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回 水車用途

李彥對溫深拱了拱手,種不種水稻無所謂,但有人欺到自家頭上,總不會就這麼算了:“里正大人說的是,與南方相比,北方的降水少了些,所以李某纔打算造一風力水車,提水澆灌,若有多餘,也可以無償提供給周圍農戶使用。”

“不可”溫深三十多歲,並沒有太多城府,聞言連忙擺手說道:“三娃你此等善舉固然是好,奈何那些百姓未必領情,若因此引衝突械鬥,反而不美。”

李彥皺了皺眉頭,溫深說得似乎有些道理,但總不會因爲這個就有人要砸他的水車:“里正大人,你的意思,是說李家這水車,要不得?”

“這個嘛……”溫深猶豫了一下,他是受人指使,前來提醒李彥,知道這個少年也有些背景,輕易得罪不得。

“不是水車要不得,只是天津這塊地方,通常只是種些高粱、麥子這等旱作,不適合開闢水田,似乎就用不上水車了,”溫深笑了笑,有些討好地說道:“三娃,你知道俺也是好意,是怕你不瞭解地方上的情況,會因此吃虧。”

他們種麥我種稻,又有什麼相關的?李彥十分奇怪,但也沒有開口詢問,溫深的意思有些隱晦,可也透得明白:那就是弄水車沒有關係,但他開闢水田種稻,就會讓那些種高粱、麥子的人不滿。李彥就覺得奇怪了,他種水稻又礙着誰的事情了?等溫深走開後,李彥叫來孫老頭,向他詢問起徐光啓種稻事情,是不是也有人阻撓。

“沒聽說這樣的事情,不過,徐大人當初也想造水車提水灌溉,並擴大水田的面積,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不造了。水田的面積也沒有擴大”孫老頭想了想,微微搖頭說道。

“是有人不讓咱們種水稻?”孫老頭也覺得有些奇怪。

李彥點了點頭。先是青皮鬧事,後有溫深婉言提醒,而徐光啓似乎也曾遭遇相同的事情,看來這件事並不是那麼簡單。

在弄清緣由之前,李彥也不想將事情鬧大,跟許多人結仇,好在他們只是不願看到他種植水稻。並不是針對水車。

“三娃,是溫老虎他們,俺帶人去將他們抓了,”宋大牛嚷嚷着走了過來,他身後還有鄭、石柱子、包有才等人,出了這樣的事,大家都過來了。

“你以爲你是官差?”李彥瞪了宋大牛一眼:“這件事。你們家丁隊做得不好。怎麼就讓人將水車砸了。還能跑掉?”

李家地家丁現有五十多人。通常是分成兩班輪流執勤。主要是守着宅院、工場、暖窖。以及護衛物資地採購運送。爲了揮水車地覆蓋範圍。李彥將安放地點選在田地地最外端。相隔裡許遠。對方又是早有準備。乘船而來。家丁地反應還算迅。不然損失會更大。

李彥只是藉機敲打敲打。有些力量主要還是作爲威懾。真要擺明車馬地衝突。並不明智。

“以後。家丁隊要擴大警戒範圍。只要是和咱們有關地地方。都要看好了。”李彥尋思着家丁地隊伍還要擴大。這時代要生存、要展。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得步步小心。也得不斷充實自身地力量。

情勢不明。李彥決定暫避鋒芒。放棄在田地處安放水車。而將地點改在工場處。並放出風聲。這個水車是用來給工場供水地。

青皮們來得匆忙。只來得及將架起地水車破壞。很多部件還是好地。運到新選地地點以後。木匠們很快對損壞地部件進行修復或重造。

李彥指揮長工們在月牙河邊挖出一處凹灣,挖深後將水引入,而在岸邊則堆起一處高高的土臺,用來安放水車。

風神一號採用的是立軸式風車,軸高兩丈四,直徑爲兩丈六,可以安放八葉風帆,掛帆的方式請教了一些船工,經反覆試驗比較後方才確定,關鍵是讓風帆一面可以受力,轉到另一面時,會逆風受力縮起,從而保證風輪始終是迎風轉動,而不會受到風的阻力。立軸的底部安裝着“風車圈”,也就是臥置的大齒輪,一共有六十八個齒,這個所謂的齒輪與李彥想象中的有很大差距,類似於老式輪船上那種帶了手柄地方向盤,只不過圓盤更大些,作爲“齒”的手柄也更多些。

與這個大齒輪“咬”在一起的是一隻豎齒輪,共有十八個齒,外形自然也是一樣,只是要小很多。大齒輪在立軸式風車地帶動下作水平方向的轉動,帶動豎齒輪在垂直方向轉動。

這種原始的齒輪雖然看着粗糙,轉動時必然耗費很多力量,但卻很實用,至少用來帶動這種原始水車不是問題,畢竟涉及到技術水平,就算齒輪高級了,水車本身也未必能夠承受得起更高的轉。

豎齒輪連着一根橫軸,橫軸的另外一端連着水車,安放着一個大的轉輪,也就是“水頭”,有十六齒,嵌着木製地,更接近於履帶的木鏈,其內側是與輪齒相扣的凹槽,外側則裝着水桶,當齒輪轉動時,帶動木鏈,水桶就提着水升高。

風神一號看上去很粗糙,也正因爲如此,李彥從構圖上就能推斷這颱風力水車可以運轉,製造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大的意外。只是因爲李彥一定要將水車架高,安裝的時候倒是有些麻煩。

“你將水車裝那麼高幹什麼?”夏吉近日出現的次數少了些,不過早知道今天要安裝水車,特意跑了過來。

“山人自有妙計,”李彥看着高處忙碌的工匠,微微笑了笑:“你不覺得要用水的時候,只要一伸手,這樣輕輕一擰,就有水來地話,會很幸福?”

