況並沒有像他們想地那樣展,矮牆後面的彈丸似乎沒有窮盡似地,一波緊着一波呼嘯而來,幾十步的距離,就已經躺下了幾十人。

建奴一次投入二十輛車,近一千的步兵,幾輪炮擊下來,已經死傷近兩百,火銃兵出現以後,彈丸打得密不透風,傷亡在迅增加。

在戰場上,一支部隊的傷亡率過三成的話,還能堅持作戰的,已經算得上是精銳,建奴的漢軍顯然不屬於精銳。

呼嘯的彈丸不斷從耳邊掠過,奪取身邊袍澤的生命,靠得近的,甚至會濺到血肉,跟着跑在後面的,可以看到前面的人突然倒了下去,這時候大腦已經一片糊塗,要麼是麻木地衝下去,要麼是惶急地、下意識地轉身就跑。

漢軍在建奴騎兵督戰隊的逼迫下,打起仗要比明軍勇猛得多,很多原本不堪一擊的明軍,降了建奴以後,轉過身再和明軍作戰的時候,就好像變了一支軍隊似的,倒不是說他們真的變強了,只不過紀律、勇氣,或者說被逼出來的勇氣,會讓他們看上去很勇敢。

但要是真的打硬仗,這些漢軍顯然還是不如建奴來得可靠,眼睜睜看着疾風暴雨似的彈丸在極短的時間裡造成了大量的傷亡,終於有人堅持不住,轉身往回跑。

戰場之上,一旦有人開始回頭,很容易影響到整支軍隊,很快的,衝在最前面的建奴漢軍紛紛潰散,而他們的身後,那些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建奴弓箭手則暴露在彈雨之中。

相比之下,建奴的弓箭手要比一般的漢軍勇敢得多,他們試圖抵近射箭,以抵消海風的負作用,雖然說弓箭的拋射射程與火銃差不多,但要直射的話,顯然要差很多。

一排又一排的火銃鉛彈,還有不時飛過來的火炮實心彈,

“這些漢狗,果然是靠不住”烏爾古岱和李永芳距離戰場比較遠,看不清具體的細節,倒是有騎兵靠前觀察,不斷將情況傳過來。

李永芳臉色一沉,雖然投降了後金,還成了人家的女婿,一直都提醒自己是女真人了,可聽到烏爾古岱這麼說,總歸有些不太舒服。

“這些明軍的火器似乎特別多。而且打得很合理,”李永芳吸了口氣:“要不要換個地方試試?對面一直看不到什麼人,也許是兵力不足,想擺空城計?”

戰場那邊。建奴的騎兵中已經分出一些,開始砍殺那些逃散地漢軍,矮牆後面的火力倒是漸漸稀疏下去,這一次進攻,建奴在前面扔下三四百人,包括身亡和重傷不能行動的。還有些人雖然跑了回去,但傷重一些的。想來也是活不了,建奴一次進攻就損失了過一半地兵力,已經不能說這些漢軍不夠勇敢了。

“西面風大,兒郎們的羽箭射不過去,明狗的火器也多。這回打東面,西面的也逼回去。倒要看看明軍是不是有那麼火器,”烏爾古岱甩了甩馬鞭,冷漠地看了一眼西面被騎兵逼得再次聚攏起來的漢軍。

“大將軍說得是,”李永芳漠然地點了點頭,建奴不是沒打過堅城,也不是沒有遇到過火器,但能將火器用得這麼好,打得連綿不絕的,這還是次遇到。

“也不用什麼車了,那玩意慢。^^,,,,發^^等推過去。明狗說不定能把火銃兵調過去,直接讓騎兵衝。用重箭射射看”烏爾古岱看了一眼西面地矮牆,那些造成最大殺傷的火銃兵,又一次消失地矮牆後面,讓人實在懷疑這些兵去了哪裡。

“試試也好,”李永芳沒有多說什麼,對面的明軍確實有些奇怪,按照西面戰場傳回來的情況,他們大概有三十門左右的火炮,但打出來的效果怕有六十門,開火地間隔似乎要比別的明軍短上許多。

李永芳原是明軍地遊擊將軍,加上久經沙場,對於明軍的火器性能瞭如指掌,很快從戰場反饋過來的情況做出一些判斷。

火炮開火的間隔短,能夠揮的作用就更大,更離譜的是明軍的火銃射擊似乎連綿不絕,那是嚴格遵守了分排射擊的戰法,可即便如此,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殺傷數百人,李永芳估計西邊應該有一千左右的火銃手。

在金州城頭,李彥與王國興等人能夠將城前地戰場一覽無遺,而且可以從旁觀地角度來審視戰鬥的進程。

“火炮地射擊,看來還是也要輪射,不然中間間隔太大,敵人就能肆無忌憚,”看到西城的戰況,李彥他們絲毫不必擔心結果,而是討論起戰術細節。

“還是火炮太少,”王國興指了指不遠處一門大型的火炮:“什麼時候試試這門炮?”

紅衣大炮最大射程過兩裡,甚至能夠轟到敵軍主力的列陣之地,李彥想想還是搖了搖頭:“算了,兩個建奴女婿而已,就不用這殺器了,免得將人嚇跑,駱養性這個傢伙,打得也太狠了些。”

“建奴東邊的騎兵開始動了,西邊的也在動,”王國興看到建奴軍陣的變化,不由略略興奮起來:“建奴想要全軍壓上了麼?”

“估計是西面牽制,東面主攻,”參謀申湛然指了指建奴擺在東面的軍隊:“建奴將騎兵放在了最前面,是打算來一次快突擊了。”

李彥和王國興也都是看得清楚,李彥開口道:“讓崔石頭做好準備,火炮要輪射,哪怕是一次只有兩枚鉛彈,也不要給建奴肆無忌憚的機會,注意防範建奴的騎射,他們衝不上來。”

矮牆外側有障礙物與護城河,建奴必須清理掉這些,纔有可能攻上來,他們不可能單純依靠騎兵來攻城。^^^^

“建奴害怕死人,我們只要堅守就好,”李彥看到建奴還在試探,便笑着說道。

“那倒也未必,”茅圓儀臉色難看地望着西側的戰場,在建奴騎兵的逼迫下,又一個漢軍方陣被趕到了最前面。

“生存的權利是自己爭取來的,”李彥爲那些漢軍感到悲涼,寧願被趕着作爲炮灰,也不起來反抗以爭取自由,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看到建奴大軍逐漸在左右翼展開,李彥並沒有感到絲毫緊張,這種程度的試探,對火力充足,城防完善的金州來說。根本無法造成威脅,甚至只能是復遼軍用來提高將領指揮能力、完善訓練和戰爭技術地一塊磨刀石。

西城的戰鬥使用了炮兵與火銃兵,雖然贏了,同樣暴露出不少問題。李彥沉吟片刻,招呼金州工匠營的張國相過來:“金州軍器局想個辦法,看看能不能將炮彈做成手雷那樣的,也就是射出去以後,能夠爆炸。”

鉛球砸人地效果確實不錯,甚至很恐怖。不過砸中人的機率太小了,剛纔西城的戰鬥。火炮開始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等建奴衝起來,隊形散開變薄以後,反而是沒什麼效果了,如果是開花彈的話。即便是砸不到人,一旦爆炸。周圍的人也難逃一劫。

開花彈與鉛球相比,殺傷地效果自然更好,明軍中雖然也有類似於開花彈的,一般都是用在輕炮或者石炮上,要做出能夠用火炮射地開花彈,確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除了鑄鐵殼,要經受得住炮膛內推進藥的爆炸壓力,還要在射出去以後,才能爆炸,這就涉及到炮彈引信的問題。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導火索。測算一定的長度,點燃以後塞進炮膛。時間一定要控制好,炮彈要飛到敵軍那裡才爆炸,不能太早,不然炸了炮或者炸了自己人那就是笑話了,也不能太晚,不然敵人都跑開,或者掐滅了導火索那也不行。

開花彈要怎麼做,顯然需要做些試驗,不過李彥並不擔心,他所能控制地生產和研究能力,正在逐步壯大,有了正確的方法,加上正確地方向,取得成果是遲早的事情。

至於火炮的射擊度,這是軍器局一直在研究,試圖突破的方向,李彥也是沒有找到太好的方法。

定裝子彈和炮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關鍵是底火的問題需要解決,看來是要想辦法在化學方面謀求一些展了,李彥看着東西兩面的戰場,心裡不停琢磨着弄些新式的武器出來。