事實上李彥更覺得走到河邊,直接捧起水就能喝纔是幸福,不過自來水所帶來地方便也是無可比擬的,至於河水被污染,那與自來水本身沒有關係。

沒想到夏吉也搖了搖頭,清亮地眼眸瞪着李彥:“你又在搗騰什麼呢,要用水喊一嗓子不就行了?”

“換個說法,比方說酒坊釀酒,如果不用去提水,只要用手輕輕一擰,水就來了,會不會更方便?”李彥笑了笑,換了一個夏吉能理解的說法。

夏吉白了李彥一眼:“好是好,可你以爲你是神仙,把手輕輕一擰,水就能來?就算你把水弄到高處,它也流不過來啊”

“如果我能做到呢?”李彥微微一笑,也想起自來水的管道可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年頭,製造鐵管可不容易,更別提鍍鋅了。

“要是你能做到,俺就嫁……俺就……”夏吉不屑地撇了撇嘴,差點失言,慌忙打開酒壺喝了口酒:“你說,你要什麼?”

李彥笑了笑:“很簡單,你得同意釀酒坊裝上這自來水,並且要按照用量付錢。”

“有這麼好的東西,當然要用了,再說那釀酒坊也不是俺的,三叔纔是大老闆呢”夏吉直搖頭:“俺不佔你便宜,你說過要答應俺一件事,如果你能做到,俺也答應你一件事好了,不過,可不能讓我爲難,不然你是小豬”

“呵呵,這樣也好,”李彥看到上面已經安裝得差不多了,伸手示意夏吉一起去看看。

北京,作爲大明帝國的政治中樞,經歷了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巍峨的皇城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莊嚴、華貴而又充滿滄桑。

這個老大帝國的主人,萬曆皇帝朱翊鈞就住在宮城的深處,幾十年不曾離開過,甚至連朝會都不參加。

是年九月,內閣唯一的大學士方從哲、吏部尚率廷臣伏文華門,固請皇帝“臨朝議事”“面商戰守方略”,再次爲御旨令退。

雖然如此,帝國的政務仍然依着慣常的秩序在運轉,皇帝免了朝會,內閣還要議事,只是關外戰事連遭慘敗,又遇到山東蝗災、北方旱災,京師又爆大面積饑荒,大學士方從哲也有些焦頭爛額。

“京師饑荒,已決定放糧賑濟,只是遼東經略熊廷弼又要請糧請餉,國庫頗爲緊張,各位有哪些條陳,都議一議,再送去宮中,請皇上定奪”方從哲看了一眼今日在座的幾位重臣,緩緩說道。

徐光啓起身拱了拱手,知道今日議事的焦點還是他前些日子所上的“請在畿輔屯田折”,先開口道:“神京雄據上游,兵食皆仰給東南。夫賦稅所出,括民脂膏,面軍船伕役之費,常以數石致一石,東南之力竭關。又河流多變,運道多梗,竊有隱憂。”

“若用南方水田法,六郡之內,得水田數萬頃,畝產可達一石五斗,畿民從此富饒,則可就地取糧,此國家無窮利也。”徐光啓揚聲說道,再次提出在北方屯墾,以緩解糧荒與邊塞用糧的壓力。

“不可,北方歷來種旱,此非人力可治,徒耗財擾民爾,”另一位官員站了起來,大聲反對,陳述北方開墾水田有“十二大害”,萬萬不可。

議事的官員很快分作兩派,就是否要在北方,特別是畿輔一帶用南方水田法,興修水利,屯墾稻田展開激辯,終日無所結論。

但關於朝廷要在北方修水利、墾水田的消息,卻已經在天津士紳中流傳,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又聽說有人要造水車,不由聚集起來,商討對策。

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15回 職守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44回 水利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91回 名動天下第80回 華夏商報第79回 酒樓遭遇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07回 對策第220回 激盪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8回 論兵第9回 炒 蛋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37回 建設第23回 尾行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回 黃 韭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6回 輿論力量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5回 家僕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58回 國士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14回 問罪第2401回 內監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39回 辯論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3回 尾行第104回 欲練兵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09回 抵京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40回 商稅第93回 天津東林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6回 才子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69回 路遇老農第7回 寡 婦第257回 舉子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5回 家僕第67回 軸承計劃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44回 水利第222回 民主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28回 見駕第212回 相迎第28回 絕境第95回 廣而告之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08回 兵鋒第238回 工商第219回 弄權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45回 屯墾第213回 交鋒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8回 論兵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13回 交鋒第246回 盟友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06回 計議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5回 家僕第205回 回京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246回 盟友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23回 皇權第236回 整編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
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15回 職守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44回 水利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91回 名動天下第80回 華夏商報第79回 酒樓遭遇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07回 對策第220回 激盪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8回 論兵第9回 炒 蛋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37回 建設第23回 尾行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回 黃 韭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6回 輿論力量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5回 家僕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58回 國士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14回 問罪第2401回 內監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39回 辯論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3回 尾行第104回 欲練兵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09回 抵京第79回 酒樓遭遇第240回 商稅第93回 天津東林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6回 才子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69回 路遇老農第7回 寡 婦第257回 舉子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5回 家僕第67回 軸承計劃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44回 水利第222回 民主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28回 見駕第212回 相迎第28回 絕境第95回 廣而告之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08回 兵鋒第238回 工商第219回 弄權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45回 屯墾第213回 交鋒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8回 論兵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13回 交鋒第246回 盟友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06回 計議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5回 家僕第205回 回京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246回 盟友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23回 皇權第236回 整編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