要是烏爾古岱和李永芳知道李彥現在的想法,一定會氣得昏過去,這簡直是不將所向無敵地建奴鐵騎放在眼裡嘛

事實上,面對金州城嚴密地佈置,建奴也確實沒有太好的辦法,不管是東城還是西城,建奴佯攻與主攻地兩支軍隊都遭到了火炮的轟擊,在改變了開火的策略以後,建奴現他們頭上的鉛彈似乎總沒有停止的時候,雖然一次飛過來的也就是一兩顆,卻總是讓人的心提着,不敢有絲毫放鬆。

西邊的漢軍只是散開陣型,佯作進攻,以“牽制”西邊的明軍不得轉移,破虜營也就不急不慢地用火炮射擊,火銃兵還是蹲在“屋檐下”休息。

而在東面,一個建奴騎兵千人隊逐漸在陣地前方散開,緩緩壓向矮牆。

騎兵和步兵的差異,在衝鋒時能看得很清楚,騎兵只是打馬跑起來,那聲勢就已經非常嚇人,也怪不得明軍和建奴作戰,總有些軍隊會望風而潰。

“,啥時候咱們也能建立這樣一支騎兵啊”看着建奴騎兵如潮水一般漫向東城,王國興忍不住讚了一聲。

李彥對騎兵並不是很看好,因爲他知道歷史的展方向,在未來的戰爭中,火器纔是王道,而騎兵,特別是衝陣用的騎兵,終有一天是要退出歷史的舞臺,雖然這個過程還能漫長,但是騎兵能揮的作用確實會越來越微不足道。

顧及到復遼軍強悍的火炮實力,建奴騎兵故意將隊形分得很散,他們在將近一千尺的正面,排出幾十騎,一共五排,衝到陣前的障礙物附近,一邊勒馬,一邊將羽箭射了出去,這就是所謂的騎射了。

建奴騎兵嫺熟的控馬技術讓王國興羨慕不已,不過建奴這種打法,顯然是不能對復遼軍造成任何傷害。

拋射本身就沒有什麼命中率可言,也就是射在一個很大的範圍裡,能不能射中目標,那就全是運氣了,何況還是在顛簸的馬背上。

這時候的火炮射擊也是差不多,雖然能夠控制射擊的距離和範圍,也不可能做到精確的瞄準,特別是建奴地馬隊分得比較散。最多隻有不到一半的炮彈能夠擊中目標。

因爲採用了輪番射擊的策略,每次也就只有兩三枚鉛彈落下來,但也能不時帶去一兩個建奴騎兵的生命。

鉛彈砸在人身上出沉悶地撞擊聲,騎兵的慘叫。戰馬嘶鳴,此起彼伏,這都讓建奴的騎兵膽顫心驚。

建奴的騎兵呼嘯而來,射完箭後就掉頭向東,沿着丘陵緩緩打馬退回本陣,第一隊騎兵衝過以後。也是丟下了十幾騎人馬,第二隊騎兵緊接着呼嘯而來。

第二隊騎兵卻是貼着金州城和東城的邊界。以四五人爲一排,呈縱隊前行,然後緩緩轉向,在設置障礙的地方,呼嘯向東。同時將箭矢射向矮牆。

在金州城頭,李彥他們分明看得清楚。在騎兵陣列地後面,已經有大隊的步兵衝了上來,甚至都不要車,看樣子是要想法搬開那些障礙物,好讓騎兵繼續向前突進。

“炮兵還是擋不住,”王國興皺着眉頭,每一輪只能殺傷十餘名建奴騎兵地效果,顯然不足以帶來什麼戰果。

“二十幾門炮,能起多大的作用,”李彥笑了笑。實心彈的火炮。用來對付騎兵顯然不夠,不過建奴要一直這麼衝。傷亡的累積也不會小。

建奴想要用騎兵的騎射來壓制東城可能存在地火銃手?李彥指了指城下的建奴兵:“讓城頭地炮兵也打上兩炮,告訴崔石頭,讓他弄清楚建奴騎射的羽箭着落點,我倒是不信這樣的漫射,能夠壓制住我軍的火力。”

金州城頭安排在東北角上的幾門火炮,也是轟然作響,加入了轟擊建奴騎兵的行列,李彥很樂意用鉛彈火藥來換取建奴精銳的生命。

不過建奴很快放棄了騎兵的衝擊,在騎兵的掩護下,他們的幾隊弓箭手已經前進到四五百尺地距離,開始張弓搭箭。

而在他們地身後,大隊的車滾滾而前,前面地障礙物也是被清理掉不少,正像李彥所說的那樣,分散隊列,那麼二十幾門實心彈的火炮,所能造成的傷害並不如想象中來得那樣大。

東城的火炮很快調轉炮口,開始轟擊那些搬移障礙物的輔兵,以及後面那些弓箭手,靜止狀態下的拋射,殺傷力無疑要比騎射來得高很多。

烏爾古岱和李永芳果斷地東側投入了主力,騎兵、弓箭手、精銳的擺牙喇步兵和車,層層疊疊地壓了上來,不斷落下的鉛彈,似乎也擋不住建奴的推進。

而在西側,建奴也是驅趕着漢軍衝了上來,不過在兩旗火銃手的打擊下,這些純步兵自然起不了什麼作用。

“建奴的將領果然是老辣,”李彥不禁微微感嘆,建奴果斷地在東城投入重兵,原來穩妥的佈置便顯得有些薄弱。

“令選鋒營左掖增援東城,着崔石頭堅守東城,打退建奴,”李彥下達了新的命令:“告訴崔石頭,不要怕傷亡。”

四百尺,也已經達到滅虜銃的射程,既然火炮壓不住,也就只能派出火銃兵了。

“所有火炮,目標建奴弓箭手,急射,”崔石頭臉上總是冷冰冰地,下達命令的聲音也是紋絲不動。

“右掖左旗、右旗、中旗,五排輪射戰術動作,起”崔石頭一聲令下,號角聲起,原本蹲在水泥板下面的火銃手齊齊向前跨出一步,站了起來。

東城與西城相比,只有西城長度的一半,崔石頭在這個突起的棱部集中了三個旗火銃手。

第一排火銃手迅將火銃架在水泥板上,聽着隊長的號令,扣下了扳機,他們的動作和西城的火銃手一般穩定、嫺熟。

三隊組成的第一排,一輪七十五枚鉛彈,在三百尺左右的距離上,那些忙着清除障礙的輔兵頓時撲倒十幾個,甚至在後面的弓箭手也傷了幾個。

看到矮牆後面突然有人出現,建奴的弓箭手也是迅彎弓搭箭,舉弓朝天,射出了一輪拋射。

建奴的弓箭手有四五百人,雖然分得比較散,卻也是射出一片羽箭,排成隊列的火銃手與後面裝藥的輔兵,卻也是傷了十幾個。

第7回 寡 婦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7回 退縮第1回 騙子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58回 國士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02回 代言人第91回 名動天下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32回 司法第238回 工商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57回 舉子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02回 代言人第208回 兵鋒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34回 輿論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41回 獻策釀酒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2回 銀錢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24回 休妻索娉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19回 弄權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22回 民主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96回 招商大會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52回 按律當絞第55回 鎖匠徒刑第48回 致命缺陷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18回 前夜第205回 回京第249回 私宴第94章 華容道第11回 換 田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21回 表決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8回 論兵第96回 招商大會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13回 交鋒第13回 番薯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37回 建設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218回 前夜第2401回 內監第68回 人才路線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40回 商稅第250章 政黨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3回 大官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68回 人才路線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24回 安排第252回 風雪夜第205回 回京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02回 代言人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56回 節後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20回 激盪第74回 雕版刻工第75回 滿城飛紙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5回 裝腔作勢第98回 單車少年
第7回 寡 婦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7回 退縮第1回 騙子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58回 國士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02回 代言人第91回 名動天下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32回 司法第238回 工商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57回 舉子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02回 代言人第208回 兵鋒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34回 輿論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41回 獻策釀酒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2回 銀錢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24回 休妻索娉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19回 弄權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22回 民主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96回 招商大會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52回 按律當絞第55回 鎖匠徒刑第48回 致命缺陷第66回 效率第一第218回 前夜第205回 回京第249回 私宴第94章 華容道第11回 換 田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21回 表決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8回 論兵第96回 招商大會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13回 交鋒第13回 番薯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37回 建設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218回 前夜第2401回 內監第68回 人才路線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40回 商稅第250章 政黨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3回 大官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68回 人才路線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24回 安排第252回 風雪夜第205回 回京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02回 代言人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56回 節後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20回 激盪第74回 雕版刻工第75回 滿城飛紙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5回 裝腔作勢第98回 單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